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華納兄弟公司在1957 年推出的彩色大銀幕傳記性電影,說的是美國飛行英雄林白Charles Lindbergh 在1927 年25 歲那年成為第一位由美國直飛歐洲、飛越大西洋的航空英雄的事蹟,那一次33 小時20分鐘的飛行他是單人駕駛,途中完全沒有休息。這電影的劇本是根據林白自己在1953 年出版的同名傳記改編。飾演林白的是好萊塢男星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不過拍攝那年他已經47歲,是唯一的遺憾。
據說當年華納以一百萬元的天價,購買到這劇本的版權,而且林白擁有修改劇本的權利。這電影由Leland Hayward 製片,著名導演比利懷德Billy Wilder 導演及參與編劇,片名The Spirit of St. Louis 是林白當年駕駛的飛機的名字。這電影在十幾個地方現場拍攝,包括加州的飛機製造工廠,紐約起飛的機場,巴黎降落的機場,途中還在加拿大的新斯高沙,紐芬蘭,格陵蘭等地拍攝,電影中使用的飛機也是根據林白的飛機一模一樣的製作。所以預算就用去了六百多萬元。
這電影因為預算過高,首映沒有賺到錢,也只獲得金像獎最佳特效獎提名,不過內容就相當寫實,是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實電影。
劇情:
1927 年在紐約羅斯福機場附近一間旅館,飛機駕駛員林白在這裡住了好幾天了,他一直在等雨停,因為連著下了七天的雨都不停,只要雨停,就可以展開直飛歐洲的壯舉。
在這旅館大廳,也聚集了十幾間報社及電訊機構的記者,都在等著他的出發。事實上他根本睡不著,翻來覆去,就想起過去幾年發生的事。他是一個受雇於美國郵局的飛行員,負責將郵件飛行速遞到各地的機場。這一天,他在風雪中飛往芝加哥去送郵件,途中在一個機場加油時,機場人員幫他打電話問芝加哥機場況狀,對方說正常。等他起飛後,芝加哥機場才打電話來說當地大風雪,機場關閉,但已來不及通知他。結果還未到達目的地,他的飛機機身結冰,他被迫拿著郵包跳傘降落,眼見飛機墬毀。
之後他乘火車繼續前往芝加哥。在火車上遇到一個推銷員,談天時,那人說剛剛在報上看到,有兩個飛行員因為爭取一項法國人Raymond Orteig 提供的飛行獎金,給予第一個直飛橫渡大西洋的駕駛員,但兩人的飛機已經墬毀,兩人都已死亡。他聽到之後非常感興趣,回去之後立即打電話給紐約的哥倫比亞飛機公司,說他要購買一架飛機,飛往歐洲,詢問價格,對方說要一萬五千元。之後他就回到聖路易,透過朋友哈利萊特Harry Knight 的安排,跟當地的銀行家,金融界,及傳媒界人士會面,費盡唇舌向他們說服,說如果他們願意幫忙,聖路易之名聲將響遍全世界。而他自己則有信心可以完成這項任務。他自己有兩千元,也都願意拿出來。這些人質疑他的信心,因為他說目標是開一架單引擎飛機,為什麼不要三個引擎,而且不要副駕駛,一個人直飛40小時,而大西洋出名的多霧等等。他解釋,單引擎好過三個引擎,因為出問題機會減少。少一個駕駛,重量更輕。而他習慣了大霧天氣,即使風雪都難不倒他。
他的樂觀跟信心影響了在座各位,其中銀行家,也是聖路易商會主席Harold Bixby 問他為什麼這麼有信心,他說:他小學時是全班個子最小的一個,當時他就發誓要長到六尺二寸,現在他比這目標還高出半吋。Bixby 說,他們願意為他投資,目的除了是希望他成功,也為了他的這一股熱情。他還建議為他的飛機取名叫做Spirit of St. Louis (聖路易精神)。
之後林白去見哥倫比亞飛機公司的主席,見面之後對方卻說,如果要買他們的飛機,他堅持用他們自己選擇的飛行員,林白見對方毫無妥協餘地,就失望離去。他致電聖路易,告訴那些商人說,計畫泡湯,他只有放棄。反而是Bixby 他們建議他自己建造飛機,原來他們發現在加州有一間飛機工廠Ryan Company 可以在60 天內建造一架飛機,而且可以依照他們的設計去做。而且立即給了他一張火車票,前去加州。
他到了Ryan 飛機製造公司,找到公司老闆法蘭克馬洪尼 Frank Mahoney,對方跟他一見如故,之後就跟總工程師唐納何爾Donald A. Hall 一起日夜研究,開始建造這新的飛機。何爾對他說,這樣的飛機要九十天才能做好。而他為了減輕飛機的重量,以盡量裝載汽油,將所有必要和不必要的裝備都取消了,這包括無線電導航儀,六分儀等等。何爾問他沒有這些東西,他怎麼飛?他說到時候只有靠旁邊的窗口跟一個好像潛水艇的潛望鏡幫助飛行。他解釋他還可以用星星位置,太陽光線及一個羅盤指示方向。而且為了增加裝載汽油,增加一個油箱放在飛機前方,這表示他連前方的視線都被遮擋,視覺有限。(下:他跟飛機工廠的馬洪尼,建立很好的交情。)
一開始他就認為90 天太久,建議要60 天就建好,馬洪尼同意工廠員工日夜趕工,24 小時分兩批工人加班。畢竟在當時一萬五千元(約合目前的23 萬美元) 的合約是大工程。最後引擎建好也安裝好了,這是第63 天,大家準備立即試飛,正在他們歡欣慶祝時,又有消息傳來,再有兩名企圖爭取這項飛行獎金的飛行員,在他們的飛機試飛時喪生。馬洪尼跟何爾等人這天都愁容滿面,建議他取消計畫。他非常意外他們會這樣想,他說:沒有嘗試如何成功?當然要進行。(下:引擎裝好,他跟總工程師何爾,慶祝成功。)
他們在加州的一處沙漠試飛,鋁身的小飛機看來非常輕巧。試飛成功,他說下一站就是飛去聖路易,之後紐約,然後就橫渡大西洋。但這時又傳來消息,兩個法國男人已從法國出發,要飛來美國。因此他們又有理由勸他暫時不要出發。
他由加州飛到聖路易用了14 小時25 分鐘,哈利萊特在機場迎接,說這個速度又創造了一個新紀錄。不過哈利也帶來不好的消息,說那兩個法國飛行員從歐洲飛到美洲途中失蹤,已經比應當回來的時間過了八小時,懷疑在紐芬蘭外海處失蹤。他們懷疑是汽油不夠,或是機翼上結冰導致墬毀,目前還在海面上搜尋。哈利再度傳遞Bixby 的建議,要他取消行程,說他們認為橫渡大西洋的時機未到,也許應當再等十年。甚至說他們不在乎他們的投資化為流水。林白很意外他們的反應,他要這些投資人先去看他的飛機,他們居然都沒有興趣看了。
他在紐約旅館的床上回憶到這裡。他還是沒辦法睡著,聽到樓下記者的打字聲不停,心想不知道他們在寫些甚麼。他見到房間中自己的牙刷,剃鬍刀等等,決定連牙刷牙膏都不帶,到了巴黎再買。此外多一件襯衫,襪子都不考慮了。這時他回想到自己不久前教人開飛機,一個神父Father Hussman 跟他學習駕駛的經歷。這神父完全沒有飛行的潛能,也不聽他指示,但是對於飛行非常有興趣,他說他學習飛行,是為了接近上帝。之後他還怪林白從來不上教堂,問他是否祈禱,他也說不相信上帝會在飛機下墬時幫助他。最後神父送給他一個守護旅行者的紀念牌 St. Christopher's Medal。他現在就是見到這個項鍊想起這神父。
這時已接近黎明,馬洪尼又來找他,說已經有汽車在樓下等他。不過他說,氣象報告未來幾天還可能下雨,建議他延期,他沒有聽。馬洪尼要幫他拿行李,他說他準備甚麼都不戴,所以沒有行李。馬洪尼見到那項鍊,他說也不帶了,叫他幫自己轉交給在底特律的母親。但是馬洪尼將紀念牌放到自己的口袋。
他們一下去,就被記者包圍,他們離去後到了飛機場,幾個工程師在做最後的檢查。他們再問他一次,是否真的不要降落傘,他證實了。說一個降落傘重量20 磅,他不需要。這時一個工程師拿來一個小羅盤,但飛機上已經沒地方可以擺放,只能裝在他頭頂上的位置,但是他就無法看到。他想起在面前放一個小鏡子,從鏡子裡看羅盤。但就需要一面小鏡子,他大聲詢問有沒有人有兩吋大的小鏡子,這時在機場周圍已經圍攏了上千圍觀的市民,一個女子從皮包交出一面小鏡子,剛好適合,但是怎麼黏在他的座位前面?這時那工程師取出口裡正在吃的口香糖,將鏡子黏在他座位前面,解決了問題。他問那女子從哪裡來的,在這裡等了多久,她說是費城來的,而且昨晚就已經在機場等了。
上飛機之前,馬洪尼交給他一個紙袋,說裡面有五份三明治。他不知道的是,馬洪尼將那個幫助祈禱的紀念牌,已經放到這紙袋裡。
這天是五月20 日,他的飛機在一千多民眾的歡送下起飛,一方面航道上都是泥,加上450 磅重的汽油,小飛機艱難起飛。起飛後,馬洪尼跟何爾都鬆了一口氣。
之後他開始在飛機上計算行程跟時間,他估計38 小時可以到達巴黎。為了平衡飛機重量,他必須經常換用油箱,但是他已經將近30 小時沒有睡覺,覺得疲累。起飛兩小時後,他見到波士頓港口,Cape Cod之後就出了大西洋。當他到達加拿大東面的Nova Scotia 新斯高沙時,發現自己脫離航道六英里,他認為在400 英里之後這樣的差距,不算太差。這時他又回想起自己不久前,用一輛Harley Davidson電單車,加上四百多美金買了第一架飛機,當時就直接開出農場的經歷。
在飛出11 小時之後,開到了紐芬蘭海岸外100 英里處,他清楚見到紐芬蘭的St. John's 港口,距離愛爾蘭有1,900 英里。他飛得很低,這時只有300 英呎高度,所以地面看得很清楚。在Nova Scotia 時他還跟地面上的人打招呼。他又想起,過去幾年他開著小飛機,四出招攬生意,徵求人做他的飛機升空看風景,一次收費五元,確實有一些大膽的人跟他上天遊覽。(下:他在斯高沙上空,望出窗外清晰見到地面。)
還有一次遇見一個同好,那人Harlan A. “Bud”Gurney 葛尼在一個馬戲團裡表演駕駛飛機,葛尼見到他用遊客賺錢,就建議他也加入他的表演。於是他們兩架飛機就在各地表演。他們使用五彩煙霧增加演出的可觀性,此外還增加特技人員在飛機身上演出驚險特技。葛尼跟他惺惺相惜,因為兩人的出身都很好,但都喜歡以駕駛飛機做職業,他說父親總是說他是無業遊民。林白說他的父親是律師,還做過五任明尼蘇達州選出的國會眾議員,不過他就對於從政沒有興趣。
開出16 小時之後,已經離開紐約1,700 英里,他俯望下面的海洋,見到一艘白色船隻,是過去沒見過的,以為是一艘鬼船,再仔細看,才確認是一座冰山。他很興奮,將飛機開得再低些,見到是兩座冰山。之後他真的睏了,因為已經40 小時沒有睡覺。他很勉強才睜開眼。之後往窗外一看,發現飛機機翼跟機身上面結了一層冰霜,機身上結冰就無法飛,他發現飛機停在半空,這期間羅盤也結冰,磁場不再作用,見不到方向。立即調回頭,開到比較溫暖的地方,希望冰層自己脫落。
他一度預備降落,並在天空尋找大熊座跟北極星,尋找方向,之後發現羅盤恢復運作,機身上的冰霜都脫落後,才得以回到正常航道。這時已經離開紐約25個小時,但是天亮時他終於忍耐不住,在座位上睡著了。這時飛機自己下降,而且在空中打圈子。最初何爾要在他的飛機上加設自動導航裝置,他也因為重量關係拒絕,現在飛機就在海面上轉圈子,直到快要降落到水面了,他才被鏡子的反光驚醒。急忙控制住高度及方向。這時他見到水面上有一隻海鷗,知道接近陸地,之後見到附近有漁船,知道附近就是陸地,他將飛機降低,向漁船上的人高喊:愛爾蘭在哪裡?漁船上的人沒有回話,他估計也許對方不說英文。這時已經離開紐約28 小時,之後他見到更多島嶼,找出地圖對照,相信自己到了愛爾蘭的Dingle Bay,他非常興奮。因為比他預計的要早兩個多小時,他見到羊群在綠色山坡上奔跑。他可以認出普里茅斯港Plymouth,這時他才想起吃他的午餐,拿出三明治時,見到神父給他的聖徒克利斯多夫的紀念牌,知道是馬洪尼幫他放進去的。他將紀念牌掛在座位前的儀表上。(下:他查看地圖,知道自己快到了。)
之後他見到英倫海峽,然後就是法國了。當他見到塞納河的入口,就跟著這條河前往巴黎,心想再多一個小時就會到達巴黎。興奮中,他忘了轉換油箱,導致使用中的油箱沒有油了,飛機一度停滯在空中,幸好他及時補救,換用另一個油箱。他知道有人會迎接他,趕緊拿出水壺中的水洗臉,整理頭髮。之後他見到凱旋門,巴黎鐵塔,一一入目。
之後他尋找自己要降落的機場,但是手中的巴黎地圖沒有這機場Le Bourget Aerodrome的位置,地面的燈光混亂,又見到探照燈四處照耀。他不知道降落在哪裡,一度驚惶失措,加上疲累,終於對著那祈禱項鍊開始祈禱:上帝,幫助我。轉了幾個圈子終於見到一座建築屋頂上巨大的字樣:Le Bourget Airfield。他找到了。
他停好飛機後,累得癱在座位上,他只用了33 個多小時就到達目的地,但他已經三天沒睡了。這時聽到如雷的聲音,原來機場聚集了幾萬法國人,他們全部一起跑過來,將整個飛機包圍住。他往窗外一看,嚇得說不出話來。之後群眾打開機艙門,將他拖出去,高舉起來,高呼:林白Lindbergh之聲不絕於耳。他到這時還沒領會到自己的「成就」。這是五月21 日晚上十點半。
電影最後,他說法國機場有20 萬人歡迎他,而他之後回到紐約時,紐約街頭有四百萬群眾瘋狂的歡迎他。
製作與卡司:
林白說得沒錯,當時確實有20 萬人在巴黎機場迎接他。由於他一路都飛得很低,所以在他經過紐芬蘭時,已經有地面的居民見到他,消息傳回美國。此外在愛爾蘭,也都有地面的人將消息傳出去。當時美國的報紙,包括紐約時報等都有關於他一路飛行的消息出號外,及大篇幅的刊登,所以在他抵達法國時,才會有那樣多人前往機場歡迎他。
25 歲的林白立即成為全世界的風雲人物。他經由比利時,英國等地回到美國,英國還用皇家空軍的飛機一路護送。之後再經由華盛頓到紐約。每一程都有十萬以上民眾歡迎。回到紐約之後,紐約市在六月13 日舉行了一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歡迎會及遊行,有20 萬人參加,圍觀的群眾達到四百萬人。這次遊行成為紐約歷史上一個里程碑,後來只有1951 年韓戰時,麥克阿瑟將軍 Douglas MacArthur 被當時杜魯門總統強迫回國時的遊行才被超越。(麥克阿瑟的遊行有750 萬人圍觀歡呼。)
林白的成功,符合了片名的Spirit,靠的是毅力。在那些角逐的人中,他不是最有經驗。而且他一個人獨飛,以減輕飛機重量。他沒有任何導航幫助,甚至只用一個引擎。他的成功不僅讓當時全世界的人驚嘆佩服,也打開了世人航空旅行的大門。至少提前人類航空旅行十多年。
拍這部片子時,林白仍在,(他到1974 年才以72歲之齡去世),而且他有劇本刪改權,所以這電影的細節幾乎都是正確的。包括他在旅館中耳邊響起的那首歌Rio Rita,那是前一晚他跟馬洪尼去看的一齣舞台劇的主題曲。還有神父送給他的聖克里斯多夫祈禱項鍊,以及上飛機之前,一個女觀眾獻出一面小鏡子等等,都是林白在自傳中寫的經歷。而且片中每一個人的姓名都是真實的,包括那個在火車上推銷吊褲袋 suspender 的推銷員在內。此外一路上每一個小時的經歷,完全都是事實。這樣的經歷無須誇張,都扣人心弦。
據說華納公司最初希望當時25 歲的John Kerr 飾演林白,他的年齡剛好,不過他因為後來林白有同情納粹的嫌疑,拒絕了。而詹姆斯史都華極力爭取這角色。一方面史都華自己是飛機發燒友,非常熱衷於開飛機,二戰時先後加入美國及英國空軍,獲得多枚勳章,戰後還繼續在後備軍中服役。不過他此時已經47 歲,與林白獨飛大西洋時的25 歲差了很多。華納的Jack Warner 說「我們當然希望有大明星來演出,但也不能年齡相差那樣多。」但他不好意思因為年齡拒絕他,就說他太胖了。一生都是高高瘦瘦的史都華後來說:「我聽了嚇一跳,但是我實在想演那角色,我就答應減肥。我一輩子都沒有節食過,不過我開始減肥,後來我瘦得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下圖是真正的林白,跟片中的林白的對比。)
不過遠看,史都華跟林白確實很像,林白身高六尺二寸半,史都華六尺三。林白體重只有150 磅,而史都華說他從170 磅開始減肥,所以減十幾磅應當剛好。在這電影中,史都華看起來比47 歲年輕,不過就很難讓人相信他是25歲。最多只能說35 歲。史都華為了取得這角色,還主動建議不收報酬,而以推出後的利潤收取若干比例的利潤。但這片子推出後沒有賺錢。史都華只能說自己過足了癮。
之後影評人都稱讚史都華的演技,因為這電影除了史都華之外,沒有一個是有任何號召力的影星,所以電影只靠他一個人帶動。據說林白對他特別欣賞,因為一些小地方顯示出他真的懂飛行。好像他在起飛前,很自然的輕敲儀表中的機油表oil gauge,這就是只有常開飛機的人的一個自然動作。
這電影預算相當高,首先劇本版權就用了一百萬元。片中的飛機原來用了林白他們一萬三千元,而為了拍這電影製造了一架複製品,就用去十萬元,(可見通貨膨脹的影響。)不過另外有報導說,華納公司做了三架複製品,共用去130 萬元,後來三架飛機都被捐出給博物館使用展出,其中一架焚毀於火警,另外兩架仍然存在。
此外很多片段都去到實地拍攝。這包括美國的加州聖地牙哥,聖路易,紐約等地。飛機起飛後,又在加拿大的Nova Scotia,紐芬蘭,之後去愛爾蘭,巴黎等地。還包括在巴黎的 Guyancourt 建造了一座與 Le Bourget 機場相似的機場。據導演比利懷德 Billy Wilder 後來說,因為地面跟飛機上面無法聯絡,不能發出指令,所以每一次要拍一段新的鏡頭,或是重拍某一段時,都要飛機降落,說清楚了,再起飛重拍。此外他說,很多鏡頭是從另一架飛機上拍攝的,所以同時都有兩架飛機在空中。
比利懷德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導演及編劇,他編劇及導演成功的電影不計其數,(參見 已經介紹過的導演作品名單 中的名單),為了這部片子,他除了參與自己編劇,還邀請了多位重量級的編劇,最初是 Charles Lederer,不過他中途跟懷德意見不合離去,之後又請了 Wendell Mayes 加入。
後來預算用了超過六百萬元,首映收入只有260 萬元,虧損相當大。傑克華納說,這是他們一次最「災難性的失敗」。不過這部片子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後來很多博物館,例如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就定期播映。是一部有意義的歷史電影。
主要演員表:
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 飾林白Charles Lindbergh
Murray Hamilton 飾空中馬戲團主人葛尼Harlan A. “Bud”Gurney
Patricia Smith 飾借出小鏡子的女人
Bartlett Robinson 飾飛機工廠老闆法蘭克馬洪尼Benjamin Frank Mahoney
Arthur Space 飾飛機工廠總工程師何爾Donald A. Hall
Marc Connelly 飾學習駕駛飛機的神父Father Hussman
Charles Watts 飾火車上推銷員O. W. Schultz
Richard Deacon 飾哥倫比亞飛機公司老闆Charles A. Levine
Robert Burton 飾林白在助人之一Maj. Albert Lambert
Robert Corthwaite 飾林白的朋友Harry Knight
Maurice Manson 飾報紙發行人,林白贊助人之一E. Lansing Ray
David Orrick McDearmon 飾銀行家,林白贊助人之一Harold Bixby
James O’Rear 飾林白贊助人之一Earl Thompson
James Robertson Jr. 飾林白贊助人之一Bill Robertson
(未來電視製作人) Aaron Spelling 飾Mr. Fearl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