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在1945 年推出的彩色音樂傳記電影,說的是原籍波蘭的作曲家蕭邦 Frederic Chopin 一生的成名故事,雖說是傳記電影,很多情節都與事實不符,不過基本上的年代與交往人物都是確實的,只是為了戲劇性,誇大了事實。
片中飾演蕭邦的是原籍匈牙利的美國演員Cornel Wilde,他練習了彈鋼琴的基本手勢,不過片中音樂的聲音則是由著名鋼琴家Jose Iturbi 何西伊特比彈出來的。而近鏡頭的手,則是鋼琴家 Ervin Nyiregyhazi 的雙手。
這電影掛頭牌的是飾演蕭邦音樂教師Professor Jozef Elsner的保羅穆尼Paul Muni,因為穆尼的名氣最大,劇本就加重了這位教師的戲份,事實是這位教授在蕭邦一生中的影響沒有影片中那樣重要。此外飾演當時一位法國女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 的是女星梅兒奧白朗Merle Oberon。導演是查爾斯維多Charles Vidor,他比較成功的作品多屬於浪漫喜劇,或是音樂劇:Gilda 姬黛 (1946),Love Me or Leave Me 琵琶怨 (1955),The Swan 天鵝公主 (1956)等。他與另一位導演King Vidor金維多同樣(祖裔) 來自匈牙利,卻無親屬關係。
這電影推出時相當賣座,讓男主角Cornel Wilde 一夜成名,此外獲得六項金像獎提名,包括Cornel Wilde 的最佳男主角,最佳彩色攝影,最佳原創故事劇本,最佳剪接,最佳配樂,最佳錄音等。不過均未得獎。當年的最佳男主角由 The Lost Weekend 失去的周末 中的 Ray Milland 雷米蘭奪去。
劇情:
電影開始時,在波蘭的一個農村,一位音樂教授艾斯納Jozef Elsner 前來通知他的11 歲的天才學生的家長,說他得到巴黎一位著名音樂經紀人普里耶Louis Pleyel 的邀請信,願意聽取他們的兒子Frederic Chopin 弗德瑞蕭邦到那裏去面試。不過貧困的蕭邦一家人立即表示,他們的經濟無法負擔兒子到巴黎的費用。弗德瑞的父親來自法國,目前只是一名法語教師。
艾斯納就說可惜了,他相信弗德瑞如果有機會,一定會好像李斯特Franz Liszt一樣,他就是剛剛13 歲時受到普里耶的賞識跟提拔,一舉成名的。正當他們說話期間,突然聽到弗德瑞大力敲打鋼琴,艾斯納進去問他為什麼,原來他見到窗外有波蘭人被一群俄羅斯士兵押走,他非常氣憤。他說他長大一定要想辦法幫助波蘭。他還說跟兩位朋友Titus跟Jan 討論過,一會還要參加一項秘密會議。他說艾斯納是德國人,不會了解他的心理,艾斯納就說,雖然他是德國人,對於自由的信仰是同樣的,要他算同志時,算自己一份。
弗德瑞高興地笑了,之後開始彈一首曲子,艾斯納覺得奇怪,因為是他沒聽過的,這時弗德瑞才說,是他自己寫的曲子Waltz,艾斯納非常意外,因為他才11 歲。這時他才知道,弗德瑞不僅有彈鋼琴天分,還有作曲的天分。
過了十一年,成年的弗德瑞蕭邦這天接到工作邀請,到波蘭一位伯爵家裡去彈琴。不過同一天傍晚他約好了幾個朋友去參加一項秘密會議。他要艾斯納幫他安排。艾斯納就對他父親說,為了晚上的演奏,他建議弗德瑞先到他家裡去在他的鋼琴上練習一下,熟悉好的鋼琴的彈法,他父親同意了,於是弗德瑞可以提早幾個鐘頭出門。
艾斯納陪他參加了秘密會議,會中聽到報告,說俄羅斯的沙皇任命了一個新的波蘭總督,這人過去一向有武力鎮壓百姓的紀錄,大家都氣憤填膺。到了他的演奏時間他們才匆匆離去。在Count Wyszynka 家裡的宴會,衣著華麗的賓客在進食,他則在一邊彈鋼琴。他彈的第一首曲子是Fantaisie Impromptu,在座者非常捧場,還要他encore。他剛剛開始彈第二首Revolutionary Etude,一位貴客駕到,原來是那位剛剛被任命的總督。伯爵等人對他畢恭畢敬,但是弗德瑞卻起身說:我不會為一位沙皇的屠夫彈琴。之後他就離開了。大家都目瞪口呆。(下:他在一個貴族家中彈鋼琴,娛樂賓客。)
當晚在家哩,幾個好友同志跑到他家哩,說發生這樣的事,當局明天一早就會逮捕他,他必須立即逃走,而且要離開波蘭。這時艾斯納就重提去巴黎的事。於是他跟艾斯那一起離去,坐小船離開。臨走之前,另一位女同鄉Constantia 康絲坦提亞在地上捉起一把泥土,放在一個布袋中交給他,要他不要忘了祖國。
一到巴黎,艾斯納就帶他去見那位音樂經紀普里耶。不過普里耶完全不記得當年寫的信,而且他對於天才兒童音樂家有興趣,對一位二十多歲的鋼琴家就沒有興趣。艾斯納死纏爛打的要他聽弗德瑞彈一首曲子,對方都沒有興趣。這時他們聽到裡面有人在彈琴,弗德瑞聽出彈的居然是他的一首未完成的Polonaise (波蘭舞曲),他走進去見到一個青年在彈琴,普里耶說那位就是天才鋼琴家李斯特。蕭邦見到,就在旁邊一座鋼琴坐下,跟著彈這首曲子。兩個人都彈得很愉快。李斯特說,他想跟他握手,但是騰不出手來,蕭邦就說,如果我彈主調,你彈低音,我們可以各伸出一隻手,於是。他們握手了
普里耶見到這情況,對他們態度改變,立即說可以幫蕭邦安排一場音樂會。艾斯納高興得暈倒了,而蕭邦跟李斯特也立即成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
過了幾天,艾斯納帶他到巴黎一個文藝界人士經常光顧的餐館Café’ de la Bohe’me,見到不少文藝界文人,包括在報紙上寫樂評的專欄作家。艾斯納說,他已經到幾間報社去打了招呼,要他們都去欣賞他的演出。還說這裡幾位樂評人他都已經認識,不過其中一位最著名的Friedrich Kalkbrenner 卻是他沒有打過招呼的,當蕭邦在餐巾紙上寫的一個新樂曲的一段被侍者收走之後,卻到了他的手哩,當艾斯納去追回時,因為不認得,很大口氣的得罪了他。甚至說他是偷樂譜的小偷。
之後他們見到李斯特跟幾位朋友進來,他們立即打招呼。李斯特帶來了兩位朋友,分別是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跟詩人Alfred de Musset。他們離開後,艾斯納說那個喬治為什麼聲音那麼奇怪,蕭邦說「她是女人」,艾斯納又說她幹嘛穿長褲?蕭邦說她是為了寫小說用女人身分不被尊重。因為他看過她的小說,所以知道。
在蕭邦的這場演出之前,他們收到家鄉的來信,蕭邦很開心,但是讀了信才知道,他的兩個好朋友Titus 跟Jan 都被指控協助他逃亡,被捉去並已經打死了,蕭邦聽了這消息簡直無法支撐。他幾乎要取消演出,艾斯納說服他前往演出。但是他心情無法平復,這晚上他演奏了一首貝多芬的小夜曲Moonlight Sonata,可以見出他的悲愁,觀眾都被他的情緒影響。之後他又彈了一首他自己作的波蘭舞曲中的 “Heroic” Polonaise,但是他無法繼續下去,剛剛彈了一小段就站起來,說他很抱歉,無法再繼續下去,就離開了舞台。
這次事件之後,普里耶非常生氣,他對艾斯納說,以後別想找他再安排音樂會。第二天報紙上的樂評都很不客氣,那位Kalkbrenner 說,蕭邦可能要再多等三年才能上軌道,而且建議他換音樂老師。蕭邦很洩氣的說他要離開巴黎回波蘭。(下:他們兩人見到報紙上的惡評,心情很差。)
不過當時李斯特,喬治桑等人也都在包廂看到他的演出。喬治桑在報紙上自己的專欄中說,蕭邦已證明他是一個天才,一顆上升中的音樂之星。之後立即收到一封李斯特的邀請函,請他們出席一位當地名流Duchess of Orle’ans 主持的酒會。他們到了之後,見到都是巴黎文藝界的菁英。李斯特見到他,就說喬治桑要見他,帶他到裡面的房間。這時的喬治桑已經換了女人的禮服,她對蕭邦說,等一下他們有安排,希望他合作。之後李斯特對Kalkbrenner 等人說,等一下他要表演一段。
等到表演時,李斯特說他的表演必須完全黑暗,叫僕人將室內的蠟燭及煤油燈都取走,之後他開始演奏,大家都沉醉於他的音樂中,等到他表演完畢,大家鼓掌歡呼時,喬治桑拿著蠟燭進來,大家才見到剛剛彈琴的是蕭邦。這時李斯特就向大家介紹:剛剛演奏的是目前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蕭邦。
這時普里耶立即改變態度,對艾斯納說願意跟蕭邦簽約,並為他安排演出。艾斯納很高興,安排好了明天早上十點鐘到他公司去簽約。
不過這時候,蕭邦跟李斯特,喬治桑一起走了,他們去慶祝蕭邦的成功。喝酒時,喬治桑問蕭邦有甚麼打算,他說他可能會展開巡迴演奏,因為他的家鄉需要幫助。喬治桑就建議他過一段輕鬆的日子,還說他好像沒有真正活過。喬治桑建議他們兩人到自己在鄉下Nohant 的別墅去過周末,他說要跟教授商量,喬治就說他現在是大人了,無須事事跟別人商量。於是他回旅館去收拾行李,給教授見到了,告訴他明早十點鐘要去簽約,但是他說已經答應了喬治,不管艾斯納費了多少唇舌,他都沒有聽,拿了行李就離開了。艾斯納還在後面對他說:注意身體,那裏的陰濕天氣對你身體不好。
他們在Nohant住了一個星期,這時他已經深深愛上她,之後喬治桑說自己要去西班牙,她在那裏一個小島上有一間屋子,她會在那裏寫作。這時兩人都不願意分手,喬治建議他也一起去,她寫小說時,他就可以作曲。她還說那裏陽光充分,對他的身體有好處。於是他們一起去了Majorca。
在這裡,喬治桑規劃他的生活,以及未來目標。她要他專心作曲,與世隔絕,也不再公開演奏。在這裡,他不愁吃喝,完成了許多傑出作品。這些作品都被普里耶的公司幫他出版,只是包括普里耶跟艾斯納,他們都見不到蕭邦的面。
蕭邦不僅沒有跟他們來往,也沒有跟家鄉的人聯絡,這期間,都是艾斯納跟他家鄉的人寫信,一方面報平安,一方面報告他的成功。但是他不好意思說,自己已經長時間沒有跟弗德瑞見過面,就編織謊言說他們經常見面。而因為蕭邦不在了,他失去了在巴黎的經濟來源,房東總是跟他催繳房租,於是他開始收當地學生教授鋼琴,還是入不敷出,於是搬到了一個彆腳的小公寓。
蕭邦長期有肺病(肺結核),潮濕氣候對他很不利,碰到這一陣Majorca 老是下雨,他很不舒服,吵著想回到法國,於是他們回到了Nohant。這天普里耶跑來找艾斯納,說查詢很久才找到他的新地址,並通知他蕭邦已經回來的消息。他說,以蕭邦現在的名氣,他願意隨時幫他安排演奏會。教授說,他可以去跟他說。
艾斯納到了喬治桑那哩,喬治桑拒絕讓他們見面,說蕭邦已經有了全新的生活,不再需要他。而且他身體不好,不適合演奏會。他不信,說要聽到蕭邦自己告訴他,但是當他向裡面高呼蕭邦的名字時,裡面卻傳來鋼琴聲,表示蕭邦也不想見他,於是他走了。(下:這時的蕭邦已經不再願意見他。)
之後他再也沒有蕭邦的消息。一天艾斯納在店裡購買蕭邦最新的曲譜,意外見到李斯特。李斯特親熱跟他打招呼,不過跟他說,蕭邦生病了,但是不是很嚴重。之後李斯特對他說,蕭邦馬上有一場在沙龍演出的私人演奏會,問他要不要去?並且說將會發給他邀請函。他本來不想去再討個沒趣,但是這時家鄉的Constantia 康絲坦提亞來找他,說波蘭的一次人民抗暴行動被鎮壓平反了,好多朋友都被捉了去,他們僅有的希望是蕭邦可以藉他的名氣,為他們籌款,將那些人「賄賂」出來。她說她知道蕭邦跟喬治桑的關係,但希望蕭邦念舊情,會聽他的勸。臨走,康絲坦提亞交給他一個小布包,說:你到時候交給他,他會明白的。
聽了這話,他只有出席這次的演出。他到達時,喬治桑見到他神色不豫,當蕭邦演奏時見到他,也沒有表情。不過他見到蕭邦的神色,知道他真的生病了。蕭邦彈完一曲,站起來說他要休息一下,走進內室,艾斯納跟著進去,喬治桑也跟進來,她對艾斯納說:「我知道你來是為了甚麼,不過他身體不好,不適合開演奏會。而且我不認為他這樣的天才,應當為人民的抗爭發生關係。」艾斯納見不到蕭邦,就只有高喊,說康絲坦提亞來過,有東西交給他,叫他自己出來看。(下:蕭邦見到布袋中的泥土,心中有了決定。)
他走了之後,蕭邦走出來見到那布包,打開來看到是波蘭的泥土,他終於記起來了。第二天他叫普里耶過來,叫他為自己安排歐洲的巡迴演奏,還說:能賺多少錢就要多少錢,都交給艾斯納教授,他知道怎麼處理。喬治桑要阻止他,說:你這樣等於自殺。但是他沒有理她,開始彈他的波蘭舞曲。
之後他展開了歐洲每一個國家的演奏會,他知道自己這樣會死去,但是他不顧那麼多了:維也納,布達佩斯,羅馬,阿姆斯特丹,斯德哥爾摩,倫敦,…所到之處座無虛席,鼓掌歡呼,直到最後他終於倒地不起。
在病床上,他請求李斯特在隔壁房間彈奏給他聽,但是他要艾斯納去請喬治桑過來話別,她卻拒絕來。最後他在艾斯納,康絲坦提亞,普里耶,跟Kalkbrenner 等人的環繞下,以及李斯特在隔壁房間的音樂聲下閉目,享年39 歲。
製作與卡司:
這電影有很多不確實處,不過很多地方是事實。蕭邦從小符合了音樂神童的定義,不到二十歲已經在音樂界闖出名聲。他是愛國主義者,20 歲時波蘭發生反抗俄羅斯的暴動失敗,他就前往巴黎,但不是躲避逮捕。他的身體不好是事實,自小就有肺病,隨著年紀一直惡化成為肺結核,而且後來還有癲癇症,及神經性纖維囊腫,最後幾年他幾乎不能起床,非常痛苦。他與喬治桑確實有幾年的戀情,直到後來臥病初期還照顧了他一陣子,不過最後臨終前幾年,就只有他的一個妹妹及她的家人,還有幾位忠實的朋友,學生,及贊助人守著他。他雖然一直有新的作品,受到全世界歡迎,但很少演出,所以經濟拮据,後來都是靠朋友接濟。他極少舉行公開演奏會,不過僅有的幾次演出,在座賓客包括許多王公貴族,例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與夫婿亞伯王子。其他通常都只是在沙龍演奏,最多是幾十人在場。他也經常在自己的公寓演奏,也是十幾二十人的觀眾。至於真正的普里耶Camille Pleyel 確實幫助他推廣他的音樂,也為他在自己的三百座位的劇院舉辦過幾次演奏會。普里耶自己是著名鋼琴家,家族經營鋼琴生意,一直都免費提供蕭邦鋼琴。
蕭邦原來有一個波蘭籍的女友瑪麗亞Maria Wodzinska,兩人並已經訂婚,但是瑪麗亞的母親強迫女兒跟他分開,主要理由是他的健康問題,此外也聽過他跟幾個女人的關係,其中之一就是喬治桑。據說他對喬治桑第一印象很不好,說她很難看,又總是穿男裝。但與瑪麗亞分手後,他就跟喬治桑固定了,還跟著她到Majorca 過了一個冬天(1838-1839),他的身體在那裏惡化,之後經由西班牙再回到喬治桑在Nohant 的別墅住下,直到1842 年臥病不起。(下左是1835 年蕭邦25 歲時未婚妻瑪麗亞為他繪畫的肖像,據說與他最為神似。右圖是喬治桑在1838 年的畫像。)
電影中將他在歐洲初期時的一位教師艾斯納的影響說得很厲害,其實艾斯納只在初期教了他三年,更沒有跟他一起去巴黎。所以片中艾斯納跟喬治桑的衝突完全是虛構,蕭邦之死也不是因為他為了要為祖國籌款舉辦演奏會引起的。至於他死時,身邊所有的人中並沒有艾斯納,也沒有李斯特在一邊彈鋼琴,不過喬治桑的女兒在場。
蕭邦跟李斯特確實有相當好的友誼,不過就不像電影中說的,他很多地方要靠李斯特。在這電影中,將李斯特說得像是一個聖人。其實李斯特並不在他臨終時的病床前。(李斯特的傳記電影,可以參考:Song Without End 一曲相思情未了)
蕭邦的葬禮在巴黎一間教堂舉行,有三千多樂迷由歐洲各地趕到,但都無法進入教堂。蕭邦被安葬在法國,不過應他的遺囑要求,醫生將他的心臟割出,放在保存液中,由他的妹妹帶回波蘭去安葬。證實了他的「心在波蘭」。(今天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下一個目標是波蘭,看到蕭邦的做法,更體諒這些國家國民的苦難。)
電影強調艾斯納的影響,都因為飾演這角色的Paul Muni 名氣最大,哥倫比亞要用他做號召。保羅穆尼確實非常搶鏡,不小心還以為這是他的傳記電影。此外他原先堅持要自己的朋友葛倫福特Glenn Ford 飾演蕭邦,不過因為二戰爆發,葛倫福特趕著去從軍,就換了Cornel Wilde。其實Wilde 比葛倫福特更適合,他不僅練習彈琴的指法非常好,他具有歐洲藝術家的氣質,演技也非常好。葛倫福特讓觀眾看慣了,飾演一個眾所周知的音樂家未必適合。有人說Wilde 太帥了,又太健康了,葛倫福特在這兩方面跟他不相上下。不過聽說保羅穆尼在片場就對Wilde 很冷淡,演兩人的對手戲時也沒有給他任何幫助(配合),增加了他演出時的困難,這是很沒風度的舉動,幸好沒有影響到他的演出。結果Cornel Wilde 雖然在這電影排名第三位,卻獲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可以說板回一城。
保羅穆尼在影城以演技著稱,被提名金像獎五次,獲獎一次: The Story of Louis Pasteur (1936)。他在華納拍片時,一定要自己的太太Bella Muni 在場,因為他說Bella 是他最好的評審。如果一個鏡頭她覺得不好,就會叫停,而穆尼一定聽她的。但是這是他跟哥倫比亞簽的合約的三部片中的第二部,哥倫比亞的Harry Cohn 禁止「閒人」到片場,就包括了Bella。所以穆尼鬧情緒可能與這個有關。也有人批評穆尼飾演這角色時演出過分,說是這個關係。我卻認為哥倫比亞既然讓他掛頭牌,他當然要更落力演出。如果說有錯誤,是哥倫比亞不應當讓他掛頭牌,至少應當兩個人一起掛頭牌。
梅兒奧白朗飾演喬治桑,外型很討好。Cornel Wilde飾演蕭邦也無懈可擊。
蕭邦的波蘭舞曲Polonaise 經過本片的配樂人Miklos Rozsa 改編後,成為一首流行曲,後來由歌星Perry Como 錄唱為Till the End of Time,流行一時,還成為1946 年一部電影的片名及主題曲。至於蕭邦跟喬治桑的一段戀情,也在1991 年再被搬上銀幕Impromptu,由Hugh Grant 跟Judy Davis 主演。
這電影推出時非常賣座,不到兩百萬的預算,賣座收入超過七百萬元。
主要演員表:
保羅穆尼Paul Muni 飾音樂教授艾斯納Jozef Elsner
梅兒奧白朗Merle Oberon 飾作家喬治桑George Sand
康內爾懷德Cornel Wilde 飾蕭邦Fre’de’ric Chopin
妮娜福奇Nina Foch 飾家鄉女子康絲坦提亞Constantia
喬治柯羅里斯George Coulouris 飾普里耶Louis Pleyel
Howard Freeman 飾音樂評論人Friedrich Kalkbrenner
Stephen Bekassy 飾鋼琴家李斯特Franz Liszt
Roxy Roth 飾Niccolo Paganini
Maurice Tauzin 飾蕭邦十歲時Fre’de’ric Chopin
Dawn Bender 飾妹妹伊莎貝九歲時Isabelle Chopin
Sybil Merritt 飾妹妹伊莎貝Isabelle Chopin
Eugene Borden 飾Duke of Orleans
Norma Drury 飾Duchess of Orleans
William Challee 飾朋友及同志Titus
William Richardson 飾朋友及同志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