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1956年推出的電影講的是美國南方內戰時期,一個奎克教徒Quaker家庭的故事。這電影目前看來包含兩個重點,一是內戰時期,這個地區的居民對抗南軍,為保衛家鄉而戰,也同時是為解放黑奴而戰。另一個重點在當時一些不引起爭議,但在現在這時刻特別引爭議。就是頌揚以武力制服敵人,對付邪惡必須拿起槍桿。今天美國及西方的主流完全反對這一思想,但這影片反映了美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道德思維。
電影男主角是慣演西部片的帥哥賈利古柏Gary Cooper,女主角桃樂西麥瑰Dorothy McGuire,片中飾他的妻子。另一個重要的男角是演他們大兒子的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柏金斯在這片中才24歲,這也是他的第二部電影,但卻因為這部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導演是著名的威廉韋勒William Wyler,這時他已經導了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黃金時代等多部名片。
這部電影也是由一部同名小說改編,證實幾乎所有的好電影不是真人真事改編,就是由好的小說改編。
劇情:
時間是1862年,在美國印地安那州的南部,一個奎克教的家庭過著簡單溫馨的生活。男主人是五十多歲的傑斯Jess Birdwell,家庭中包括他的太太伊萊莎Eliza,大兒子喬許Josh,一個荳蔻年華的女兒梅蒂Mattie,及一個小兒子小傑斯。
奎克教徒的生活簡樸,家中甚至沒有樂器,平時也無娛樂。每周上教堂時,對面街上的基督教衛理公會教堂都會傳出風琴發出的音樂及合唱的聲音,而奎克教的教堂就非常安靜,甚至沒有牧師講道的聲音。只是教友坐著沉思或默讀聖經,或是有人起身講自己的受感召的經歷。
但是傑斯是一個天生有些反叛的個性。好像他駕駛馬車帶家人到教堂時,就會利用機會跟一個好友的馬車鬥快,經常演出賽車。伊萊莎個性拘謹得多,就要丈夫將那匹喜歡鬥快的馬匹去換掉,換一匹跑得不那麼快的。但是後來傑斯卻換了一匹跑得更快的。(下:傑斯跟妻子性格迥異,妻子比他保守得多,但兩人感情深厚。)
一次他們全家人到鎮上的嘉年華去玩,傑斯還趁機買了個風琴。當風琴送到家時,伊萊莎大為吃驚,禁止他將風琴搬進屋內。而且奎克教也不允許教友家中有樂器。但傑斯堅持不肯,伊萊莎就說,如果他堅持將風琴運到屋裡,她就去倉房睡。結果伊萊莎拿了聖經就到馬倉去睡。不過他們夫婦感情是好的,傑斯趁著送毛毯給她時,兩人在倉房的稻草上過了一晚。結果傑斯同意將風琴放到閣樓,輕易不會去彈。
平靜的日子不長久,在一次教堂聚會中,聯邦的軍官跑來說,南軍就要打到這裡,每一個人都有義務要保衛家園。但是每一個奎克教徒都說,他們的信仰是和平,絕對不會參與戰爭。他們用各種理由宣示,和平是最重要的,任何情況下,武力都是錯誤的。(下:軍官到教堂徵召大家從軍,傑斯跟兒子都沒有反應。)
當傑斯一家去嘉年華時,喬許跟一個同樣是奎克教徒的朋友見到摔交擂台,朋友手癢上去打了一輪,雖然贏了,卻不肯將對方打倒。就是秉持不打架,不爭鬥的原則。
但是一天,大兒子喬許跑回家說,鄰居的社區已經被南軍攻入,房子都被燒了,他說,他要保衛家園,因此拿了家裡的槍就前去參軍。母親一方面擔心得不得了,一方面也反對任何人動武,因此非常傷心,茶飯不思。
喬許參軍後,就在不遠處阻截敵人。他和同伴躲在障礙後迎戰,他無意發槍,但是眼見同伴被敵人的子彈射中倒地,他含著淚發了第一槍,然後一邊哭一邊又發了第二槍。
不久喬許的馬跑回家,但人沒回來,伊萊莎認為兒子必死無疑。父親傑斯也奮然將自己的長槍取出,前去迎戰。他在戰場被一名南軍狙擊,幸而躲過一劫,但是當他有機會將對方打死時,他放過了對方。他沒辦法對人開槍。那南軍涕泗交流的感激離去。
這時伊萊莎與兩個兒女在家中守候丈夫及兒子的回來,但一大批南軍開到,伊萊莎以奎克教徒的友善精神,招呼他們,還為他們煮東西吃。這時一個南軍見到他們家有一隻又大又胖的鵝,就準備殺來吃。沒想到伊萊莎氣急敗壞的阻止,見對方不停手,居然用長掃帚打那名南軍,才將對方阻止。原來這隻鵝是伊萊莎的寵物,從來不准人欺負。而現在連伊萊莎也忍不住,生平第一次「動了武」。
不過傑斯在戰場發現了兒子喬許,他沒死,只是受傷。他將兒子帶回家,一家團員。
製作與卡司:
這部聯藝公司(United Artiest) 電影的背景非常美,一個鄉村間的小屋,門前一條河流,小傑斯和那隻叫珊蔓莎的鵝,在河畔追逐嬉戲,充滿了人世間的祥和寧靜。電影開頭介紹是印地安那州的南部,但後來卻在加州San Fernando Valley取景。其他都是在片廠拍的內景。即使這樣,預算還是超出一倍,由原本的150萬增加到300萬。
電影的攝影非常美,很多畫面都是在夕陽時分拍的,因此光線很美。這也是導演威廉韋勒的第一部彩色片,證實他用了心。
賈利古柏演這片時已55歲,但他起初是反對演這個有三個孩子的父親的角色的。此外他也不喜歡這角色太過被動,因為全部人都拿起武器時,他仍然拒絕任何形式的參與。不過這部小說的作家威絲特Jessamyn West 說服了他。她說,一個內斂的男人,更顯示出實力。
原來這本書是寫Birdwell一家人40年的事,而且內戰那部份只佔很少地位,但是為了搬上銀幕及有更大的衝突性,威絲特做了大改動,最後只說了1862年一年內的事,還加重了戰爭的戲份。
演大兒子喬許的安東尼柏金斯是最出色的,他在這片中非常英俊,讓人看得目不轉睛。相信導演也注意到,在影片中,當傑斯帶著喬許到另一個鎮去,要買一匹好馬時,那個女馬主(寡婦)有三個女兒,她們就像女色狼一樣,包圍主喬許,簡直像是要將他生吞落肚裡一樣。相信這一段完全是導演針對柏金斯的外型,加進去的。相信這樣的安排也讓賈利古柏看了不快。過去他才是電影中英俊的主角,電影中的英雄人物,現在江山代有人出了。
我們現在對安東尼柏金斯的認識,多數來自他後面的電影,特別是那部驚憟片驚魂記Psycho (1960)。這部片造就了他在影壇的不朽地位,但此片角色深植人心,也為他定了型。否則如果他一直能演英俊小生的角色,就是女影迷之福了。不過導演選他演這一類有些怪異的角色,或許也因為他的害羞性格,及他的同性戀傾向。實在是一遺憾。
看這電影一定會注意到,片中奎克人說話時的古語部份,他們都用thee,thou,thy等字眼取代我們慣用的:你,你們,你的(you, your) 等新字。
這部影片推出時叫好又叫座,當時被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編編劇,最佳音樂,及最佳錄音等六項金項獎。並在坎城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另外要提的是,影片推出時,適值好萊塢調查隱藏共黨份子,所以被列黑名單的該片編劇Michael Wilson的名字不在影片中出現。
電影爭議:
這部電影對於奎克教有很正面的描述,但是對於南軍就有很負面的描述。說他們每到一處就搶掠,就燒殺。影片中亦認為人人都有義務將南軍當做敵人以擊斃。事實是打仗時兩方面都有惡劣的軍隊,這部影片明顯是站在北方聯軍那一邊。並且強調解放奴隸就是正義之戰。(我懷疑因為編劇的左傾立場,有意將主人翁一家寫成北軍的一邊。事實看這電影很容易就將Birdwell當成南方人,不論是習俗及性格都更像南方人。但因編劇立場,他將好人都寫成北方人。)
這使我想到「亂世佳人﹞這部電影,因為那一部1939年的電影是由一個南方女子所寫,因此對南方充滿了認同及同情,不時攻擊北軍的殘暴。這影片也長久的影響到很多人,對於南方居民,南方軍隊,及南方的思維產生同情心。也因為如此,雖然亂世佳人被很多人認為是好萊塢最成功的一部大製作,一直以來都受到圈內人杯葛,地位遠不及「北非蝶影」,或是大國民The Citizen Kane來得高。可見在那幾十年間好萊塢的政治氣候已出現改變。
這部電影另一個引起爭議的地方是,影片的主題是:在必要時使用武器是正道,和平不會平空出現。這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今天西方的主流思維就反對這想法,好像聯合國,堅決反對對任何獨裁或暴徒發動軍事制裁。遇到任何武力衝突,盡管正邪明確,都主張以談判方式解決。
片中有一些對白,就引起目前西方主流思潮的爭議。好像喬許在片中說的話:
任何人殺死無辜人民,就是我的敵人。
我不知道我是否會殺人,但是時間到時我會嘗試。
到最後,傑斯仍然不願參與,一個北方聯軍的軍官就對他說:
如果你要幫忙,就拿起槍去參與。
我想還沒到那地步。
如果你追求的是和平,你光在這裡鋸木頭是達不到的。
這些話就是反戰者不願聽的。最近當專播放舊片的Turner Classic Movies播放這電影時,主持人Robert Osborn 跟共同主持(女星) Drew Barrymore就一再申明:這部電影的很多主題是我們不能認同的,不過……。明顯是指片中的主題:和平不是空談換來,必須付出代價。這是他們不同意的。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之前,歐洲及美國的姑息主義pacifist對希特勒一味讓步,造成歐洲後來的大屠殺,及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所以後來捲起了一陣批判姑息主義的聲浪。這電影可以說是在那風氣下產生。但七十年代以後直到今天,姑息主義以和平主義之名重現,反戰勢力席捲年輕人的世界,
這部電影後來很受保守主義者推崇,據說美國前總統李根Ronald Reagan就將這影片的烤貝送了一部給當時的蘇聯總理哥爾巴喬夫。一個奎克教徒總結影片的主旨說:這影片呈述的不是戰爭的悲劇,而是姑息主義的錯誤。
主要演員表:
賈利古柏Gary Cooper 飾Jess Birdwell
桃樂西麥瑰Dorothy McGuire飾Eliza Birdwell
安東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 飾Josh Birdwell
Richard Eyer 飾小弟Little Jess Birdwell
Phyllis Love飾妹妹Mattie Birdwell
Robert Middleton飾其男友Sam Jor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