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傳 - 葛麗泰‧嘉寶

第一章:葛麗泰嘉寶-幼年
第二章:米高梅公司與梅爾
第三章:嘉寶和John Gilbert
第四章:好萊塢開拍有聲片
第五章 茶花女推上事業巔峰
第六章 退休後的富婆生涯
第七章 嘉寶神話

第一章:葛麗泰嘉寶-幼年

Greta Garbo

葛麗泰‧嘉寶

 

        嘉寶可以說是美國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女明星。不論是與她同時期的,或以後的女星,沒有一個敢稱自己在嘉寶之上。瑪蓮黛德麗、鍾歌羅福、比提戴維斯,都是持才傲物的明星,但在嘉寶面前,都不免自慚形穢。

        嘉寶的成名是史無前例的。她像一個高貴的藝術珍品,影迷們為她的光芒所照耀,連影評人都不敢批評她。到目前她仍是二十世紀公認的最美麗的女人,歷史上能與她齊名的只有Troy 城的海倫,埃及豔后Cleopatra,或是法國的Madame Pompadour 少數幾人。她的美麗集清秀、豔麗、高貴於一身。有些導演和攝影師企圖拍出她醜陋的一面,但不論在什麼樣的燈光下,由什麼角度去拍,都是一樣的美。在她拍到第三部片子時,好萊塢已用Divine 這個字來形容她,因為她那種美是人間罕有的。(註:本書中的Hollywood國語譯作好萊塢,港譯荷里活)

 

 

 

        嘉寶和其他明星不同的是,她從來沒有刻意追求做為一個明星,她自自然然成為一顆超級巨星。當她在最紅時脫離電影圈,過著半隱居的生活時,也從來沒有過一絲悔意。這位被形容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自走紅之後就拒絕出席公開場合,除了片場工作人員,無人有緣見她一面,不僅同屬米高梅公司的演員見不到她,其他電影公司的演員、明星更是緣慳一面。Tallulah Bankhead、Ethel Barrymore 這些大明星都要想盡辦法由別人引見; 而Bette Davis 就可憐到只能開車跟著她,遙遙地膜拜。連她的同鄉英格麗袌曼Ingrid Bergman要求見她也碰了釘子,男星加利葛蘭Cary Grant 是好不容易見到她了,但卻緊張到說不出一句話來。

        傳說中,她的名言是:“I want to be alone.” (我要獨處),但她否認這樣說過,她說她說的是:“I want to be let alone.” (不要煩我). 她並不要追求獨處,她只要人們不要干擾她。造成她神秘莫測的原因之一是她天生的害羞、內向。由於她出身貧苦瑞典農人家庭,沒有受過什麼正式教育,初到美國時,英文也說不好,因此有意藏拙。其次,她的私生活大部份在當時是見不得光的。她一生中唯一一次公開的戀情是與男星約翰‧吉伯特John Gilbert 的一段,其他的不是對方是有婦之夫,就是同性戀者,而她自己大部份時間的戀人也是女性。

這些事蹟在當時,只有圈內少數人知道,而即使知道,亦不會向外公開。也因為如此,她更要把自己的隱私看得如此重要。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只要稍露風聲,她的事業、名譽就會毀於一旦。

        由於她的神秘,有關她的資料,大多數是二手貨。事實上,每一個與她拍過戲的演員都受到訪問:「嘉寶是什麼樣的人﹖她怎麼演戲?」之類的問題。每一個和她見過面的人、吃過飯的人,也會向記者報告,或是自己寫一篇文章記述。因此她更不願見人,更難要她和別人一起吃飯。到後來「在紐約街頭見過嘉寶走過」都可以寫成一篇文章,而有幸曾陪嘉寶散步的人,更都出了書來記載。因此有關她的資料難免支離破碎,更多是以偏慨全。有些像「瞎子摸象」那個故事說的,每個人都只看到她的一小部份。

       嘉寶似乎是不得已成為一個傳奇人物,然而與其如此,她才更算是真真正正的Legend。嘉寶,即使在她生時,已是不折不扣的一個傳奇人物。

 

 

 

 

第一章

 

 

        嘉寶原名Greta Lovisa Gustafsson,1905年九月十八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出世。她的父親Karl Alfred Gustafsson 是農村一名貧苦佃農,雖然外形高大(身高六尺以上),卻沒什麼謀生技能。二十五歲時由農村到大城市找工作,但除了屠夫助手之外,唯一能找到的就是清潔工人和大廈管理員。她的母親Anna Lovisa Karlsson 也是由鄉下到城市謀生的少女,她身材矮壯,藍眼睛極細,她一見Karl 就傾心,在`女追男隔層紗'的情形下,他們在1896 年結婚。婚後生了三個兒女:長子Sven,長女Alva,Greta 是最小的一個,她的家人和朋友都叫她Keta。

        Gustafsson 一家五口住在廉租屋區內一間公寓的四樓,廚房沒有熱水,只有一間睡房。在這種寒帶地區,冬天都是全家睡在一起以取暖,而肺結核就幾乎是窮人的專利疾病,十分普遍。Anna 婚前做清潔工人,婚後開始生育就未再工作。但Karl 的酗酒毛病又開始了,他有時幾天不吃飯以省下錢買酒,因此家中更為結据,於是Anna 又開始找零工做,找以前的僱主拿些床單,桌布回家洗。

        據當地人記憶中的Greta 是十分害羞內向的少女,經常縮在一角做白日夢。一名女伴記得她想像力十分豐富。她們常在大廈屋頂上玩,晒太陽,而Greta 經常會想像自己及玩伴是身份不同的人、在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信她由這種幻想中得到極大的安慰和快樂。

        她後來回憶說,她在七、八歲時就會跑到附近一帶戲院後門,看演員出出入入,或偷聽舞台上的台詞。後來她一有錢就會買票坐到戲院中。回家,她會用彩筆在臉上化粧,或是穿上大人衣服,和哥哥姐姐扮演劇中人。

        Greta 和父親比較親近,而她母親就比較疼兒子,比她大七歲的Sven做什麼都不會錯。第一次大戰時,她父親應召入伍,但不到一星期就被己方軍人誤傷。雖只是輕傷,但已經可以領到小額退休金,並可以購買比較便宜的配糧,減輕一些負擔。週末時,她有時和父親到戲院前看海報,有時和父親到附近一塊公地上分到的小塊田地上耕作,他們種的菜也成為餐桌上主要糧食。在北歐,蔬菜十分珍貴,這塊田地對他們十分重要。(附圖為穿制服的Greta,大約十歲左右。)

 

 

 

 

        她對讀書興趣不大,成績普通,而且數次逃學。在讀到七年級時,她就因父親病重而休學。Karl 過去就有腎臟病,後來又因酗酒,病勢更重。這時又染上了全球性的流行性感冒,一病之後即未再復原,停工在家休養,一家生活頓時無著。於是她母親、哥哥及姊姊都出去做工,她則在家中照顧父親。她後來說,她經常要陪父親到政府的診所去看病。而診所中的人態度很壞,她眼見病到氣若游絲的父親還要忍受他們的質問和臉色,十分憤怒。那時就立志,長大後要賺很多錢,脫離貧窮。

        父親的病拖了幾年,終於在1920 年六月病逝,死時才四十八歲。十四歲的Greta 幾乎有一年時間是含著眼淚睡覺。在她父親未去世前,她已經在母朋友開的理髮店中當幫工,為客人洗頭,或清理理髮店中的用具。據這間理髮店的女少東Sally Ekengren 說,當時的Greta 已經十分成熟美麗,十四歲的她已有五尺六寸高,而且活潑開朗,很快就吸引不少男性光顧。她當時的工資是每週一元瑞典幣,但她得到的小費和人工一樣多。雖然在家中排行最小,但她說自小就被當做大人一樣付與重任,從來不覺得自己小,也沒有童年的感覺。為了工作,她克服了自己內向羞怯的個性,對顧客展顏歡笑。(下圖為Greta大約15歲時。)

 

 

 

 

 

        當時她就醉心於舞台,這是十分奇特的野心,因為她的家庭與戲劇一些也沾不上邊。單單由戲院門口的宣傳海報,就激發了她做演員的決心。那時她幾乎每天都打扮整齊到戲院門口看劇照,或看演員出入。

        瑞典當時是一個戲劇發達的國家,在人口四十萬的斯德哥爾摩即有十多間戲院。她九歲起就經常在戲院外排徊。她沒有錢買票,多數時間站在外面。一名戲院管理說,她每天都在那裡,幾乎成為戲院的一部份。有時也有好心的演員會讓她到後台去看看。

        那時她心目中的偶像是Carl Brisson ,一名年輕的演員及歌星。有一次,Sally 有兩張戲票,就邀她一起去看她的偶像表演。當Brisson 謝幕時,她興奮到跳起來大叫,結果觀眾都在看她,連Brisson 也都對她注意起來。

        Carl Brisson 後來(1930) 在英國報上記載他和Greta Gustafsson相識的經過: 有一天他由後門進入戲院時,一個女孩由牆邊出現,遞給他一束紫羅蘭。在月的瑞典,那束花比蘭花還珍貴。他問她為什麼送花給他﹖她說:「我仰慕。如果有錢,我會每天買票看你表演.」後來Carl給她一張到後台的pass,使她可以自由出入。

        多年之後,他們有多次機會碰面,但那時,她的名氣就大過他許多了。

 

        她由小理髮店轉到大理髮店,但心中有更大的目標。一天一名顧客介紹她到當地最大的百貨公司PUB (Paul U.Bergstrom's)工作,她被分配到女帽部,每個月125 元瑞典克郎。她第一次身上有餘錢,可以看她想看的舞台表演。

        她在這裡做了兩年。第一年,當這間百貨公司要為目錄拍一張女帽廣告時,就看上了她,要她戴著帽子拍了幾款不同的相片。這張廣告隨著目錄發了五萬多份。十五歲的Greta 高興的不得了,她首次嘗到了面對攝影機做模特兒的滋味,同時對自己的外型更有信心。

        當時的瑞典,電影事業也已十分蓬勃。第一間電影公司在1911 年成立後,立即有許多製片公司成立。她有空就向人打聽拍電影的機會。她姊姊Alva 外型也不俗,甚至比她清秀些。不久她們倆姊妹都在一部叫The Gay Cavalier 的片子中演小角色,戲份之輕連名字都未能上銀幕。

        第二年,一間廣告公司經理Captain Ragnar Ring 到女帽店參觀,當時他正在準備為這間百貨公司拍一部宣傳短片。Greta 為他試戴一些女帽。他當時並沒有叫Greta 為他拍片,因為他要職業演員演出,這使她很失望。但第二天他又回頭,說她可以演出另一個短片How Not to Dress,一聽就是諧趣短片,用反諷方式教人如何正確的穿衣。(下圖就是Greta為百貨公司拍的How Not to Dress裡諧趣畫面。)

 

 

 

 

 

 

        結果她演出的效果相當好,而她又十分聽話,Captain Ring 也很滿意。幾個月後就又安排她拍一部糕餅廣告,也是幽默型式的。她在片中要吃很多蛋糕和餅乾,雙頰胖胖的。同一部片中出現的還有瑞典男星漢森Lars Hanson,後來他也成名並到美國拍片。

        拍了幾部片(每天工資三元),她售貨員的工作就嫌沉悶了。這時她雖已調到女裝部,但薪水卻和以前一樣。不過她運氣不錯,有一天(1922 年夏天),一名瑞典製片兼導演Erik A.Petschler 帶了兩名女明星來選衣服。Greta 知道他們身份,熱情招呼,還問其中一名女星,怎樣才能有機會在影片中工作。她叫她直接去找Petschler。她鼓足了勇氣,當天下午就打電話到他辦公室。Petschler 約她第二天中午午餐時分去面談。面談時,她讀了一首詩,表現不壞,而且外型不俗。Petschler 當即應允她在正在籌備的喜劇Peter the Tramp 中演出一角。

        Petschler 給她的片酬是一天十五克郎,大約要拍兩週。但當她去請假時,老闆Bergstrom 卻拒絕了,說此例不可開。結果她決定辭去百貨公司工作。這在當時對她是頗大的決定,因為戲一拍完,她就會失去固定收入。但為了能夠演戲,她毅然辭工。幸好她的母親了解她的志願,支持她的決定。

        Peter the Tramp 有一個鬆散的劇情,內容也相當無稽,全部是外景拍攝,成本也十分低廉。Greta 在片中演一名市長的三名女兒之一,由於三人都學體育,因此在片中多數穿短褲運動裝,或是泳衣。Greta 當時雖有些胖,但還算健美。而且她的演出不僅認真,並且賣力,使Petschler 相當滿意.

        這部電影在同年十二月在斯德哥爾摩上演。由於影片本身素質不佳,影評也普通。不過倒有影評人特別挑出她來,說很高興看到一個清新的面孔,並希望再有機會看到她的演出。另一份報紙則刊出她的相片之外,還表示她那典型`盎格魯薩克遜'的面孔,必可使她走紅。

        片子拍完,她不但沒有再拍片機會,連固定工作也失去了。她於是又去找Petschler,他建議她申請瑞典皇家戲劇學院的獎學金。她也一直嚮往戲劇學院大門,但那是瑞典所有少年男女的夢想,她不認為自己有希望。何況要經過嚴格的考試和試鏡。Petschler 好心的介紹一名校董Frans Enwall 給她,說他可以幫她準備考試。結果不但Enwall 熱心的幫忙、他的女兒Signe Enwall (她本身也是戲劇學院教師) 也幫她補習,教她讀對白,做面部表情。並準備了幾段莎士比亞、易卜生、和瑞典名作家Selma Lagerlof 劇作中的部份讓她練習。由於考試在八月進行,因此她只有一個多月時間準備。

        Enwall 父女這樣幫她,也因為見她條件不錯,連學費亦不收。她那時已長到後來的五尺七寸高,此外肩寬,體型不錯,又有瓷器一樣的皮膚,及藍得清澈的大眼睛,試鏡時效果不錯。

        瑞典皇家戲劇學院這時已成立一百多年,培養出不少人才。但這個學校一年才收十幾名學生,因此競爭十分激烈。

        正式考試是兩天,有五十多人報考。她要經過三個小時的面談,包括許多個人問題,然後就是唸莎士比亞、Lagerlof 等人的作品,還好這些她都準備過了。雖然她曾緊張到想臨陣逃脫,但終於能應付過關。她回家等了三天,終於得到通知: 她錄取了。連她在內才七個人錄取,她的高興可想而知。由這件經歷可以看出她當時打進戲劇圈的毅力如何堅定。在她羞怯的外表之下,是一個如此堅定的意志力。只因她知道,這是她唯一能脫離原有的生活圈子、進入她嚮往的世界中的機會。

        和她一起考取的還有Mona Martensen 和Mimi Pollack,後來她們都在電影圈中成名,Mimi 和她還成為終生摯友。

        在戲劇學院,她每天學習戲劇以外的一般課程,還要學說話、學表演、學儀態及學化粧。學校中的老師多半是舞台及電影界的演員、導演。學生須勤力學習,因為如果表現不好,第一年後就會被淘汰。如果升級,第二年可以有少許生活補助,並可以開始有演出機會。

        Greta 在校中就顯示出她神秘的一面,她總是獨來獨往,沒有人知道她住在那裡。後來Mimi 解釋是她有自卑感,因為她是唯一沒有受過正式教育的人,而且平常沒有太多零錢和別人一起上館子、看戲。她說,Greta 會先靜靜在一邊看別人,等她有了足夠的自信後,才開始和人來往,這時她的幽默感和好玩的個性也會顯露出來。但她仍然很少提自己的背景,連Mimi 都不清楚她的家庭環境。

        在第一學期結束之前,有一天她接到學校通知,要她將整個夏天保留,因為著名的導演史提勒Mauritz Stiller 在為他的新片找兩名漂亮的女學生,而學校推薦的是她及Mona Martensen。史提勒Stiller 是當時瑞典、也是歐洲名氣響噹噹的大導演,因此她們兩人都喜不自勝。學校並准她們請假拍片。Mona 當時是學校中最漂亮的女學生,而她就以身材取勝-- 夠高,雖嫌胖了些。

        Greta Garbo 在1928 年對電影雜誌Photoplay 的訪問中,追述她第一次到史提勒家中的情形: 約定的時間他不在,幾乎等了兩小時,他才牽了一條狗回來。據說他常用這種方式對付新人,使新人聽話。他首先將她由頭看到腳,甚至連鞋、襪都仔細瞧過,然後叫她脫去大衣和鞋子,最後才向她拿了電話號碼。不久她得到通知,與Martensen 一起試鏡。Stiller叫她躺在床上演生病,她的演出使Stiller 不滿,問她:「老天,妳不知道生病是什麼樣子嗎?」她很失望的回去了。但幾天後,她接到通知,在Stiller新片The Saga of Gosta Berling 中演出女主角Elisabeth Dohna 的角色,原來她試鏡結果不錯。這年她才十八歲。

        在第一次見到Greta Gustafsson 之後,史提勒當天即在日記中記載:「我立即注意到,一個人只要看住她的眼睛,就能完全控制住她.」

(下圖為嘉寶與史提勒,在1925年抵達紐約碼頭,米高梅特地派了攝影師在場,拍下這歷史鏡頭。)

 

 

 

 

 

 

 

 

 

 

 

        Mauritz Stiller 茅理斯‧史提勒那時已經四十歲,比她大了二十歲以上。他是出生於波蘭的俄國猶太人,在他不到三歲時,波蘭籍的母親就自殺了,不到兩年,他那俄國音樂師的父親又因病死亡。一個姓Katzmann 的親戚收容了他。等他成年之後,他獲悉自己的身世,將原名Moyshe 改為Mauritz,並改回原來的姓,但保留Moje 做為小名。

        收養他的親戚家中開帽子廠,家境不錯,因此他也受過幾年正式教育。但他無意在親戚的生意中工作,而獨對戲劇有興趣,經常在學校中組織話劇社。為了能讀各國劇本,他還自修學了俄文和德文,加上原來就會的波蘭文及猶太語文yiddish。此外為了能到各地旅行,增廣見識,他還拒絕了當地劇院的工作機會,到北歐一帶旅遊。

        但在赫爾辛基時,他發現了現實的殘酷。因為沒有工作,又沒有錢,他住在一間狹小的地下室中。潮濕骯髒之外,還有老鼠。此時他又得了肺結核,也沒有錢看醫生。白天他在街上,找餐館吃飯,用洗碗做為交換。晚上就回到地下室中,看老鼠由他身邊穿過。這段期間他得了恐懼症,並特別怕老鼠。

        這時因為俄國軍隊入佔芬蘭,為了逃避俄軍征召,他決定離去。因為聽斯德哥爾摩的電影及舞台事業正在起飛,因此決定去瑞典。那時他二十一歲,身無分文。

        在又窮又病的情況下,他到達瑞典。他經常沒有東西吃,晚上就睡在公園的長凳上。但逐漸的在巡迴劇團中找到工作。他不是特別好的演員,但勝在高大,外型也算英俊,加上一把好嗓子,因此連歌舞劇都能勝任。後來他並成為一個叫Little Theatre 劇團的經理兼導演,由於他將一部托爾斯泰的小說搬上舞台之後十分成功、受到製片人Charles Magnusson 的賞識,於是在1912 年得以加入瑞典最大電影公司Svenska Biograf Film Studio (Svensk Filmindustri 的前身),與他一起加入的還有演員兼導演的Victor Sjostrom。

        未來十年間,他導了差不多四十部片子。他除了當導演外,也自己編劇,有時自己也演出一角。他擅長的是喜劇,很多劇本是根據當地傳說改編的,有時一個情節就可以編成一部長劇。他不重視原著,經常改得面目全非。但他對佈景、道具、服裝就十分細心講究。因此常常可以將一個簡單的故事說得花團錦簇,並且賣到好票房。

        他在導喜劇方面,由他的偶像D.W.Griffith 學到很多。因此步調輕快,剪接手法新穎,許多細節令人意外的驚喜。其中1917年的Thomas Graal's Best Film、1918 的Song of the Scarlet Flower先後奠定了他在電影界的名聲。第二年的Sir Arne's Treasure 是他第一次改編Selma Lagerlof 的小說,這部片子使女主角Mary Johnson 成為瑞典首席紅星。她因此對史提勒十分仰慕,但他卻對她沒有興趣,因為他此時已是同性戀者。也有人說是芬蘭那段貧病交迫的日子,使他對性失去興趣。

        1920年他的一部Erotikon 創下了喜劇的新模式,特別是利用戰後人們開放的心理,對性方面有大膽的描述。同時他用了八百多臨記參加演出,及使用許多不同場景,在當時都算是大手筆,因此在票房及影評方面都創下了前所未有的佳績。喜劇大師卓別靈(Charles Chaplin) 也十分佩服他的手法,導演劉別謙 Ernst Lubitsh 後來也承認他有許多手法是向史提勒學的。

        此外,Sjostrom 也拍了幾部相當不錯的電影,一般認為是他與Stiller 一起將瑞典的電影事業帶入黃金時代。他和史提勒一樣也經常在自己影片中演出,不過他在1923 年就先到荷里活(註:Hollywood,即好萊塢)去拍片,並將姓氏改成美國式的Seastrom,留下史提勒一個人在瑞典電影圈中獨領風騷。名成利就的史提勒是斯德哥爾摩衣著最光鮮的一個,他有數十套上好料子的西裝,好幾件皮草大衣,手指上戴滿鑽戒和寶石戒指。他有兩輛豪華的Opel 汽車- 一輛鮮黃色、一輛金黃色,他自己則住在酒店中,每天在最好的餐廳中用餐。

        史提勒外型十分奇特,他有六尺多高,而且骨骼粗大,面上五官也十分突出,並且留了兩撇鬍子。由於他永遠穿著考究,因此熟人都叫他`爵爺'(The Grand Duke),他也樂於接受。此外他脾氣暴躁自大,說話口氣也大,因此在同業中得罪不少人。但因為他拍的電影叫好又叫座,他又顯然有才氣,因此他的一些缺點並不為人見外。

        當史提勒籌備 Gosta Berlings Saga 哥斯達柏林世家 (1924) 時,在瑞典是一件大事。因為劇本出自名作家Selma Lagerlof 的小說,而他又是當紅導演。因此Greta 能獲選為女主角,立即成為歐洲影劇圈注意的人物,而她也對史提勒全心全意的感激和接納.

        史提勒給她的酬勞是三千元瑞典幣,他並且要把她變成他心目中的明星。他像當初塑造Mary Johnson 一樣的塑造她,而他在Johnson 身上沒有做到的,在Greta 身上都做到了。

        他一見到Greta,就認為她有一張“只有一個世紀才出現一次的面孔”。他對她執著的信心,連他的同事都不解。他們不明白他為什麼對這樣一個平凡、純樸,而又藉藉無名的女子有如此大的興趣。他們說:「對我們來說,Greta 就像是一個手足無措的鄉下女子.」但史提勒卻認為他終於找到了他找了許久的大發現.。

        以史提勒Stiller 的自命不凡,他一直想找一名條件好的女子,將她塑造成他心目中的完美形式,讓世人見識一下。他心目中的這個人選不但要美麗,還要有一種神秘的氣質。他在十八歲的Greta Gustafsson 身上找到了他可以雕塑的潛質,而入世未深的Greta 也願意被他雕塑,於是他們之間上演了Svengali (伯樂) 和Trilby (千里馬) 的故事。

        史提勒在第一次正式看到Greta 時,對她有這樣的評價:「妳身材不錯,肩寬、臀窄,腿不錯。妳的臉極不尋常,眼睛很美,睫毛很長,聲音也不錯。但太肥了,走路難看,也不會笑。特別在人群中,不知怎麼應對。因此妳有許多要學,可能要幾年時間。今後,妳一定要遵從我的指示,如果妳聽話好好學,我保証妳成為大明星.」據說在他指示之下,她一次減了二十磅體重,才開始拍Gosta Berling。

        此外他令她去矯正兩顆門牙,因為她門牙間有縫。他又給她一千元瑞幣,要她到百貨公司去買最好的內衣。他說過幾天他會再陪她去買日常穿的衣服。他甚至帶她去修指甲。他說:「做一個明星,由內到外、由頭到尾、由早上到晚上,每一分鐘都要齊整乾淨,像一個明星.」他又說:「我會成為妳的導師,幫妳成為大明星。等我死後,妳也死後,人們還要談論我們的電影。說妳是Stiller 的偉大發現.」他說話時,手臂伸長,很多姿勢。他的狂妄就在這裡顯示出來。

        另外一個重要的工作,是為她改名。她的姓氏Gustafsson 不但太長,而且太過通俗。(在瑞典,隨便拿起電話簿,就有好幾十頁的人姓這個姓氏) 他保留了她的名字Greta葛麗泰,但將姓氏改成簡短的Garbo嘉寶。原是一個波蘭姓氏,不過用那一國語文唸起來都好聽。由這一天開始,Greta Lovisa Gustafsson 消失、Greta Garbo 誕生了。(下圖為嘉寶在The Saga of Gosta Berling中的劇照。)

 

 

 

 

        Garbo 和Stiller 之間的教習幾乎立即開始,他帶她去最好的餐廳吃飯,要她學習用刀叉。教她怎樣吃東西,怎樣與人聊天。他甚至教她在公開場合不要多吃,甚至不吃,以製造一種神秘的形像。他教她不要去結交朋友,與人保持距離。連記者訪問時也不要回答,叫他們去問Stiller,這樣記者會對她更有興趣。他這番教導,都與嘉寶心中所想的不謀而合。她想成為名演員,但她卻怕公開場合。她沒受什麼教育,閱歷又淺,Stiller 的層層保護、包裝,再適合她不過。因此她全盤照收的接納了。

        那時有人見到史提勒和嘉寶兩人經常在Svensk Filmindustri 後面的樹林中散步,有時一走就是數小時之久。史提勒一直是指手劃腳的在說,她就仔細的聽。當時在斯德哥爾摩,人們傳說他們是情人,但熟人知道,史提勒對女人的興趣有限,即使是嘉寶也不例外。

        史提勒幾乎總是用新人演戲,甚至用非演員演戲,這就可以顯示他導演的功夫了。在Gosta Berling 中,除了Greta Garbo 是新人外,還有些角色是由攝影師、由樂隊指揮來演。另有一名瑞典詩人也給他挑了來演出一角。他常常是由一個人的外型,就決定一個人是否適合演某一個角色。有沒有經驗、是否受過訓練,在他都不重要。

        片子一開拍,人們就發現Stiller 對這位害羞的嘉倒特別的關懷。當時尚未有有聲片、因此演員只要注意表情和動作。而導演就對燈光和攝影更為重視。當時人們注意到,他常常花好幾個小時教她演戲,或是等她一個人化粧,為她打燈,又研究攝影機的角度,以達到最好的效果。而其他的演員就在一邊枯坐等待。由於這種壓力,她常常疲累到哭泣。而史提勒的態度並不好,有時甚至不近情理。但他說:「等片子拍完,她會感激我的.」而且由於那時史提勒在電影圈的地位,不僅嘉寶不敢抱怨,別的人也只能靜靜的在一邊等待。

        只有一次,她受不了而向史提勒頂了一句:「Stiller,你太霸道,我恨你.」但事後她否認和導演之間有爭執。那時一名記者聽到風聲到片場採訪,當時她已接受史提勒指示,不敢對記者發言。她只說:「不要把我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因為我是那種不會思想的人,我總是先說了才想.」她又說史提勒是大量的人,「他塑造了我,我絕不可能對他有任何反感.」結果史提勒連看了這個也不高興,叫她以後再也不要和記者說話。

        史提勒立即發現了嘉寶最大的長處是易於塑造,她很容易就將自己融入不同的角色之中。史提勒說:「她像我手中的一塊蠟,隨我拿捏。而且不論我說什麼,她都照做.」很多年後嘉寶也說:「那是一段愛與恨的關係,有時他愛我像我恨他一樣多.」

        這部片子拍了六個月,其中許多是在外景拍攝。例如一場雪橇的戲,有狼在後面追趕,在當時算是頗大手筆,也是瑞典當時最大投資的一部電影。

        結果片子拍出來長達六小時,分兩次在1924年三月十四及十七日首映。放映之後,票房十分成功,但影評則普通。有人批評史提勒將Lagerlof 的小說通俗化了。Lagerlof 本人也不滿意,說電影失去了她原著的精神。另有人批評嘉寶太多內心戲,幾個主要演員的表演都明顯過火,並說全片是一部“有美麗畫面的劣作”。

        但嘉寶的名氣卻響亮了。由於票房成功,瑞典人整天排長龍買票,因此看過她演出的人極多。雖然她沒有一片成為紅星,但史提勒一再向人說,Greta Garbo 必將成為`最偉大的明星'。

        在拍Gosta Berling 時,史提勒給她三千元瑞幣,合美金六百元,但對她已是天文數字。拍完一部電影,她又回到戲劇學校。但此時她來往的都是導演及演員級人物,史提勒為了栽培她,繼續教她應對,帶她出去見人。除此之外,現在讀二年級的她,除了有固定收入之外,也有機會參加舞台演出。很多年後她說,在戲劇學院這兩年,是她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光。

        此時,史提勒又將The Saga of Gosta Berling 剪成兩小時半的德文版。由於影片在瑞典的轟動,他很容易就將德國版權賣到十萬馬克。在剪短的版本中,Garbo 的戲份更重,Stiller 更突出了她的份量。他並要求德國片商Trianon Film 公司請嘉寶和他一起出席德國的首映禮。他還預支板權費買了一件貂皮大衣及好幾件禮服,送給嘉寶一起到柏林時穿。

        這是嘉寶生平第一次出國門,他們在柏林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首映之夜,觀眾熱烈歡呼,並將鮮花拋擲到台上。史提勒應觀眾之邀到台上接受歡呼,他並拉著羞怯的嘉寶一起到台上。除了觀眾滿意之外,連影評也一致讚賞。結果片商在一週之內就收回成本,而且單單在柏林市的戲院,就賺進七十五萬馬克。

        由於Gosta Berling 的收得,Trianon 立即又找已回瑞典的史提勒商談合作。史提勒是一個十分精明的商人,他首先表示冷淡,最後迫使對方和他簽了一部片頭約及五年合作拍片計劃。同時他又要對方也一起聘請嘉寶,Trianon 答應每週給她一百馬克薪水。之後,Stiller 又迫使對方再接受他的另外一個得意門生: 男演員Einar Hanson。

        Einar Hanson 是當時瑞典少女心目中的偶像明星,然而影圈中傳說,他是Stiller 的真正伴侶。在嘉寶之前,史提勒已經先將他塑造成明星人才。據說在拍Gosta Berling 之前,嘉寶已經愛上了他,但由於Hanson 個性陰晴不定,又喜喝酒,因此他們之間的感情進展很慢。不過戲拍完後,他們已明顯相愛,使史提勒不太高興。但他沒有因為Hanson 是雙性戀者而嫉妒,也許他認為,Hanson 和嘉寶的戀愛,可以減少外界對他同性戀的揣測。

        在柏林,嘉寶和Stiller 已住在同一間旅館房間。以史提勒的個性絕不會是為了省錢。嘉寶自己透露,史提勒是一個很好的`情人'。由於史提勒自己從來不談自己的私生活,因此實際情況很難知道。他有可能利用與嘉寶的關係,掩飾自己同性戀的事實。也有可能他真正迷戀嘉寶,而嘉寶使他成為雙性戀者。但圈內人認為,後者的可能性不大。而嘉寶的說詞,目的只是要為史提勒闢謠,以證明史提勒並非同性戀者。因為當時,同性戀仍然被看做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羞恥行為。

        史提勒計劃為Trianon 拍的第一部電影是俄國作家VladimirSemitjor 寫的一本The Girl from Sevastopol,敘述一個俄國貴族女子在十月革命後逃到土耳其找她愛人的故事。他要全片在土耳其拍攝,並向Trianon 預支一百萬馬克做籌備工作。德國的公司擔心開支會超出預算,但Stiller 說,在土耳其拍外景,可省了廠景的戲,而且當時歐洲很少看到以中東為背景的電影,賣座一定不愁。而且除了嘉寶和Hanson 之外,其他演員都可在當地找臨記,連演員費都省了。

        1924年底,他們一行先到柏林,接了攝影隊的人,一起乘坐東方快車號前去君士坦丁堡。先去查看現場,並籌備拍片。

        一到土耳其,Stiller 的好大喜功的個性暴露無遺。他們一行住在當地最豪華的旅館中,吃喝都是一流。聖誕夜,他還開了派對,邀請當地所有德國以及瑞典人出席。此外他還買了名貴的俄國貂皮大衣給嘉寶做聖誕禮物。為了拍戲,他又買了不少道具,例如為了交通方便,他買了兩輛汽車和兩輛卡車,其中一輛給Hanson 開,一輛給另一名助手。

        他們每天到附近名勝觀光,說是為了找外景場地。此外又見了不少人,說是要找臨時演員。並繼續購買服裝、首飾,作為嘉寶的劇裝。其中一件是中國織錦長衫,紅色絲織的,上面繡滿了花。嘉寶還穿了參加當地一名瑞典人舉行的派對,因為有人看到她穿了這件衣服出入旅館飯店之間。總之他們個個都過得樂不思蜀。

        這樣子,片子還未開拍錢就已經花光了。於是史提勒打電報給柏林的Trianon 公司,要求再電匯一百萬馬克。但柏林遲遲沒有回音。於是他坐火車親自到柏林去查問究竟。這時他才發現,這間公司原來已經倒閉。他打電報到君士坦丁堡,要嘉寶一行坐火車回來。問題是,他們身上的錢都已花光,連買火車票的錢都沒有,後來要靠當地的瑞典公使館幫助,才解決問題。

        在柏林,Stiller 仍然安排一眾住在豪華的Esplanade 酒店中,並繼續找拍片機會。但此時德國的電影事業命運都和Trianon 差不多,因為戰後嚴重的通貨膨脹而紛紛瀕臨倒閉。正在他準備帶大家回瑞典時,德國一名製片人G.W.Pabst 前來打救。原來他看上了Garbo,要她在他的新片The Street of Sorrows 中當女主角。Garbo 接到電話後,要Stiller 替她斟酌。Stiller 以一貫的精明手法,要對方付Garbo 四千元美金片酬,對方答應了。他又要對方加重及修改Garbo 在片中的角色,對方也答應了。他卻又提出多項要求: 要對方招待Garbo 住在德國一流旅館之中; 要對方同時聘請Einar Hanson 也在片中演出一個角色; 及聘請Gosta Berling 的攝影師Julius Jaenzon 當攝影。Pabst 後來勉強同意各項,只除了攝影師一項,因為他已請好了攝影師人選。於是雙方簽約。

        Pabst 拍片手法快捷,每天拍十五、十六小時,企圖在六星期之內拍完。但嘉寶態度非常好,不論拍到多晚,第二天一定準時到片場,並且準備充份。也因為Stiller 每天都在旅館中,先對她排練過。最初Stiller 曾陪她到片場,並指導攝影師怎麼拍攝,使到片場氣氛不佳,後來史提勒只在晚上在旅館中和她一起排練。

        這段期間,Stiller 繼續和歐洲各地製片談合作事,都沒有結果。一方面經濟局面不好,一方面也因為他的浪費習慣已經盡人皆知,沒有人敢再請他拍戲。因此這段期間,他等於是靠嘉寶的收入在過日子,心情自然不好。另一方面,由於Pabst 對嘉寶十分殷勤,他又嫉妒,擔心自己栽培出來的女星為別人搶了去,因此開始向嘉寶發脾氣。在The Street of Sorrows 快拍完時,Pabst 向嘉寶表示要與她簽長約,嘉寶也有意答應,給Stiller 知道了,發了一頓脾氣。嘉寶後來含淚答應,今後任何重大事件都由他來決定。

        The Street 在1925年五月推出,由於片子十分灰色,賣座及影評都不好。許多影評人說,片子太長、太悶,有些地方的影評則根本不提這部電影。但有評論的一些報紙,則認為嘉寶面目清新,對她的演技也予肯定。(下圖是嘉寶在德國拍的The Street of Sorrows中的造型。)

 

 

 

 

 

 

 

        1925年春,荷里活新成立的米高梅電影公司(Metro-Goldwyn-Mayer簡稱MGM) 負責人Louis B. Mayer 路易梅爾(下圖)帶著一家人- 太太及兩個女兒- 到柏林度假。梅爾此行本來是到義大利視察正在當地拍攝的古裝默片 Ben-Hur 賓漢 (賓虛傳),這部大型製作本來是Goldwyn 公司的影片,但在Metro 及Goldwyn 合併之後,MGM 獲得影片主權。Ben Hur 自1923年起即已開拍,本來預算是一百萬美元,在當時已是超大型製作。但因人事問題,進展緩慢。到此時預算已提升到二百八十萬元。當梅爾一行到義大利時,拍攝行動根本已經停頓。原因是製作單位和義大利當地公司不能配合,而製片及導演之間也有磨擦,工作效率又極差。例如建好了一艘古羅馬戰艦,還未用上即已沉沒,近千名臨時演員幾乎全都溺斃。梅爾看了好不心痛,最後換了製片、導演,連劇本都重新寫過,又換了男主角,終於重新拍過。到最後完工時已用了四百多萬元。

 

 

 

        梅爾離開義大利要回美國時,臨時決定到歐洲電影藝術中心的柏林度假。這還是他第一次出國旅行,但已是名聞歐美的電影業鉅子。此時焦頭爛額的Stiller 自然希望與他一見。他託了以前在瑞典的同事兼好友Victor Seastrom 居中說項。Seastrom 自一年前去美國後,也在為MGM 拍片,而且成績相當不錯,因此梅耶可能認為所有瑞典導演都有如此水準,而史提耶也可能認為去美國是一條不壞的出路。

        Mayer 應Seastrom 的推介,去看了The Saga of Gosta Berling的試映。史提勒及嘉寶也在座。當他得知史提勒不會說英文時,有些失望,因為他到了美國將很難導戲。不過他對Gosta Berling 十分滿意,而且他們兩人之間仍可以用猶太語交談。而嘉寶就不懂英文,完全要靠翻譯。

        如果不是Seastrom 的大力推薦,梅爾很難對史提勒產生好感。他不僅衣著鮮麗,手上戴滿鑽戒,而且精於討價還價,和Seastrom的腳踏實地,完全不同典型。

        梅爾 Mayer 約史提勒第二天到他的旅館中再談。史提勒帶了嘉寶來到。事後嘉寶 說,梅耶根本沒正眼看過她,只在離去時丟下一句話:「她太胖了,必須減肥才能在美國拍片.」事實上是,Mayer 前一天在電影中已經認為她是可造之才,雖然她身材平板,但有可取的面部,特別是一雙眼睛十分迷人。對於拍片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條件。他所以故意挑她的毛病,目的也是為了和Stiller 殺價。因為Stiller 是一個相當難纏的人,他們用猶太語談了兩個小時,Mayer 敲定了聘史提耶到美國拍片,每星期一千元美金薪酬,第二年加到一千二百五十元。加上每片至少二萬五千元片酬的保證。史提勒並堅持Mayer 也要給 嘉寶一份合約,結果她得到每週三百五十元片酬,一年之後加到五百元。由於當時是拍默片,因此她的不懂英文並不構成任何阻力。

        當時外間不知的是,史提勒把漢森Einar Hanson 的名字也加入了合約之中,他也得到和嘉寶一樣的片酬。如此看來,梅爾心中真正想請的是導演人才,而嘉寶是在史提勒的爭取下才得以加盟米高梅。

        這項合約解決了史提勒面臨的窘境。依合約,他們必須在1925年四月之前抵達荷里活,但他們心中都有些猶疑,擔心一旦在美國混不好,是很沒有面子的事。加上史提勒的英文不行,他也開始有了恐懼感。他還試圖打電報去美國解約,Mayer 十分不快,並叫他們立即啟程,結果他們多拖了兩個月才上船。

        他們兩人都先回到瑞典。史提勒到海邊去養病,嘉寶則和家人道別。小聚之後,她母親、哥哥和姊姊還乘火車一直送她到Gothenburg 去搭船。她向母親說,她只去一年就會回來。事實上她這一去要等三年半才再踏上自己國土。

 

 

 

        經過十天的海上旅程,他們的船在1925年七月六日抵達紐約。米高梅派了兩名中級職員到碼頭迎接,一人是宣傳部的Hubert Voight,因為他懂瑞典文。另外一人是攝影師,他的工作是拍攝新人抵埠時的相片以存檔。然後就乘的士到旅館。史提勒對此不太滿意,因為沒有有份量的人在場迎接,連一束鮮花也沒有。事實上是,MGM 的紐約辦事處已有指令,要宣傳部的人負責接待,但聲明“不可多花錢”。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兩人在美國都沒有名氣,因此各報在接到MGM 的通稿後都沒有反應,並未派人採訪。若不是MGM 自己的攝影師在場,嘉寶到美國的歷史性鏡頭也將付之闕如。

        另一件令他們不慣的是,紐約正遇上多年來罕見的熱浪,每天氣溫高達華氏九十度,使這對北歐來的雪鳥大感吃不消。加上紐約建築物多,更增加了空氣中的鬱悶。結果嘉寶 一到旅館(Hotel Commodore) 立即跳入浴缸中,浸在冷水中。

        在紐約,他們繼續受到冷落。史提勒要求見MGM 在紐約的公司總裁Nicholas Schenck,回言是他太忙。他又打電話到西岸給梅爾,但留下話後,一直沒有回話。到最後,只有紐約辦事處的一名副總裁Edward Bowes 見了他們。但他對嘉寶的印象也十分普通,甚至不解為什麼公司會簽一個平凡的北歐女人到荷里活拍戲。因為當時的嘉寶,髮型蓬鬆,牙齒不整齊,化粧也差,外表一些也不起眼。

        Mayer 所以對史提勒如此冷淡,實在是因為他太計較。在紐約時,他又在旅館中打信件,向MGM 爭取提高嘉寶的片酬一倍,當對方拒絕後,他又試圖解約。最後Mayer 下令他們立即前去加州,否則限制他們在紐約的開支。對於一向予取予求的Stiller 真是莫大的難堪。他曾經到紐約的MGM 辦公室去要求與負責人面談,又要公司給嘉寶試鏡。對方不同意,他就高聲用瑞典文爭執:「你們叫我們來美國報到,為什麼卻不給我們開工?」據說嘉寶對Stiller 這種急躁的脾氣也不滿意。她在紐約寫回去給瑞典朋友Lars Saxon 的信中說:「我不欣賞史提勒這種找麻煩的作風,反而拖延了我們的行程.」

        1925年的紐約已經是歐美著名大都會。股市經年常旺,雖然仍在禁酒期,但曼哈頓的夜總會仍是夜夜笙歌,有本事的人仍然可以弄到私酒。百老匯的舞台上,除了有齊格菲的歌舞之外,還正上演W .C. Fields、Will Rogers 等著名演員演出的舞台劇。因此被困在紐約的Stiller 和Garbo 兩人很有時間見識一下美國的舞台藝術,並且也看了不少美國電影。此外他們還坐了地下車,又到著名的遊樂場Coney Island 玩了一天。

        正當Stiller 準備訂船票回北歐時,遇上一個以前的朋友,介紹他們去見一名攝影師Arnold Genthe。Stiller 一見他以前拍的相片就十分滿意,Genthe 也同意立即為嘉寶拍照。嘉寶本來想改天再來,以便化個好粧。但Ganthe 認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眼睛和眼神。他當即和她拍了十多張特寫相片。他說,Garbo 有許多不同表情,他覺得自己好像是在為許多不同女人拍照。相片沖出來後,大家都感滿意,Genthe 還拿到當時最暢銷的雜誌Vanity Fair 一個好友的辦公室,那名編輯一見就想用。Genthe說可以,但如果要登,一定要全頁。結果在當年十月的雜誌中刊出全頁,標題是: 一顆來自北方的新星-- Greta Garbo。(下圖為Genthe為嘉寶拍的一組照片之一。)

 

 

 

 

 

 

        但在相片未刊出之前,嘉寶和史提勒卻去向Genthe 道別,說他們要回瑞典了。Genthe 問他們可有將那些相片拿去給MGM 的人看﹖他們說沒有。Genthe 叫他們先將相片拿去再決定去留。當他們將相片拿到米高梅在紐約的辦事處時,幾位行政人員一看都大吃一驚,認為如果嘉寶在相片上可以這樣突出,拍出的電影必然有相當水準。他們的態度立即改變,並立刻拿出一筆錢做為他們在紐約的生活費。Stiller 趁勢又要求給嘉寶加薪,這次他們同意加到每週四百元,於是他們在九月初搭火車前往加州。

        當時橫貫美國東西國境的火車,行程五天,中途並要在芝加哥換車。同行的還有史提勒自己在紐約請的一個秘書。

        洛杉磯火車站的歡迎儀式比較像樣些,因為Victor Seastrom 邀請了一些瑞典移民前來迎接,又有瑞典兒童獻花。下車後並有記者採訪,當記者問嘉寶有什麼計劃時,她說:「找一個好人家,在他們家中租一間房子住下,房租最好不要太貴.」這句話很引起荷里活傳媒間的笑談,認為她沒見過世面,也使米高梅高層人士不太高興,要她以後不要隨便和記者說話。

        結果MGM 幫Stiller 在Santa Monica 海邊租了一間有游泳池的房子,又幫Garbo 在Hotel Miramar 租了一間高級公寓,距離MGM 所在的Culver City 都不遠。由於公司並沒有計劃要他們立即開工,因此他們經常開著車子在附近一帶認識環境。Stiller 用薪水買了一輛車,他們還開到舊金山去過。而Garbo 也常浸在Stiller 的游泳池中,或是在瑞典朋友之間串門子。當時在荷里活,已有許多瑞典導演、演員先行到來,形成一個小小的殖民地。除Victor Seastrom 夫婦外,Lars Hanson 也帶著太太早一年來到,連Einar Hanson 也比他們先到。其他還有些技術人員及演員,他們都對Garbo 十分友好,她也喜歡有空時找他們,用母語與他們聊天解鄉愁。

        此外當時來自歐洲的導演、演員也自成一個圈子,著名的就有Emil Jannings,Pola Negri,Ernst Lubitsch,Erich Pommer,Erich von Stroheim 等,他們多數在美國成名及受到尊重,但在心理上一直不能適應荷里活的做事方式,並且常感到是受到排擠的一群。對於還不會說英語的Stiller 和Garbo 而言,自然更為投緣。

        對於加州永遠日正當中的天氣,嘉寶最初極不適應,她在1927年寫給Mimi Pollack 的信中就說:「我恨加州的太陽.」連遍地都是的橘子都沒有使她愛上美國。在瑞典,橘子幾與黃金同價,而橘子也是她最愛的水果之一。

        苦等了一個月,公司都不給他們開片,Stiller 在Seastrom帶領下去見了MGM 的製作總監桑堡Irving Thalberg。年方二十六的桑堡有電影界的神童之稱,他外型瘦削清秀,個性文靜。Stiller 在他面前形成強烈的對比: 高大、誇張、暴躁。最初他對於見一個比他小十六歲的上司十分不快,何況說話還要透過翻譯。但桑堡Thalberg 靜靜的聆聽他的抱怨,然後表示會給嘉寶試鏡。

        當時MGM 中的高層人員對嘉寶仍然沒有信心。她聽了梅爾的話後又減了五磅體重,五尺七寸的身材,只有125磅。但因她骨骼粗大,因此看起來仍不夠瘦。此外她門牙不齊,髮型仍然蓬鬆,而且她舉止不夠優雅。例如笑聲太大、走路像個男人、穿的衣服難看及土氣。公司的人根本不認為她是明星材料,因此沒為她積極籌備新片。後來桑堡找來化粧部的人,給她全盤改造: 箝了牙、換了髮型、重新試鏡。試過鏡後,大家才對她刮目相看,包括梅爾在內的高層人員個個都感到意外。於是立即為她度身寫劇本。但寫劇本需時,因此她又被閒置。

        於此同時,公司為她拍了不少宣傳照。當時MGM 還不知嘉寶是什麼型的女星,在她初抵紐約時,宣傳人員形容她是歐洲的Norma Shearer,後來她又被形容為Norma Talmadge,Zasu Pitts,一直不能為她定型。因為過去的美國女星都是纖瘦嬌小型,好像有`美國甜心'之稱的Mary Pickford(瑪麗‧壁克福) 身高不到五尺,此外當紅的默片女星Lillian Gish、葛羅莉亞史璜遜Gloria Swanson 等都不及五尺二寸。而她比起來就顯得高頭大馬,因此公司就把她當戶外運動員型來捧,找來了動物園的獅子和她拍照,另一次是找來了美國田徑代表隊全體隊員和她合照。這些相片於她很不適合,她和史提勒都不願意這樣做,但也沒有辦法反對。

        漢森Einar Hanson 比他們先來加州,而且一來就交了一些年輕朋友,每天和他們一起出去找樂子,因此嘉寶和史提勒之間更為親密。她經常到Stiller 的家中聊天,並繼續接受Stiller 的訓練: 如何用眼睛做戲,學習走路姿勢,並聽他談電影藝術。Einar 並且自我安慰的說:「很高興他們兩人合得來.」不過接近他們的人仍然堅持說,他們之間只有師生關係及友情,沒有愛情。

        劇本組一直找不到適合她戲路的劇本,也是因為不能為她定型。拍了許多宣傳照後,也不見好的效果,桑堡要她多等一陣,讓她自由發揮她的特質。

        這段期間,她閒來無事,整天在片場中閒逛。由於是拍默片,每個攝影棚都敞開大門,人來人往,自由參觀,也不怕人聲嘈雜。她最常去參觀的是Seastrom 正在導的The Scarlet Letter (紅字),女主角正是Lillian Gish,而男主角漢森又正好是以前在瑞典時合作過的老朋友。Gish 記得,那時史提勒每天一早就把嘉寶送到片場,中午來接她吃飯後,又把她送來。Gish 是一個有經驗及敬業的演員,她懂得攝影機的角度和燈光對畫面的影響,堅持不到完美不罷休,嘉寶正好學些東西。

        史提勒在這段期間繼續周旋於桑堡和其他公司大員之間,爭取導演工作及為嘉寶開工。但嘉寶則逐漸發覺到,她必須與公司合作才有前途。雖然她此時寫回瑞典的信中大罵荷里活的商業性,但對於公司的要求,她還是盡量合作。她和Stiller 對荷里活最不習慣的是拍片方式。在歐洲,他們習慣拍現場,而且一部片子往往要拍數月之久。在這裡,幾乎全是在攝影棚內拍,即使是拍歐洲片,也是在片場中架起佈景拍。而且每天都要按預定的進度,每二十到三十天就拍好一部電影。梅爾和桑堡雖然都愛好電影藝術,但也都同時是精明的生意人,他們不會為了藝術而做賠本生意。(第一章完)

 

本書登記版權,禁止轉載及摘錄。如要引用,請徵得作者同意及註明出處。

本書內相片,除非另外註明,均為紐約The Museum of Modern Art/Film Stills Archives所提供,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Click: 28570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