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The Velvet Touch 天鵝絨殺手

2024-06-18 12:47:24

這是 RKO (雷電華) 在1948 年推出的黑白黑色電影 film noir,是由女星羅莎蓮羅素Rosalind Russell 跟丈夫Frederick Brisson 成立的電影製作公司Independent Artists 製作的第一部電影。說的是一個舞台劇女演員,意外殺死了跟她相好多年的舞台製作人,但事後警方認為是她的情敵下的手。這電影的其他演員還有:里昂艾姆斯Leon Ames,里歐甘Leo Genn,以及女星克萊爾崔佛 Claire Trevor,可以說是雙生雙旦的組合。

這是Jack Gage 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在此之前他是一名Dialogue director,負責指導演員的對白(說話)。這職位在有聲片出現時非常重要,後來就逐漸取消了。他曾在羅莎蓮羅素的兩部片子中做對白指導:Sister Kenny 護士之光  (1946),Mourning Becomes Electra 情深遺恨  (1947),因此由羅素推薦他導演。

這電影的片名The Velvet Touch 可能源自於女主角在片中永遠戴著一副天鵝絨手套,此外velvet 還有「柔性」的涵義,可能意指:女人凶殺案。巧合的是,羅莎蓮羅素在1941 年主演過一部 The Feminine Touch,幾乎是一樣的片名,但是內容絕不相似。好萊塢的製片為了取片名,也是絞盡腦汁,因為每年拍片那麼多,要做到每一個片名都「信達雅」不是那麼容易。

這電影的劇本夠份量,劇情合理,作為film noir 也夠曲折緊張,結局也不牽強。只是男角Leo Genn 弱了些。見到網上這電影的中文譯名「多情千古恨」,覺得不是很適當。

劇情:

電影開始時,百老匯著名女星瓦萊麗Valerie Stanton 剛剛完成了一齣非常成功的舞台劇,謝幕之後她到劇院樓上製作人高登Gordon Dunning 的辦公室,跟他談判,說她要跟他分手,同時結束他們間的十年合作關係,原因是她要接受另一個製作人的新劇Hedda Gabler。高登拒絕,說過去十年她從沒沒無聞,被他提升為一流大明星,他不會讓她走。甚至說,離開他她會一事無成。他還說:我不相信你只是為了那新劇要離開我,你是因為有了新的男人。瓦萊麗承認了,她說:沒錯,我愛上了Michael Morrell 莫瑞爾。高登就說,他會阻止她,必要時不惜殺死她。同時說他會告訴莫瑞爾她過去那些閒言閒語。當他要去拿電話時,瓦萊麗去阻止他,兩人發生肢體糾纏,瓦萊麗順手拿起桌上的一座戲劇界金像獎,敲打高登的頭部,高登即時倒地。當瓦萊麗俯身去看時,高登已無知覺,再多看一眼,發現他已經死了。

瓦萊麗嚇呆了,面無表情走出高登的辦公室,走下樓梯,回到自己的化妝間。這時很多工作人員都跟她打招呼,恭喜她演出成功,並且說秋天再見。見到她的神情,還說:每次結束演出,都會不高興的吧。舞台經理厄尼Ernie Boyle 也對她說,明天會安排將所有的東西,都送到她家裏。她機動的多謝他們,目光呆滯的坐上司機的車回去。(下:舞台經理跟她說話時,她心中波浪起伏。)

 

 

 

 

 

 

 

他們的劇團有一位女演員瑪麗安Marian Webster,在這劇中擔當第二女主角,她過去跟高登好過一陣,之後高登跟瓦萊麗交往之後將她拋棄,但是她一直沒有忘情於高登。當瓦萊麗離開後,她上樓去找高登,卻發現他的屍體,她忍不住趴在他身上哭起來,還拾起那個金像獎,知道是凶器。

瓦萊麗回到家裡,將她剛剛戴的黑色絲絨手套脫下來,藏在衣櫥的底層。這時女僕南溪Nancy來報告說,準備了高登喜歡的食物。同時電話鈴響,她非常警覺,原來是莫瑞爾打來的,她聽見莫瑞爾的聲音感到好安慰。莫瑞爾奇怪她的反應,她只說很高興聽到他的聲音。莫瑞爾知道高登今晚會來,叫她等高登走了打電話給他。

等莫瑞爾掛了電話,她激動的趴在床上哭了,口裡一直問:為什麼?這事為什麼會發生?之後她開始回憶那一天,她認識莫瑞爾的那天:那天在高登家裡,舉行新劇的開幕慶祝酒會。當天瓦萊麗就跟高登爭執說她厭煩演出喜劇,希望跟另一個製片Peter Gunther 甘德打招呼,演出他的新劇。高登聽了很不高興,挖苦了她幾句,她就自己去找甘德。這時場中一個陌生男子見到她似乎不愉快,主動跟她打招呼,但又不認識她,問她是幹哪一行的,知道她是演員後,又問她演出過那些劇,這讓她好奇。兩人聊起來知道他是一個英國籍的建築師,正在為聯合國設計一個建築,正好是甘德介紹帶來參加這酒會。(下:年輕建築師主動跟她談話。)

 

 

 

 

 

 

 

當高登見到他跟這男人談得愉快,就過來要帶她到另一邊,這時莫瑞爾就離去,臨走拋下一句話:明天中午一點半,我們在俱樂部一起午餐。她對這樣「強迫式」的邀約感到意外,但是微笑接受了。高登聽到就說:我們明天已經有了約,她就說:那個可以取消。

第二天她就跟莫瑞爾一起午餐。她遲到半小時,發現莫瑞爾已經幫她叫了酒,後來連正餐都幫她叫了。盡管這樣,她很快就被他吸引。對方比她更直接,他稱呼瓦萊麗Darling,還說他會很快讓她叫自己是Darling,到時候希望她是認真的。最後他問瓦萊麗每晚幾點鐘閉幕,瓦萊麗告訴他十一點之前。之後每晚莫瑞爾都來看她的演出,謝幕之後必定到後台,連女僕南溪都看出來,瓦萊麗這次認真了。不過當高登見到這位莫瑞爾變了常客,再度向瓦萊麗警告,說她不要想離開他。(下:高登到化妝間警告她,後面是女僕南溪。)

 

 

 

 

 

 

 

瓦萊麗跟瑪麗安除了在舞台上合作,私下不僅沒有來往,而且彼此仇視,主要都因為瑪麗安忌妒,生氣瓦萊麗搶奪了高登。這天瓦萊麗叫了瑪麗安到她的化妝間,說有事要跟她談。她開門見山的說,需要她的幫忙。她說她有了新的男友,但是高登不肯放棄她,知道她以前跟高登好過,如果她願意,希望她幫忙重新跟高登好起來。瑪麗安不齒瓦萊麗這人,也不齒她這想法,但是因為實在愛戀高登,同意了。

之後瓦萊麗跟莫瑞爾的關係進展神速,高登也開始跟瑪麗安一起出去,只是高登對瑪麗安並未真的動情。這天他們在劇院的餐廳進餐,見到瓦萊麗跟莫瑞爾走進來,瓦萊麗跟在座的人一一打招呼之後,她走到高登這裡對他說,要他今晚到她家,有事情要跟他商量,其實他要說的是,他接了甘德的新劇Hedda Gabler,高登立即答應了,還以為瓦萊麗要再度接他的戲,明顯有開心的意思,瑪麗安見到這情景,立即生氣的跟高登說了重話,離去了。(下:高登跟瑪麗安恢復交往,但是高登的眼神跟心情都跟隨著瓦萊麗,這讓瑪麗安不服氣。)

 

 

 

 

 

 

 

 

這時來了一個他們都相熟的記者  Jeff Trent 川特,他是包打聽,高登把他叫去說了幾句話。

當晚謝幕後,瑪麗安照例不理她,她很奇怪,還以為她已經跟高登好了。之後她要南溪回家,準備高登會來家裡吃的東西。這時有人拿了一份晚報給她,見到娛樂新聞版上有新聞,說瓦萊麗已經接了高登的一齣新劇,她見到很生氣,知道是高登透露的假消息,拿著報紙就去找高登,要他更正這消息,高登不肯,之後他們就吵了起來,就發生了剛剛那件事。

她回憶到這裡,晚報已經登了高登死去的消息,南溪見到還哭了。這時聽到敲門聲,南溪去開了門,見到是一個警察,她心裡正在慌亂,那警察對她說,樓下很多記者,知道她一定不想受到騷擾。他願意陪她偷偷從後門出去。因為警長要所有人都到劇院去問話。她聽出這意思後,就假裝鎮定的去穿外套,之後跟那警察一起到劇院。

到了劇院,警長丹柏瑞Captain Danbury 叫大家坐下,之後說,瑪麗安是發現屍體的人,她因為過分激動目前在醫院,警方不能問話,不過言詞間好像暗示瑪麗安是「兇手」。之後要每一個人說當晚的事。他們一個個都說,見到瓦萊麗離去,之後劇院守衛說,他見到瑪麗安上樓。其他的員工都站在瓦萊麗這邊,都說她一早離去了,而且都對瑪麗安有不友善的說詞。

丹柏瑞自己就是戲劇發燒友,很欣賞瓦萊麗的演出,說她是一流的演員,非常崇拜,對她也沒有多問話。之後還邀請她一起到二樓的高登的辦公室,命案現場一起去看看。瓦萊麗心中疑惑,到了二樓,丹柏瑞坐在辦公桌前,從抽屜取出兩封信,都是密封的,他拆開來說:因為是給你們的,所以我要當你的面拆開。他打開第一封信,是給瑪麗安的,他看了一眼就收回,放到口袋。之後他打開第二封信,說這是給你的,之後他開始念:「親愛的瓦兒,我要多謝你所做的一切,沒有你,我就沒有希望,希望明年我們還能一起像過去一樣,那樣美好,以及以後都能這樣,一直持續。永遠的高登。」瓦萊麗問他那第一封信說些甚麼,丹柏瑞說:跟你那封完全不一樣。還說,他們發現高登屍體時,見到瑪麗安已經失去理智,那雕像上都是她的指紋。意思好像說不用再調查了。瓦萊麗就申辯說:你不可能認為是她吧?丹柏瑞轉換話題說:猜想你們都餓了,需要午餐。於是他們一起離去,到外面見到莫瑞爾來接她,於是分手離去。(下:丹柏瑞欣賞她,對她絲毫沒有懷疑。)

 

 

 

 

 

 

 

 

在車上時,她說到警方懷疑是瑪麗安,而她知道不可能是瑪麗安,莫瑞爾問她為什麼,她也說不上來(不能說)。莫瑞爾也說她有嫌疑,因為她有動機,而且要她不要再多想,讓警察去做他們的工作。他還說:今後是我們兩個人的了,並且向她求婚。她立即拒絕,說她不能夠接受。

她回去後,想起警長說起高登留下了一本日記,就想去取回,以免裡面有對自己不利的內容,或是讓自己尷尬的內容。當她回到高登的辦公室,剛剛找到那本日記,丹柏瑞就來了,他說他見到一本劇本,拿回去看,現在拿來放回去。原來就是那本Hedda Gabler 的劇本。這時丹柏瑞問她手中的是甚麼,她只好承認自己拿了他的日記,說:裡面一定有提到我,不想傳出去名譽受損。並將日記交還給丹柏瑞。

這天丹柏瑞在餐館一個人午餐,一個侍者主動來報訊說,他見到命案前一天高登跟瑪麗安一起吃飯時,兩人爭吵,之後瑪麗安憤然離去。他懷疑是高登要跟她分手。這更增加了警方對瑪麗安的懷疑。之後丹柏瑞見到莫瑞爾,說他有話要再問瓦萊麗,莫瑞爾就帶他到瓦萊麗的家去,當時瓦萊麗正在跟記者川特做訪問,她見到丹柏瑞很意外,開始心神不寧,就叫川特改天再來。他們談到瑪麗安的可疑性,瓦萊麗就說,瑪麗安不可能是兇手,還笑著說:「也許我有可能,比如說,當天我進到高登的房間,用雕像打死他,之後回家,沒有人見到。你們為什麼不懷疑我?」丹柏瑞立即說:「你忘了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動機。你沒有動機。瑪麗安有愛,有恨。」這時電話響了,醫院打電話來說瑪麗安清醒了,警察可以去問話,於是丹柏瑞走了。瓦萊麗跟他說:代我問候她,祝她好運。

之後瓦萊麗得到警方通知,說瑪麗安情況好些,如果她要見她可以去醫院,於是她一個人到了醫院。見到瑪麗安,她正要問候她,瑪麗安卻對她痛罵,雖然聲音不大,語氣是確實的,她說:「我知道你為什麼來,你現在害怕了,怕我說出來。你不用怕,他們都以為是我做的,因為我拿著那個雕像。…你怎麼那麼好命,可以逃過這事,但是我知道是你做的,你殺死了他。我不知道你怎麼能逃過良心譴責。」瓦萊麗叫她別再說了,還說:我告訴每一個人不是你。但是瑪麗安說:現在沒關係了,高登走了,我活下去也沒意思了。請你走開,不想再見到你。

瓦萊麗知道自己必須坦白了,她逕自到了警察局,去見丹柏瑞,不過丹柏瑞一直在接電話,等她要開口時,丹柏瑞又接到一個電話,之後說是醫院打來的,瑪麗安逃出醫院自殺了。瓦萊麗意外的,也難過得哭了,一直說:No, No, No,。

之後瓦萊麗開始排練甘德的新劇Hedda Gabler,但是她精神無法集中,記不得台詞,好幾次說要放棄。在甘德跟莫瑞爾的鼓勵下,她勉強完成排練。到了正式上演那天,她發現南溪幫她準備的手套是命案那天,她拿回來藏起來的黑絲絨手套,她問南溪從哪裡找到的,南溪說是收拾抽屜時見到的。(下:排練新劇時,她經常不記得台詞,旁邊是製作人甘德。)

 

 

 

 

 

 

 

這時丹柏瑞到她家通知她,警察已經終止了這件命案的調查,不再對任何人問話。這時她問起那本日記,丹柏瑞說,他們看過了高登的日記,裡面對她都是好話,說她樣樣都完美,叫她別擔心,又說,這日記對瑪麗安說的都不是好話,之後走之前說,他會在今晚到劇院看她的演出。

她應當高興的,但是她更為內疚,因為知道原來高登一直這樣愛護她,甚至心中似乎預知他們會有爭鬥,會有命案發生,為她的清白舖路。而且她耳中不停響起瑪麗安說的話:你怎麼能夠對得起良心?她一個人先到了劇院,面對空空的劇院,不知該怎麼做。莫瑞爾趕到劇院,安慰她時才透露,他早已知道是她殺死高登,但是他不在乎,一方面他愛她,一方面知道是高登先威脅她。這讓她更內疚。但是她不能接受這解釋。她要莫瑞爾離去,說她要以自己的方式面對後果。

開幕之前,她在化妝間寫了自白書,但是又撕掉了。她在第一幕,第二幕都正常演出,觀眾反應非常好。到了中場休息時,劇評人都恭喜甘德,說這齣劇將會是成功作品。不過這時她將第四幕需要的一把道具槍放到手袋中。之後她要南溪去告訴丹柏瑞,請他到後台去看演出,說這樣更接近舞台。在第四幕開始前,她見到丹柏瑞時,將那手套交給他,說一會他就會明白,之後進去演出。到演出鄰近結尾,丹柏瑞好奇拿起那手套,見到裡面用口紅寫的幾個大字:是我殺死了高登。

這幕劇最後一個片段是瓦萊麗走進幕後,之後聽到槍聲。然後幕落。丹柏瑞跟莫瑞爾都緊張的等待,不知道瓦萊麗是否真的開槍自殺了,但是她走出幕後,微笑著跟觀眾謝幕,觀眾都瘋狂拍手。丹柏瑞跟莫瑞爾都鬆了一口氣。之後她走出舞台,到丹柏瑞面前說:我可以跟你走了。丹柏瑞體諒的望著她,聽到觀眾掌聲持續不停,叫她再去謝幕一次。她再度到舞台上,看著台下觀眾全部起立歡呼,她望著觀眾席每一個角落,每一張面孔,五味雜陳。

製作與卡司:

這電影要說有缺點,就是高登的性格有點不協調,他一再威脅瓦萊麗不可以離開他,甚至說不惜殺死她,但是最後卻寫假的遺書,要給瓦萊麗留下一條生路。不過這是每一個懸疑劇本必有的鋪陳,無法避免。

很多關乎命案的劇本,最後都必須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只是感覺到,爭鬥時的殺人,跟事先密謀的殺人應當有區別,應該不會像謀殺一樣判處重刑。所以最適當的做法是一早就認罪,應當可以減少刑罰。不應當存僥倖心理。

前面說過,這是女主角羅莎蓮羅素跟丈夫Frederick Brisson 合開的公司所拍的第一部片子,所以劇本是她自己挑選的。她丈夫是祖籍丹麥的製片人,他是在看過羅莎蓮羅素有份演出的 The Women (1939)之後,對好朋友加利葛蘭Cary Grant 說,立志要娶她。之後加利葛蘭跟羅素合作演出 His Girl Friday  (1940) 時,就介紹他們兩人認識。他們在下一年就結婚了,這婚姻維持了35 年,直到羅素在1976 年69 歲去世為止。(下圖:羅莎蓮羅素跟丈夫Brisson。)

 

 

 

 

 

 

 

 

羅莎蓮羅素其實很美麗,但是人高馬大,據稱有五呎十吋高,而且骨架大,很難找到適當的男主角搭配,或是飾演浪漫片中的小鳥依人角色。所以她很早就培養出喜劇天分,演起喜劇來很「放」。為了尋找適合自己的角色,就跟丈夫成立獨立製片公司Independent Artists,自資拍攝。她後來在自傳Life Is a Banquet 中也說:「我是想從女主角轉型到性格演員,…但是等不到我想要的角色。」為了過癮,她不時回到百老匯演出,所以在演藝生涯上,她可以說成就非凡,後來的一些片子都是改編自舞台上成功的劇本:Auntie Mame 歡樂梅姑  (1958),Gypsy 玫瑰舞后  (1962),Rosie (1967)等,這時她已經是50-60歲了。多數女明星都沒有這樣的後勁。

但自資拍片不容易,即使省下女主角的演員費,也未有足夠的錢請一線男演員,所以這部片子的兩位男主角都不是一線演員。是電影無法有更好的宣傳及更賣座的原因。這公司後來又拍了兩部片子,都是羅素主演,都沒有其他大明星,但是就讓羅素可以盡情發揮。不過因為有她演出,劇本也不錯,這些片子還是幫他們賺了錢。

不過這片中飾演高登的Leon Ames 里昂艾姆斯有出人意外的好表現。他最經常飾演的就是(沒有性格的)「好爸爸」的角色,包括:Meet Me in St. Louis 相逢聖路易 (1944),A Date with Judy 玉女嬉春 (1948),Little Women小婦人 (1949),On Moonlight Bay 花好月圓 (1951),此外他在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1946) 中的檢察官角色,也深入人心。在這部片子他排名在第五位,然而看了發現他其實戲路很廣,而且可以很帥,每次都演好父親真是糟蹋了他,他的經紀人真應當幫他爭取更多好的角色。

飾演莫瑞爾的是英國演員Leo Genn 里歐甘,他跟艾姆斯都是舞台演員,所以演技都沒話說。雖然他算得是清亮白淨,但就不夠帥。他在很多古裝片中演出,特別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不過角色都不重。最傑出的是在 Quo Vadis 暴君焚城錄  ( 1951)中排名第三位,有很重的戲份。此外他在 55 Days at Peking 北京55日 (1963)中飾演清朝末年的重臣榮祿。還有因為英文及聲音都好聽,在 Khartoum 戰國春秋  (1966)一片中擔任旁白。

這片中的女配角是Claire Trevor 克萊爾崔佛,她戲份不重,也很可惜。她這時37 歲,所以已經算是在走下坡,她一生最出色的角色是 驛馬車Stagecoach (1939) 中,跟約翰韋恩搭配的一個篷車的乘客(妓女),當時約翰韋恩還沒有地位,所以是她掛頭牌。她也是不會爭取角色的人,後來多數是配角,而且戲份不重,只有在 Key Largo 蓋世梟雄  (1948)中有較多表現機會,給她贏得一座最佳女配角金像獎。

片中飾演警長丹柏瑞的是胖子演員 Sydney Greenstreet,他多數的電影是在華納兄弟公司拍的,而且經常跟 Humphrey Bogart,Peter Lorre 等搭配,如:The Maltese Falcon 馬耳他之鷹 (1941),Casablanca 北非諜影 (1942),Flamingo Road(1949),等。他因為有糖尿病,腎臟病,下一年就退休了。

主要演員表:

羅莎蓮羅素Rosalind Russell 飾瓦萊麗Valerie Stanton

里歐甘Leo Genn 飾建築師莫瑞爾Michael Morrell

克萊爾崔佛Claire Trevor 飾瑪麗安 Marian Webster

西尼葛林史崔Sydney Greenstreet 飾警長丹柏瑞Captain Danbury

里昂艾姆斯Leon Ames 飾高登Gordon Dunning

法蘭克麥修Frank McHugh 飾舞台經理厄尼Ernie Boyle

Walter Kingsford 飾製作人甘德Peter Gunther

Dan Tobin 飾記者川特Jeff Trent

Lex Barker 飾Paul Banton

Nydia Westman 飾Susan Crane

Theresa Harris 飾女僕南溪Nancy

Russell Hicks 飾法官Judge Brack

Irving Bacon 飾Albert

瑪莎海雅Martha Hyer 飾女演員之一Helen Adams

 

Click: 475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