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An American in Paris 花都舞影

2020-02-25 21:07:42

這是1951年米高梅推出的一部彩色歌舞片,劇情不怎麼樣,但是歌舞就被公認為是最精心製作,最令人嘆賞的。特別是最後一場長達17分鐘的芭蕾舞式的舞蹈,無論是布景,服裝,燈光,以及畫面的轉換,讓人目不轉睛。在歌舞片歷史上有一定地位。

這電影的歌曲都是由美國著名作曲家葛許溫George Gershwin作曲,及他的哥哥Ira Gershwin作詞。其中主題曲An American in Paris,是他們兄弟早在1928年就已完成,這電影也是因為哪首曲子才有的概念。整部電影共有十支舞曲,也都是他們兄弟在1920-30年代期間完成的。(喬治葛許溫本人在1937年已經病逝。)

這電影的男主角Gene Kelly是一個與Fred Astaire齊名的舞星,他在本片不僅是男主角,也唱歌跳舞,他還是這電影的舞蹈編排Choreographer,所以影片的成功與他個人很有關係。

 

 

 

 

 

 

 

女主角也是一個舞星,當時僅20歲的法國女子李絲莉卡儂Leslie Caron,這還是她第一部電影。她後來演出過很多歌舞片及劇情片,Gigi (金粉世界1958),Fanny (1961),Father Goose (1964) 等,她目前89歲,仍然健在。片中另一個重要角色是鋼琴家,作曲家Oscar Levant,他參加過很多歌舞片的演出,多數是演跟他自己性格相似的角色(演他自己),如Humoresque 銀海香魂(1946),The Band Wagon(1953)等。

導演是文生明尼里Vincente Minnelli,他拍過不少成功的歌舞片。這電影獲得八項奧斯卡提名,獲獎六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原創故事集劇本,最佳布景(彩色),最佳攝影(彩色),最佳服裝(彩色),最佳音樂片配樂。提名而未獲獎的有:最佳導演(文生明尼里),最佳剪接。此外這電影因為文化,藝術及歷史價值,在1993 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了一個拷貝。。

劇情:

傑利Jerry Mulligan是美國二戰的退伍軍人,他想做畫家,就在巴黎的左岸租了一間小房間,每天在塞納河畔作畫。他有個鄰居亞當Adam Cook則是一個未成名的作曲家及鋼琴家,兩人惺惺相惜。

他們兩人有一個共同朋友,一個法國歌唱家亨利Henri Baurel,這天他來跟他們一起喝咖啡,說到自己有一個女朋友麗莎Lise Bovier,美貌天下無比,即將結婚。(於是三人一起唱歌,街上的人一起跳舞。)(下,左起:亨利,亞當,傑利。)

 

 

 

 

 

 

 

 

之後傑利去到塞納河畔,找到一個地方擺出自己的作品,開始畫畫。一個高貴的美國婦人經過,表示對他的畫欣賞,要出50美元一幅的價格買兩幅畫。傑利到目前還未賣過一幅畫,聽到萬分高興。但是婦人說,她身上沒帶錢,要他跟去旅館拿錢。原來婦人開的是豪華轎車,有司機,住的也是最高級旅館。到了旅館他看出婦人是要用錢收買他,很不高興,婦人改口要他今晚到他這裡參加私人派對,他答應來。

他坐著貴婦的轎車回自己的住處,當地孩子都圍攏來跟他要美國的口香糖,他心情很好,就唱了一首:I Got Rhythm,(I Got Music),也是很美妙的踢踏舞。

當晚他穿得整齊到貴婦家裡,發現所謂的派對只是他們兩人,他認為對方將自己當作是付錢的「陪伴」,又要走,還要退錢給婦人,這時婦人又改口,叫他一起出去晚餐。貴婦說,她叫做米羅Milo,是德州油田富有的女繼承人,對於有天分的畫家都有興趣提拔他們。傑利堅持去一間平民化的餐館,在那哩,米羅介紹一間報紙的藝術評論員給他,又介紹一個畫廊主人,但是傑利發現隔壁桌上有一個美麗的女子,就盯住她不放。米羅看了很不高興。

那女孩也不高興傑利的眼光,一直躲著他。但傑利堅持要對方電話,對方本來給了一個假的,但同桌客人糾正,傑利終於有了對方電話。不過貴婦人就提醒傑利,約他第二天晚上去見一個畫廊主人。(下:米羅願意幫助他,他對米羅卻懷有戒心。)

 

 

 

 

 

 

 

 

第二天,傑利到女孩工作的香水鋪,見到她在工作,暗中幫她賣出一瓶昂貴的香水,女孩對她有了好感,同意第二天晚上跟他見面。

傑利回到家裡,對亞當說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愛,於是兩人在亞當鋼琴伴奏下合唱Tra-La-La,也是很好看的踢踏舞。

當晚米羅告訴他,已經幫他安排在三個月後舉辦一個畫展,而且有畫商願意買他的畫。傑利有些排拒,因為他沒有那樣多作品開畫展,之後他同意努力作畫,事後將辦畫展的錢還給她。

傑利不知道的是,他喜歡的女子就是麗莎,就是亨利口中的女友。當晚他跟麗莎的約會,麗莎就不肯在公開場合跟他見面,結果他們在塞納河畔一起跳舞Love Is Here to Stay。月光下非常合拍,最後麗莎要走時,答應他下次再見面,並且讓傑利吻她。(下:他和麗莎在塞納河畔跳舞。)

 

 

 

 

 

 

 

 

 

而當晚也是亨利表演的晚上,他原來約了麗莎來看,當麗莎趕到時,表演已經結束。亨利見到她說,已經安排了一趟美國的巡迴演出,要麗莎在出發前跟他結婚。麗莎默許了。(在這裡,亨利在舞台上唱了一首I’ll Build a Staircase to Paradise,是一首很好聽的法語歌曲,布景豪華,燈光變換美麗,二十多個女子跳舞。)

第二天晚上,麗莎再到河畔跟傑利約會時,她告訴傑利她即將跟亨利結婚,然後一起去美國,她還解釋了原因,原來戰時父母托亨利照顧她,後來的生活都是亨利供養,她覺得自己欠亨利這個人情。傑利非常傷心,兩人道別,但互訴衷曲。

這時亞當在工作上也很失意,但是他幻想自己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鋼琴家及指揮家,在全世界各地演出,這時他演奏的是Concerto in F for Piano and Orchestra。這首曲子也是葛許溫的作品,由米高梅交響樂隊配合Oscar Levant的鋼琴演出。。

當晚傑利為了散心,找了米羅,去參加藝術學院學生的一個派對。這是一個瘋狂的派對,主題是黑與白,大家穿了黑色與白色的服裝,有的戴了面具。大家都求出位的派對。傑利本來只想瘋狂一陣,忘記心事,但是當他在陽台觀望巴黎的夜景時,卻發現亨利跟麗莎也在,麗莎見到他一個人在陽台,跟他聊了幾句,讓亨利聽到原來他們在相愛,之後他跟麗莎離去。(下:黑與白派對。)

 

 

 

 

 

 

傑利見到他們的汽車離去,他一個人幻想自己和麗莎在巴黎各處漫遊(跳舞),每一個角落都有他們的蹤跡。但是就在舞蹈結束後,他見到亨利將麗莎又送了回來,他們終於可以在一起。

製作與卡斯:

這最後一首舞曲是全片的精華,開始時是用傑利的一幅畫作為巴黎背景,之後這幅畫逐漸轉移地點,轉移人物;有大噴泉,有古堡宮廷,有日出,有夕陽;有時有人群,有時只有他們兩個;有士兵,也有兒童;有芭蕾舞,也有大腿舞。有彩色煙霧,也有街頭燈光。整個17分鐘的舞蹈可以切割成好幾場單獨優美的舞蹈。所以被認為是舞蹈片中最好看的作品之一。(下:這首長長舞曲中的一個畫面。)

 

 

 

 

 

 

 

 

 

單單這一場舞蹈的製作費就將近五十萬元(46萬元),總共換了44 個場景,全都在米高梅的片廠內搭景拍攝。事實是,雖然電影中有Paris這個字,但其實只有很少的外景是由攝影隊在巴黎拍攝,演員並未去到法國。這就是電影的造假功力make believe。

同時為了介紹Leslie Caron這個新人,一開頭有一首Embraceable You就是讓她單獨表演一隻芭蕾舞,這也是葛許溫一隻著名的樂曲,除了卡儂的舞姿好,歌曲優美,燈光變換也很奪人心弦。(這電影的舞曲多數可以在網上看到,最後一首長的歌舞An American in Paris則是被分段放上網,有心去找都可以看到。)

這電影非常成功,一共獲得八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獲獎六項:最佳影片,最佳故事及編劇,最佳彩色攝影,最佳彩色布景,最佳音樂,最佳(彩色)服裝設計等,沒有獲獎的是:最佳導演(文生明尼里),最佳剪接。而真凱利Gene Kelly本人就獲得一項特別獎,以褒獎他在表演、歌唱、舞蹈等方面的特殊才能與貢獻。

這電影獲得最佳故事與劇本獎則有些奇怪,因為故事很俗套,完全可以預料。此外選角也有問題,片中的米羅相當美麗高貴,卻被劇本編派是一個用錢購買男伴的銅臭女人。而李絲莉卡儂確實非常年輕,樣貌只是普通,電影似乎是強調年輕是最重要的元素。

這電影除了叫好也叫座,北美收入375萬元,海外收入323萬,淨賺135萬元。

主要演員表:

真凱利Gene Kelly飾傑利Jerry Mulligan

李絲莉卡儂Leslie Caron 飾麗莎Lise Bouvier

奧斯卡李文Oscar Levant 飾亞當Adam Cook

Georges Guetary 飾亨利Henri “Hank” Baurel

Nina Foch飾米羅Milo Roberts

Eugene Borden飾Georges Mattieu

 

Click: 2817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