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Boat 這部歌唱片拍過好多次,不過一般人說起來,都指的是1936年環球拍攝的這一部,以及1951年米高梅拍的 Show Boat 畫舫璇宮。前者是黑白片,後面一部是彩色,但一般都認為前者比較有水準。
這電影所以成功,主要因為演員中多數都會唱歌,同時多數都有舞台經驗,其中多人更是這齣舞台劇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員。先說女主角 Irene Dunn 就是職業歌唱家水準。第二女主角 Helen Morgan 也是舞台上的歌星演員,至於在電影中演唱 Ol' Man River 的,更是名勝一時的 Paul Robeson。男主角 Allan Jones 也是演藝及歌場雙棲演員,連飾演黑人女僕的 Hattie McDaniel 都有相當的歌唱造詣,不時在電影中表演一手。
演員中,飾演父親的 Charles Winninger,第二女主角 Helen Morgan,以及 Sammy White 在 1927 年的舞台上都演出同一角色。而黑人歌星 Paul Robeson 也在這齣舞台劇在倫敦演出時,飾演同一角色。
這電影的故事來自 Edna Ferber 於1926年推出的小說,書本一出就洛陽紙貴,第二年就被搬上百老匯舞台,由克恩Jerome Kern寫曲子,漢默斯坦Oscar Hammerstein寫歌詞。演出時亦極為轟動。所以環球電影公司搶先在1929年拍過一次介乎默片與有聲片之間的電影。因為是音樂劇,所以歌唱部份有聲,這是可以理解的。
環球公司當然希望拍一部真正的有聲片,因此一當有聲片的技術完滿後,就開始籌劃。原定1934年就拍攝完成,卻因為原定的男主角意外死亡,又拖了兩年。
劇情:
這本小說受歡迎,因為劇情豐富。書中背景是一艘行駛於密西西比河沿岸的畫舫,Show Boat顧名思義就是一艘以表演為主的遊船(流動劇院)。而書中人物貫穿了一家人的三代。他們都從事演藝事業。
兩部電影都極忠於原著,(因為原著實在好)。書的內容由1880年代開始,直到1920年代書出版時結束。書中主人翁第一代是一對姓霍克斯的夫婦Hawks,他們經營一艘畫舫叫做Cotton Palace (舞台劇及電影中改為Cotton Blossom。)
Cotton Blossom 當時每一靠岸,就有岸上的觀眾上船欣賞舞台表演,這一開始的歌曲因此是一場熱鬧的大合唱,大家穿得漂漂亮亮的到船上去看秀。我覺得這部電影及舞台劇的成功,除了因為原著好,這幾首歌曲功不可滅。(下圖:電影開始時的一首歌舞,出動全體演員非常熱鬧歡欣。)
在畫舫演出的男女主角是一對夫婦,男的叫史蒂夫Steve Baker,女的叫茱莉Julie LaVerne。這個茱莉歌喉一流,就因為她才可以吸引到遠近聞名而來的觀眾。但茱莉原來有部份黑人血統,但外表看起來可以被人認為是白人。在當時的美國南方,黑白通婚仍然是非法,因此有好事之徒就到政府去告密,其實是船上另一個小角色,因為追求茱莉不得手,而去告密。於是有一天,地方警察到船上來查,準備將史蒂夫繩之以法。
但史蒂夫其實一早有心理準備,當他聽到有官員就要上船時,他拿出口袋中的一把小刀,將妻子的手指割破一個小孔,然後吸了妻子的血。當官員趕到時,茱莉承認自己有黑人血統,(四周圍的人,包括Hawks夫婦都驚呼一聲),但史蒂夫隨即說,自己身體內也有黑人血液。這時四周的人都說可以作證,(因為他們都見到史蒂夫剛剛吞下茱莉的血。)
所以史蒂夫不用被起訴,但他們兩人卻因此必須離開畫舫。因為當時黑人還不能踏上全白人的夜總會之類的場所做客人或是做表演者。而且雖然主人Hawks非常開明,他的妻子卻非常的氣量狹小。(下圖:史蒂夫跟朱莉必須離開劇團,其他人都戀戀不捨。)
不過霍克斯卻要立即找一對新的男女主角。他的女兒 Magnolia (大家叫她小名諾拉Nola) 一直都喜歡唱歌,她跟茱莉的感情也特別好,經常跟茱莉學習(及一起)唱歌。所以盡管妻子反對,霍克斯立即叫女兒補上。但仍缺少一個男主角。
其實在影片剛開始,一個叫蓋納‧雷文諾 Gaylord Revenal 的年輕男人就出現了,諾拉對他一見鍾情,兩人還對唱情歌。這時諾拉就大力向父親推薦,讓蓋納做男主角。
霍克斯見女兒喜歡這個男人,就答應了。而霍克斯太太就在一旁監視。一來她不喜歡女兒從事演藝事業,更不喜歡女兒跟一個唱歌的走在一起。(下:諾拉跟蓋納一見鍾情。)
但蓋納除了會唱歌,還是一個職業賭徒。諾拉生產那天,丈夫都在賭博,所以母親對女婿的反感更厲害。諾拉為了擺脫母親的囉唆,和丈夫帶著剛出生的女兒遷移到芝加哥去生活。在芝加哥的頭幾年,他們靠蓋納賭錢的收入,日子過得十分豪華,女兒還被送到修女辦的私立學校。但沒多久,他就不再贏錢,還負了一身債,兩人幾乎無法生活。蓋納為了不要拖累妻子和女兒,留書出走。幾個月後諾拉連房租都交不起,被迫重拾舊業。但諾拉從來沒有埋怨丈夫,她對丈夫的愛沒變過,一直盼望丈夫回家。
諾拉為了找工作,一次到夜總會去試音時,對方不缺人手,不予接見。因為對方剛剛請了一個歌聲優美的女歌手。原來這名歌手就是當年在畫舫唱歌的茱莉。她這時已經跟丈夫史蒂夫分手,自己又染上了酒癮。她非常需要這工作。但是當她由門縫裡見到諾拉在外面試音時,見到諾拉似乎非常需要這工作,想到過去兩人間的情誼,她就決定讓出這個機會。她假裝自己又醉酒了,讓老板知道自己情緒不穩定,同時主動拒絕了這份工。
於是諾拉展開了在芝加哥的演藝事業,而且十分成功。他的父親也瞞著太太,私自到女兒演出的夜總會捧場,及加以指導。
又是十多年過去,諾拉跟蓋納生的女兒 Kim 也長大了,在母親的薰陶下也有舞台表演天份,她開始在紐約百老匯的舞台發光。大大的 Kim Revenal 霓虹燈在百老匯的街頭閃耀。一個白髮男人不時出現在後台,希望見她一面,都被管理員趕走。後來他成功在後台申請到一份工作,做夜間看更,目的就是要不時能見女兒一面。
在Kim的一次重要演出當晚,諾拉及父母盛裝出席,但是諾拉見到丈夫的身影,尾追在後,堅持跟丈夫見面。最後一家團聚,圓滿結束。(只是舞台劇與電影的版本在團聚的方式各自不同。團聚則是一致的。然而在書中,蓋納未見到女兒成名就死了,諾拉的父親也不幸淹死了,她後來回家繼承母親的遺產,並且重新買了一艘畫舫,展開新的畫舫事業。)
歌曲:
這部電影及舞台劇的成功與幾首歌曲不無關係,多數人是衝著聽歌去看的。其中兩首歌更是突出。一首就是片首的Cotton Blossom,是一首大合唱,大家興緻勃勃的要到船上去看秀。曲調非常輕快優美,所以克恩功不可沒。
至於另一首歌Ol’ Man River更是經典之作。唱這首歌的是一個在船上工作的黑人Joe,書中是沒有這個角色的,根本是作曲及作詞的漢默斯坦加進去的人物。事實是,這首歌從頭就是為一個黑人歌星保羅羅布森Paul Robeson量身訂做的,等於是為他寫的。而保羅也曾跟著這部舞台劇巡迴到倫敦演出,後來也在1936年的電影中演出這個角色。不少人是衝著他的歌曲去看舞台劇及電影的。他聲音寬厚,那首歌像濃濃的蜜糖一樣,由他口中流出。
但這首歌充滿了對生命的怨歎,在劇情中說過,這部電影及小說對於當時的黑白不公頗多著墨,而Ol’ Man River這首歌就集中了人的憤懣,發出不平之聲。歌詞大意是,密西西比這一條老人河,他每天不停的流著,看遍了人世間的不平,但什麼也不說。
在當時的美國南方,黑人仍然是處於奴僕身份,所以電影裡見到大批黑人在工作,男的女的;而白人就衣著光鮮的欣賞演出,吃飯。自然有像Joe這樣的人要怨歎。這首歌的歌詞就有一句說:黑人都在工作,白人都在玩樂。填詞的漢默斯坦是猶太人,他加入這首歌也有為黑人抱不平的意思。
不過保羅Paul Robeson後來全力參與政治,二戰後甚至投靠蘇聯,主動宣布信仰馬克思主義及社會主義,結果一度被美國國務院收回護照。所以後來的電影及舞台劇中雖然也有Joe這個角色,他就未再參加演出。
值的一提的是,片中一個黑人女僕昆妮Queenie,大家一定覺得眼熟,她就是在「亂世佳人」中演女主角郝絲嘉的隨身女僕的Hattie McDaniel。其實她本人不僅會唱歌,還是個作曲家。她在這部片中也唱了一首歌C’mon Folks。
片中飾演茱莉的是Helen Morgan,她也在舞台劇中演同一個角色,所以本人非常能唱,為電影增色不少。女主角諾拉由Irene Dunne飾演,她出生於齊格菲舞蹈團The Ziegfeld,所以能唱能跳,有相當的聲樂背景,不過她在這電影中唱歌部份不多,她與茱莉合唱的Can’t Help Love Dat Man,主要的也是茱莉的歌聲。
至於Can’t Help Loving Dat Man,這首歌歌詞是說,一個女子無可救藥的愛上了一個男人,雖然對方非常懶惰,整天做白日夢,一有工作要做就跑掉了,自己卻無法不愛他,因為他是我的男人。這樣的歌在當時是很多黑人女子心聲,不過相信其他族裔的女子也有不少會遇到吧。
這首歌其實不像電影中所說,是一首黑人歌曲,而是電影的作曲Kern及作詞Hammerstein兩人專登做的,為Julie的背景做舖排。沒想到因為詞曲都好,成為電影中另一首非常受歡迎的曲子。而另一方面,也成為黑人社區一首暢銷歌,好多黑人歌星,包括Helen Morgan她自己,Billie Holliday,Lena Horne等都灌唱過。下圖:Julie 和 Magnolia 一起唱:Can’t help loving dat man。中間是飾演 Queenie 的 Hattie McDaniel。
特別要提的是,最近幾年美國社會全力反撲過去blackface 表演技術,說所有的塗黑面孔的歌舞表演(minstrel performance)都是種族主義的象徵。但在這電影中就有一隻這樣的表演Gallivantin’ Around,由女主角Irene Dunne 開始全部演員都塗黑面孔,露出白色厚嘴唇。這隻歌舞本身很好看,但在今天已經成為完全的政治不正確。
這電影有很濃的幽默成分。好像每一次女主角在台上演戲時,她的母親都要在看台上嚴密監視,每當她與男主角過分親熱,她母親就會大聲咳嗽以示警告。不僅如此,連觀眾都要參與一份。好像女主角的前夫出現向她勒索時,觀眾就發出噓聲。最後當這個前夫使用暴力時,觀眾中甚至有人拔槍開槍示警。這也顯示了一個世紀前郵輪上舞台劇的有趣一面。
製作與評論:
總體來說,1936年的電影版本非常好,也曾被公認是最好的一部由舞台搬上銀幕的劇作成果。2006年時被評選為一百部歌舞片排名的第24名。我非常高興的是,今天這部電影可以在網上免費觀看,使到更多人容易看到。
但是有聲片仍然不能使到好萊塢滿意,米高梅後來買了版權,要拍一部彩色片。最初著意找當時最紅的歌唱明星珍妮麥唐娜 Jeanette MacDonald 和倪爾遜艾迪 Nelson Eddy ,但是兩人都談不攏,最後找了凱薩琳葛里森Kathryn Grayson和霍華基爾Howard Keel。他們都是會唱歌的明星,所以都說得過去。至於片中茱莉那個會唱歌的角色,原來是考慮由黑人歌星Lena Horne飾演,那就非常完美了,但是米高梅的管理層卻做了一個最壞決定,選擇完全不能唱(演技也欠缺)的艾娃嘉娜Ava Gardner演出。原來米高梅當時以為,觀眾還不能接受由黑人做女主角。艾娃嘉娜的選擇就因為她是當時最紅的影星,有好萊塢最美麗女星的稱號。而她膚色較深,(加上化了深色的粧),說她有黑人血統可以說得過去。不過因此,這1951年的版本就一直沒有較早期的那一部來得「成功」。不過永遠不要過份低估觀眾的鑑賞力,這部影片卻是三部影片中最賺錢的一部,也是當年米高梅賣座第二位的電影。所以不能說米高梅的高層無能。(1951年的那一部,參見:Show Boat 畫舫璇宮 )
我在九十年代看過Show Boat的舞台劇,當時宣傳說是花了800萬元的大製作,不過最記得的是當時在多倫多引起本地社區的極大抗議聲音。主要是黑人社區,認為這是一部猶太人岐視黑人的作品。這說法很不公平,因為作曲及作詞的克恩,及漢默斯坦雖然都是猶太人,他們不僅沒有添加岐視的字眼,甚至增加了黑人角色,及黑人角色的份量。他們加了至今一直是最受歡迎的歌唱片歌曲Ol’ Man River,使到Paul Robeson成為片中的主要明星,也一舉成名。更為另一位黑人角色Queenie添加了戲份,還讓她唱了一首歌(不過只有1936年的版本才有。)而且整部電影也有為美國黑人打抱不平的意思。其實都是因為民權運動興起,對於美國早期的文學及電影用現代標準重新評估,而有的偏見。他們甚至說電影美化了黑白不公的現象。(電影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也因此受到極不公平的指責。)記得當時在美國的抗議聲勢更大,可能這就是這個舞台劇很少被搬上舞台的原因。
主要演員表:
艾琳鄧 Irene Dunne 飾諾拉 Magnolia Hawks
亞倫鍾斯 Allan Jones 飾蓋納 Gaylord Ravenal
查理斯溫尼格 Charles Winninger 飾諾拉父親 Andy Hawks
保羅羅布遜 Paul Robeson 飾 Joe
海倫摩根 Helen Morgan 飾茱莉Julie LaVerne
唐納庫克 Donald Cook 飾史蒂夫Steve Baker
Helen Westley 飾諾拉母親 Parthenia "Parthy" Hawks
Hattie McDaniel 飾會唱歌的僕人Queenie
Queenie Smith 飾Ellie May Chip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