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Jaws 大白鯊

2024-09-13 18:22:46

這是環球電影公司 Universal Pictures 在1975 年推出的彩色驚愫電影,故事純屬杜撰,說的是美國東北部一個海島的沙灘,遭到大白鯊侵襲的經歷。電影劇本取自美國作家 Peter Benchley 在前一年才推出的同名小說。

 

 

 

 

 

 

 

電影由史蒂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 導演,主要演員包括飾演當地警長的 Roy Scheider 洛伊許奈德,飾演獵捕鯊魚的專家的Robert Shaw 羅勃蕭,飾演海洋生物學家的Richard Dreyfuss 李察杜瑞佛斯,以及飾演當地市長的 Murray Hamilton穆瑞漢米敦等。

這電影有很多驚駭的畫面,很有緊張大師希區考克 Alfred Hitchcock (希治閣) 作品的風味。當時被評級為 8+PG,也就是說適宜八歲以上兒童在大人陪同下觀看。但是我認為還是視人而定。(現代人被過分暴力的電影磨練習慣了,可能見慣不驚。其實少一些這樣的磨練要好些。)這電影的配樂則為這電影的恐怖,懸疑添增了相當的氣氛,負責配樂作曲的John Williams 功不可沒。因為這電影的成功,他後來也被請去為:Star Wars (1977),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Indiana Jones franchise (1981-2023),Jurassic Park (1993) 等大片配樂。

這電影獲得四項金像獎提名,獲獎三項:最佳剪接,最佳原創配樂,最佳音響。僅有最佳影片輸給了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不過那是一部莫名其妙的電影)。據說史匹堡對於自己沒有被提名最佳導演,非常不服氣。此外作曲的John Williams 也獲得當年的音樂大獎Grammy Awards。

這電影推出時轟動一時,創下歷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直到兩年後的Star Wars 才被打破。之後還拍了三部續集,不過都跟這部電影的原著及導演史匹堡無關,素質也較差。這電影並且在2001 年因為其文化,藝術及歷史價值,被美國國會收存了一個版本。

劇情:

在美國東北的新英格蘭,一個叫做Amity 阿米提的海島遊樂區,一天晚上一群年輕人聚集在海灘飲酒作樂。一個年輕女子Chrissie 克麗絲突然興起,要到海裡游泳。她脫光了衣服就跳下水。當時一個男伴也企圖跟她去海裡,但是不勝酒意,還沒到水邊就倒下睡著了。

克麗絲到了水裡,游了一會,突然間被一股力量拉扯,她高呼救命,以為是被人襲擊,還一度要爬上水裡的一座浮塔,但是體力不支,最後呼叫聲停止。(下:女子游泳時遭到襲擊。)

 

 

 

 

 

 

阿米提的警長是剛到任不久的馬丁布羅迪 Martin Brody。第二天一早他接到電話,說海邊發現人體殘枝。他前往調查時,那個發現人體的警察忍不住在痛哭。原來見到一條女子的手臂,斷肢部分圍著一群蒼蠅及蛆蟲。慘不忍睹。而昨晚在沙灘睡著的男孩就說當時的經歷。布羅迪最初以為是有人淹死,但是見到斷裂的傷口,認為極可能是鯊魚侵襲。立即主張暫時關閉沙灘,等待調查結果。

布羅迪去見市長,但是市長拉瑞Larry Vaughn 立即否決。他說這個小島靠的就是觀光業,何況即將到七月四日的國慶日假期,如果現在關閉海灘,等於一年的收入少了一大半。要他重新考慮。

於是布羅迪只有退讓,鎮上的法醫也聽從市長的指示,說克麗絲是死於遊艇意外。布羅迪自己有兩個兒子,就叮囑妻子艾倫Ellen 多加小心。他自己則在沙灘,帶著望遠鏡嚴加注意跟防範。

但是小島已經傳出有鯊魚的事。第二天就有兩個男孩利用一個三角形的塑膠板,假冒鯊魚在水裡游來游去,引起群眾的驚惶。布羅迪跟群眾立即叫大家離開水域,回到沙灘。當發現是兩個男孩惡作劇,大家才再回到水裡。但這時真的鯊魚出現,當大家發現時紛紛逃離,這時水面出現大攤血跡,之後一個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Alex 不見了。(下:當布羅迪聽見有鯊魚,高呼要大家上岸。)

 

 

 

 

 

 

這時市長知道紙包不住火,同意以三千元懸賞,給任何人可以捉拿這隻鯊魚的人。但他仍然要媒體不要聲張,只說是一隻小鯊魚在海灘攻擊泳客。於是大批職業或是業餘漁夫出現,開著小船要去捉拿鯊魚。

這時一個專業捕殺鯊魚的Mr. Quint 坤特出現。他說這類吃人的鯊魚不是一般鯊魚,必須像他這樣的專家才能捕捉。而且他出價一萬元,一毛都不能少。市長沒有理他。

那批漁民就乘坐六七艘小漁船出發,他們用大塊魚肉引誘鯊魚出現。沒有兩天工夫就捉到一條鯊魚。市長非常興奮,召開記者會說捉到鯊魚,還叫媒體發布相片,說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於是遊客又大批湧回到這個小島的沙灘,準備迎接國慶日。

這時那個被鯊魚吃掉的男孩的母親知道了,原來早先的女子也是死於鯊魚的侵襲,她見到布羅迪時,當面指罵布羅迪,說:你們知道而不說,是你害死了我的兒子。還當面打了他一巴掌。布羅迪默默忍受,他知道對方罵的沒錯。

這時一個專門研究鯊魚的海洋生物學家來見布羅迪,他說他叫Matt Hopper 麥特。布羅迪這幾天已經自己看了不少有關鯊魚的書,就跟他聊起來。麥特看見那條被漁夫捕獲的鯊魚,又檢閱了克麗絲的遺體,之後說,那條鯊魚是老虎鯊Tiger Shark,口部比較小,不是咬死克麗絲的同一條鯊魚。他相信殺死克麗絲的鯊魚是一種大白鯊Great White Shark。他說鯊魚的消化系統很慢,如果他也吃了那個男孩Alex,應當還有殘餘遺留在肚子裡,他要求市長跟法醫解剖剛剛捉到的這條鯊魚,看他的腹部是否有男孩Alex 的遺體,就可以知道這條鯊魚是否那條殺人的鯊魚。但是市長認為這說法太離奇(噁心),沒有同意。但是布羅迪被他說服,到了晚上允許奈特解剖鯊魚屍體,發現裡面除了部分未消化的魚塊之外,只有一些垃圾,知道男孩不是他吃的。說那條大白鯊還在海裡。

當天晚上,麥特說要去勘查一個失蹤漁民Ben Gardner 的船,布羅迪就跟麥特一起乘坐麥特的船前往。到了那艘船旁邊,麥特穿上潛水衣下去查看。他最先見到一個大白鯊的牙齒,足足有五六吋長。之後見到船被咬破的大洞,這時一個人頭浮出,那人頭的面部都多處被咬破。麥特嚇得急忙浮出水面,嚇得話都說不來。

於是布羅迪確信應當關閉沙灘。但是他們去找市長,說現在已經證實死了三個人,但是市長還是不同意,說這整個小島都依靠這一個夏天的遊客生意。市長甚至說麥特不過是想藉這件事揚名世界。而麥特已經在驚嚇時丟掉了那個大白鯊的牙齒,失去了證據。(下:布羅迪/右,跟麥特去見市長/左,市長還是反對關閉海灘。)

 

 

 

 

 

 

七月四號,Amity 的沙灘擠滿了遊客,市長跟布羅迪等人都嚴陣以待,加強防範。但是不久就有人見到鯊魚的三角形魚鰭,驚叫聲中,救生員叫大家離開水域,但已經太遲,一個男人被吞噬了一條腿,在他驚叫聲中,整個人被拉下水中。布羅迪急忙跟妻子將驚嚇的小兒子從沙灘拉回來。這時市長才對他說:我很抱歉,真的很抱歉。他終於同意找那位捕捉鯊魚的專家坤特來捕捉這條大白鯊。

坤特原來堅持自己一個人去,但是布羅迪跟麥特堅持跟他去。他們乘坐坤特的船Orca (殺人鯨) 號出發。布羅迪的太太非常反對,但是抵不過丈夫的堅持,憂心忡忡的告別丈夫。

他們的船是一艘中型漁船,出發後,坤特就要布羅迪將一大桶的魚塊丟下水裡,引誘大白鯊。不久他們見到他們放下的繩子在動,同時見到魚身出現在船的後面,坤特估計是一條25 尺長,三噸重的鯊魚。他們用魚叉射到這鯊魚的身上,而這魚叉拖著一個浮筒,這樣可以追蹤鯊魚的蹤影。但是這鯊魚拖著浮筒隱身到船底下,又不見蹤影。這時布羅迪的太太打電話來,但是坤特接的電話,謊稱他沒有時間聽電話,沒叫他接聽。(下:他們三個人出發去捕捉大白鯊。左起:麥特,布羅迪,坤特。)

 

 

 

 

 

 

到了黃昏,還是沒有鯊魚蹤影,他們三個人喝咖啡聊天。坤特跟麥特兩人互相展示自己身上被鯊魚咬傷的傷口:大腿上,手臂上,腹部。坤特還說起他在二戰時是美國軍艦USS Indianapolis 上的船員。這艘軍艦當時在太平洋進行多項任務,都很成功。其最後一次任務是在1945 年負責輸送原子彈到日本海域。不過他們的軍艦被日本兩個魚雷炸沉,他們一千一百個船員,多數被擊落到水裡,漂浮三天半才獲救。船員中多數不是淹死,就是被鯊魚吃掉,最後只剩三百多人。他還說見到一個同僚在水裡,以為他昏倒了,後來才發現他的下半身不見了。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一帶是最多鯊魚出沒的地方。嘆息之餘,他們無奈的唱歌:Show Me the Way to Go Home,麥特跟坤特都唱得起勁。

半夜那隻魚繼續攻擊他們的船,船身出現破洞,船內也進了水,船身搖動的厲害。他們朝著鯊魚身上射了更多標靶,拖著一共三個浮筒。但是那隻魚不放棄,繼續在船的周圍行動。

天亮之後,布羅迪要打電話回去電召海岸巡邏隊幫忙,坤特見到卻用鐵鎚將電話打爛,阻止任何人打電話。布羅迪氣得大罵,但是也無計可施。坤特明顯是要單獨擒獲這大白鯊,不想任何人跟他分享功勞。

之後他們繼續用矛射擊這隻鯊魚。但是這鯊魚繼續向他們攻擊,船身也被撞得傾斜,進了不少水。加上鯊魚的浮筒牽扯這艘船,將船拉向後。後來連引擎室都進了水。坤特為了讓船穩定,一度考慮要割斷繩索,阻止船被鯊魚拖拉。最後決定將船開向淺水區,讓鯊魚到時候無法游水,最終會淹死。布羅迪跟麥特都高興這決定,但是這時船的引擎卻因為過度使用而熄火了。

到這時,大家都沒辦法,因為進水的船隨時會翻覆。這時坤特問麥特,他那些細槍管是做甚麼用的。麥特解釋,如果能讓他靠近這鯊魚,他可以將一種毒藥注射到他體內,殺死他。坤特就建議他使用他的一個防鯊魚的鐵籠,進入水裡進行這任務。(下:麥特換了潛水衣,準備跟籠子一起下到水裡。左邊是坤特。這張相片是事後拍的劇照,因為在電影中不應當是這樣輕鬆的表情。)

 

 

 

 

 

 

 

麥特換了潛水衣,準備好所有的配備,進入金屬籠子,被坤特放到水裡。但是當他下到水裡不久,那隻鯊魚就攻擊他的籠子,一度將鐵籠的欄柵衝破一個裂口。麥特一方面要預防自己受到攻擊,一方面要向鯊魚注射,結果槍管落到水裡。他要降低鐵籠到水底去拿那支槍管,卻又受到鯊魚攻擊。鯊魚的頭部都進了籠子。坤特知道不妥,急速拉起鐵鍊,要將麥特跟鐵籠都拉上來,但是只拉上來了破爛的鐵籠,裡面卻沒有人。他跟布羅迪都唏噓不已。

這時船身全部傾斜,布羅迪爬上船桅,而坤特的身體在甲板上滑落,他努力捉住船邊,都頂不住那衝力,隨著甲板滑落。突然間那隻大白鯊的頭部出現,張大嘴將坤特的腿部含住。坤特拼命掙扎,要將腿伸出來,但是鯊魚不放,將他的腿逐漸吸進去,坤特的叫聲越來越尖銳,終於整個人被鯊魚吞下,一起落入水裡。

布羅迪看的膽顫心驚,也氣憤不已,這時只剩下他一個人,正當他徬徨無助之時,見到鯊魚再度在船沿出現,還張大著口,他到甲板拿了一個潛水用的氧氣筒,就將圓筒丟進他的口裡。鯊魚之後退卻,布羅迪要拿槍對準鯊魚的口部發射。但鯊魚不時出現又退卻,他發射了五六槍,終於在最後一槍射中,圓筒中的氧氣爆炸,這隻大白鯊終於被炸成碎片。這時他終於舒了一口氣,也對自己笑了。這時麥特意外的浮出水面,兩人一起開心微笑。最後兩人攀著兩個大浮筒,決心一起游回岸邊。

製作與卡司:

過去很少介紹六十年代以後的電影,就因為裡面的恐怖畫面越來越升級。也許製片人跟導演都認為,要給觀眾看他們過去沒有看過的畫面,才足以達到震撼的效果。所以一步步加強震撼性。以這樣的趨勢,難怪到了今天,其恐怖暴力的畫面越來越升級。這電影中很多突然出現的畫面,就是要讓觀眾嚇一跳。或許有觀眾喜歡這樣的震撼效果,我卻覺得對於社會風氣沒有好處。當人類習慣了這樣的畫面,對於兇殺,殺戮就不再有過分排拒的心理。還有片中一些過分兇殘的畫面,好像鯊魚將小男孩吞入口中,見到斷肢的畫面,後來將坤特一步步吞下肚裏,也都是不必要的畫面。

(後來見到史匹堡承認,他很貪心的,要聽見更多讓觀眾驚叫的聲音,這就是電影圈的標準,要聽見觀眾驚叫。這樣電影成功了,但是對於觀眾跟社會都未必有好處。好像那個麥特在海底見到船艙出現一個死人頭部的畫面,他就特別重拍,要做到這效果。)下圖是拍攝坤特被鯊魚吞噬時的畫面,旁邊兩人是工作人員,所以這樣看來不可怕。

 

 

 

 

 

 

 

這電影是當時26 歲的史匹堡導演的第二部電影,也因為當時製片人不知道會是這樣一部瘋狂賣座的片子。兩位製片人Richard D. Zanuck 跟David Brown 以十七萬五千元的高價從原著作者Peter Benchley 那裏買到電影版權。Benchley也負責主要編劇,並在電影裡擔任一個記者的角色。史匹堡一開始就說,這電影真正的主角是那隻鯊魚。最初他們還想訓練一隻鯊魚演戲,很快就發現不可能,於是決定製作一隻道具鯊魚。因為拍攝時會有損壞,所以做了三個。每一個都是三百呎長(91米),而且是機械控制,口部可以張合。所以在電影開拍時,這隻鯊魚其實還沒做好。而坤特最後使用的那條42 尺長的船Orca,也做了兩艘。

這電影的外景都在麻省Martha's Vineyard 瑪莎葡萄園的一個漁村的沙灘拍攝,據報導這是第一部在真正海洋中拍攝的近代電影,史匹堡堅持在海裡拍攝,說這樣有真實感,而不是像過去都是製造巨大的水缸,大過一般游泳池幾十倍的水缸,而史匹堡選擇這裡是因為在海邊的12 英里地方,海水都不超過35 英尺,方便攝影機及道具的應用。但是真正的海洋困難很多,這讓預算從原先的四百萬元,提高到九百萬元,超過一倍的增長。史匹堡說,他或許應當在水缸裡拍攝,或者是在風平浪靜的湖裡拍攝,同時用小一點的鯊魚,這都是一般電影的作法,但是他沒有後悔,因為他得到了真實感。不過他說,如果他不是那樣年輕,他可能會選擇一般人的做法,減少很多麻煩。

(不過片中很多海底的近鏡頭畫面,好像麥特進入鐵籠沉下水裡,跟鯊魚搏鬥的畫面,以及麥特在船艙發現死人頭的畫面,都是在片場的大水缸中拍的。)

至於在海裡拍攝時的困難,可以跟布羅迪、坤特等人與鯊魚搏鬥時的困難相比。意外每天都發生,而且接連不斷。好像:隨時有不應當出現的船隻出現在鏡頭內;機動鯊魚經常出故障,許多時是與天氣變化有關;工作人員遭受日照,海風吹,或是皮膚遭到海水的腐蝕;海水的過分波動導致儀器不穩定;有一次坤特的船沉了,而工作人員跟演員都在上面;海水腐蝕他們的許多工具,包括那個控制鯊魚的氣動塑膠管。最糟糕的是,他們用橡膠泡沫做的鯊魚皮膚,在浸到海水之後自己會發脹,好像大氣球。而且在水裡時也經常跟海草糾纏到一起,後來估計一天12 小時的拍攝時間,只得到到四小時的工作成績。

結果預定55 個工作日的電影,用了159 天,超支一百多天。當時史匹堡認為,今後不會再有人請他拍電影了。當時他還聽到很多謠言都這樣說。加上工作人員都怨聲載道,他甚至不敢參加最後幾天的拍攝,因為聽說工作人員會在最後一天將他拋到海裡。

不過史匹堡承認,這樣的拖延也有好處,一來開拍時還沒有完整的劇本,就利用這時間趕劇本。而且因為拍得慢,很多劇本不足之處可以慢慢修改。這(中途改劇本)是很多電影無法做到的。所以劇本跟原著相去甚遠。原著中麥特沒有生還,鯊魚也不是被炸死的。史匹堡甚至說:當我們開拍時,以為是一部日本的二三流恐怖片,拍完之後成為可以比美希區考克的驚愫片。

這電影的幾位主要演員後來都受到好評,史匹堡一開始就不希望用大明星,因為大明星在觀眾心中已經定型。好像最初查爾登希斯頓Charlton Heston 希望演出警長布羅迪的角色,但是史匹保就認為(飾演過摩西,賓漢的他),已經不再適合飾演一個小鎮的警長。至於坤特的角色,本來給了李馬文Lee Marvin,Sterling Hayden,但他們都拒絕了,本來Robert Shaw 也不想接,但是被妻子跟女秘書說服才接了。海洋生物學家麥特的角色,本來希望給Jon Voight,Timothy Bottoms,或是Jeff Bridges,但是史匹堡的好友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 建議找Richard Dreyfuss,因為他剛剛導演過他的American Graffiti (1973),對他很滿意。因為這些安排,劇本都要依著每一個演員的「型」去改寫。

拍好後,環球電影公司也很滿意,花了180 萬元去宣傳,結果九百萬元拍的電影,全球賣座總共收入高達四億七千六百多萬元。這電影在2022 年又重新發行一次,又賺了兩億六千五百多萬元。如果連通貨膨脹算進去,這電影居歷史上最賣座電影的第七位。(第一位仍然是1939 年的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第二位是1977 年的Star Wars,第三位是1965 年的 The Sound of Music,之後是:E. 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Titanic 鐵達尼號(泰坦尼克號) (1997),The Ten Commandments 十誡 (1956)。

主要演員表:

洛伊許奈德  Roy Schneider 飾警長馬丁布羅迪 Martin Brody

羅勃蕭Robert Shaw 飾捕鯊專家坤特 Quint

李察杜瑞佛斯Richard Dreyfuss 飾海洋生物學家麥特哈波 Matt Hooper

勞倫蓋瑞Lorraine Gary 飾布羅迪妻子艾倫 Ellen Brody

穆瑞漢米敦Murray Hamilton 飾市長拉里 Larry Vaughn

Carl Gottlieb 飾 Meadows

Jeffrey Kramer 飾副警長 Deputy Leonard Hendricks

Susan Backlinie 飾游泳女子克麗絲 Chrissie Watkins

Lee Fierro 飾兒子受到鯊魚侵襲的母親 Mrs. Kintner

作者Peter Benchley 飾電視記者

 

 

 

Click: 528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