巨星傳 - 貝蒂戴維斯傳

前言
第一章:舞台上初露頭角
第二章:華納公司
第三章:人性枷鎖一片成名
第四章:Jezebel 再奪奧斯卡
第五章:華納的賺錢機器
第六章:黯然離開華納
第七章:第四次婚姻失敗
第八章:當年影后苦等工作
第九章:自傳:寂寞的一生
第十章:她自認走的是辛苦路

第九章:自傳:寂寞的一生

在華納時,她曾嘲笑華納是`香腸工廠',拍電影像做香腸一樣的,只求速成而不求品質。但在經歷外間的獨立製片後,她反而懷念起當年的好萊塢電影制度。她說,在電影公司制度下,公司為演員度身寫劇本,角色完全符合演員的外型和性格。他們每天和同一組人工作:攝影師、燈光師、音響人員、化粧及服裝師、大家像一家人一樣。他們白天拍戲、晚上回家後什麼也不必擔心。現在不同了,一個演員可能幾年才能拍到一部片,而且影片都在實地拍,演員有可能幾個月都回不了家。過去在華納,整個英國威爾斯小鎮都可以在片場中建起來。即使拍墨西哥宮廷戲,也沒離開過Burbank 的華納片場一步。她們幾乎從來不用離開好萊塢。

        她還讚揚那種舊的制度。在公司中一定是一部片接一部片的拍,在過去她覺得自己像是奴隸。然而在那種情況下,即使再爛的電影也難使觀眾不注意到。因此不要三兩年,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成明星,然後一直紅下去。但在今天,許多不知名的演員常常被吹捧上天,但在拍過幾部片後就消失蹤影。在今日的制度下,`大明星'成為歷史陳跡。

        事實上,與她同一時代的影星們幾乎全都懷念那一段`美好的日子'。女星Sylvia Sidney 說:「那時,妳星期六晚上剛拍完一部戲,星期一早上就有新戲拍。而且,一部片子拍壞了,還有下一部可以接上。連一些當配角的也都天天有片拍,因此大家都成了明星。今天很少人有這種運氣.」

        許多在當時電影公司制度下工作過的導演、製片和編劇也都有同感。Joseph Mankiewicz 就說:「我從來沒想到有一天我會這樣說,但事實上是如此。不管是Harry Cohn、Louis B. Mayer、Darryl Zanuck、或是Warners 這班兄弟們,雖然當初覺得他們缺點很多,但拿他們和今天這些人相比,他們簡直像是巨人。不管怎麼說,那時的電影公司確是拍出不少好片子、大片子.」

        導演Vincent Sherman 認為大電影公司所以容易成功,是因為製作、分銷、放映都控制在同一間公司手上。大公司手下又有大批編劇、導演和明星,配合起來效率驚人。他說,他在華納時曾經多次嘆息說:「如果我們能這樣那樣、不必擔心公司就好了.」但後來他發現未必如此,他說:「也許那才是真正的好萊塢黃金時代,因為你手上只要有劇本就可以開工了。你不必擔心去籌資金,或是去那裡找適當的明星,又或是他們的價錢是否負擔得起。找到了明星,還要找保險公司為他們保險。而且今天這些大老闆,根本不是藝術工作者,他們全是商人:律師、會計師、推銷員...。不像我們那時的大老闆,他們是活在電影事業中,隨電影事業成長。他們什麼都見過、學過。最重要的,不管他們是什麼背景,都熱愛電影,愛這一行。...我想,是他們創立了這輝煌的行業.」自視甚高的比利懷德也說:「現在很難拍出好片了,那些賣豬肉的、賣破爛的、沒文化的大老闆都去了那裡﹖現在我們需要他們,真沒想到有一天我會懷念起 Louis B. Mayer。我們需要一個強人,而不是一個委員會整天開會.」

 

        Bette Davis 是一個好演員,這一點是無人否認的,她這樣想工作,卻往往要等好久才有一部劇本到手。原因之一是,她在影圈中的`惡魔'名聲使到大多數的導演、製片卻步。有許多劇本如果由她來演,都是金像獎的材料。然而別人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到手,結果大多數變成默默無聞的作品。而找她拍的都是一些無可救藥的、必須用她的名氣才能挽救票房的劇本。圈內人相信,如果她隨和一些,必有更大成就。

        當年在華納,雖然她痛恨那些`爛劇本',但她至少有片可拍。電影拍多了,總有幾部是好的,而她在影圈中的名氣也是這樣奠定的。變成自由身後,有沒有人請她拍戲,完全靠別人的慈悲了。難怪她說,在華納的十九年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時期。然而以她的脾氣,華納事實上是受夠了她。即使她不走,華納都不會再留她。

        而且即使在華納,很多好劇本也是別人挑過後才輪到她。因為當時Jack Warner 和Hal Wallis 都受不了她的脾氣,或是為了故意整她,而將好劇本先給別人選擇。例如她最得意的作品之一Now,Voyager,也是在 Irene Dunne 和Ginger Rogers 推卻之後,她才能爭取到。而且她還是華納的合約演員,公司不必付出租用費就可以拍。很多時華納情願向外租用演員拍她應當拍的角色,目的就是企圖取代她在華納的地位。她常常說,她要爭到驚天動地才能爭到一個角色,事實上她驚天動地的爭取方式使她失去更多機會。而她後期最成功的一部作品 All About Eve 彗星美人 也是因為實在找不到人了、加上有期限的情況下才輪到她的。否則她的成就豈止如此﹖

        但對她的`臭名聲',她從來未後悔過。她常說:「要人喜歡並不難,要使人痛恨則需要很大的勇氣.」她常自我解釋說,她是對`沒有能力的人'才沒有耐心,她絕不是隨便惡意的找麻煩。有時她似乎還以這個`名譽'為榮:「如果沒有這個`monster'的惡名,根本我還成不了大明星。有人叫妳monster 才算成功。」

 

 

          每隔不久,Bette 就會到加州著名健身中心La Costa 享受幾個星期的假期,並同時減肥。在長久不工作後再工作時,她一定要去一次,將身上多餘的肌肉消除幾磅。1972年她去義大利拍The Scientific Cardplayer 之前,她就去這個健身中心住了一陣,然後出發。她這次在義大利的經驗與上次拍The Empty Canvas 差不多,影片中大部份演員不懂英文,只有她和男主角之一Joseph Cotten 約瑟夫考登說英文。而導演Luigi Comencini 雖會說英文,卻派了一個翻譯給她,然後向她用義大利文發號施令,再由翻譯譯給她聽。男主角Alberto Sordi 也一樣,明明懂英文,卻用義大利文和她吵架,她要等翻譯後才懂。後來她不等翻譯,直接用英文粗口跟他對罵。

        Bette 在片中演一個美國富婆,當地義大利窮人每天跟她玩牌,想騙她的錢,但她也是個中好手,總是贏錢。後來這些人生氣,給她一塊有毒的蛋糕。劇情說的是,玩牌在表面上是賭技術,其實是賭精力、耗神經。雖然義大利影評人給她很好評價,但影片卻沒有在美國上映。

        Joseph Cotten 在片中飾一個小人,常教Bette 怎樣用不法手段用牌騙錢。Cotten 是一好戲之人,常常追著好導演以求拍出好片。他說這次接這部片子就是為了能有機會再與Davis小姐合作。也因此他能和Davis相處極好。

        隔了一年,她拍了一部電視影片Scream, Pretty Peggy。她演一個酗酒的女人,她兒子是變態殺人狂。片酬只一萬五千元。不過環球公司給她頭等招待,例如每天轎車接送,最好的化粧師、髮型師等。好萊塢著名髮型師Peggy Shannon 從此就成為她的私人髮型師,後來並成為她的私人陪伴,經常陪她出外景、或是照顧她的私人生活。

        這時她幾乎沒有片約,因此只好向電視發展。連她過去在華納拍的電影也大部份賣出電視版權。(華納將舊片全數賣出版權費五百萬元,她說:「我們一毛錢也收不到」)。

 

        同年她應邀主持一個個人回顧展: An Informal Evening with Bette Davis。那是片商John Springer 籌備的影星回顧展的一部份,最初有四人應邀主持,只有她的因為成功而長期舉行。

        第一次回顧展在紐約的Town Hall 舉行,前半部是她的影片剪輯而成的回顧,後半部則是她回答在場觀眾的問題。一開始就是座無虛席,連走道都站滿了人。出席的多是電影發燒友、學電影藝術的學生、及影評劇評人。她一出場,一句電影中的台詞:“What a Dump!”就令台下觀眾當堂掌聲如雷。(這句話是她在Beyond the Forest 中說過的一句台詞,後來成為她的代表台詞,在電影Dead Ringer中,她又說了一次。)女星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也在她的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靈慾春宵 (1966)中,說了這句話,還跟她片中的丈夫討論,是出自於貝蒂戴維斯的哪一部片子。可見這句話的膾炙人口。

          回顧展中,觀眾問的多是例行性的問題:最滿意的作品、那個合演明星演技最好、最喜歡和那個演員合作等。最多人問的就是她與Joan Crawford 及Miriam Hopkins 間的不合。一位觀眾問她是否曾拉面﹖她盯著那人說:「你看我這張臉像拉過面嗎?」問到她最喜歡合作的導演,William Wyler 和Edmund Goulding。問到她和Wyler 之間的感情是否有如外傳﹖她否認他是她最愛的一個男人。問她會不會再結婚﹖「你看還會有人和我結婚嗎﹖」

        她的回顧展結果是空前的成功,很快就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行。她的觀眾中年輕人特別多,主辦人經常挑選在大學城附近舉行。在普林斯頓的一次,一千二百多座位全部售光,場外還有很多影迷佇候。後來一共在二十八個城市中舉行過,到1978年還到英國舉行,因為所到之處甚受歡迎,延續了半年之久。後來並在澳洲巡迴演出兩個星期。(她在回顧展中的表現很受歡迎。)

 

 

 

 

 

 

 

        很多出席她回顧展的是男性同性戀者,圈內人並且說,Bette Davis 有一個gay cult,而她對同性戀者特別有吸引力。其實她並不了解自己為什麼會吸引這麼多同性戀者。她對同性戀者並不了解,也不特別親切。和早期好萊塢影星一樣,她認為他們是不正常的。有次她還好奇的問人:「他們究竟是怎麼做的?」在影圈中,她的天真是極少有的。然而同性戀者當她是自己人。加州一次同性戀者集會還找她去致詞,她拒絕了。私底下,她叫他們pansies。她雖然一向自視開明的民主黨人,其實她在這方面十分保守。

        由於有這批同性戀者支持,她的電影也一直有一批忠實觀眾,許多同性戀者還會將她的電影一看再看。在紐約格林威治村還流傳一個笑話: 兩個同性戀者在酒吧中喝酒,其中一個直誇Bette Davis,說她如何好。另一個就說:「你這樣崇拜她,難道是愛上了她?」那人說:「愛上她﹖你不知道我就是Bette Davis?」

        有人分析她所以吸引同性戀者,是因為她在舞台和銀幕上誇張的動作和奇特的化粧。她的形像就是夜總會中最為人妖所模仿的對象,她奇特的走路方式、一手扶住臀部、一手叉腰的姿勢、還有突出的大眼睛、和血紅的大口。(最初她因為嘴小,故意畫大嘴唇。後來越畫越大,在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中達到巔峰)。這些都是業餘演員最愛學的,特別是男扮女裝者,因為最易學。她從來都不介意別人學她,她還說:「沒有一個人有我這樣像Bette Davis.」

 

        在舞台上被人模仿最多的是女星Mae West (梅‧蕙絲),她最有名的一句台詞:「何時有空何不來看我?」就被無數的人學過。另外,她曾向一名向她問話的警察說:「你懷中的是手槍﹖還是因為你太高興見到我?」這句話也是一直到今天都不斷為人引用的`黃'笑話。

        在Bette 這個明星心目中,有兩個`明星'是她也想見的,一個是嘉寶,一個就是West。她聽說嘉寶架子大,她不敢見。但Mae West 她就經由人安排約了在加州一個古董商Charles Pollock 家中見了。但據Pollock 說,Bette 因為緊張,在梅蕙絲未到之前已喝得差不多,他真怕她出醜。

        Davis當時是由Vik Greenfield 陪同,而West 就由兩名年輕壯男陪同出席。她比Bette 大了十五歲之多,因此此時應當已有八十歲了。但仍化了一個完美無缺的粧。由於她較胖,因此皺紋不多。外傳她拉面六次,相信是誇大,不過她至少曾經拉面不止一次。她公開表示喜歡`壯男',特別是對一些`健美先生'最有興趣,因此身邊永遠有幾名壯男陪同。

        West 被認為是最自我中心的演員之一,有她的場合,話題通常都以她為主。但這天她不怎麼說話,也許因為Bette 不停的說話:「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真的見到妳了。真的,我這一生呀,就兩個人是我想見的,-- 妳和Garbo。別的人我都見過了,就妳們兩位沒見過。....」她不停的說,West 就用她特有的鼻音輕聲回話:「我也只見過她一次.」

        「我就一次也沒見過,我們根本沒機會見面。很多人以為我們都拍電影,一定天天有機會見面。其實,好多同行我都沒見過.」

        「除非是同一間公司.」

        「對,除非是同一間公司,否則根本沒機會見面.」

        Bette 又放Mae West 的唱片、又在壁爐中生火。對她的忙亂,West 都以靜制動,不受干擾。由於她又是健康主義者,不吸煙、不喝酒,因此Bette 還要不時溜出去抽枝煙,再跑進來繼續她大部份是獨白的對話。

        說到男人,Bette 說她結婚四次都沒嫁到好男人:「我回顧這一生,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結婚四次。我是Yankee,我受的教養不是這樣的。四個丈夫!....其中一個是白痴,Sherry,但卻和他生下一個全世界最美麗的女兒,使我成為全世界最幸運的女人。其實根本不可能,妳知道,我想她是我一個人孕育出來的、是無性生育。....男人都是惡魔、怪物,他們沒有一個不打我,世界上沒有一個男人不打我....上帝.」

        West 問她:「為什麼﹖妳惹他們生氣?」

        「No! 不是我的錯,男人不能忍受我,他們認為和我結婚太累.」

        West 說:「因為妳太強了.」

        「是呀,我的精力、我的做事方法他們受不了.」

        後來她問West:「妳會再結婚嗎?」

        「我會先看是什麼人.」

        「若有男人出現我家,我會先殺死他.」

        West 輕描淡寫的說:「我一直都有男人的.」

        「唉,妳是有辦法的。我已經不知多少年沒接觸過男人了,我可以算是一個處女,一個年老的處女。如果我這個年紀還有男人跟我上同一張床,我想我會殺死他。....我已經二十年沒遇上一個讓我有意思的男人了.」

        「如果遇上了,妳會結婚嗎?」

        「我是再也不會結婚的了。上帝,開玩笑嗎﹖我養過三個丈夫,如果不是結過這麼多次婚,我早也是富婆了。我是不夠聰明,專跟要我供養的男人結婚.」

        其實她的窮跟她的多次結婚是一些關係也沒有,而是不懂投資。像Mae West就是影城除了Garbo 之外的另一個富婆,她所賺的錢未必比Bette 多,但她就懂投資,她一早就在房地產上投資,是好萊塢地主之一。影城中還有個笑話說,有人以為好萊塢的Westwood 區就因為她是主要地主而命名的。

 

        雖然她的回顧展相當成功,但卻是沒什麼收入的,加上拍片機會仍十分少,因此她的經濟局面十分困窘。一天她的業務經理Harold Schiff 建議她將康州的Twin Bridges 賣了,以節省開支。這時她才知道自己已欠債五萬元。因此她接受建議,並藉口Michael 就要結婚搬出去住了,她不需要那麼大的房子,於是搬去Weston 一棟小房子,她為之取名Bailiwick,而這裡距B.D.的房子更近。由於房子更小,她與Vik 的磨擦就更大,不幾個月他就遷出了。

        Michael 是在1973年春和他的女朋友Chou Chou Raum 結婚的,他們認識已有五年。Chou Chou 是一個褐髮美女,求學時曾兼職模特兒,她和Michael 幾乎是一見鐘情。Michael 很早就希望與她結婚,但Bette 要他等到二十一歲時再結婚不遲,Michael 很聽話的答應了。因此在他滿二十一歲,並讀完北卡州立大學法律系後,就向母親提出結婚要求。因為他個性平和,在Bette 與B.D.關係逐漸疏遠之際,他與母親的關係日益親近。

        結婚前,Bette 說,因為她已經為B.D.舉行過盛大婚禮,因此Michael 的婚禮應當由女方負責,她不會插手。這也是美國的規矩,婚禮一向是由女方負擔。但Bette 送了兩粒鑽石給一對新人作為婚戒之用。此外她又送新人蜜月旅行作為禮物,她買了機票送兩人去加勒比海渡蜜月,包所有旅館、觀光費用,而且不限時間。據Michael 的岳母Alix Snow 說,在婚禮中Bette 很有風度的與Gary Merrill 坐在一起,說她是一個完美的婆婆。對B.D.她就沒有那麼客氣,她和Michael 都曾邀請B.D.夫婦參加他的婚禮,她都拒絕,後來還說未接到邀請。

        Michael 婚後繼續到波士頓大學攻讀法律,Chou Chou 則開始工作,維持家計。當Michael 買了他第一棟屋子時,Bette 用五千元請了花匠為他的庭院建造了一個花園,並種了許多花、樹。

        對於金錢,Bette 一向不太計較,但她卻不會浪費。她常說新英格蘭的背景使她用錢謹慎,然而不會炫耀式的花錢,她特別看不慣加州一些新貴暴發戶般的顯示財富。Snow 說,Bette 在地方上也是出名的善士,當地慈善機構有事都會找她,她也很少拒絕,有時還會親力幫忙。她最樂於幫助的就是女兒、女婿,Jeremy Hyman 在婚後做過許多生意都不成功,每次都由Bette 伸出援手。她並不希望女兒感激,她只希望與女兒親近,但連這一點都得不到。Snow 說,B.D.甚至警告一些鄰居親友,叫他們不要與她母親太接近,因為她「可能令你們出醜」。

        Vik 搬出去之後,她一個人住在一間小小的房子中,情況更糟。一向愛整齊的她,有時幾天也不收拾屋子。B.D.說,她的屋子像個豬窩。B.D.還是會每隔幾天去看她一次,但絕不久留,即使Bette 哀求她,她也不會多留一陣。有一天,Bette終於對她說:「總有一天妳會再也見不到我的,希望妳不會忘記我.」然後她關在家中喝酒、吃安眠藥。B.D.說,她母親又在玩她假自殺的花樣,像她小時一樣。她決心不再上當。事後她向母親說:「這種事妳做得太多了,我不會再被妳騙了.」Bette哭著說:「上帝,我那裡是假裝,我真的想死.」B.D.說:「狗屎,妳只是想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陪著妳,離開我自己的家,像Bobby 姨媽一樣。我知道、妳也知道,我不會被妳這樣利用.」Bette 絕望的說:「我早知道妳是一個冷血的女人.」

        這麼久以來,另一個領養女兒Margot 一直住在紐約州那間私立學校中。她並且學會了一些基本求生技能,例如自己坐巴士去上班,做一些用手做的簡單工作,回家自己煮飯、整理房間。她甚至可以看一些淺的書,但她只有很短的集中力,而且二十多歲的她卻有極強及簡單的性慾觀念。因此她唯一基本慾念就是要結婚成家、生孩子、做一個母親。而且一有機會見到男人就會連想到與對方結婚、為對方生小孩。因此她每次出去,Gary 就很擔心,怕她會惹出麻煩。這麼多年來,Gary 一直負擔她的學費、生活費,遇到假日還會接她回家,甚至帶她一起渡假。Bette 也會接她回家,但她對遲鈍的人一向沒耐心,即使是有病的Margot 也一樣。因此Margot 每次來住不了多久,就使Bette 受不了。當Margot 說一些像小孩說的話時,Bette 還會教訓她,使她無所適從,甚至怕她。所以後來她越來越少接Margot 回家。

 

        B.D.對她的態度使她意識到,只有回去工作她才不會發瘋。但工作機會實在少,既使有,結果也是令人失望的。1974年,她接了一部舞台劇Miss Moffat。這是她在三十年前拍過的 The Corn Is Green (錦繡前程/1945)的音樂劇形式。當年她就認為自己演這個角色太年輕了。現在她已六十歲,年紀上正適合。而且編劇將故事背景改在美國南方,因此她的學生不再是礦工、而是黑人,她對這個改變也滿意。所以,雖然自The Night of the Iguana 之後,她曾發誓不再演舞台劇,這時為了稀有的工作機會,及為了收入,她又答應了。

        導演羅根Joshua Logan 在找她之前,自然也聽過她的名譽。但是百老匯需要名氣大的演員。最初他們找過Katharine Hepburn、Mary Astor,她們都因事未能演出,因此找到她。由於她的名氣,預售票幾乎賣出一年的票子。因此製作人給她的酬勞也不薄,每週的報酬高達一萬五千元到二萬五千元之間。如果一切順利,她可以在百老匯演完後,再去英國演,這兩年下來,她一生的衣食都不用愁了。

        在開始時,Bette 的態度非常好,與導演和團員都很合得來。但在排練後不久,她的態度突然改變,又成為過去那個挑剔、專橫、不可理喻的態度。據Vik Greenfield 說,這是因為導演Logan 在排演中途開始改劇本,有時一日可以拿出二十頁的新劇本。這使她應付不了,因為她現在很難記住這樣多新台詞。因此她經常和導演吵架,說他把演員當奴隸。此外Vik 說,Bette 的身體現在也支持不住這樣緊迫的排練,動作亦沒有過去俐落。她總是在缺乏自信時,就會先發制人、就會開始找麻煩。

        這時同團的人並且發現她在工作時喝酒。她手袋中一直有個小銀壺,最初人們以為是裝水,後來才知是酒,而且她身上還有酒味。有一天排練時,她居然取下頭上的假髮給旁邊一個演員,令大家都嚇一跳。因為她不是摘下戲中戴的假髮,而是取下她自己本來戴的假髮。

        Miss Moffat 預訂在1974年九月九日在Baltimore 巴德摩爾的劇院開始演出,但在八月尾,她就因為背部及臀部疼痛住入了紐約的醫院。連Vik 都說,Bette 的病痛是心理上的。雖然x光照不出有什麼不妥,但因為她的疼痛,醫生要她至少在醫院中留醫三週。後來她一共在醫院中躺了一個月。巴德摩爾的演出就延後了一個月,以後的演出也都順延。當她說她可以恢復演出時,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十月四日的首演,她的演出幾乎完美無缺。劇評人對她更是讚譽有加,Logan很有信心的要向百老匯進軍。但在第二站的費城就出現問題,Bette 的表現像是在排練一樣毫不在乎。有時她的聲音小到聽不見,有時她還將整句台詞重覆一遍。最令人驚訝的一次是,她居然轉身對台下觀眾說:「這叫我怎麼演﹖xx 應當在台上的,xx快出來.」其實那個演員還未到出場時間,給她一叫趕快出來,這時她才發現是自己搞錯了。她又向觀眾道歉:「都是我的錯,不關他的事.」然後又叫那演員回到後台去:「快回去、快回去,我們再來過.」

        雖然觀眾對她的過失不但不在意,反而哄堂大笑,並以掌聲鼓勵她。但到後面局面混亂,觀眾根本無法跟上劇情發展。

        很明顯的,她的問題是因飲酒引起。她常不記得台詞,如果旁邊的人好心的提詞,她就生氣的破口大罵,令到別人不知怎麼辦。

        但是觀眾支持她,雖然她的演出有瑕庛,觀眾還是給她鼓勵。因此費城的演出也是成功的,這使她恢復了信心。她說:「這齣戲將挽救我的演藝事業.」

        然而在赴紐約之前,Bette 說她身體不支,不肯演下去。Logan 哀求許久都沒有用。在權衡之下,他取消了所有的演出。因為即使換角演出,門票收入亦無法彌補開支。Bette 的決定使製作人損失了數十萬元,全部與她一起排練數月的演員也都即時失業。不過後來她拿出醫生証明,使保險公司負擔賠償,投資人可以不必損失太多。後來她自己說:「在我演出Miss Moffat 時,我以前有的精力完全沒了。我是精疲力盡。第一次我發覺自己是個老太婆了.」

 

        這時她繼續到歐洲及澳洲主持`回顧展',所到之處仍然一樣受歡迎。由於參加的都是比較有水準的影迷,使她精神上得到滿足。她只有不工作回到家時,才會一個人成為`酒鬼'。而這一年多,她多數是一個人。

        1976年她拍了一部片Burnt Offerings,這是四年來她第一次拍電影,而且是小角色。據說在拍片時,她經常對住導演兼製片Dan Curtis 大罵,使Curtis 時常躲開幾天不見人影。Bette 這時的毛病是太緊張,她不知自己的模樣在彩色片中什麼樣子,因此整天煩攝影師。她又怕自己角色太輕,「打個噴嚏就不見了」,因此和導演爭戲份。她又怪劇本太差,說「不如我自己重新寫過」。此外,她還熱心的給女主角Karen Black 上表演課程,說她缺乏演員專業紀律,使Black 更緊張。又對男主角Oliver Reed 諸多挑剔,還說他因為喝酒有口氣,使他也躲著她。因此當她演的角色被殺死時,大家都額手稱慶。但是她仍然每天到片場,她說:「我這個老經驗,相信對大家都有用。」

        其實當時在好萊塢,很多製片願以十萬元以上的代價請她客串,因為只要海報上有她的名字,就會幫助賣座。但她不肯接這種戲,認為這是欺騙觀眾。她說,如果觀眾買票看Bette Davis,就應當給他們看個過癮,而不是看一點點。此外她又因為虛榮心,不肯拍排名不是最前的片子。像這部片子,她的排名就在最前,所以開拍後,她就一直在爭戲份。

        結果她的角色並不討好,角色不適合她(太軟弱)。燈光及化粧也使她缺點盡露。不過她到底名氣大,戲院還是當她是女主角,以廣朝徠。

        不久她又拍了一部電視影片The Disappearance of Aimee。她一直想演這個二十年代美國最著名女佈道家Aimee McPherson 的故事,但Hays Office 一直不開禁。因為Aimee 私生活不檢,還曾被攻擊為`教會娼妓'。現在這故事終於開禁,但她的年齡只能升級演Aimee 的母親了。而Aimee 的角色就由Faye Dunaway 費唐娜薇飾演。

        這一次她終於碰到對手,據她述說Dunaway 的罪狀不勝枚舉。她說她「每天晚上坐著轎車出去游車河,坐在後座飲香檳,澈夜不歸。早上從不準時到片場,人人都等著她開鏡。到了片場又不記得台詞,大家都陪著她一再重拍。要不就坐在化妝間裡不出來。....」她說,她一生中碰過兩個最不合作的演員,就是Faye Dunaway 和Miriam Hopkins。

        舉個例子,一天他們在丹佛市一間大教堂中拍外景,一早就安排了五千名臨時演員當信徒,將教堂座位坐得滿滿的,他們的報酬是每人一盒午餐。但等了許久都不見Dunaway 出現,不久觀眾開始紛紛離去,Bette 見狀想出留住觀眾的辦法。她上台開始娛賓節目,並唱起她的幾首影片插曲,如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中的I've Written A Letter to Daddy。觀眾一見有餘興節目,都留下來了。

        Bette 在這部片子中戲份不多,但頗有得表現。例如在Aimee 死後,她向群眾煽動,說女兒是被謀害的,而引起群眾竭斯底里的反應,使她得到極高評價。同時因為演這部片,她與男星James Woods 成為好友。James 非常崇拜她的演技及敬業精神,他們的友誼一直維持到最後。

 

        1977年,美國電影學院AFI 終於將終生成就獎頒發給她。這只是第五屆,而且她是第一位獲獎的女性,因此她特別高興。

        為了領這座獎,她還特地去La Costa 減了十磅體重。頒獎禮是由電視轉播,主持人是Jane Fonda(珍芳達),而她心愛的William Wyler (導演威廉韋勒)則為主要致詞人。(Wyler是前一年的得獎人,Bette 曾應邀做主要致詞人,她在自傳中說,她因為怎麼化粧也好看不起來,加上心情不好就未出席,後來由Audrey Hepburn 致詞。這座獎前幾任得獎人分別是:導演約翰福特John Ford、男星James Cagney 詹姆士凱尼、及Orson Welles 奧森威爾斯.)

        這天她自己領獎,在朋友Charles Pollock 陪同下,她化了一個完美的粧,盛裝出席。她說,這時候每次出席這種盛大場合,她都要請專門髮型師、化粧師為她在面部貼膠紙、將頭髮拉高,每次化粧一小時以上,而且十分痛苦。因此若不是自己要領獎,她是越來越少參加這種場合。(她在頒獎禮中致詞。)

 

 

 

 

 

 

 

        這天晚上是她近年來少有的一個開心日子,因為所有的好友都出席了,致詞的有好友Olivia de Havilland 奧麗薇哈佛蘭、Geraldine Fitzgerald、Robert Wagner 羅拔韋納和Natalie Wood娜妲麗華夫婦、Paul Henreid 保羅亨利、Henry Fonda 亨利方達等,她在致謝時,仍是將一切榮譽歸之於她的母親,已經去世十六年的Ruthie。她說,「是她做牛做馬,才能完成我的夢想.」然而在這種喜慶場合中,不無遺憾的是,她卻沒有一個親人在身邊。B.D.說,她才不會「為這件事參加」。Michael 因為在德國工作而未克出席。

        她這一生只得過兩座金像獎,當她獲第二座金像獎時,她是好萊塢最熱門的演技派明星,一般人都認為她的成就當不止此。然而後來她又獲九次提名,都未再得獎。而且她也一直未曾得過象徵最高榮譽的`特別金像獎',一般認為這都與她在影圈中的人緣有關。相反的,女星Ingrid Bergman 英格烈袌曼,在獲兩座最佳女主角金像獎之後,又因`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得一座女配角獎。而與她同時齊名的Katharine Hepburn也在後來再獲兩座金像獎,總共是四座最佳女主角金像獎。這都威脅到她在影圈中的地位。相信以她公認的演技,如果她人緣不是那麼差,她應當多得好幾座金像獎,這是無庸置疑的。

 

        她的下一部影片是Walt Disney (華德‧迪斯奈/ 和路狄士尼) 的Return from Witch Mountain,這是Escape to Witch Mountain 的續集。Escape 在三年前推出時十分轟動,但續集雖然請到她這個大明星助陣,就沒有那麼成功。

        這是她第一次在Disney 的影片中出現,最使她高興的是,外孫Ashley 過去根本不當她是什麼明星,但自從知道外婆要演Disney 的電影之後,立即對她刮目相看。這使她更開心。

        這部片的導演John Hough 還是新人,因此對於要導Davis 的影片十分緊張。但很快他發現Davis 是因為求好心切,才有這難纏的名譽。例如在最後一場戲中,他和Bette 都決定她應當穿黑衣服。但服裝部卻認為她要躲在黑暗處,應當穿淺色才看得見她。Bette 瞪著他們說:「我拍了八十部電影,其中六十部是黑白片,有五十部我穿過黑衣服。如果這次穿黑衣服就看不見了,可以將攝影師開除.」

        在第一天開鏡時,大家都在片場中,有人喝咖啡、有些做佈景,回頭一看,Bette 已穿好戲服、化好粧、站在她的位置上。她立即教會每一個人`守時'。她自己做得到,她也要每一個人都做到。

 

        同一年的 Death on the Nile (1978) 是她好久都沒接過的大型製作,因此她是很興奮的。這部由Agatha Christie 小說改編的劇本,和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東方快車謀殺案)十分相似:都是Christie 小說改編、都是大卡司製作。在`東方快車'中,Ingrid Bergman 演一個小角色得到最佳女配角獎。因此Bette說,她不在乎角色小,也希望贏得一座金像獎。但很快她就發現,她在Nile 片中的角色,不是得金像獎的材料。

        Death on the Nile 的主角是英國胖子演員Peter Ustinov,由於在尼羅河上的一座遊輪出了命案,他和同行的David Niven (大衛‧尼文)負起調查責任。Bette 在片中雖然排名第二,只不過是借她的名氣,因為她的戲不僅少,且不重要。飾她秘書的Maggie Smith 戲更少,也是被糟蹋的一個。

        影片外景在埃及實地拍攝,本來她對於能去埃及觀光十分興奮,但很快她就熱得受不了。她這時已七十歲了,但火氣仍然很大。主要因為她的角色可有可無,毫無發揮之處,因此她一開始就要求修改劇本。然而這樣的劇本即使增加她的戲份,亦不能挽救她的角色、或是挽救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完成後的效果及賣座都無法與幾年前的`東方快車號'相比。主要就因為選角,許多著名演員都無發揮餘地。而女主角Mia Farrow 也因為不夠美麗而欠缺說服力。因為故事主線是說一名青年在娶了美麗的富家女(Lois Chiles 飾)後,仍然與Mia Farrow 來往,兩人還設計謀害Lois Chiles,才引起一連串故事。問題是在片中,Chiles 比Farrow 要美麗很多,而且沒有明顯缺點,使故事失去說服力。

 

        Davis 一直不認為自己是要靠色相以爭取影迷的明星,因此她也一直拒絕去做拉面手術。但近年來每次出鏡、或是出席公開場合,她都要花幾小時化粧。最花時間的是由髮型師貼膠紙,將髮根向上拉。這樣做她是一天都不舒服,而且到了下午,一些膠布會鬆落,化粧也會走形。但她還是排斥拉面,有一次預訂了時間,她又臨時取消。但在過了七十歲之後,她決定送自己一件生日禮物:去拉面。

        醫生很坦白的對她說,她應當早十年就來,因為現在即使動手術,最初幾年會見效,但十年之後,她仍將看起來像八十歲。然而醫生說,遲做好過不做。結果手術成功,最顯見的是眼部,上眼皮不再蹋陷,眼下的眼袋也小了很多。

 

        她生命中的唯一樂趣還是到東部去看女兒及外孫。Hyman 一家人為了躲著她、又為了投資,在1976年搬去賓州的一個農莊住。他們為這個農莊取名Ashdown Farm。B.D.說,她們剛搬去,母親就不請自來。B.D.並未邀母親住在農莊,因此她在附近一間汽車酒店中住下。據酒店東主說,Davis 每次去探過女兒回來後,就很沮喪,有時還哭個不停。有一次她在B.D.家還打電話給他,叫他去接他。因為女兒趕她走、而她叫的轎車時間未到。

        酒店東主說,他們都很喜歡Bette,因為她從來不找麻煩,也不當自己是明星。倒是B.D.有一天來警告他們,不可對她母親太好,否則是自找麻煩。

       但這酒店東主說,Davis 對女兒、女婿還是很好。因為Hyman 這時生意失敗,沒有錢修農莊,Bette 就送了他們一個游泳池、一個池塘。後來又幫他們改建廚房、加建了兩間臥室、(她說自己做客時可以住,但女兒從未邀請她住) 及一間浴室。有些是Jeremy 開口提出的、有的是她自己要為他們做的。不僅如此,當女婿經濟困難時,她連外孫的學費及住校費(一年一萬元)都承擔了下來。

        1977年八月,B.D.又生下一個兒子Justin,這次她還是特地等孩子生下後才通知母親。但Bette 還是熱心的趕到東部探視新的外孫。這時她已遷去加州,她藉口是因為在加州方便找工作。事實則是因為她感受到不受女兒的歡迎,同時她又負擔不起兩處生活費。

        她在日落大道的Colonial House 以十二萬五千元買了一座公寓單位。這時她才後悔以前沒有一個好的經理人,為她投資房地產,否則此時也是一個小財主。她這一生都未曾一個人住過,而且她怕孤獨,因此找了Peggy Shannon 來陪她。Peggy陪她住了三個月,幫她佈置房間、收拾行李。Bette 有個習慣,就是不管搬到那裡,她的傢具都跟著她走。因此她在東部的傢具又再搬過來。她這一批舊傢具總共跟她橫渡美國六次之多。而她每間房的擺設也都是永遠一樣,她常坐的也永遠是那張沙發,牆上正中也永遠是一張巨大的B.D.的畫像。

 

        Bette 曾對Mae West 梅蕙絲說,她身邊沒有男人,其實是不確的。因為一直以來都有男人追求她。這世界有許多她的影迷不惜一切的要和她接近。雖然其中有一些是因為她的名氣而要和她接近,但也有些是真正崇拜她的,而且與她十分投緣,有些甚至達到談論婚嫁的地步。

        1968年,她去英國拍The Anniversary 時,認識了一名英國娛樂經紀Roy Moseley,他從小就是Davis 的影迷,求學時就曾向去英國拍片的Davis 要過簽名。這次終於經過介紹與她見面。Moseley 此時三十歲,比她小了一半。她曾邀他去美國,住在她的Twin Bridges。Roy 手下有幾名美國藝人: Olivia de Havilland、Jane Wyman 等,因此也常跑美國。他說,由於他和Bette 兩人的共同嗜好都是談她的電影,因此兩人十分投機。後來他有意留在美國發展,Bette 為鼓勵他,還建議兩人結婚,以幫他得到綠卡。後來Bette 退卻,她用的理由是,B.D.反對她嫁一個`英國籍的猶太人'。Moseley 認為這不可信,因為B.D.自己就嫁了一個英國猶太人。因此他懷疑是Bette 自己的意思。

        Moseley 說,他與Bette 熟識後,她一早就向他表明`性'這回事已成過去式。她說:「我已經打烊了.」但他們維持了十五年的親密交往。後來因為Bette懷疑他在背後寫她的書而與他疏遠。事實上是,Moseley 果然出了一本所謂的`親密的'傳記,將他與Davis 之間的情形公諸於世。因此兩人斷絕來往。

        1974年出版Davis 傳記Mother Goddam 的作家Whitney Stine,自八歲起就是她的影迷。他將搜集了幾十年的資料寫成一本傳記,因為內容以談電影為主,完全不涉私人生活,因此出版公司都不肯出版。他在1972年終於找到Davis,將原稿交給她看,希望她在書頁上加註語,沒想到她答應了。自此他們經常見面,討論書的內容、及Bette 的評語。在書出版之後,他們還曾一起為書做旅行宣傳。

        Stine 與Davis 的關係一直是影迷對明星、及職業上的。他常應邀到Twin Bridges 去與Davis 聊天。多數是由Vik 接送,他們常聊到三更半夜,有時也留宿。Bette 常跟他嘆日子寂寞,除了B.D.有時來探視外,有時幾個星期也見不到一個人。因此在一次談天時,她就突如其來的對他說:「我們何不結婚?」使他確實嚇了一跳。不過他有足夠的理智拒絕。因為他知道Davis 只是一時興起,而且他也滿足於做她的影迷而已,並無意做Mr. Bette Davis。(下:Mother Goddam是影迷為她寫的傳記。)

 

 

 

 

 

 

 

 

 

        後來Bette 搬回加州居住,他們成為近鄰,也常常聊天解悶。他是Bette朋友中最不干擾她私生活的,也是真正喜好她的電影的。後來他又寫了他與Bette間的對話錄。不幸的是在Bette 死後才五天,他就因為心臟病發逝世。

 

        在演出Death on the Nile 後,她又等了一年才有機會演一齣電視劇Strangers: The Story of a Mother and Daughter,她和女星Gena Rowlands 姬娜羅蘭演一對母女。她很喜歡這個劇本,因為她有很長的獨白,很多表現機會。

        她和Rowlands 合作愉快,她說在現代演員中,很少有像她那樣敬業的了。由於合作愉快,後來因預算超支,導演要提前兩天收檔,將一些精彩的對白取消。Bette 立即和Rowlands 商量,兩人同意加班而不收費,才保全了全劇精華部份。結果這部影片播出之後,收視率及影評都相當令人滿意。後來她並因這部影片提名電視艾美獎,影評人和她自己都說她是實至名歸。

        很多人說她應當在拍完Strangers 之後就退休,因為從此之後她幾乎不再有像樣的作品。而且她的體力江河日下,她在片場中所受的煎敖看了也令人憐憫。而許多慘不忍睹的作品,更幾乎毀了她一世英名。但她是一個沒有辦法不工作的人,何況她的經濟情況也不容許她不工作。

        她說,她有一次在紐約看Marlene Dietrich 瑪蓮黛德麗的表演,事後她到後台去看Marlene,見到她已是一個`老太太'模樣,她還問Marlene 為什麼不退休算了,何必做得這麼辛苦。Marlene 回她說:「因為我需要錢.」現在她自己的情況不比Marlene 好到那裡。

 

        第二年,1979年,她又為Disney 拍了一部Watcher in the Woods。劇情有些無稽,像恐怖片、又像科技片,而且結局也不明顯。她在片中演一個英國老太太,一個美國家庭來英國向她租了一座大宅居住。本來她有一個女兒,三十年前在閃電中消失,因此很多古怪的事在這大宅中發生。而Davis 又企圖利用這家人來召回她的女兒。電影推出後,因為觀眾反應冷淡,因此重拍了一個結局。結果仍然不佳,於是拍了第三個結局,結果還是一樣。

        很可惜,她為Disney 拍的兩部電影都不成功,亦無留傳價值。但影評人仍然認為她在片中的演出証明她是寶刀未老。

        過去幾年她在國外拍片時,都由髮型師Peggy Shannon 陪同。但在拍Watcher in the Woods 時,Peggy 自己要動手術,不能同行。而七十多歲的Bette實在需要一個人照顧。因此朋友找了一間僱傭公司介紹幾個人,其中一個是黑髮美女Kathryn Sermak,Bette 和她一見就投緣,並請她陪她去英國。

        Kathryn 那時才二十二歲,僱傭公司將她年紀報大了五歲。她在南加大讀完心理系,在應徵這份工作時,她完全不知Bette Davis 是何人。她像一個剛出校門的大女生,雖然也在社會做過幾年事,但心地純良,最重要是十分順服,因此可以和Davis 相處。在片場中她幫Bette 做一切雜事,Bette 則教她有關電影這行的技術。當她們在一起參與第二部片子的拍攝時,Bette 已建議她搬到她的公寓,成為貼身秘書。

        Kath 身高五尺五寸,有棕色大眼,穿衣十分時髦,每個人對她第一印象都認為她是十分出色的美女。許多人、包括B.D.都不解她何以可以忍受Bette 的脾氣,甚至時常頤指氣使。但Kath 和Vik、Peggy 等人一樣很喜歡Bette,因此對她的缺點都能容忍。而對於她的優點就更欣賞。她說,「Bette 的敬業精神使每一個人都恢復對工作上的驕傲.」對於Bette 在片場中的爭執,她也認為那是為同仁爭權益。她說,Miss D. 是她的role model,她由她那裡學到很多,包括煮飯在內。後來她甚至說,Bette 是她所見過最誠實的人,「是我的朋友,也是恩師.」

        Kath 除了做她的秘書,也解除了她的寂寞。過去她一個人在公寓中經常會寂寞到哭泣,特別當她想到B.D.時,悲哀和氣憤會咬噬她的心。有了Kath 之後,這種情況好得多。而且她也實在需要一個秘書,除了照顧她的生活外,她仍然是一個影星。目前她每個月仍然收到上百的影迷信,在有新片推出時、或當她又領什麼獎時,信件更多。她一來沒那麼多時間寫回信,即使是只簽名已經使她精疲力盡。這時她就懷念在華納的時間,一切有公司的職員代為處理。

        另外,每到年節她都收到不少禮物。例如在聖誕時,她平均要收到七、八百件禮物。她和Joan Crawford 等明星一樣,都有自己的一套編號系統,將禮物分別登記收藏。這樣以後轉送給別人時就不會將禮物又送回給原主。在好萊塢,這種禮物大交換的活動每年都要來一次。Davis 不像別人有好幾名秘書代勞,很多事她都親力而為。

 

        1980年她拍了兩部電視影片: Skyward 和White Mama,她的表現都差強人意。因為電視的拍法還是比較簡便,劇本也沒有電影來的工整。很多時,劇本也不是依她的型寫的。拍完後在電視上播出之後也就無聲無息,因此她也提不起勁。

        拍片空檔她還是會去東部看女兒,這年當她在Ashdown Farm 時,接到姪女兒電話說Bobby 死了。她聽到自然十分難過,她們雖然已經多年不見,但卻是經常通電話。今後她又少了一個可以說真心話的人了。

        她在電話中向姪女兒Ruth 說,要她好好辦理喪事,一切費用由她負擔。當她聽說Bobby 遺言要將遺體火化時,她立即推翻Bobby 的決定,並安排將Bobby葬在她在好萊塢買的墓地,葬在母親Ruthie 的旁邊。她並在同一墓地中為她自己及B.D.都預留了墓地。

        她沒有參加Bobby 葬禮,因為距她新片開拍才三天。Bobby 的女兒Ruth 對她支助葬禮表示感激,因為她本人無法負擔。對Bette 不出席葬禮也表示諒解,因為她如果參加,又會變成一宗新聞,使Bobby 連死都要被姊姊搶去風頭。

 

        這一年女歌星Kim Carnes 唱了一首流行歌曲Bette Davis' Eyes,風行一時,使到年輕一代的青年也認識到這位老明星。這首歌在排行榜連續10個星期高居榜首。是1981年最暢銷的一首歌曲,而歌詞就讓新一代歌迷都知曉Bette Davis的大名。Davis主動接觸歌星Kim Carnes,她還和Carnes 一起出席金唱片和白金唱片的慶功酒會。她更高興的是,她孫兒也因為這外婆上了搖滾樂排行榜而以她為榮。(下:她與隔了一世代的歌手Kim Carnes見面。)

 

 

 

 

 

 

 

        現在她越來越少去東部了,並開始適應加州的生活和社交圈。她恢復了和一些影圈中舊朋友的來往:Ginger Rogers、Joan Blondell,英籍童星演員Roddy McDowall (電影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翡翠谷 主角)自小是她影迷,現在就經常陪她上館子、看戲。

        1981年她應邀在NBC的電視影片Family Reunion 中演出。當她獲知片中需要一名一個十三歲男童時,她立即推薦自己的外孫Ashley。Ashley 當時十一歲,但比一般兒童高些,因此可以冒充大些。而且她聽說Ashley 在學校中對演戲就有興趣,因此希望給他這個機會。加上製片人也認為對宣傳有利,因此他得到了這個角色。

        相信B.D.必然認為這是兒子的大好機會,因此答應了。但是後來她將兒子與Bette 一起拍戲的三個月形容成地獄。B.D.後來寫了一本她和母親的傳記,她在書中說,Bette 在拍片時十分緊張,經常對著Ashley 大叫,使他嚇得哭起來。此外,她說Davis聽見Ashley 和母親打電話告她的狀,因此她禁止Ashley 跟母親打電話。B.D.並指責她母親曾答應給Ashley 買一套牛仔裝,結果食言。他爭吵了半天,只給他買了一件上衣。為此Ashley 與外祖母吵了起來,而Bette 居然罵他沒家教,連他父親都罵進去,於是Ashley 不肯罷休。因此B.D.發誓再不讓兒子和母親一起拍片。

        但據片場的其他工作人員說,Bette 對外孫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天教他讀台詞,幾乎每一幕都和他先試演過,從來不敢大聲對他說話,而且經常給他鼓勵。事實上是,她積極為外孫爭取這份工作,必不會故意破壞。Bette 在她第二本傳記This 'n That 中也說,她和Ashley 在拍這部影片時,相處和諧。並說Ashley 是一個有天份的演員,從不會有不記台詞或其他的毛病。她完全不知道幕後有這許多變化。她還以為藉拍戲之便,可以跟外孫多多相處,成為好搭檔。

        Bette 在這個四小時、分兩次播出的影集中飾一名退休的教師,為了反對市政府起建購物中心,而在全國號召自己家族的人回鄉反抗。這個影片本來也是希望為電視台看上,做為影集定期播出,但亦未成功。

        1982年她又拍了兩部電視影片: A Piano for Mrs. Cimino,和Little Gloria... Happy at Last。她在兩部片中都有極好表現,前者並為她帶來一座國際電視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獎(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Festival)。拍了這麼多電視,她對電視的興趣越來越大。她忘了過去對電視的輕視,甚至說希望因為她們的帶領,有更多人參加電視演出。何況報酬也不錯,像她這樣拍一部電視就有二十五萬元收入。

        同年她還為HBO有線電視拍了一部電視影片Right of Way,合演的是和她一樣的老牌影星James Stewart 詹姆斯史都華。據說這部劇本就是依他們的型寫的。他們在片中飾一對老夫婦,當其中一人(Davis)獲知自己得了絕症時,兩人決定一起自殺。也許編劇不想拍成苦情劇,因此用了過份理性的態度來處理,使到演出效果不佳。但Stewart 的演出則普遍得到好評。

        這還是她第一次與Jimmy 合作,也幾乎是第一次與她同等級的影星合作。過去在華納,公司從不讓她與真正的大明星合作,因為她一個人的名字就足夠賣出好票房。華納不會浪費兩個大明星拍一部片子。據說她在拍這部片時溫柔得像個天使,由於Jimmy 年紀大了,常記不得台詞,她還會輕拍他的肩膀說:「我們再來過.」而且這部片子大部份是在廠棚拍,使她更為開心。因為近來很少有這種場景戲了。

 

        這一年洛杉磯市長宣佈四月三日為Bette Davis 日。那一段時間,她幾乎每個月都要接受一座獎、或接受一個榮譽博士學位。她說,客廳櫥櫃上擺滿了大小獎座,不勝其煩,「因為久不久就要擦拭,否則惹灰塵.」那一年之內,她就獲得了Film Advisory Board 的終生成就獎、National Film Society的第一屆Golden Reel Trophy、紀念Rudolph Valentino 的Valentino 獎、紀念卓別靈的終生成就獎、The American Theatre Arts 的終生成就獎。

        同一年美國國防部又頒發榮譽公民勳章給她,獎勵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設立Hollywood Canteen,為軍人提供食品及娛樂、以及在全國推銷戰爭債券成績斐然。為了隆重其事,國防部還為她舉行大型晚宴舉行頒獎。當年參加Canteen 服務及演出的許多影星都有出席:Paul Henreid 保羅亨利、Bob Hope 鮑伯赫普(卜合)、Martha Raye 瑪莎蕾等,但她是主角人物,當她出場時,軍樂隊排列兩旁為她奏樂,牆上掛滿了她在Canteen 的相片。

        對於這些,她說她感到自己似乎就要死去,所以大家趕著將一座座獎頒給她。但她心內是喜悅的,只不過偶爾抱怨花費太大。因為每次出席一次這種場合,需要大約一千元開支。例如化粧及做頭髮就要兩百元以上,又要買禮服,有時還要自己叫轎車接送。

        除了領獎之外,她也應邀為無數的頒獎禮頒獎。其中一次是在一項電視轉播的頒獎禮中,頒獎給女星Elizabeth Taylor。她的條件是事先不透露她的名字、她也不參加排演。看來是她不想搶Liz Taylor 的風頭,事實恰得其反。當她走出台時,意外的觀眾不由自主的為她起立鼓掌,持續了好幾分鐘。當主角Liz 出場時,掌聲反而沒有她的熱烈。(下圖)

 

 

 

 

 

 

 

 

 

        不論女兒對她態度如何,她都一如往昔的疼女兒。為了有機會與女兒親近,每年夏天她都在紐約住。有一年她並在長島租了一間海邊別墅,邀請B.D.及Michael兩家人來過週末及慶祝國慶。她和Kath 兩人花了兩個星期打掃內外,連花園都打理乾淨。她還準備了這四天要吃的十幾餐飯,包括國慶日晚的龍蝦大餐。但據B.D.後來敘述,她和丈夫事先都抱著緊張備戰的心情來到,因為他們都預料會有災難發生。因此自然又是不理想。她指責母親並未如預料的準備大餐,經常用冷盤給他們做午餐充數。又指責母親不給孩子們果汁喝(因為給他們一杯,就強迫他們喝光,否則不再給)。總之在B.D.一家人來說,和母親過四天慘過下地獄。

        然而Bette 還是看不透。自她搬去加州後,十幾年來B.D.一次也沒去看過她。因此她不免時常埋怨,她的經理人Harold Schiff 也看不過,於是打電話給B. D.,叫她去加州和母親過一次聖誕。經過多次討價還價,B.D.勉強答應了。但條件是只有她會去與母親住三天,Jeremy 則帶著孩子們住旅館,三天後她就去旅館與丈夫孩子團聚。就為這三天,Bette 興奮的張羅了許久。她甚至在年初為女兒籌備一個結婚二十週年酒會,在La Scala 舉行,來賓中許多還是出席過她婚禮的大明星,包括Rock Hudson 等。Bette 還在他們度蜜月的同一旅館、同一套房中訂了房間給他們兩人住。既使這樣還是會出差錯。據B.D.描述,在她與丈夫二度蜜月期間,母親瘧待兩個外孫,因此兩個孩子一見外婆就嚇得哭起來。於是她警告母親,今後她再不會帶孩子來看她。事實上據B.D.的描述,兩個孩子所以一見Bette 就哭,實在是因為她和Jeremy 在車上一直灌輸孩子們「外婆是神經病(loony-toons)」的觀念。如此的教育下,孩子們先入為主,自然有這種反應。

        即使這樣寂寞,她卻很少到Michael 家去過聖誕,雖然那裡是歡迎她的。據Michael 的岳母解釋,她是因為不想見Gary,因為Michael 和Gary 很親,她不能叫Michael 不請他的父親,於是只好自己不去。其實她是劃分界線。她認為,Michael 既然請了Gary,就表示他是站在他那一邊的,這一點就在她與Michael之間畫下親疏。在她來說,什麼事都是界線分明的,「不是站在我這邊、就是站在他那邊。」(第九章完)

 

本書登記版權,禁止轉載及摘錄。如要引用,請徵得作者同意及註明出處。

本書內相片,除非另外註明,均為紐約The Museum of Modern Art/Film Stills Archives所提供,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Click: 4560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