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34街的奇蹟 Miracle on 34th Street
電影 春風秋雨 Imitation of Life
電影 Pinky 一部講述黑白問題的電影

電影 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 名利之火

2021-08-02 00:31:34

這是導演及製片人Brian De Palma狄帕馬在1990年推出的彩色諷世巨製,劇本改編自美國作家Tom Wolfe 在1987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因為小說出版時非常受歡迎,所以一般預計電影也會同樣成功,何況有多位紅星參與演出: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梅蘭妮葛里芬Melanie Griffith,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等。但是影片推出後,不僅影評人攻擊,賣座收入連成本的三分之一都收不回,被認為是數十年來最賠錢的失敗之作。

這電影講的是一對紐約男女在駕車回曼哈頓時,於公路上出錯一個出口,車子開到紐約治安惡名昭彰的South Bronx區,被一群黑人包圍,之後走不出該區,誤撞一名黑人青年,導致他昏迷。黑人民權組織藉機做大事件,當地市政官員亟欲爭取黑人選票,要拿出白人肇事者做祭旗。是一部牽涉到極端敏感的種族事件的電影。

這電影被批評選角不當,包括當時僅33歲的湯姆漢克斯,認為他跟原著中的角色不相符。(因為太多人看過原著小說,對於書中人物有一定的想法。)以及當時34歲剛剛以Die Hard (1988) 走紅的第二男主角布魯斯威利,也認為讓他飾演一名記者不適合。至於女主角32歲的梅蘭妮葛里芬,她不僅有嚴重酗酒毛病,演出受影響,而且據報導她在電影拍攝到一半去做了隆胸手術,而她在片中還前後多次露出胸部。製作群中很多人反對由她演出,導演還一度找了剛剛19歲的新人Uma Thurman,但是湯姆漢克斯跟她合作了幾天後說她太年輕,他跟她無法做戲,拒絕跟她合作。於是又換回梅蘭妮。

這電影雖然不賣座,卻不代表不好看。其實劇本很札實,劇情也很合理。很多賣座電影其實不是真正好看,很多名片也讓人看不下去。這電影唯一缺點是一開始(及最後)加了記者的一段,與劇情關係不是很大,有點多餘,也許影響(誤導)觀眾的期望。

這本小說跟電影有很多中文譯名,包括:名利之火,夜都迷情,虛妄的火焰。電影片長兩小時。

劇情:

電影男主角薛曼麥考伊Sherman McCoy是華爾街一名成功的股票經紀。他成交一筆生意就可以有上百萬的紅利。他跟妻子,以及一個女兒住在紐約公園大道一座一千六百萬元的公寓單位。但是他有一個情婦瑪麗亞Maria Ruskin。瑪麗亞其實有丈夫,但是人很不正經,背著丈夫跟薛曼勾搭。

這天晚上,薛曼要找機會跟瑪麗亞打電話,就跟妻子茱迪Judy說他要出去溜狗。茱迪提醒他天正在下大雨,他還是堅持出去。到了電話亭,他卻撥錯號碼,撥到自己家裡。當茱迪接電話時,他管對方叫「瑪麗亞」,這一下等於自己穿幫。妻子知道他有了情婦,名字叫做瑪麗亞。回到家裡他企圖解釋,茱迪已經不相信。

第二天他到辦公室,接到瑪麗亞留言,說她當天下午會回到紐約。於是他興奮地去接機。兩人見面有如乾柴烈火。這導致薛曼開車不專心,走上高速公路時,轉錯一個彎,就提早下了交流道。下來之後見到滿街都是黑人,波多黎各人,瑪麗亞說她害怕,要薛曼趕緊開出這一區。但是就是繞不出去。他們越走越驚險,見到路邊車輛被焚燒,有人用鐵棍破壞汽車,男男女女都像是幫派分子,不懷好意。後來見到一個箭頭,指示可以開上曼哈頓的出口,當薛曼開到那哩,卻見到有一個輪胎擋在路當中,於是下車去移開,但此時來了兩個黑人青年,擺明是挑釁。薛曼解釋是要移開輪胎,對方來勢洶洶,瑪麗亞在車上見到情勢不對,就坐上駕駛座直往前衝,還要薛曼趕緊上車。這期間瑪麗亞撞上其中一個青年,薛曼上了車之後急速逃走。(下:他們兩人在車中非常害怕。)

 

 

 

 

 

 

 

 

他們終於到了瑪麗亞的公寓,驚魂未定。薛曼認為他們應當去報警,但是瑪麗亞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她說,如果事件公開,他們的私情會曝光,兩人的事業,家庭也都會完蛋。她甚至說當時是她開的車,她不願意出來認罪,並且用身體引誘薛曼,轉移他的注意力。

與此同時,那個黑人青年被撞倒後昏迷不醒,他的同伴指出他是被白人的汽車撞倒。當地一個黑人牧師Reverend Bacon就利用事件要爭取公道,指出這是一宗單純的肇事後逃離現場的犯罪案子。並找來昏迷男子的母親,說他是一個成績好的男孩,剛剛中學畢業馬上就要進大學,前途無量。

當時正值選舉年,當地的一個檢察官懷斯Abe Weiss計劃競選市長。懷斯是猶太人,他的選區就在Bronx,所以他處理(起訴)的案子都是黑人及波多黎各人,他的策士對他說,如果他能將一個傷害黑人的白人丟到監獄,肯定可以多獲得很多少數種族的選票。於是他下令手下盡快將這個肇事者找到。

與此同時,紐約一個記者彼得法洛Peter Fallow因為酗酒,好久沒有拿出像樣的新聞,編輯催促他挖新聞,否則開除他。當他聽說有這一件事,認為有很好的新聞角度,也全力挖掘相關線索。

這事件越鬧越大,黑人區每天都有示威,抗議警方處理黑人受傷害行動不力。電視台也每天都轉播。彼得的報紙每天都以頭版全頁大標題處理。薛曼看了心慌意亂,立即找瑪麗亞商量。瑪麗亞安排他們在一個朋友卡洛萊Caroline的公寓幽會。薛曼拿報紙給她看,說他認為還是跟警方說實話,但是瑪麗亞仍然拒絕,甚至說是因為當時是她開車,她不想惹上身。

在各方面努力下,終於查出肇事汽車是一輛賓士,車牌第一個字母是R,懷斯得到這線索後,也下令警方全力搜索。他說他過去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自由派地區檢察官Liberal Jewish DA,現在則被黑人社區攻擊是一個歧視黑人的猶太人Hymie racist。他必須用這件事為自己翻案。紐約警方將全市劃分成十幾個區,等於是人肉搜索,終於找到薛曼。當他們去找薛曼時,薛曼一方面意外,一方面心虛,不給警方看他的汽車,說要先找律師,這就已經引起警方的疑心,當場威脅他第二天就要逮捕他。他立即去找律師湯姆Tom Killian,說要自首,但是律師嘲笑他說,「他們會把你吃掉,那個黑人牧師很會做宣傳,政客需要你去祭旗。」勸他不要主動認罪。正好這天晚上他們倆家人都出席一項歌劇晚會,他見到瑪麗亞要跟她說話,但是因為人多,他一直沒機會,而且瑪麗亞也有意躲著他。他在看歌劇時心急如焚,幾乎要哭了。

第二天,律師來接他一同去警察局,警察將他扣上手銬,將他拘押在一群黑人中。律師幫他安排保釋聆訊。法庭擠滿了黑人,鼓譟要阻止他被保釋。但是黑人法官懷特Leonard White訓斥那些市民。結果宣布只以一萬元交保,下面的黑人及檢察官的律師克蘭瑪Jed  Kramer都大聲鼓譟,說至少應當25萬元。懷特斥責克蘭瑪,說他如果有不同意見應當另行書面申請。於是薛曼暫時獲釋。

這是大新聞,法庭外擠滿了記者等著薛曼。反而是彼得冷靜。他生氣的是,這原來是他的獨家新聞,現在薛曼卻成為所有媒體的「魚肉」。他一個人見到薛曼從後門出來,充滿同情心。他見薛曼叫不到計程車,就建議他跟自己一起坐地下鐵。原來卡洛萊是他的女朋友,卡洛萊就是那個將公寓分租給瑪麗亞的女子。而她的公寓因為有租金管制,所以有自動錄音系統。卡洛萊聽見了那天瑪麗亞跟薛曼的談話,知道當天開車的是瑪麗亞而非薛曼。所以彼得對他充滿同情。(下:記者彼得帶領薛曼去坐地下車,還給他酒喝。)

 

 

 

 

 

 

 

 

當天他回到家,意外發現家裡滿堂賓客,茱迪說這派對很早就已經籌備,沒法改期。原來茱迪是社交聞人,經常在家裡大宴賓客。這些客人表面上都表達對他的同情,但是一個同事代表公司管理層通知他,叫他以後不要上班了。另一個則是他所住豪華公寓的管理員,也通知他叫他搬家。最後妻子茱迪也說,她會立即跟他辦理離婚。他氣憤得到房間裡拿出一把長槍,威脅所有賓客立即離去,將客人都趕走。

彼得將那捲錄音帶給了薛曼,薛曼拿去給自己的律師湯姆。雖然湯姆說這證據對他有利,但是除非是他自己錄音,其他人錄的錄音帶都是非法行為,不能作呈堂證據。他建議薛曼自己去錄音。湯姆在他身上裝了竊聽裝置,他就去找瑪麗亞,但是當瑪麗亞要跟他親熱時,發現他的錄音裝置,立即跟他翻臉。

這天晚上他一個人在家哩,妻子已經把家具搬空,他一個人坐在地上吃外賣。父親來按門鈴。他父親是一個正直的人,他以為父親要來對他訓話。但是父親說,現在他只求兒子平安,不是來訓話。薛曼問父親,必要時他是否一定要說實話,父親說如果實話會讓他坐牢,他不會堅持。

開庭了,瑪麗亞成為檢察官的證人,她說薛曼從來不准人碰他的車,所以那天是薛曼自己開車,她還說,事後她勸薛曼去自首,但是薛曼不肯,擔心家庭跟事業受損。這時薛曼在自己的犯人座位上播放那捲錄音帶,還裝了小型擴音器,很清楚的聽見瑪麗亞的聲音說:我不要報警,何況是我在開車。…這段錄音與瑪麗亞剛剛的證詞完全相反,瑪麗亞一聽就暈倒了。法官懷特聽見十分生氣瑪麗亞作偽證,就問薛曼:這錄音帶是你自己錄的嗎?薛曼點頭說是,於是法官宣布案子撤銷。法庭內的黑人吵翻天,甚至罵黑人法官是種族主義的豬。懷特怒斥大家要大家安靜,同時說:「司法跟皮膚顏色無關,現在是證人作偽證,檢控官牽引證人作偽證,地方檢察官將無辜的人丟給群眾,換取政治利益。更有做牧師的人,藉案件圖利,分一杯羹。這是司法正義嗎?甚麼是正義?我告訴你,正義是法律,不是自以為是。正義不是談條件,不是角度的問題。司法是禮教decency,是你祖母教導你的東西,是在你的骨子裡。你們回去,做一個decent 的人,Be decent。薛曼,你可以回去了。」

製作與卡司:

這電影今天看來非常政治不正確。因為暴露了好多現在都不可以說,也不被人承認的事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大城市的族裔社區存在嚴重的社會問題,治安問題。我還記得當時紐約的哈林區絕對不能去,萬一走錯路進去了很可能有恐怖的後果。這電影就真實的暴露了。而且,半個世紀前,黑人打劫白人,甚至殺死對方的事件經常發生。但是難得出現一件白人誤殺黑人的事件,就會被坐大,這情況在今天尤其普遍。簡直不用描述。至於那一位黑人牧師更是呼之欲出,完全是夏普登Al Sharpton的翻版。夏普登就經常利用紐約的黑白衝突做文章,例如1984年發生在紐約地下鐵的一次打劫案件,當時四名黑人少年持刀打劫一名白人蓋茲Bernard Goetz,他拿出槍射傷他們,(其中一人重傷癱瘓)。結果他被陪審團裁決唯一罪名是持有無牌照的武器。後來夏普登代表受害人上訴,聯邦法官也認為蓋茲的行為是出於對打劫的自衛,與種族膚色無關。他後來只服刑八個月。

這電影推出於1990年,(原著書本推出於1987年),這樣的內容在當時都沒有引起太多迴響,如果是今天有人拍這樣的電影,肯定會被攻擊的體無完膚。根本不可能有人敢拍。就像一位影評人說的:電影中沒有一個黑人是好的,(除了那個黑人法官。)但事實上,原著中這法官也是猶太人,但是電影為了平衡,才換成黑人(Morgan Freeman 飾演),以減少太明顯的種族偏差。雖然是這樣,在當時Tom Wolfe的書本不僅沒有受到任何攻擊,還受到舉世的好評,可見在當時這樣的文章是可以接受,也因為他描述的是與一般民眾心目中的想法一致。一位自由派影評人Roger Ebert就說,原著分析了每一個角色的心理因素,意思是每一個角色的想法都有原因,所以他們(即使是自由派)都接受了。但是經過過去幾十年的左派的洗腦,現在的人不敢再正常思想,必須跟著「輿論領袖」的思維走。

當時沒有人攻擊原作者Tom Wolfe,是因為他表明了是一部諷刺時人的小說,除了對黑人社區,對檢控官等政客,對華爾街菁英,對於虛榮女性,都毫無保留的攻擊,(但是對於男主角薛曼似乎相當同情),對於媒體人也充滿鄙視。裡面的記者(編輯)都是唯恐天下不亂,見到可以利用的題材,不惜將任何人拿出來祭旗。盡管自己酗酒,好色,但不容許筆下人物有一絲缺點。

這部電影在當時或許沒有得到觀眾的欣賞,但是在今天這局勢下卻是最值得再拿出來看看,到底我們的社會哪裡生病了?為什麼Tom Wolfe在三十多年前就見到了?

(不可否認Tom Wolfe生長於南方,他就讀的大學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也是南方大學,而且Robert E. Lee曾經是校長。他的博士論文題目是:1929-1942年間,共產黨在美國作家圈的活動。他支持喬治布許(小布許)競選總統,此外他公開抨擊美國左派哲學思想頭頭Noam Chomsky,這種種行徑如果是在今天,很定是會被Cancelled的目標。很難得他不僅全身而退,而且是那樣受歡迎的作家。所以過去30年美國政治思潮的變化不能說不大。)

這電影中飾演薛曼妻子的是Kim Cattrall,很多人會知道她,她後來在連續劇Sex and the City 中飾演Samantha Jones。這電視劇由1998-2004年演出七年,而且經常重播。不過她在演這電影時33歲,跟她後來的形象很不同。此外湯姆漢克斯的太太Rita Wilson在電影一開始,飾演一個女公關,也有不少戲份。此外一些媒體人在片中客串,好像Geraldo Rivera就有很多鏡頭。(下左:女主角在拍片中途去隆胸,片中多次展示一對豪乳。下右,另一位女主角是飾演薛曼太太的Kim Cattrall,她後來也紅了。)

 

 

 

 

 

 

 

 

 

 

片中飾演記者彼得的是紅星布魯斯威利,他此時其實只有34歲,但已經有禿頂的憂慮。他不僅帶了自己的化妝師,幫他在頭頂作特殊化妝,此外因為不願意戴假髮,還要求導演從後面打燈,遮住他的頭頂(反光)。

我通常不會介紹片中有粗口(F--- word)的電影,這一部是(第二次)例外。主要是要討論劇情。此外這電影也有一些難以入目的畫面。女主角居然很多「猴急」動作。她演技已經不行,靠的是她母親(Tippi Hedren) 的名氣,加上這些不必要的犧牲,難以歸類於好演員的行列。

這電影預算用了4,700萬元,但是賣座收入只有1,500萬元,所以是公開的失敗作品。看過元著的人批評是電影缺少了書本的深度。很多以評人則批評幾位主角的演技都欠缺,這包括湯姆漢克斯,(選角錯誤),此外布魯斯威利,梅蘭妮葛里芬都受到批評。只有飾演法官的摩根弗里曼被認為演出稱職。

主要演員表:

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飾薛曼Sherman McCoy

布魯斯威利Bruce Willis飾記者彼得Peter Fallow

梅蘭妮葛里芬Melanie Griffith 飾瑪麗亞Maria Ruskin

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飾法官懷特Judge Leonard White

金卡翠兒Kim Cattrall 飾薛曼妻子茱迪Judy McCoy

Saul Rubinek飾檢控官的律師克蘭瑪Jed Kramer

亞倫金Alan King 飾瑪麗亞的丈夫Arthur Ruskin

John Hancock飾黑人牧師Reverend Bacon

Barton Heyman飾警探Det. Martin

Kevin Dunn 飾薛曼的律師湯姆Tom Killian

Donald Moffat飾薛曼的父親Mr. McCoy

Louis Giambalvo飾檢控官手下的警探Roy Andruitti

Mary Alice 飾黑人青年的母親Annie Lamb

Kurt Fuller 飾公寓管理員Pollard Browning

F. Murray Abraham飾地方檢察官懷斯D. A. Abe Weiss

Beth Broderick飾卡洛萊Caroline Heftshank

莉泰威爾森Rita Wilson 飾女公關

 

Click: 1524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