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34街的奇蹟 Miracle on 34th Street
電影 春風秋雨 Imitation of Life
電影 Pinky 一部講述黑白問題的電影

電影 A Canterbury Tale 坎特伯里故事

2021-10-22 23:16:05

這是英國The Archers公司在1944年推出的黑白浪漫喜劇。The Archers就是Michael Powell跟Emeric Pressburger合組的公司,他們一向都是由Pressburger提供故事及兩人合作寫劇本,然後Powell 負責導演。他們在1939-1972年間一共合作了二十多部電影。這算是較早期的一部。

這電影的故事及片名,取自英國14世紀詩人及作家Geoffrey Chaucer 喬瑟的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里故事集。同時仿照他的故事中,中古時期的戰爭及朝聖主題,改裝在二戰時期的英國。說兩位軍人,(一個美國人,一個英國人,)以及一位英國女子,偶然在一個小鎮相遇,同時共同解開當地一件疑案的經歷。過程沒有高潮突起,有的是農村小鎮的風景,以及最後帶出的朝聖之路的終結。

這電影也沒有大明星,演員的模樣都不起眼,其中男主角之一原來是一名住在英國的美國士兵John Sweet,他真的是最不像明星的演員,所以一部片之後就收山了。不過演技就算不錯的。

不過攝影Erwin Hillier的功力就提升了畫面的美麗。也因此被影評人稱之為是英國現實主義,與德國表現主義的綜合體。(這些主義名詞就是這樣來的。)至於英國農村的美麗風景,也被加上了「新浪漫主義」的封號。其實觀眾一點都不在乎屬於哪一種主義,只希望故事(劇本)好,演員看了舒服,稱職,如果導演再盡職,手法高明,就是意外收穫。

可能為了在美國的賣座,美國版本中加了Raymond Massey的旁白,同時給Kim Hunter加了一個小角色。我在網上見到這電影的中文譯名是「夜夜春宵」,完全想不通是為甚麼。

劇情:

1943年八月的一天晚上,一個美國軍人江森Bob Johnson坐火車到坎特伯里,但是他聽不懂火車的報站系統,就早一站下了車,到了肯特郡的小鎮Chillingbourne。他準備在此住一晚,明天一早坐早班車到坎特伯里。

這裡似乎是一個軍事據點,下車時車站只有另一個英國軍人彼得Peter Gibbs,他是回來報到,還有一個英國女子艾莉森Alison Smith,她是倫敦一間百貨公司店員,來這裡的市政府開始新工作的。當他們要離開車站時,站長對他們說,所有外來遊客都要先到市政廳報到登記,而且他們兩位男士必須陪同艾莉森一起到鎮上,這是當地的規矩。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但是走了沒多遠,艾利森就遭到襲擊,有人澆了一些東西在她頭上。她一摸黏黏的,像是膠水。他們也見到那個襲擊者似乎穿軍裝,已經迅速逃走。

他們走到市鎮廳,管事的人為他們提供清水讓她洗頭。原來近來這樣的事經常發生,她是第11個受害者了。當地人叫那襲擊者是Glue man 膠水男子。

之後江森走上樓,見到那位市長柯佩波Thomas Colpeper還在工作。登記後聊了幾句,市長知道他是美國士兵下錯了站,就給他一張禮券,讓他免費住在隔壁的小旅店。他感激地離去。

之後,艾莉森吹乾了頭髮也來找市長。她說她是來就任那份農人工作的。但是柯佩波說,他要的是男人,因為要做農地裡的工作。艾莉森說她是學農的,也習慣農地工作。柯佩波又說,這裡軍人多,擔心她受到騷擾,堅持不用她。艾莉森不太高興。這時她說她聽見衣櫥有聲音,要去查看,柯佩波勉強讓她打開衣櫥,原來是幾個衣架在搖動。不過艾莉森望見地下一套軍服丟在地上。她起了疑心。

當晚江森睡在旅館床上非常滿意,因為這小鎮旅館很寬敞,床也很大。旅店主人說連伊莉莎白女王都住過。這時有人敲門,原來艾莉森也住在這旅店,當她聽說江森也住這裡,就請他明早不要一早離開,她希望他多留下來一天,幫她解開這膠水男子的疑問。他同意了。艾莉森甚至說她懷疑柯佩波有問題。

原來艾莉森也是當時的Land Girl,是英國在第一次大戰後為了鼓勵婦女也能貢獻,讓女性開始學農,及務農。第二天,艾莉森就開著一輛馬車,到附近農村為一個農人婦女普魯登太太Prudence Honeywood工作。出發前見到江森,江森坐她的馬車走了一段路,他聽說這附近就是一條中古時期的朝聖之路Pilgrim’s Road,將信徒引向坎特伯里大教堂,他要體會這條路。艾莉森說她三年前跟未婚夫來過,未婚夫還挖掘出一些古物。不過她的未婚夫就剛剛在二戰中殉職了。江森也說出自己已經七個禮拜沒有收到女朋友的來信,相信女友已經另結新歡。他們彼此安慰。(下:江森見到艾莉森的馬車,搭了一程順風車。)

 

 

 

 

 

 

 

 

普魯登太太說現在農忙,很難請到工人,所以非常歡迎艾莉森前來幫忙。談話間,普魯登告訴她另外幾個受襲擊女子的名字。艾莉森都登記了,準備一一去跟她們談話。她在離開普魯登的農場時,遇到正在演習的三輛英軍的裝甲車,其中一輛攔住她的去路,原來是昨晚遇見的彼得。艾莉森立即邀請他一起調查膠水男子的事。

他們都聽說,當天下午柯佩波有一場講座,講的就是600年前這裡很熱鬧的朝聖之路,他們都有興趣去聽。原來柯佩波本身是農人,和很多小鎮一樣,市長只是兼職。他此外還是鎮上的義務消防員,及法官。

柯佩波的講座還用幻燈片展示這條朝聖之路的歷史變遷。當說到有人挖掘出羅馬時代的古銅錢時,他曾經到倫敦的博物館去尋找,卻說沒有紀錄。這時艾莉森說,原來她手中就有一些。柯佩波說希望見一見。艾莉森說行李運到後會給他看。

這個下午他們分別去查。江森在河邊遇到一群孩子在玩打仗遊戲,他們見到江森穿軍裝,就邀請他一起參加。他趁機問這些男孩,如果要買日用品(例如膠水)應當去哪裡。他們說當地只有一間藥店(雜貨店),不過多數人家都是利用collect savage,到比較富裕的家去收集不用的東西。

另一邊,艾莉森在一個下午跟所有被灑過膠水的女子談過話,將她們遇襲的時間及地點都登記了。知道她們都是在晚上11:30分到午夜前遇襲,從來沒超過午夜。但是日期上面就沒有統一性,甚麼日子都有。

而彼得就負責到柯佩波的家去探訪。他假裝對於市長的工作,及朝聖之路都有興趣。談話間,柯佩波問他希望做甚麼,他說到自己的志願是在教堂彈風琴。但一直以來,都只能在劇院彈風琴。這時有孩子們來收集不用的東西,當柯佩波去跟孩子們談話時,彼得就從牆上偷了一張柯佩波做消防員當班的日程表。(下:彼得到柯佩波的家去探訪。柯佩波跟母親同住。)

 

 

 

 

 

 

 

 

他們三人經收集的資料集在一起,研究了那些女子遇襲的日子,跟柯佩波的消防當班紀錄發現完全吻合。原來他每八天輪流一次巡防,而那些遇襲日期就是相隔八日。之後他們去檢查那些孩子收集的廢物,都沒有膠水之類的東西。孩子們還偷了雜貨店的帳本,也沒有線索。不過江森就給了他們一點錢去買了一個足球。(下:他們三人收集了資料,研究分析誰最可能是嫌犯。)

 

 

 

 

 

 

 

 

 

有了足夠線索,大家心情都輕鬆了,艾莉森一個人到山坡去,遠遠望見凱特伯里大教堂,心裡感到震撼,而且不自覺的聽到有馬蹄聲和人聲,還有笛子的樂聲,感覺到這一條朝聖之路又熱鬧起來。這時才見到草叢中出現一個人,就是柯佩波。她跟柯佩波說自己聽到的聲音,柯佩波就說這朝聖之路不僅可以引導信徒到大教堂,更可以為朝聖者帶來祝福。談天時,艾莉森坦言未婚夫傑夫瑞Geoffrey不久前死於空戰,而且未婚夫的父親也反對他們在一起,因為對方家世不錯,而她只是一個店員。

談到這裡,他們聽到談話聲,原來是江森跟彼得,他們也來這裡仰慕大教堂。艾莉森跟柯佩波決定不露面,兩人都躺在草叢中。他們聽見兩人談了一會朝聖之路,最後說起要解決這膠水男子的問題,而且他們明說是「柯佩波膠水男」,就下山了。艾莉森注意到柯佩波一點反應都沒有。

第二天一早,他們三人一起坐火車去坎特伯里。江森是約了人在那裏見面,艾莉森去參加一項農業會議,彼得則是要去當地警察局,舉報柯佩波的黑夜潑膠水行為。沒想到最後一刻柯佩波也上了火車,他要去當地執行法官任務。他們三人不希望柯佩波坐到他們這裡,沒想到他見到他們就坐在他們對面。而且他開門見山地說,這趟火車只有十分鐘,他要把話說明白。他說站前他就開始四處呼籲,保留Chillingbourne境內的這條朝聖之路,但是都沒有人聽。不僅,戰爭爆發後,政府更這裡的山谷建了軍營。他到倫敦,到坎特伯里,到處演講呼籲,都沒有效果。他想起來女孩子會吸引士兵,甚至讓他們不聽他的演講,他就希望一方面阻止女孩到這裡,一方面阻止士兵在外面被其他女子吸引,才用到這計謀。他甚至問江森,你也不希望你的三千英里外的女朋友變心是吧?江森就舉了個例子,說:如果一個嬰兒頭上有一隻蒼蠅,你就好比用鐵鎚去打這蒼蠅。不過他們三人終於了解柯佩波的好意,決定就此算了。江森說:現在蒼蠅死了,嬰兒也沒事。算了。

他們到了坎特伯里,四個人分手。柯佩波祝福他們,說來到坎特伯里,你們不是得到祝福,就是懺悔。彼得先到教堂,見到教堂一座巨大的風琴,有三層琴鍵,非常仰慕。那位風琴師聽說他學習過九年,特准他使用風琴,他一上手悠揚的琴聲就充滿了整個市鎮。連馬路上的江森跟艾莉森都聽見了。他終於有機會在教堂彈風琴,而且是坎特伯里大教堂的風琴。

艾莉森走在街上,見到以前熟悉的建築都已經被炸毀,只剩下一個個臨時肅立的標誌,說這裡是某某建築。她到了一間車行,去見自己過去跟傑夫瑞使用過的旅行車,見到全是灰塵,也沒有輪胎。她睹物思人,見到傑夫瑞的披風,帽子不禁哭起來。這時車行老闆才通知她,原來傑夫瑞的父親在找她,因為他得到消息,傑夫瑞沒有死,現在在葡萄牙外海直布羅陀的醫院。她聽了立即開心地去打掃那輛汽車,準備重新出發。

至於江森,他見到了老友Michael Roczinsky羅辛斯基,他們幾個月不見,羅辛斯基見到他給他一疊信件,原來他的女友到了澳洲,參加盟軍組織的女子救護隊。她一直都有信給他,只是這些信都延誤了。

這時教堂傳出彼得的琴聲,以及信徒唱出的Onward Christian Soldiers歌聲。而他們三位都在朝聖之路的終點得到了自己的祝福。

製作與卡司:

這片子的導演,製片跟編劇Michael Powell跟Emeric Pressburger兩人,似乎一開始就要拍一部非常低調的電影。那些演員不僅沒有名氣,甚至外貌也不起眼,那個美國士兵江森Bob Johnson更是真的在軍營找來的美國大兵,據說他當時在英國等待出發到法國戰場時,被找來的。而且說他是奧勒岡州的農村青年,真的滿身的鄉土氣。(他原籍明尼蘇達,所以說他演得不錯。有真實感。)據說他後來希望從影,結果不成功,就回去教書去了。

這電影的故事也很低調,所謂的罪案也不是大的案子。前面的舖排提到了朝聖之路,不過好像只是枝節,到了最後才成為主題。這電影的劇本很多地方都是這樣,不像其他電影,所有的舖排都有來由,但這個劇本好像隨意的寫來,沒有必要是對結局有用的。好像說,江森跟村子裡的木匠談得非常好,原來每一種木頭都有伐木的時期,差一個月都不行。所以那個木匠跟他很投緣,甚至請他吃晚餐。觀眾會等這一餐飯的下文,但是就沒有了。不過這些小事都是這部片讓人感動的因素。

不過最後是動人的。所有的線條都集中到這裡,大家都得到了祝福,(願望成真)。原來那個「嫌犯」說的道理才是電影的主題。很多影評人稱讚片中的風景美麗,其實片中的小鎮Chillingbourne是虛構的,不過外景就確實是在坎特伯里附近一帶的肯特郡拍攝,包括Chilham,Fordwich,Wickhambreaux等地。這風景讓我想起西班牙聖詹姆斯大教堂的朝聖之旅,那條路徑也是一路都是鄉村小徑,風景非常優美,以及非常具有古味。(見:西班牙朝聖之旅Camino de Santiago )只有步行過這些小路的人才會體會到柯佩波在片中說的那些肺腑感言。

據說後來在這些地方,例如Chilham,經常有慶典,並且帶遊客到朝聖路徑參觀遊覽。

Powell跟Pressburger在電影圈子有相當的地位,他們有很多片子獲得推崇,其中比較知名的包括:The Life and Death of Colonel Blimp (1943),I Know Where I’m Going! (1945),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1946),Black Narcissus 黑水仙 (1947),The Red Shoes 紅菱艷 (1948)等。

不過不可以忽視「明星」效應,因為沒有明星,這部片子在他們的作品中算是賣座較差的。而且導演Powell見到在英國賣座差,還重新剪接過,並且在美國版本加了兩位知名的演員,讓Raymond Massey加了旁白,同時讓(英國籍的) Kim Hunter飾演江森的女朋友,在江森回憶過去好時光時露面。不過據說這個新版本遺失了,我在TCM看到的版本就是原來的版本,沒有他們。而且Kim Hunter當時也不算有名氣,對於美國的賣座也沒有幫助。

主要演員表:

Eric Portman飾市長柯佩波Thomas Colpeper

Sgt. John Sweet飾美國大兵江森Bob Johnson

Dennis Price 飾英國士兵彼得Sgt. Peter Gibbs

Sheila Sim飾應國女子艾莉森Alison Smith

Charles Hawtrey飾火車站長Thomas Duckett

Esmond Knight飾電影開始時旁白者Village Idiot / Narrator

George Merritt飾鐵匠Ned Horton

Edward Rigby 飾木匠Jim Horton

Freda Jackson 飾普魯太太Mrs. Pru Honeywood

Eliot Makeham 飾坎特伯里大教堂風琴施

Betty Jardine 飾受害者之一Fee Baker

Harvey Golden 飾羅辛斯基Sgt Michael Roczinsky

金亨特Kim Hunter 飾江森的女友(美國版本)

雷蒙梅西Raymond Massey 旁白(只有美國版本)

Esma Cannon 飾旅店女僕Agnes

Click: 1517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