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34街的奇蹟 Miracle on 34th Street
電影 春風秋雨 Imitation of Life
電影 Pinky 一部講述黑白問題的電影

電影 Khartoum 戰國春秋

2024-04-08 20:55:40

這是英國在1966 年出資製作的彩色戰爭大製作,講的是1884-1885 年期間,一位英國的將軍高登(戈登) Charles Gordon 幫助埃及死守蘇丹的城鎮喀土木Khartoum ,對抗當地回教狂熱份子馬赫迪 Mahdi 的經歷。這是一段相當感人的戰爭故事,也是近代很少人提及的一段戰爭經歷。

片中飾演這位軍官的是查爾登希斯頓 Charlton Heston,飾演回教領袖馬赫迪的是英國著名演員勞倫斯奧利維耶 Laurence Olivier,他必須將面孔塗黑,以飾演這位非洲人。其他演員還有飾演英國首相的 Ralph Richardson,以及飾演高登助手的 Richard Johnson。(下圖:影片海報,及兩位主角的畫像)

 

 

 

 

 

 

戈登將軍前去蘇丹解救喀土木時51歲,他在此之前已經在中國幫助清朝王室對抗太平天國有功,被當時垂簾聽政的「兩宮皇后」授以常州提督官位,所以他在英國被稱為 Charles “Chinese” Gordon。

這電影由英國導演Basil Dearden 執導,片長兩個多小時(130 分鐘),頗多戰爭場面,場面浩大,是一部耗巨資拍攝的史詩式電影。電影的劇本由Robert Ardrey 編寫,之後才由作家Alan Caillou 根據劇本,寫成小說出版。

這電影的劇本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的提名,此外飾演英國首相William Ewart Gladstone 的Ralph Richardson 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的最佳英國演員提名。這電影另一個中文譯名是:沙漠龍虎會。

這電影劇情感人,結局也不是每一個人熟悉。如果想看這電影,最好是不要事先知道結局,所以也不要看下面的劇情介紹,及後面的製作介紹。

劇情:

電影背景是1883 年的蘇丹,被當地宗教領袖 Muhammad Ahmed 穆罕默德艾姆迪佔領。受雇於埃及政府的英國籍軍官William "Billy" Hicks 希克斯上校,率領一萬名缺乏訓練的埃及部隊前去解困時,被馬赫迪的部落部隊引導進入沙漠,前後夾攻,全部殲滅。艾姆迪這時自稱是伊斯蘭教教主預言中的救世主Mahdi,所以自稱是Mahdi 馬赫迪。他並在戰勝後宣稱,將展開聖戰,延伸自己的勢力直到天涯海角,有如伊斯蘭教主當年的預言。

這時的蘇丹面臨被毀滅的地步,英國的自由黨政府命令埃及放棄蘇丹,並全面撤出,不過當時有幾萬埃及士兵及家屬仍然被困在蘇丹,很難沒有傷亡的撤退。在倫敦,大家商討對策時,在座的外相葛倫威爾Lord Granville 建議邀請高登將軍Charles Gordon 來處理。高登因為過去在中國幫助清朝政府擊敗了太平天國,著名一時,並且有Chinese Gordon 「中國人高登」的綽號。此外他也不費一個子彈,迫使蘇丹廢除奴隸制度,享譽一時。他被認為專精於戰術,所向無敵。不過他也被批評經常自作主張,不聽命令,以及篤信宗教(基督教)。現在他受雇於比利時,幫助布魯塞爾政府安撫剛果自治邦的局面。在座的一位剛剛從埃及調查實情回來的上校史都華Colonel John Stewart 也說,沒有人會接手這樣一個燙手洋山竽。原因是馬赫迪現在有幾萬部隊,加上剛剛戰勝時獲得了希克斯部隊的一萬支長槍及幾百萬的彈藥,如虎添翼。

當時的首相自自由黨的葛萊斯東William Ewart Gladstone,他本人的立場是根本不希望英國牽涉到蘇丹的政局,唯一希望的是要埃及盡快撤出,但是為了蘇伊士運河的航運,必須保住埃及的安全。此外他本人不喜歡高登,但是知道英女王維多利亞,以及英國國民都喜歡高登,聽到在座眾人的意見之後就說:你們盡管去辦理,這些事我都(假裝)不知道。

於是他們找來了高登,外相葛倫威爾對他說,要任命他做蘇丹總督,負責將埃及人都撤出,但是不會給他軍隊。還說「蘇丹是你的孩子」,要他以這因素作為接受的理由,並說:政府派遣你,不去就是不從命。他一聽就知道要他負這項重大責任,以及在失敗時頂罪。自由黨政府的算盤是,他們派了受歡迎的高登去做這件事,失敗了是他一個人的責任,政府可以脫得一乾二淨。

但是高登接受了。葛倫威爾說會派給他一個助理,他知道這個「助理」其實就是英國政府放在他身邊的奸細,將他的作為都報告回去。最後葛倫威爾說:你要安全回來,你必須安全回來。說了三次。

原來勸他不要接受的史都華,現在被派遣做他的助理。史都華還是反對他接受這無法完成的任務,高登說他是軍人,上面指派的任務不會拒絕。(下:史都華被派來做他的助理。)

 

 

 

 

 

 

因為沒有一兵一卒,他只有去爭取蘇丹一個地方領袖祖貝爾Zobeir Pasha 出面領導,不過這位祖貝爾過去因為是奴隸販賣商,被英國強迫放棄奴隸買賣,加上當初祖貝爾的兒子不理高登的規定,私自販賣奴隸被高登處決,這時不僅不幫忙,還跟他反面相向。

之後他跟史都華兩人失望的坐船順著尼羅河到了喀土木,這是1884 年二月,經過城外的Berber時,當地居民已經聽到他要來了(回來了),多達九千人守在岸邊歡迎同歡呼,見到他都說:你來我們就有希望了,有人稱呼他「父親」,還有樂隊及禮炮。當地的部落酋長跟媒體都有人等待見他。跟隨的史都華就說:你沒有軍隊,這是給民眾虛假的希望,叫他盡快說清楚,最好是立即回倫敦。史都華還說他是為了個人的虛榮心而接受這項任務。高登警告他說:下次你再這樣說,我當場槍斃你。(下圖:高登抵達喀土木城外,數以千計的蘇丹人及埃及人包圍他,歡呼不止。)

 

 

 

 

 

 

 

 

高登沒有見那些領袖,他對多年不見的一個僕人卡力爾 Khalil 說,要他去找出馬赫迪的居處。於是他們兩人騎著駱駝前往。他們到了馬赫迪的帳篷求見,最初馬赫迪見他形單影隻,旁邊還有一個黑人「奴隸」,不相信他就是高登,他將披風除下,露出裡面的埃及軍官服裝,才相信了。私下談話時,馬赫迪說:我有三萬軍隊,你只是一個人,而且是異教徒,我可以立即殺死你。高登說他是為了和平而來,並叫卡力爾拿出一件中國官服,說「這是中國皇太后給的,現在送給你。」馬赫迪卻拒絕收,還說「直到中國人都被我擊敗,都崇信伊斯蘭時我才會收。」高登知道這沒法談下去,他問對方究竟要甚麼?馬赫迪說,他要在喀土木的寺廟中祈禱。高登說,他相信蘇丹人會反對。還說:「當初我到蘇丹,這裡的人貧窮,飢餓,要不就是作戰死亡,這些我都治好了。這片和平土地是我創造的,我不容許這裡的人再度面臨戰爭跟貧苦。」但是馬赫迪說,他要埃及人離去,蘇丹人自理。還說他是救世主,會創造奇蹟,之後會根據預言的指示,繼續擴充,由開羅,麥加,一直到康士坦丁,最終擴及全世界的伊斯蘭都知道他是誰。還說:「埃及人反對我,所以每一個埃及人都要死,包括大人,小孩,婦人在內。因為要成大業,必須做大事。」(下:馬赫迪在帳幕中接見他。)

 

 

 

 

 

 

高登知道無法跟他談道理,失望的離去。他對史都華說他失敗了,因為馬赫迪親口說他要殺死三萬多埃及人。沒想到史都華反而對他同情,說:你沒有失敗,至少你親口聽到了他的願望。這在以前是沒有人知道的。他還說:「如果我一早知道他要這樣做,我會建議派遣軍隊來。」這時高登叫他將事實打電報回去。但史都華說,原來今天這電報線都被切斷了。其實他們整個喀土木的範圍都已經被馬赫迪的軍隊包圍,尼羅河也被封鎖了,唯一後退的通道是廣大的沙漠地區。他說,現在已經沒有全城安全撤離的選擇,必須請求英國派兵支援。

這時在英國,都已經知道喀土木被馬赫迪的軍隊包圍及封鎖,當地的媒體跟民眾都同情高登的處境,在國會外面大批民眾示威,要求政府派軍支援高登,反對黨保守黨也在國會對首相發難。外相葛倫威爾去見首相商量對策,首相葛萊斯東仍然反對派兵,認為高登應當聽命自己離去。

在喀土木,高登準備自己抗戰。他對一個當地的市長說,馬赫迪計畫殺死一個城市的所有居民,以對其他埃及人做警戒。而尼羅河在喀土木就分支為白色尼羅河跟藍色尼羅河,高登過去是戰地工程師,現在計畫在兩條河之間挖掘一道溝渠,作為護城河。這樣馬赫迪的部隊就不可能包圍他們。

於是城裡的所有埃及男人都幫著挖溝渠,兩個月時間就挖出一道溝渠,之後放水成河。但是在這期間,倫敦聽聞高登這裡情況危急,新聞都不斷有消息,媒體跟民眾繼續呼籲政府採取行動,但是包括首相卻不認為必須派兵解困,葛萊斯東仍然認為高登必須聽從命令,想辦法撤離,而不是要讓英軍陷入困境。他記得希克斯的例子,仍然拒絕派兵。

高登最初統計城內的糧食只夠維持六個月,現在過去了一半,他知道馬赫迪即將襲擊,原來馬赫迪在等待「預言家」(上天) 的通知。這一天,馬赫迪的士兵趁黑夜進攻。高登聽到風聲,要大家都躲在巨石,或是障礙物後面,讓對方的軍隊向前衝,一直衝到他們挖的溝渠前面,知道上當了,折回頭時他們才攻擊。即使是這樣,到天亮時點算,還是死了三百人。

這時史都華帶來一封電報,是英軍軍官 Kitchener 吉慶納少校發來的,說政府不相信他說的危急狀況,要他立即帶領居民撤離,還說救援部隊只有20 人。他真的洩氣了。(下:他和僕從卡力爾見到電報,非常失望。)

 

 

 

 

 

 

史都華說,倫敦方面可能不相信高登說的情況的嚴重,他現在也認為必須說服首相派軍隊支援,高登認為如果史都華回去,他說的話國內可能相信。於是史都華帶著隨從離開。還說現在城內的糧食只夠幾個月了。

史都華經過沙漠,幾經艱辛回到倫敦,卻被首相責備,說高登不遵守命令,行為有如對政府的恐嚇。史都華說,高登已經準備死守喀土木,跟居民一起送命,如果這是恐嚇,他支持這種恐嚇。最後葛萊斯東同意派遣一支部隊,條件是不准失敗。史都華親耳聽見這指示,就發了電報回去。

當高登收到史都華的電報,說英國會派遣七千部隊時,城內居民都歡呼。不過之後又沒有消息。史都華在開羅等待,原來吉慶納只帶來不到一百人的部隊,而且在沙漠慢吞吞的訓練。史都華見到他們訓練了六個星期都沒有出動到喀土木的意思,這時候才知道中間的將軍沃斯理 General Garnet Wolseley 跟首相一樣的心理,他們派兵只是做姿態,還是要逼高登看清楚情勢,自己離開。期間,那位沃斯理將軍說,後面一段路要經過尼羅河,居然堅持要從加拿大請他們的素有經驗的法國船夫Voyageurs 前來引導。這又拖了幾個月時間。(下:沃斯理將軍假裝說要派軍,其實只是做樣子。)

 

 

 

 

 

 

史都華見這情形,回去跟高登報告,承認自己任務失敗,也勸高登自己離去,高登說他不能拋棄城裡的居民自己離去,對於一個做為將軍的人,這是無法想像的事。

當晚高登跪下祈禱,第二天一早,高登安排史都華帶著城內的歐洲人及少部分婦孺坐他們唯一的一艘大船Abbas離開。船上有他寫給英女王,首相葛萊斯東,及 Wolesley 沃斯理將軍等的信件。他們都知道此行並不安全,因為要經過馬赫迪的封鎖線。臨行高登將自己的戒指交給史都華,祝他們順利。

結果他們的船隻出發不久,到了城外的 Berber 就遭遇到岸上馬赫迪強大部隊的攻擊。他們雖然以大砲還擊,通過了第一個關口,但是最後寡不敵眾,全部被殲滅。

這時在喀土木,高登用望遠鏡都可以見到馬赫迪的部隊已經進逼到幾百尺範圍內。蘇丹的地方領袖十多人來找他,說他們不是軍人,不像他一樣勇敢,他們過去信任他,但是現在已經不再有信任。他們質問他:(你說的) 軍隊甚麼時候來?他說他也不知道。最後他允許明天打開城門三小時,願意離去的都可以離去。與此同時,他們的糧食已經無法支撐之際,卻發現一名幕僚偷了糧食去賣,高登只有下令將他槍決。

第二天大批民眾離開喀土木,步向沙漠不可知的未來。(下:高登眼見居民離開,走向危險的沙漠區。)

 

 

 

 

 

 

另一邊,沃斯理得到消息,知道史都華帶領的撤離的船 Abbas 離開喀土木已經一個月了,都沒有消息,沃斯理這才知道,高登沒有隨船離開,也才肯定,高登永遠不會離開。吉慶納隨即宣布,要士兵立即開往喀土木。前面一段路經過沙漠,最後一段路坐船前往。不過他們騎著駱駝速度還是不夠快。這已經是1884 年底,高登已經死守喀土木九個月了。

這邊高登每天用望遠鏡觀看馬赫迪的動靜。同時教導那些埃及士兵在他們陣地外的沙漠裝設了很多炸藥及引線。前後一共裝了四百箱炸藥,每一箱有20 根引線,就是八千個類似地雷的炸藥。不過他知道,自己這邊只有七八千訓練不足的埃及士兵,要面對對方三萬多勇猛的部隊。只有英軍來到才有勝的希望。

而馬赫迪那邊的哨子說,英軍正坐船前往喀土木,要行動必須快了。當晚當高登在房間時,一個馬赫迪的特使神秘的到了他的辦公室,傳話說馬赫迪要見他,還帶來那封他寫給英女王的信件做為證物。他到了馬赫迪的帳篷,問他那封信怎麼得來的,才知道那艘船已經被馬赫迪殲滅。對方還說,願意給他一條安全通路,讓他離去,因為他不是他們的敵人。高登說,英軍就要來了,他不會走。這時馬赫迪說,所謂英軍要來的消息是他傳出來的,是假訊息(他說謊)。高登很失望,但是他說他還是不會離去,因為他們做領袖的人都歡迎死亡,寧願死亡都不會面對失敗。他還說他們都有信仰,最後喀土木會被記得的不是你的神,而是我的神。

馬赫迪見他不受威脅,就拿出兩個人頭,都是跟史都華一起離去的歐洲人的人頭,包括一個是他熟識的愛爾蘭記者Frank Powers 的頭。最後拿出一隻手交給他,上面戴著他給史都華的那個戒指。他臉色都變了,這時馬赫迪再問他是否會離去,他還是說他不會離去。(下:馬赫迪交給他一隻手,上面有他交給史都華的戒指。)

 

 

 

 

 

 

第二天馬赫迪終於率領幾萬大軍前來進攻,另外還有數十艘船隻載滿士兵由河上進攻。高登布置的地雷,以及城堡上布置的大砲發揮了效果,不過對方人數實在眾多,呼聲震天,最後攻進了城裡。最後數百馬赫迪的士兵攻進了高登的總督府辦公室,他走出來面對士兵,大家都安靜了,直到其中一人拿出一支箭,刺向高登,他當場倒地。(下:電影中高登走出辦公室,面對群眾。)

 

 

 

 

 

 

 

士兵同聲歡呼,還照著他們的慣例將高登的頭割下,帶回去給馬赫迪。馬赫迪見到非常害怕,指責他們,叫他們拿開。

電影最後的旁白說,英軍在兩天後到了,僅僅遲到了兩天。而高登被埋葬在他愛惜的蘇丹。而馬赫迪在高登死後幾個月就死了,(死時41歲),原因不明。

製作與卡司:

高登死時的情況,是由他當時的隨從及僕人卡力爾透露的。他說當時高登走出辦公室面對那些持武器的群眾,他們對那些人發了幾槍,之後他自己被人打暈,等他在下午醒來見到高登已經死去,屍體上滿布蒼蠅,而他的頭已經被割去。另外據澳洲駐蘇丹的總督Rudolf Slatin 說,他當時被拘捕,有三個馬赫迪的士兵拿著高登的頭要交給馬赫迪之前,先拿給他看。之後馬赫迪叫他們將之懸掛在樹上,讓每一個人都看到,作為警惕。之後高登的屍首被拋棄到一個井裡。而在高登死去後,喀土木城內有超過一萬居民(包括四千平民跟七千士兵)被馬赫迪的士兵殺死,直到馬赫迪下令終止屠殺。

高登死時51 歲,當時的英國人眼見英國政府不理他的請求,讓他在喀土木自生自滅,所以怨聲四起。那個被殺害的愛爾蘭記者Frank Powers 是倫敦泰唔士報的記者,過去幾個月他跟隨高登身邊做紀錄發回報社,所以英國人對於高登的行動非常清楚,特別是他的勇敢,對正義的堅持。這時候就高呼要首相葛萊斯東下台,反對黨保守黨更是連日在國會砲轟。屠殺事件讓女王維多利亞都憤怒,發了電報譴責首相葛萊斯東,電報被媒體得到,廣為刊載。葛萊斯東為了找替罪羊,電召沃斯理將軍回國。他自己也在當年1885 年六月的大選中落台。

高登將軍的事蹟跟美國在韓戰(朝鮮戰爭)時的將領麥克阿瑟將軍 Douglas MacArthur 很相似,他在韓戰時長驅直入,就在最後確信可以邁過鴨綠江,直擊中共獲得最終勝利時,卻被膽小的杜魯門總統開除,並且強迫召回,阻止他再進攻。但是美國國民都見到這是錯失良機,舉國憤怒,所以當麥克阿瑟回國時,國民在紐約市發動了史無前例的歡迎遊行,總共有750 萬人參加,鑼鼓喧天,之後在華盛頓,芝加哥等地都有類似的歡迎儀式。這些都是對杜魯門的迎面巴掌。不過美國的媒體及文化界在這時期已經開始向左轉,所以之後的歷史對於杜魯門沒有正確的批判,反而幫著他塗脂抹粉。對於麥克阿瑟的事蹟也很少提及了。

葛萊斯東跟杜魯門當年的行徑,都代表了西方自由派(左翼)政黨的立場,很怕跟敵人正面交鋒,能躲就躲,美國在民主黨主政下(以及媒體的助陣下),這樣的事經常發生,除了韓戰之外,越戰也是,寧願戰敗都不肯繼續作戰下去,還找出諸多藉口,攻擊戰勝的一方,甚至攻擊自己。目前面對俄烏戰爭,以哈戰爭,都是不求取勝利,後果是助長惡勢力,恐怖勢力,製造及留下更多的「爛攤子」,讓以後的人承受其後果。

不過麥克阿瑟至少生榮死哀,不像高登那樣慘烈。高登過去在中國清朝時代也有一段「光榮」事蹟。鴉片戰爭時他志願到中國作戰,但時間上(幸好) 晚了一步,戰爭已經結束,這時他見到太平天國的一些劣跡,帶頭組織了常勝軍(洋槍隊),協助清朝王室平定太平天國,戰功彪炳,之後在李鴻章建議下,奏請兩宮太后封為常州提督,賞穿黃馬褂。在這電影中,他就是拿出一件黃袍馬褂要送給馬赫迪。(相信這一段是虛構。)下圖左是高登當年的相片,右圖是高登在清朝被封為提督時的相片。(相片取自Wikipedia。)

 

 

 

 

 

後來清朝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將天津英租界的一座工務局大樓以他命名「高登堂」,但在1976 年唐山大地震時被毀及拆除,之後另外選址重建。據稱在台灣所屬的馬祖列島中,也有一個島被命名為高登島,也是紀念他的。至於在英國,各地更有很多他的銅像,包括倫敦的Trafalgar Square,以及紀念公園,學校,醫院,…等等的實質紀念實體。

也有人幫助葛萊斯東解釋,說他只是反對帝國主義的做法,希望從非洲抽身,事實是在當時,殖民主義不是完全邪惡,大家可以見到當高登前往喀土木時,以及他在埃及時,當地人是如何歡迎他,將他當作救星。很多人忽略了最初的殖民主義並非完全為了侵占,很多時是基於基督精神,想幫助一把。好像英國堅持壓迫非洲廢除奴隸制度,就是明顯一例。其實到了今天,非洲及中東還是有部落思想,戰爭不斷,如果英美完全抽身,當地的進步還要再遲很多年。沒有完美的制度,殖民主義如果是基於人道為出發點,就不是壞事。

這電影的劇本獲得奧斯卡提名,不過劇本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不符史實,歷史上高登跟馬赫迪從未見面,但在這電影中他們的兩次見面是關鍵。對於堅持忠於史實的人來說是缺陷。幸好沒有「破壞」史實。此外電影說了馬赫迪是「宗教狂熱份子」,這是事實,不過很多紀錄也「批評」高登信仰基督徒「非常執著」,這一點電影中沒有太多著墨,只有一個地方說他在送走史都華之後,跪下祈禱。其實對於他的虔誠也有很多是誇大。因為據泰唔士報記者Frank Powers 的紀載,他就是因為高登對於天主教(其他宗教) 絲毫沒有反對之意,所以兩人才相處那樣好。據說首相葛萊斯東討厭他就是說他「宗教狂熱」,這是近代左派自己的偏執。他只是信仰虔誠,那絕對不是缺點。

高登的角色原來預定由畢蘭卡斯托Burt Lancaster 飾演,但是因為拍攝延期才找了查爾登希斯頓,雖然他們兩人的外型都跟矮壯的高登不配,不過這種「偉大的」歷史人物只有讓希斯頓這樣的人來飾演似乎更適當。特別是當七八千人在海邊歡迎他時,他從中間走過的鏡頭,沒有他那樣的架式很難呈現出來。過去他演出 The Ten Commandments 十誡 (1956) 中的摩西,賓漢Ben Hur (賓虛傳) (1959) 中的賓漢,The Greatest Story Ever Told 萬世流芳 (1965) 中的施洗若望,都不作第二人想。記得在介紹 Alexander the Great 亞歷山大大帝 (1956) 這部電影時,就提到男主角李察波頓一方面太年輕,一方面不足五呎十吋的身高,很難體現這位被稱為歷史上的偉大領袖,使到電影欠缺說服力。所有歷史上的偉人除了拿破崙之外,都被文學家,電影導演給「巨人化」了。

這電影原定要在蘇丹實地拍攝,但是當地出現反美示威風潮,於是改到埃及拍攝。但就仍然有尼羅河跟沙漠的實景。不過仔細看,飾演馬赫迪的Laurence Olivier 的鏡頭都是在室內的,這樣他就完全無需到埃及去,他的鏡頭都是在倫敦的攝影廠拍的。在當時,由白人(將膚色塗黑) 飾演其他種族的角色,還不會被批評,這現象以後就不再適用。塗黑了臉,他的很多表情看不清楚,但是他的很多小動作跟表情,還是受到稱讚。

飾演首相的Ralph Richardson 經常是演出需要英國口音的角色,而飾演史都華的Richard Johnson 角色相當重。他樣子不錯,據說一度還被考慮飾演007 中的詹姆士邦James Bond 的角色。電影開頭及結尾都有一段旁白,是由影星Leo Genn 旁述的。最後一句話是:「一個容不下高登的世界,將會被沙漠吞蝕。」

這電影在英國非常賣座,可能因為說的是英國的一段歷史,英國人都熟悉,但是可能是同樣的原因在美國就不受歡迎,特別因為這片名太少人聽說過。

主要演員表:

查爾登希斯頓 Charlton Heston 飾高登將軍 General Charles Gordon

勞倫斯奧利維耶 Laurence Olivier 飾馬赫迪 Muhammad Ahmed Mahdi

李察江森 Richard Johnson 飾史都華上校 Colonel John Stewart

賴夫李察遜 Ralph Richardson 飾英國首相葛萊斯東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亞歷山大諾克斯Alexander Knox 飾英國駐埃及總領事Sir Evelyn Baring

Johnny Sekka 飾高登的私人僕從卡力爾Khalil (Agha Khalil Orphali)

奈吉爾葛林Nigel Green 飾將軍沃斯理General Garnet Wolseley

Michael Hordern 飾外相葛倫威爾Lord Granville

Peter Arne 飾吉慶納少校Major Herbert Kitchener

Hugh Williams 飾Lord Hartington

Zia Mohyeddin 飾祖貝爾(前奴隸主人) Zobeir Pasha

Ralph Michael 飾Charles Dilke

Douglas Wilmer 飾Khalifa Abdullas

Edward Underdown 飾英國將軍希克斯William Hicks

 

 

Click: 451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