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華納公司在1949 年推出的彩色傳記性電影,說的是美國上世紀大蕭條期間,最知名的一匹賽馬Seabiscuit (海員餅乾),牠在三十年代贏得最多場的馬賽,也創下最多賽馬紀錄。包括贏錢最多,以及最多現場觀眾紀錄。這電影中幾位最主要的人物,及賽馬比賽都是真實的,甚至包括幾場重要的馬賽紀錄片,(以黑白影片銜接),不過多數人物,以及兩名男女主角的戀愛故事就是杜撰的。
這電影的導演是 David Butler巴特勒,主角是當時21 歲的(長大的童星) 秀蘭鄧波兒 Shirley Temple (莎莉譚寶),她飾演一名著名馴馬師的姪女兒。她的叔父則由原籍愛爾蘭的 Barry Fitzgerald 飾演。秀蘭鄧波兒也因為飾演這角色,學習愛爾蘭口音。飾演與她交往的騎師是 Lon McCallister。下圖是片中三位主角,飾演馬匹 Seabiscuit 的是牠的兒子之一。
Seabiscuit 在大蕭條期間聲名顯赫,除了因為牠在五六年間贏得破紀錄的比賽場數,更因為他跟主人的不屈不饒的精神,即使在病後被認為永遠無法出賽之後,卻能復出再度勝出。當年牠是出現在美國各大雜誌(Time,Life,Newsweek) 封面上最多次數的人物,比羅斯福,希特勒,甚至克拉克蓋博更多。
Seabiscuit 這個字本來是指過去士兵,或是船上水手吃的一種粗糧(硬餅乾),因為便於攜帶,及可以保存很久。這匹馬的父親是Hard Tack,而hardtack 這個字就是硬餅乾的意思,所以牠被取名seabiscuit,與牠父親一樣的名字。牠的事蹟在2003 年的一本新書出版後,再度被DreamWorks Pictures 搬上銀幕,由Tobey Maguire,Jeff Bridges 等人主演。
劇情:
電影開始時,在美國肯達基州一個牧場主人密爾佛Thomas Millford,剛剛從愛爾蘭請來一位馴馬師奧哈拉Shawn O’Hara。他被認為是愛爾蘭最好的馴馬師,長處是他能從很多幼年的馬匹中,檢選出有潛力的賽馬。
奧哈拉是帶著自己的姪女兒瑪格麗Margaret O’Hara 一起來。奧哈拉說,他所以離開愛爾蘭,一方面是陪瑪格麗到美國攻讀護士,一方面也因為在最近的一次訓練中,瑪格麗的哥哥在騎馬跳過一個障礙物時摔倒,當場喪生。從此他也不再訓練馬匹作跳躍行動。而瑪格麗也不再觀看賽馬。
他們都很喜歡肯達基的環境,這裡環境幽靜,並且有很多新生的馬匹。剛剛到達後,奧哈拉還告訴瑪格麗一個秘密,原來他挑選新生馬匹的一個訣竅是,利用一個胡蘿蔔吸引一歲左右的馬匹到他面前,那最先到達他面前的,就是最有潛力的。而這一天最先跑到他面前的是一隻瘦弱的Seabiscuit。他說他試了幾次,結果都一樣。
密爾佛對於奧哈拉的判斷力非常有信心。不過他原來已經有的一位馴馬師喬治卡森George Carson 就很不服氣。這天在揀選一批一歲多的馬匹時,卡森跟奧哈拉的意見幾乎都相反,但是密爾佛到最後都聽從奧哈拉的意見,這讓卡森很不服氣。到最後當Seabiscuit 出現時,卡森一口咬定這匹馬不成氣候,不僅身軀瘦弱,而且膝蓋出奇的粗大。可以說貌不驚人。密爾佛同意他的話,決定不要牠。雖然奧哈拉極力遊說都沒有用。
在密爾佛這裡有一位騎師泰德諾爾斯Ted Knowles,他看上了瑪格麗,並開始追求,不過瑪格麗一開始就拒絕了他,原因就是因為哥哥的經歷,不想再跟騎師交往。奧哈拉看在眼裡,這時就去跟泰德商量,他說他可以幫他在瑪格麗面前說好話,但是要他幫一個忙,就是由他出面到密爾佛哪裡,買下Seabiscuit。不過泰德說有難度,因為他一向不騎自己的馬匹。於是奧哈拉就去找侄女兒幫忙,叫她去遊說泰德。瑪格麗勉為其難地去說了,於是泰德同意了。但是當他去跟密爾佛提出要求時,密爾佛覺察出這是奧哈拉的主意,決定為了奧哈拉的原因,保留這匹馬。於是皆大歡喜。(下:騎師泰德看上了瑪格麗,不過她不喜歡他騎師的職業。)
之後奧哈拉開始訓練這匹馬,卡森見到很不高興。他跟奧哈拉打賭,這匹馬不成氣候。他說給這匹馬一年時間,如果到時候牠成功了,卡森會自動辭職。但如果他仍然沒有出息,奧哈拉就辭職。奧哈拉同意打賭。密爾佛知道了,勸他們取消這個賭,但是奧哈拉不同意。
到了出賽那天,Seabiscuit 表現不佳,落在最後,後來幾次都一樣。密爾佛決定不要留牠,下一次拍賣時將牠脫手。這時奧哈拉身體出狀況,瑪格麗要求密爾佛讓叔父到天氣比較好的地方。密爾佛建議他們到加州去找另一個牧場主人Charles S. Howard查爾斯豪沃。而且當地天氣乾燥,適合奧哈拉的身體。
他們到了加州,豪沃的妻子從英國一些貴族那裡,久仰奧哈拉的大名,知道他在愛爾蘭是數一數二的馴馬師,對他另眼相看。他就要求豪沃在拍賣時買下Seabiscuit,同時連馴馬師泰德一起買下。於是豪沃僅僅以八千元就買到了Seabiscuit。在當時一些名種馬都要一兩萬元以上,這價碼非常便宜。
之後奧哈拉跟泰德緊密合作,訓練Seabiscuit,奧哈拉並教他使用一些新的訣竅,結果Seabiscuit 開始在馬賽中領先,很快就成為全美國各地賽馬場的鋒頭人物,各種比賽都領先群雄。成為當時最熱門的馬匹。
這天Seabiscuit 回到洛杉磯的Santa Anita 馬場比賽,這時瑪格麗已經是全職護士,泰德就邀請瑪格麗去看。不過瑪格麗還是不肯去看,藉口說自己那天當班。泰德就請求奧哈拉幫他去跟瑪格麗的上司說項。奧哈拉跟她醫院的護士長拉交情,終於獲准。然而這場馬賽一開始,Seabiscuit 就被其他馬匹推擠摔倒,泰德也墬馬受傷,這勾起瑪格麗過去的不幸回憶,當場哭了。幸好泰德的傷勢不重。奧哈拉再度跟瑪格麗的上司安排,讓她成為泰德的當值護士。雖然瑪格麗不高興,但是這讓他們的感情終於有了增長。只是瑪格麗不想跟他進一步,除非他退出騎師這行業。泰德說這等於是要他停止呼吸。瑪格麗也不肯妥協。他們只有黯然道別。
泰德受傷後的一場比賽是在加州Santa Anita 的比賽,因為是handicap賽事(讓賽),奧哈拉說Seabiscuit要多負重30磅的重量,所以先天劣勢,很難贏。而且因為泰德受傷,所以是由騎師George Woolf 喬治沃夫策騎,獎金總數是十萬元,所以相當轟動。(這裡是以當年紀錄片,所以是實況,非常精彩。)賽馬一開始,Seabiscuit就遠遠落後,不過跑了半英里之後就逐漸迎頭趕上,最後跑到最前面,不過另一匹馬Stagehand也窮追不捨,結果兩匹馬同時到達終點。一半的人認為Seabiscuit 先到達終點,一半的人認為是stagehand 領先。最後主辦方宣布是Stagehand 勝出。這讓他們都非常失望。但奧哈拉說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
之後是1938 年在馬里蘭州巴鐵摩爾的Pimlico 賽馬場的一場比賽,Seabiscuit面對宿敵,也是當時公認最強的War Admiral對決,被媒體形容是「本世紀之對決」。比賽前數天,奧哈拉將沃夫叫去,說要叫他一個絕招。他說因為是兩匹馬對決,所以沒有閘門,由兩匹馬在跑道散步,直到鈴聲響起就開始衝鋒。他要沃夫跟他在凌晨四點鐘到跑道練習,讓Seabiscuit熟悉從散步到聽到鈴聲之間,可以立即飛奔。
這一場比賽只有他們兩匹馬對決,獎金一萬五千元,贏者獨得。而且兩匹馬都負重120磅。(這裡也是配合當年紀錄片,所以是黑白片,也非常精彩。)最初兩匹馬一直是不分勝負,但是到最後兩百多碼,Seabiscuit開始衝刺,最後以三個馬身領先到達終點,沃夫終於為豪沃贏得了比賽。這場比賽到今天都被認為是賽馬史上最精彩的一場比賽。沃夫事後多謝奧哈拉的指導。
從此Seabiscuit名聲更響,繼續多次贏得比賽。不過這時奧哈拉注意到牠的一條前腿像是有毛病,最初以為只要停賽一陣,但之後證實他可能要永久停賽。報紙上都刊登了Seabiscuit將永久停賽的消息。不過馬主豪沃不死心,他要他們繼續為牠復健及訓練,希望有一天能再出賽。奧哈拉答應負起責任,泰德的傷勢好轉之後,也跟著他慢慢訓練。終於到了1940年的Santa Anita handicap大賽,他們認為已經為Seabiscuit準備好了。而這時剛好瑪格麗也回到加州度假兩個星期。
不過這時健康復原的泰德卻因為體重過重,必須減輕九磅體重。除了運動及按摩之外,奧哈拉還監視他的食物,嚴格減肥。這讓他非常痛苦。而奧哈拉為了撮合他跟瑪格麗,還叫他回家吃飯,時候他們兩人吃牛排、蛋糕,只給他吃青菜跟一片雞肉。最後他走開,讓他們倆人獨處,這時泰德跟瑪格麗說,他願意做奧哈拉的助手,瑪格麗終於答應嫁給他。而他也終於吃了一餐飽。(下:三人一起晚餐)
泰德只有放棄策騎Seabiscuit的機會。但是當奧哈拉去找沃夫時,沃夫說他已經約好了騎另外一匹馬,奧哈拉只有回去說服泰德出山,但是他不肯食言,堅決不肯,反而是奧哈拉強迫他,還說瑪格麗那邊他有辦法去說服。還說女人都希望丈夫是強者,不要一個奴隸等等,於是泰德答應了。等到瑪格麗發現泰德又開始訓練策騎時,她生氣得收拾行李要離開。不過僕人去密告奧哈拉。這時泰德才知道,奧哈拉沒有幫他想辦法。
盡管奧哈拉對這姪女訓話一番,她還是沒有改變主意。不過當她去跟泰德道別時,泰德解釋他只不過希望退休前做一次贏家,並懇求她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她終於答應了。
於是在Seabiscuit受傷之後九個月,牠又參加了Santa Anita handicap的這一場馬賽。評論員都不看好Seabiscuit,因為新人輩出,何況牠帶病上陣。豪沃太太甚至躲在一個角落不敢看。(這一場也是現場,不過是彩色的。) 比賽開始後,Seabiscuit開始超前,一直在第二位置,接近終點時終於超前,獲得第一。而且破了新的紀錄。大家不得不承認他是真正的冠軍。
這一次不僅泰德享受榮譽,他接受馬主豪沃夫婦的祝賀,也得到瑪格麗的祝賀。
經過這一次,Seabiscuit終於建立了自己的神話,為了推崇牠的堅強毅力,Santa Anita馬場為Seabiscuit建造了一座銅像,而泰德也在婚後心滿意足的準備做一個馴馬師。
製作與卡司:
這電影中有相當部分是真實的,例如Seabiscuit的後一個主人豪沃Charles S. Howard夫婦,他們對這匹馬的信心,以及策騎牠獲勝的騎師喬治沃夫George Woolf,都是真有其人,不過其他的人物都是虛構的。片中三場重要的比賽也都是真實的,而且全部是使用當時的比賽實況。兩場是黑白的,最後一場是彩色的。這效果非常好。
其實那一段彩色的比賽實況,是導演David Butler 巴特勒自己在1940 年拍的。當時他計畫為RKO 電影公司製作一部片子Blood Will Tell,就使用這片段,但是後來計畫沒有實現,這一段片子就沒有用。之後因為巴特勒跟馬主Charles S. Howard 豪沃是朋友,他聽說豪沃生病了,很希望有人能將Seabiscuit 的事蹟搬上銀幕,他就去見華納的老闆Jack Warner,商討這計畫,而華納本人也是馬主,對這計畫有興趣,而且當場就認為Barry Fitzgerald 很適合飾演馴馬師Tom Smith 的角色。到了1949 年三月,敲定秀蘭鄧波兒跟Lon McAllister 飾演一對情人。而巴特勒也終於能夠使用他拍的1940 年那一場賽馬的片段。據說華納還向RKO 付了兩萬五千元購買那一萬呎片段的版權。至於片中Seabiscuit 是由牠的兩個兒子飾演。(他們分別叫做Sea Sovereign和Sea Gamble。) 後來片子拍完,巴特勒送了一個版本到夏威夷,給正在養病的豪沃,他雖然已經病重,卻非常高興看到這部片子。(下面是真實的馬主 Charles S. Howard 當年與真實的 Seabiscuit 的合照。以及目前仍然可以在 Santa Anita 馬場見到的 Seabiscuit 的雕像。這兩圖取自wikipedia)
據說導演David Butler巴特勒原來計畫重新拍那兩場黑白片的比賽,不過飾演 Seabiscuit 的馬匹( 他的兒子之一) 卻跑不快,每一次都讓飾演War Admiral的馬匹超前,所以放棄。但我認為既然有真實紀錄片,何必重拍?因為鏡頭很遠,反正看不清楚騎師的樣貌,而且這裡出現黑白片並不覺得突兀。(如果整部片子都是黑白就無此問題,但最後一場馬賽就要放棄彩色。)此外片中安排泰德受傷,所以換了沃夫策騎。這就是要解釋電影中當Seabiscuit比賽時是由沃夫策騎,因為泰德根本是杜撰人物。
這電影的主線,兩位主角的戀愛就是虛構的。而且這一段劇情並不討好,因為瑪格麗多數時間都不在場,所以她跟泰德的感情在觀眾來說見不到有深厚的基礎。只是兩個人在銀幕上都很討好。當初讓Shirley Temple飾演這角色是要借用她的號召力,但是到此時她的票房已經與她顛峰期相差很遠,她這一年再拍一部片就會退休了。不過相信當時確實有不少觀眾是看她的份上買票的,希望見到她成年後的模樣。而她這年雖然僅21歲,但已經結婚三年多,同時下一年就離婚了。
秀蘭鄧波兒這時原來是屬於著名製片人大衛塞茨尼克David O. Selznick 旗下,她拍這部片子是借出給華納的,並且安排她跟導演巴特勒重聚。巴特勒是最早時導演她的:Bright Eyes (1934),及 The Little Colonel (1935)讓她一舉成名的,所以華納希望他們能夠再創奇蹟。自從她脫離兒童時期,電影公司費了很大努力為她找劇本,包括讓她跟加利葛蘭Cary Grant 配戲 The Bachelor and the Bobby-Soxer (1947),跟約翰韋恩John Wayne 配戲Fort Apache 要塞風雲 (1948),但都無法恢復她在兒童時期的光輝。(下:片中秀蘭鄧波兒跟 Lon McCallister 外型很搭配,但不太來電。)
飾演奧哈拉的Barry Fitzgerald是一個愛爾蘭口音及味道都很重的演員,他也經常在需要愛爾蘭人角色的片子中出現,比較出色的有:The Long Voyage Home 天涯路 (1940),How Green Was My Valley 翡翠谷 (1941),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1944),及 The Quiet Man 蓬門今始為君開 (1952),此外他還因為 Going My Way 與我同行 (1944)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金像獎。(他其實也是那一部電影的男主角,所以他同時被提名同一部片子的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結果贏了最佳男配角。這在奧斯卡歷史上是罕有現象,而且之後就修改章程,禁止一個演員因為同一部片子提名兩次。) 而飾演泰德的Lon McCallister也非常討好,他演出過很多片子,但都是排名很後面的角色,在這片中他擔當大旗,主要因為必須找一個個子矮小的做騎師。其實他形象很好,非常陽光,只可惜星運不濟。
這電影多數外景(牧場)是借用加州的Northridge Farms,這牧場最初是由女星芭芭拉史坦惠 Barbara Stanwyck 跟她的經理人Zeppo Marx 合開的,後來再出售給一間公司經營。當地有一片綠色草地,可以冒充是肯達基的藍草牧場。其他外景場地包括 Santa Anita 馬場,及Woodland Hills 的 Burns Ranch 等地。
這部片子推出後非常成功,電影的預算只是七十萬元,但是北美市場收入就達到230萬元,在歐洲市場的營利也超過一般好萊塢影片,所以為華納賺了不少錢。之後還在電視上多次重播,很受歡迎。
主要演員表:
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飾瑪格麗Margaret O’Hara
巴瑞費茲傑洛Barry Fitzgerald 飾馴馬師奧哈拉Shawn O’Hara
隆麥克里斯特Lon McCallister 飾騎師泰德Ted Knowles
露絲瑪莉狄坎Rosemary DeCamp 飾豪沃夫人Mrs. Charles S. Howard
唐諾麥克布萊Donald MacBride 飾肯達基馴馬師卡森George Carson
皮爾華金Pierre Watkin 飾加州牧場主人豪沃Charles S. Howard
威廉佛斯特William Forrest 飾肯達基牧場主人密爾佛Thomas Milford
Bill Cartledge 飾騎師沃夫George Woolf
Marjorie Eaton 飾Miss Newsome
Sugarfoot Anderson 飾密爾佛家的黑人樸傭Walking Murphy
Madame Sul-Te-Wan 飾密爾佛家女僕Libby
Joe Wong 飾廚師阿黃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