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拍完 The Private Lives of Elizabeth and Essex (1939 江山美人) 之後,她已經連續拍了六部片沒有休息,因此她決定好好休息一次。但公司卻又立即給她一個劇本'Til We Meet Again,又是一對情侶面對死亡的威脅而海誓山盟的肥皂劇式的故事。她堅拒接受,逕自上路回到東部新英格蘭。她準備重拾童年的回憶,尋找自己的根。
在離開之後,她的律師致函華納說她過份疲累,體重已減至只有八十磅。並說她會休息四、五個月。華納以他一貫的對策應付:停薪停職。但她此時已經太累,沒有心情再爭,於是一個人在自己小時候生長的地方一一瀏覽:Lowell、Newton、Cushing、Cape Cod 和波士頓等地方。她有衣錦榮歸的感覺、卻沒有衣錦榮歸的心情。因為婚姻失敗,而她又需要一個男人,她需要一個不會因為她的成功而感到受威脅的男人。因為她一直說,她不想「到五十歲時還是孤單單一個人、令人同情的一個人.」她要一個需要她的男人。
在她玩夠了地方、而心情還未轉好時,母親Ruthie 在電話中建議她到New Hampshire 州Sugar Hill 地方一間小旅館去住,她說那是最適合休息的地方。
Ruthie 介紹的旅館是Peckett's Inn,她在這裡果然得到安寧。她每天穿著斜紋布長褲,蘇格蘭呢披風,在樹林中散步、在山道上騎馬。就在她心情落寞而感到需要一個男人時,旅店的助理經理適時補上空缺。三十四歲的Arthur Farnsworth (Farney) 出生東部古老家庭,本身受過高等教育,有一種有教養的寧靜。使到生性急躁的Bette 立即受到吸引。Farney 自己手上有些錢,並可以繼承姨媽的一筆財富,因此過著鄉紳一樣的生活,而旅館中的工作只是他的一項消閒活動。他除了擅於騎術之外,曾任職業飛機駕駛員,但因不久前一次意外受了傷而未再飛行。在認識Bette 之時,他正在與出生於波士頓世家的妻子辦理離婚手續,因此是最適宜的單身漢。
Farney 身高六尺,而且比Ham 壯健得多,Bette 認為這是一個理想情人。而且她在心理上、生理上都正值空虛的時期,她自然是不必等待對方有什麼行動就明顯示意了。
Farney 使她在Sugar Hill 一呆就呆了兩個月之久。他們每天一起散步、打網球、遊泳、駕遊艇,附近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對熱戀中的情人。但是由於Farney的離婚手續還要十幾個月才生效,因此晚上他們還是住在不同房間中。但Bette 說,Farney 在床上是要比Ham 強得太多,她認定自己是找到一個理想丈夫。(下:她和Farney。)
她在東部期間,華納本人、Hal Wallis,甚至Litvak 都曾打電話給她,但她一個電話也不回,只等律師去和公司談。後來終於達成一項新合約,她一年最多拍三部片,薪酬加到每週四千五百元,同時每年有十二個星期的無薪假期、及四個星期的有薪假期。但她要求選擇劇本的權利、及每部片都用Ernest Haller 做攝影師的要求就被拒絕。她同意了這個折衷方案,甚至談妥了下一部片是與Charles Boyer查理斯鮑耶合作一部古裝片All This and Heaven Too。
在簽約之前,她在Sugar Hill 看上一處房產。那是一片九十畝的林地,包括一座一百五十年的古老農莊和穀倉,附近還有一大片胡桃樹。她一見就愛上了這塊林地,並決定在這裡生根。她心想,在新合約中,她每年有四個月假期,這裡正好是她恢復疲勞的地方。
她買下了這塊地,並為之取名Butternut (胡桃樹林),她終於可以說,自己有了一個家。
她在新英格蘭時,妹妹Bobby 生下了一個女兒Ruth Favor (Fay)。但孩子生下後,Bobby 有過一次嚴重的精神失常,母親打電話叫她趕快回去加州。她回去後發現Bobby 已變了一個人。過去她是一個美麗時髦的女人,但此時卻是一個十足精神病患。有時目光呆滯,有時還會發狂尖叫。有一天Ruthie 叫了救護車將她送到精神病院。這段期間,Bobby 的丈夫和女兒就住在Bette 家。
很快Bette 就發現,母親和Bobby 是她很大的一個負擔。她自己是沒有什麼物質慾望的人,但Ruthie 就不同了。她自從到了加州就完全融入了好萊塢的生活圈子,她的禮服、皮草、和首飾比Bette 多好幾倍。當她們一起出席影城活動時,Ruthie 比她更似明星。有時她會抱怨,但Ruthie 說:「Bette,妳又加薪了,妳賺的錢根本用不完的.」Bette 記得,她之所以有今天,母親的功勞比她大,因此一直縱容母親去花用。她對Bobby 也有內咎,這次連她生產她都未能陪她。但Ruthie的花費幾乎收不住,連Bobby 都曾說她是一隻會下金蛋的鵝。她在一怒之下取消了給她們的信用卡,但還是繼續供她們花費。(下:她與母親的關係也非常複雜。)
華納為 All This,and Heaven Too (卿何遵命,1940) 提出一百四十萬元預算,在當時算是大製作。這個劇本是以1841年的巴黎為背景,是作者Rachel Field 姑婆Henriette的親身經歷,也是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故事女主人翁為一對公爵夫婦的孩子們做家庭教師,她不但受孩子們歡迎,也為Charles Boyer 飾的公爵所愛上。公爵夫人於是將她開除,但因為她連推薦信也不肯寫,使Henriette 生活在貧困中。因此公爵與夫人爭吵,並失手將她殺死。而Henriette 被判同謀罪名,直到公爵服毒自殺並供出是自己一人作為,才使她獲清白。
在拍這部片時,她與導演Anatole Litvak 安納托里李維克處得極不好。他們在拍The Sisters 時所發生的戀情已成過去,也許因為她目前已有新的情人之故。過去她容忍Litvak 的一拍再拍,現在她就攻擊他說:「Tola 一切都是紙上作業、完全依事先預計的去做,絕不變通。因此他拍出來的電影節拍慢、又沉悶.」但第三者說,是Bette太堅持己見,又目空一切,幾乎每一幕她都有意見。如果Litvak 不聽她的,她就威脅要將他開除。而此時他非常需要這樣的大製作,以增加他的工作履歷,因此一切忍氣吞聲,而這樣就更使她生氣,也更咄咄逼人。當Bette 心平氣和時,她也承認:「我不否認,我偶爾會十分暴躁,令人難以忍受。我也會在不屬於我的工作範圍內插上一腳。但我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工作有更好的成績。我不是來玩的,也不願浪費時間。我是有話直說,有些話可能難聽得不能寫出來.」
難得的是,她與男主角Boyer 相處相當好。而Boyer 也投桃報李的說「她是美國銀幕上最有天份的女演員.」他還說,Bette 與外傳的暴躁易怒完全不同,他認為她是因為求好心切,才引起這麼多誤會。
結果這部片推出後是叫好又叫座,為華納淨賺一百多萬元。華納為了造勢,還為這部片子舉行盛大首映,她和Ruthie 盛裝出席。此時她身為好萊塢電影之后,事實上很少出席好萊塢的社交聚會。通常她只與幾名合得來的影圈中人來往: Joseph Cotten 夫婦、Basil Rathbone 夫婦、她的經紀人Jules Stein 等。此外當時華納老闆Jack Warner 和太太Ann Page 在比華利山區的豪宅也是經常開大型派對的地方。Bette 因為與Ann 相處極好,因此也常受邀。這座佔地十畝以上的喬治亞式建築,像一座小型白宮,除主建築外,還有兩座客房建築。另外有蓮花池、游泳池、一個九洞高爾夫球場、三座溫室。(最近以四千七百萬元轉手,新屋主是好萊塢新大亨David Giffen)。但Bette 是一個不喜歡社交的人,她尤其不喜在這種宴會中,飯後男人一堆吸煙喝酒、打撞球、談球賽,女人一堆補粧、談時裝和男人。她說如果有得選,她寧願和男人談天。由於沒得選,因此她情願在家。她認為最舒服的時刻就是在廚房中烹煮洗刷。在家中她永遠是寬大的襯衫、工人褲。當她在Laguna Beach住時,有一次她拿垃圾出去倒,還遇到一名影迷問她:「Bette Davis 是否住在這裡?」
同年她演 The Letter香箋淚 (1940) 中的Leslie Crosbie,是她第二次演毛姆小說改編的劇本、也是第二次與導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 合作。Wyler 前一年春天就與華納商談這個劇本,當時他的條件就是要由Davis 主演。他還怕Bette 不答應,因為他們分手時,他導的Wuthering Heights 咆哮山莊未用Davis 演出,她當時很氣。加上他在與Bette 相戀時,卻與別人結婚,他相信都會使她懷恨在心。沒想到Bette 很爽快的答應了,不但因為她喜歡這個角色,她也高興能再與他合作。
這個故事是毛姆依照英國在馬來西亞殖民地的一件真事改寫成的。據當時新加坡報紙報道,一名吉隆坡英國小學校長的太太Ethel Mabel Proudlock 在1911年四月二十三日,用槍射殺了一名白人男子William Crozier Steward。她的理由是,當她丈夫出去時,這男人突然造訪,並企圖強暴她。她為了自衛,用槍射了六顆子彈。然而事實上是,這女人是Steward 的情婦,由於他移情別戀,她憤而將他打死。當地檢察官在調查之後,証實Steward 並無意強暴她,因此判她死刑。不過後來她獲特赦,不久死在精神病院中。
毛姆寫的故事除了改寫結局外,還加插了一些情節,這就是片名所說的「一封信」了。原來在出事當天,Leslie 寫了一封信給她的情人,叫他在那天晚上來她家。這封信後來落到了Steward 華人情婦的手中,勢將成為檢方主要証物。Leslie 的律師就必須設法取得這封信,才能將她洗脫。那名華人女人索取一萬元作贖金,Leslie 乃瞞著丈夫,將丈夫的積蓄拿去贖回那封信,結果她終於被判無罪。但當她丈夫(Herbert Marshall 飾) 問及那筆錢時,她終於說出實情。不僅如此,她還痛苦的說出真心話:「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全心愛著那個我殺死的男人.」到此時,她的丈夫才對她心灰意冷,而她也難逃天譴,最後受到那名華人女子的制裁。(這個結局是華納為了應付當時的電檢而加的,在毛姆的小說中,她是無罪釋放)。(下:片中一開始就是她冷血的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情人。而她最崇拜的導演 William Wyler 韋勒就指導她如何下手。)
經過改編的劇本有很強烈的戲劇性,例如一開場,就是Leslie 射殺情人的鏡頭。而導演Wyler也使到影片充滿懸疑性,並使觀眾對女主角、她的丈夫、她的情人、甚至那名華人婦人都充滿了同情、婉惜、和哀傷的心情及氣氛。(片中華人女子是由Gale Sondergaard 飾,她用化粧來扮演東方人,而且為了戲劇效果,頗有陰森森的肅殺之氣)。在當時好萊塢,幾乎沒有華人演員,因此華人角色幾乎一律是由西方人飾演。
「香籤淚」又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而Wyler 的導演手法在這部電影中更獲肯定,連Bette 都說,這部片子的成功Willie 居功甚偉。但在拍片時,她仍一再與Wyler 發生爭執。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當Leslie 對她丈夫說她仍愛著那個男人時,她認為任何一個女人說這句話時,都不可能望著丈夫,因為那太殘忍。但Wyler 為了戲劇效果,卻堅持要她看著丈夫說這句話。Bette 不依,爭吵一番後她憤而離開片場。這還是她第一次因為爭執中途離開。但後來她還是回來了,並依著Wyler 的意思拍。不過她說:「到今天,我還是認為我的方式對的.」然而在她心目中,卻為Willie 的堅持己見、不肯屈服而心服。她就是對一個能制服她的男人才有敬意。她還說:「他是一個男性的Bette Davis.」因此她即使輸了,還是服氣的。
影片推出後,影評對她與Wyler 都是讚譽有加,並獲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攝影等五項金像獎提名。後來這個故事多次搬上銀幕及電視,但都沒有1940年推出的這部來得好。
這段期間,Farnsworth 還是東西兩岸的奔馳。Bette 承認,她沒有瘋狂的愛上Farney,她愛他的原因是因為`他愛她',以及他們同是來自東部的這個背景。此外,外型上他是一個體面的紳士,陪她出席公開場合亦得體大方。除此之外他們就沒有共通點。他對戲劇毫無興趣,但他尊敬她的職業和敬業精神,容忍她將全部精神及時間都放在事業之中。
Bette 說她母親最初對她與Farney 的交往反應冷淡,因為自從她離婚後,Ruthie 好不容易又將她收回自己身邊。然而對於Farney 本人卻又無可挑剔之處。他不但出身好,而且有大筆遺產待領,對一個Yankee 人的母親來說,還有什麼可挑的呢﹖因此他們的婚事似乎難免。
但因為Farney 的離婚手續尚未生效,因此他們還是戀愛階段,而她也還有其他男友。例如在拍The Letter 之前,她就與華納的公關經理Bob Taplinger 墮入情網,兩人還一起去夏威夷渡假。Taplinger 比她小一歲,也是情場老手。據說Bette 也和他提起結婚的事,但卻因為他抱獨身主義,因此在夏威夷回來之後就分手了。而在拍The Letter 時,她又恢復了與Wyler 的交往。因此當她在拍這部片時發現她又懷孕了、卻又無法知道是誰的孩子。而且她此時還是單身,因此她唯一的選擇是墮胎一途。這是三十二歲的Davis 第三次墮胎。她說她是在週末去打胎的,當她在星期一再去片場時,攝影師望著她許久說:「上帝,Bette,一個週末妳好像輕了五磅.」
同年秋天她又接了Hal Wallis 的一個劇本 The Great Lie 彌天大謊 (1941),她非常不喜歡這個有如肥皂劇一樣的劇本,據說她多次在半夜三更打電話到編劇 Lenore Coffee的家中,對他叫囂,要他把劇本改得好一些。
她在片中的角色是馬利蘭州一個富有農莊主人的女兒,愛上了富有的花花公子駕駛員(George Brent)。但他卻娶了鋼琴家(Mary Astor 瑪莉艾斯托飾)為妻。婚後發現 Astor 的離婚手續並未生效,因此他們的婚姻其實是無效的。但此時她因為忙於籌備一場演奏會,拒絕補行婚禮。Brent 憤而與Bette 結婚。婚後他前往南美探測地形時失蹤,一般相信他已失事死亡。而此時Astor 發覺自己有孕,但因事業心強,不準備將孩子生下。Bette 聽說,乃自告奮勇要領養她的小孩。兩人就到亞歷桑那州的鄉下將孩子生下。然而Brent 卻又生還回來,Bette 告訴他孩子是她的(片名所指的`謊言')。此時Astor 心回意轉的以為,如果Brent 知道孩子是她的,也許他們可以復合。但當她去到農莊時,Brent 卻對她說他其實愛的是Bette,如果她堅持,她可以將孩子帶走。Astor 終於放棄孩子,一個人追求事業去了。
Mary Astor 艾斯托演這個角色為她帶來最佳女配角金像獎,她將功勞歸於Davis。因為Bette 堅持由她演這個角色,而且因為她鋼琴彈得好,演起來有真實感。艾斯托走紅於默片,其實是比戴維斯更資格老的演員,但最初在片場中,Bette 經常因為劇本的可笑而發火,使Astor 很怕她。一天她憤而摔下劇本、叫Astor 一起到她的化妝間。Astor 很擔心Bette 對她發脾氣,心情忐忑的去了。去到時,Bette 對她說,由於劇本太壞,她們兩個女角必須想辦法給劇本加一些`味'。因為男主角在演了三分之一時就失了蹤,後半部全看兩名女角的戲,因此她要Astor 和她兩人增加衝突場面,也就是增加戲味。因此後來在Astor 領金像獎時的演說中多謝兩個人,一個是鋼琴家柴可夫斯基,一個就是Bette Davis。
The Great Lie 在推出後因為情節太過老套,影評人認為全片不值一彈。然而許多女觀眾喜歡這部電影,因此賣座不壞。
在拍完The Great Lie 之後的除夕,她和Farney 在亞歷桑那州結婚。她是與母親、妹妹及幾個朋友一起開車去亞歷桑那的,在途中她才說出此行是要去結婚。由於她與Farney 的交往一直不為人注意,因此新聞傳出後大家都在問:「Farnsworth是何許人也?」
婚後他們住在華納片場附近Glendale 一座英國古老都鐸式住宅中,她為之取名Riverbottom。她和Ruthie 喜歡將屋中佈置得滿滿的,兩人到古董店、舊貨店買了許多古式傢具、檯燈、地毯、擺設,她認為這才像個家。與一般加州富豪的口味不同,她對新潮的裝璜不感興趣。現在她在東西兩岸都有住所,而此時因為戰爭爆發,Farney 還在明尼蘇達州一間公司找到工作。因為他有多年飛行經驗,他的工作是拍攝飛行訓練影片。雖然他的收入不能與Bette 相比,他卻有充份的自信,也不必倚賴Bette 的收入,使他們的婚姻及夫妻關係得到平衡。
為了儘量利用她的時間,華納一部部劇本交到她手中。The Bride Came C.O.D. 綁架新娘 (1941) 就是這樣一部沒有份量的劇本。她說唯一值得拍的理由是,男主角是James Cagney。華納認為只要是Davis 的影片就有人捧場,因此對劇本一些也不講究。但是觀眾並不喜歡她演喜劇,而且四十多歲的Cagney 也已開始發福,仍要演一個談情說愛的飛行員,也並不討好。
劇情是說飾飛行員的Cagney 受富翁之命,劫持了Davis 飾的富翁之女,以阻止她嫁給一個樂隊領班。飛機降落在亞歷桑那州的沙漠中。後來自然是飛行員與富家女結婚了。外景在沙漠中實地拍攝,當地白天氣溫高達華氏一百多度,加上劇情之不合理,片子未拍完大家已經知道是失敗之作。人人都希望趕快拍完以脫離苦海。
這時她的聲望如日中天,錦上添花的是她又獲選為電影藝術協會(金像獎委員會)主席。她是第一位當選主席的女性,更是無上光榮。但是很快她就發現這份工作絕不適合她。
她和做任何事一樣的認真。在主持第一次會議之前,她詳讀會章、研究影藝學院過去十四年的歷史,並且準備了未來發展大計和無數的建議。但會議一開始她就發現,在座的委員們並不期望作任何改變,對她建議的一些大規模改變更是瞠目結舌的不能接受。
例如她建議金像獎頒獎禮應當在大型戲院中舉行,而不要像當時以晚宴型式進行。而且由於是戰時,她建議每人收費二十五元支助英國戰爭基金。此外她又建議取消臨時演員的投票權。她說很多臨記根本不懂電影、有些更連英文都不會說。後來委員會考慮因為是戰時,暫停舉辦金像獎頒獎禮,她又大聲反對,認為戰時舉行頒獎禮,反而有助宣傳。由於她的建議無一受到重視,因此她這個主席只做了兩個月就辭職了。她向新聞界大吐苦水,使到Darryl Zanuck 塞納克警告她說:「經過這次事件,妳別想再在好萊塢混下去.」
不久金像獎委員會選出新的主席Jean Hersholt,結果Davis 的建議居然一一被實現:臨時演員的投票權被取消了、金像獎頒獎禮改為在戲院中舉行、而且也未因戰爭而停止舉行。一般認為,Bette 的建議的確值得考慮,但是她做事的方式卻不能令人茍同,因此她的建議才不被接受。她在開會時與她在片場中一樣,都是採取`戰鬥格',咄咄逼人及不懂用技巧,先就使人對她戒備,甚至反感,如何能達到目的﹖
米高梅的Samuel Goldwyn 手上有The Little Foxes 小狐狸 (1941) 的電影版權。這齣舞台劇在1939年於百老匯推出後,由Tallulah Bankhead 演活了女主人翁Regina Giddens 這個角色。Goldwyn 拿到劇本後,要韋勒William Wyler 導演。而Wyler 就認為只有Bette可以勝任這個角色。但Goldwyn 知道Davis 是華納的手上王牌影星,他從不會將自己手上紅星外借。事實上自Of Human Bondage 人性枷鎖 (1934) 之後,他就未將Bette 外借。但Wyler 說,若不是Bette Davis 演,他就不導。於是Goldwyn 就只有用計。
Goldwyn 知道華納公司的Frank Capra 法蘭克‧卡普拉正籌拍Meet John Doe,並內定唯有Gary Cooper 是適當人選。當華納向他借Cooper 時,他一口答應,使華納都感意外。事後他才提出要以Davis 交換,華納才知中計。但他仍堅持不肯借。因為華納好賭,他欠了Goldwyn 四十多萬元賭債。他很擔心紐約的大哥Harry 會知道此事,因為大筆支出都要經過Harry 那一關。Goldwyn 主動提出願將這筆債減到二十五萬元,然後再付十五萬元作為借用Bette 的費用,這等於華納一次由Bette 身上淨賺三十萬元。至於Bette,她仍然每週由華納領取五千元片酬。這也是華納最後一次將她外借拍片,若不是那筆賭債,料他還不肯。
Regina Giddens 在片中是一個貪得無厭又沒有本事的人,自小受到兩個哥哥Ben 和Oscar 的欺負。後來嫁了在銀行中工作的Horace,Horace 有心臟病,而且個性溫和。她一直認為自己嫁錯了人,並希望自己能掌握到金錢以控制自己的一生。她兄弟也要她說服丈夫拿出一筆錢,給他們投資,但Horace 拒絕。結果他姪兒Leo偷了他在銀行中的七萬五千元,Horace 知道後為了阻止Regina 由這筆錢中取得利息,就說這筆錢是他借給Leo 的。Regina 氣憤之餘,在Horace 心臟病發時故意不拿藥給他。儘管他苦苦哀求,她都忍心不理。結果丈夫死去。丈夫死後她威脅哥哥給她生意中的四分之三,作為Leo 偷竊的錢之補償。她女兒聽見她與人的對話後,認清母親真面目,於是離開她,剩她一人面對孤獨。(下:她在 Little Foxes 中,再與 Herbert Marshall合作。)
Tallulah Bankhead在百老匯舞台上演出The Little Foxes 十分成功,總共演出達四百零八場。之後並在全國再巡迴演出兩年之久,可見其之受歡迎。而在一般人心目中的Regina 也就是Bankhead 所詮釋的形式。Bette 認為原著Lillian Hellman的原意就是將Regina 描述成一個冷酷、自私的女人,Bankhead 在舞台上也是這樣演出。Wyler 就希望給Regina 一點人性、一些女人味、甚至性感。Bette爭辯說,如果她有人性,就不會眼見丈夫死去而見死不救。後來她逕自將Regina 解釋做一個冷血、貪心的女人,一些也不令人同情。
她和Wyler 另一項爭執是,她飾演Regina 在外型上嫌太年輕,因此她在面上塗上厚厚的白粉,(像是日本藝妓的化粧方式)。Wyler 認為她太過份,但在這時以她在影壇的地位,連Wyler 都不能不對她讓步三分。據說他們在拍這部片時爭執得十分厲害,幾乎每天都有爭吵,而且吵得很大聲。在片中飾Bette 女兒的Teresa Wright 說,她有一次嚇得哭起來,Bette 還勸她說:「別怕,一會兒就沒事的.」在一次激烈爭吵之後,Bette 又憤而離去,住到母親處。Wyler 一面跳拍她的戲,一方面考慮換人。因為Bankhead、Mariam Hopkins 都曾極力爭取演這個角色。後來Goldwyn 考慮許久,還是認為只有Davis 來演才是票房保証,於是Wyler 只有讓步,同意她照自己方式去演。這次她`罷工'了三星期之久。Bette 在自傳中說,這是她和Willie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合作,因為這次合作太不愉快了。(下:她在片中像是日本藝妓的化粧方式。)
結果Bette 得以以她的方式演出,令她及Wyler 都意外的是,影評人一致對他們兩人都大加讚譽。特別是Davis,說她的演出「絕不輸Bankhead 的傑出表現」。又說:「Bette Davis 從來沒有這樣好的表現」。這部電影在1941年八月推出之後,立即成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既使在今天,仍被認為是Wyler 及Davis電影生涯中的經典之作。
這時期她在海外的聲望不低於美國,連她最不喜歡的The Bride Came C.O.D.被翻譯成法文後在法國也十分轟動。在拉丁美洲國家,她的影片也是最受歡迎的,幾乎部部都配成當地語言上映。特別因為她的影片以悲劇為多,而拉丁民族又偏好悲劇故事。此外由三十年代一直到戰時,她也一直是日本最受歡迎的女星。
她的私生活這時也頗洽意。凡有假期,她就回到東部的Butternut,和丈夫過寧靜的鄉村生活。這間大農莊已經在她與Ruthie 的設計下,由Farney 領導工人全部改建翻修。她說,除了一座壁爐外,其他幾乎全部拆了重建。她在這裡每天帶著小狗散步、騎馬,或是在家居附近種花種樹。她種了許多樺樹、玫瑰,秋天時並種了許多鬱金香,到春天時一片花海。她喜歡剪花在戶內佈置,因此還有一個英國式的草本花園。其他的時間她則在廚房中烹飪,或是與幾個鄰居話家常。廚房是她最喜歡的房間,在這裡沒有人當她是大明星。
但Bobby 卻在此時離婚了。因此她和女兒的生活繼續成為Bette 的負擔。不過Bobby 也一直是Bette 一個忠心的伴侶。在她後半生,每當Bette 需要時,她都會給她精神支持。
Bette 在紐約看了一齣舞台劇The Man Who Came to Dinner,非常希望演劇中Maggie Cutler 的角色。華納公司破天荒的以二十五萬元的高價買到電影版權。另外一個她希望演這個角色的原因是,她希望能與John Barrymore 約翰巴里摩合作。一直以來她都沒有機會與Barrymore 家族中任何一個人合作過,在她是一項遺憾。華納也為她向John Barrymore 試探,但此時的他因長期酗酒,身體狀況極差,甚至連台詞也記不得,要看大字報才能演出。此外外型上也十分憔悴,Bette 只有放棄。不到一年,他就去世了。
後來華納選擇在舞台上也演同一角色的Monty Woolley 飾劇中主人翁的角色:一名自大的社交名流。Bette 演他的私人秘書。劇情是名流應邀到一對富有的夫婦家中做客,但去到時在門外跌了一交,因此要在主人家暫住休養。但這位自我中心的客人卻控制了主人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弄到天下大亂。待他痊癒之後要離去了,主人一家正鬆一口氣時,他又在門口跌了一交,又要住入主人家中。
Bette 在劇中戲份不多,只能算配角,而且她的角色個性素淨。反而是飾女主人的Ann Sheridan 角色活潑,衣服也較華麗。為此Sheridan 很擔心Bette 會不高興,甚至給她麻煩,因為她事先也聽了不少有關Bette 小器及專橫的傳聞。因此一開始她就十分小心,並遇事不恥下問,果然博得她的歡心,兩人處得很好。片中還有一個小角色是由資深演員Laura Hope Crews 飾演,她也曾是紅影星,此時卻因年老色衰幾乎無人問津。在片場中她更是怕Bette 給她難堪因而處處小心。Bette 也注意到這一點,於是她主動照顧她、搬椅子給她坐。除了敬老之外,她是希望在自己年老時也受尊重。她擔心自己到年老時還要在片場中謀生活。在這部片子拍完時,Crews 到她的化妝間送她一個禮物,她後來打開見到是一個鑲了珍珠及鑽石的手錶。六個月後她就去世了。
她的下一部片子 In this our life 姊妹情仇 (1942) 是前一年才因導演The Maltese Falcon 馬耳他之鷹 (1941) 一砲而紅的John Huston (約翰休斯頓)的第二部電影。後來他解釋所以接這部戲完全是因為虛榮心,因為這部片有大卡司:Bette Davis、Olivia de Havilland、George Brent、Dennis Morgan 等。他看了這個名單,難以拒絕。後來他得到教訓,不再因為虛榮而接片。
這部電影所根據的原著曾得普里茲獎,但改編成電影後有如肥皂劇。Bette 飾一個任性又自私的南方女子Stanley,愛上了George Brent 飾的律師,婚禮前三天卻與妹妹(de Havillan 飾) 的未婚夫私奔。婚後她虐待丈夫、使丈夫內咎自殺。在她母親及妹妹都原諒她之後,她回到家中住。這時她又想搶回妹妹現在的男友Brent,當他拒絕時,她憤而離去。因為開快車撞死一名兒童,她卻逃離現場。當警方發現是她的車子撞死人時,她誣指是黑人廚師的兒子為她洗車時拿車去用,使廚師之子被捕。George Brent 飾的律師查出是她撞死人時,她又去找舅父幫忙。但她舅父對她有不正當的慾念,提條件要她與他共渡餘生。她知道是不可能的,因此駕車離去,終於意外撞死,使妹妹及妹夫可以過安寧日子。
這部片子除了劇本荒謬之外,Bette 的表演也引人詬病。因為這是三十五歲的Huston 第二次導戲,對於Davis 等一班資深演員根本不敢指導,Bette就更仗勢凌人的一切自己做主。結果是她又恢復了一貫的誇張表演,並誇大衝突場面。使到一部原本就弱的劇本更不合理,甚至到了可笑的地步。
在拍這部片時,Huston 愛上了演妹妹的Olivia de Havilland,因此給了她不少美麗的特寫。而Davis 在片中就像一個張牙舞爪的兇殘的怪物。華納及Wallis 等看過毛片之後擔心Huston 將注意力放在Olivia 身上而糟蹋了Bette。他們更擔心Davis 的反應,因此建議他修改一些。Huston 拒絕。結果Bette 在看毛片時果然大怒,在場的Jack Warner 在自傳中說:「她用了所有可能的粗口破口大罵,有些粗口是我都沒有聽過的。試映室的椅子都給她拆了.」結果Huston 只有將部份內容改過。
這件事無損Bette 與Olivia 的交情,也許因為Olivia 個性溫和。她說,Bette 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影片本身,因此她不計較。但Bette 與Huston 之間就從此勢如水火。Huston 後來自己成為權傾一時的大導演後,不僅脾氣比Davis 還壞,還會整人。(Bette 雖然脾氣壞,但卻很少真的整人,而Huston 在這方面的名譽就比她還差。在影圈人們提起Bette 時最多說她這人`difficult',但提起Huston 時就會用`sadistic'這樣的字眼)。後來Huston 成名後將Bette 罵得狗血噴頭:「她是一個令人憎的婊子,我知道她不喜歡我。我唯一能說的是: x 她!」
雖然這部電影令導演、演員們都不滿意,但因為劇情涉及心理描述,被部份影評人認為是一部有力的電影,指出影片「對自我毀滅、亂倫、人性的自私和對立都有著力的描寫。雖然欠缺深度、但問題本身卻是沒有時代的.」
這部片証明Davis 確有其票房號召力,海報上寫著:“當Bette Davis壞起來時、沒有人比她更壞”,結果影片為華納賺進一百七十萬元利潤。到目前為止她為華納拍的三十多部電影部部賺錢,難怪她氣燄越來越盛。
在拍In This Our Life 之前,她的丈夫在明尼蘇達工作的地方得了急性肺炎。她聽見消息心中十分著急,但因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她又臨時安排不到機票。此外一般客機中途多次轉機,要好幾天才到目的地。因此她打電話給富豪Howard Hughes,那時他除了經營TWA 之外,也是航業界舉足輕重人物。於是頗夠意思的為她安排TWA的特別班機,由加州直飛雙子城。
拍完最後一個鏡頭,她準備十二個星期的休假。但在休假前,她與華納鬧得很不愉快。原來她到片場去為宣傳部拍劇照,但一名職員見到她卻叫她立即離去,因為她已開始休假:「妳多做一天、公司就要多付妳一天的錢.」她聽了大怒,立即到華納的辦公室與他大吵。她說:「我也不是小明星、小演員,是華納最賺錢的機器。憑什麼叫我離開就離開.」她說,她原來並無意要多收公司一天的錢,現在卻被認為是圖一天的報酬,給她這種氣受,因此她再也不會回公司了。
之後她去了墨西哥,幾個月都不與華納連絡,也不回話。她是因為公司侮辱她的人格而憤怒,但華納就只有一種方式勸她息怒。公司終於再與她簽新合同,將她的片酬提高到五千五百元、一年只拍兩部片、又給她更大的化妝間及其他更好的待遇。為了省一天的報酬、華納付出了高出數倍的代價。她說,那些大老闆真是最沒有腦子的笨蛋。
四月份她渡假回來,開始拍Now, Voyager (啟航, 1942),這是前一年才出版的同名小說所改編。電影劇本本是為Irene Dunne 寫的,但Bette 看了後十分喜歡,因此向Wallis 爭取。一般認為是Davis 從影以來所做最佳演出的影片之一,同時也是她夢寐以求的一部有水準的片子。同片演出的也都是有水準的演員: Paul Henreid、Claude Rains、John Loder 等。
她在片中的角色是一個波士頓富有家庭出生的肥胖醜陋的、沒有人喜歡的老處女夏洛特Charlotte。她那專橫獨斷的母親雖不喜歡她,卻又事事控制她,使她更自暴自棄。幸好後來她遇到一個好心的心理醫生(Claude Rains),他幫助她認清真正的自己,並振作起來重新做人。由於有了自信,人也漂亮起來。在醫生安排下,她乘船到南美散心。在郵輪上她認識了一名已婚男人(Paul Henreid 飾),他因為與妻子的情感處於低潮,因此兩人自然相戀。她由Henreid 身上得到了愛,也恢復了自信,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得到對方,因此黯然回到波士頓。後來嫂嫂為她介紹男友,她都因為仍然愛著Henreid 而拒絕對方的求婚。為此母親對她多次責罵,在一次爭吵後,她又住進醫生的治療中心。在這裡她遇見Henreid 的女兒Tina,原來她也因為無人關心而精神頹喪。Charlotte 以她自己的經驗來幫助Tina 恢復信心,並要求Henreid 讓她來照顧Tina。最後她對Henreid 說:「我們已經有了星星,何必再向上帝要月亮?」
當時這一類的有關心理分析的電影不多,因此這部片很能吸引廣大男女青年。還有許多女觀眾寫信給Davis,說自己的遭遇與她在影片中的相似,對她演這部電影十分感激,因為鼓勵青年人做回自己,不要因為客觀環境不順利而喪失鬥志。
此外這部電影一推出幾乎就成為經典之作,片中許多對白、動作都傳誦一時。例如片中Paul Henreid 一次點燃兩枝煙,然後將其中一枝遞給她。結果這種點煙方式立即風行一時,有許多人效法。本來劇本中是要他一次點一枝煙,但Henreid 想起他在歐洲與太太旅行時,他在開車、妻子點煙時就一次點兩枝煙,他就用在電影中,沒想到風行一時。(下:Paul Henreid 在片中也曾為她點煙。)
許多人認為這部片子是1942年最好的一部電影,她並為此片再獲金像獎提名。(這是她自1938年以來連續第五次獲得提名,但這年因為戰爭,Greer Garson 的Mrs. Miniver 忠勇之家囊括了所有大獎。)在票房上更為華納賺進二百萬元,成為她的影片中最賺錢的一部。
但在拍這部片時,她凡事干預的習慣更甚。而導演Irving Rapper 因是新人,更受了不少氣。據他說,Davis 不僅修改劇本中每一句台詞,也兼管其他演員的戲。Rapper 說,他們每天都要為一些細節爭吵,晚上回到家都精疲力盡兼滿腔怒火。但男主角Paul Henreid 就對她心服口服,說她是最照顧同仁的明星。有人解釋這種現象是因為她本性善惡分明,凡投緣的,就對對方好得不得了。不投緣的就要將人打倒為止。也有人解釋做她愛在片場中搞小圈子,拉攏一些人、打擊另一些人。也許真實情況是兩種都有一點點,她本性就是好衝突、好鬥的人。太平和了,她反而無以自處。(第五章完)
本書登記版權,禁止轉載及摘錄。如要引用,請徵得作者同意及註明出處。
本書內相片,除非另外註明,均為紐約The Museum of Modern Art/Film Stills Archives所提供,版權所有請勿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