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Quo Vadis 暴君焚城錄

2020-12-16 00:52:55

這是米高梅公司在1951年初的一部彩色歷史巨製,片長達三小時。劇本是根據波蘭小說家 Henryk Sienkiewicz在189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說的是羅馬暴君尼祿Nero在西元 62 年下令焚毀羅馬,及迫害基督徒的事蹟。片名(書名)取自紀述耶穌門徒布道的「使徒行傳」Act of Peter中的一句話,這本書寫於西元二世紀,Quo Vadis 的意思是拉丁文的:你去哪裡?使徒行傳中的事蹟多數是虛構的,這電影的故事也是虛構。不過尼祿王的暴虐就是事實,迫害基督徒也是事實,至於那場大火如何開始就沒有定論。

這電影的主要演員包括:羅伯泰勒 Robert Taylor,黛博拉蔻兒 Deborah Kerr,里歐甘 Leo Genn,彼得尤斯蒂諾夫 Peter Ustinov 等。據說影星伊麗莎白泰勒因為當時正在羅馬,就在片中做了咖哩啡 (臨時演員),而還未成名的蘇菲亞羅蘭也擔任臨時演員,不過據說都很難找到她們的蹤跡。因為電影動用了上萬名臨時演員,茫茫人海中很難見到熟面孔。

這電影導演是 Mervyn LeRoy,電影推出後叫好又叫座,共獲得八項金像獎提名,但一個都未得獎,不過就賣座鼎盛,門票收入高達2,100萬元,是截至當時除「亂世佳人」之外最賺錢的一部電影,幾乎獨立挽救米高梅於經濟崩潰。

劇情:

電影開始於西元64年,率領第14軍的指揮官馬庫斯維尼修斯Marcus Vincious在外作戰三年後凱旋歸來,他受命直接到皇宮去晉見尼祿王。尼祿王身邊有一個最信得過的大臣彼卓尼亞斯Petronius,他正好是維尼修斯的舅父。此時尼祿剛剛殺死了自己的妻子跟母親,以便可以迎娶一個女奴隸Poppaea鮑皮亞,到處都是對國王不利的閒話。宮廷中也有人醞釀要推翻尼祿,讓杜斯卡尼一位將軍取代。

維尼修斯在拜訪一位退休將軍Plautius普羅提亞斯時,初次見到美麗的莉吉亞Lygia,對她一見鍾情,最初以為她是將軍家裡的奴隸,後來才知道她是將軍領養的一名異國人質,來自利吉國度,是該國的公主,但是被普羅提亞斯擊敗後帶回。莉吉亞對於維尼修斯講述戰爭的勝利感到不滿,因為她反對流血,反對奴隸。(下:他對莉吉亞一見鍾情。)

 

 

 

 

 

 

 

 

維尼修斯在將軍家裡還見到一位自稱是猶太教士的保羅Paul,他跟莉吉亞立場幾乎一致,而且他說聽說耶穌門徒之一彼得Peter會來羅馬,希望維尼修斯到時候能助一臂之力。

第二天在市區廣場有慶祝活動,歡迎維尼修斯的部隊凱旋歸來,尼祿王親自檢閱,群眾高呼國王萬歲,但是尼祿百般不甘心,說天氣太熱,國民不尊重他的隱私,後來勉強帶著妻子出來檢閱。

彼卓尼亞斯見外甥回來,要送他一個美麗的西班牙女奴隸尤妮斯Eunice,但是維尼修斯表示沒有興趣,他反而問舅父,如何可以買一個人質,卓尼亞斯就知道他看上了某一個女子。願意幫他撮合。而尤妮斯就表達對彼卓尼亞斯的愛載,表示會對他一心一意。

彼卓尼亞斯安排維尼修斯帶著莉吉亞到皇宮見尼祿王。尼祿王一見莉吉亞就有意要收留她做後宮,但是彼卓尼亞斯就利用自己的身分說「她臀部太小」,尼祿王就心領神會的放棄了,之後彼卓尼亞斯趁機要求尼祿將莉吉亞送給維尼修斯,國王也答應了。(下:尼祿王最信賴彼卓尼亞斯,他也最懂尼祿的心理。)

 

 

 

 

 

 

 

 

不過同一場合,王后鮑皮亞也看上了維尼修斯,還親自傳喚他與她私人見面。這晚宴中那個自以為有歌唱天才的尼祿王又表演歌唱,還說他是盛情難卻。之後還有摔跤比賽,尼祿下令必須有一個人被殺死。這讓莉吉亞無法忍受。

第二天,維尼修斯去找莉吉亞,他父母卻說不知道她在哪裡。他就去找舅父,這時彼卓尼亞斯才說,原來莉吉亞是基督徒,那個保羅更是一個祕密會社的基督徒組織領袖,連將軍普羅提亞斯一家人都是。他們不僅反對羅馬統治,也是羅馬的敵人。彼卓尼亞斯還介紹他的一個朋友Chilo,說他可以帶他們到那個會社去認識一下他們的集會。

當晚維尼修斯就在Chilo領導下,去了一個地洞裡旁觀他們的聚會,見到信徒擠滿了地洞哩,莉吉亞及將軍一家人都在。會中見到彼得Peter在講道,他說他在加利利海邊見到耶穌,親自見到耶穌實施的奇蹟,讓他在沒有魚的海裡捕捉到滿網的魚,當時他跟他的兄弟就開始跟隨耶穌,並說到後來他參加最後的晚餐,及耶穌被釘十字架,及親眼見到耶穌死後復活等等經歷,他還轉述耶穌過去說過的道理,愛你的鄰居,被人打過後轉過另一邊臉,他還為信徒施行洗禮。

維尼修斯對這些道理沒有感覺,散會後他去找莉吉亞,被她家一個大力士尤西斯Ursus狙擊,維尼修斯先被打暈,他的衛士因為攻擊尤西斯兒被打死,Chilo就逃走了,但是尤西斯沒有打死他,反而跟莉吉亞一起把他帶回去,莉吉亞還幫他治療傷口。尤西斯解釋,他不喜歡殺人,除了是自衛。這時莉吉亞對維尼修斯已經有好感,當維尼修斯跟她求婚時,她也答應了。但是她說她需要保羅的祝福,於是找來保羅,只是當保羅在講道理時,維尼修斯說他不能接受,他要莉吉亞選擇(放棄基督信仰),莉吉亞說她無法這樣做,於是維尼修斯走了。

另一邊在皇宮,尼祿又有奇想,他找了設計家來設計一個全新的城市,為了建造新的城市,他必須把現有的羅馬城燒掉,彼卓尼亞斯很擔憂的對外甥維尼修斯說,他懷疑尼祿的神智有問題。這時王后又召見維尼修斯,這一次她更明目張膽,不僅挑逗他,還要他坐在自己身邊,親吻他。(下:尼祿王的第二任妻子有蛇蠍心腸。)

 

 

 

 

 

 

 

 

當天下午,尼祿正式宣布,他有一種遠見,將建造一座新式的城市,取名Neropolis,並取代羅馬城,當彼卓尼亞斯問他現有的羅馬城該如何時?他說燒掉。他還說,自己殺死妻子和母親,就是要讓這世界進入新的境界,維尼修聽見後,知道市民將有難,他特別關心莉吉亞的安全,就騎了馬車直衝到她家去,見到羅馬城已經一片火海,市民都擁擠在街道上,他一邊尋找莉吉亞的蹤跡,一邊還救了不少市民。最後他打開一個地道,讓大家經由下水道逃亡。這時他見到莉吉亞跟他的家人,就一起逃亡,逃到城門處,見到士兵在尼祿命令下把守城們禁止居民離去,他就下令士兵打開城門,還因此跟士兵打起來。城門打開後數以千計的市民都逃出去。

尼祿在皇宮聽到羅馬市民衝向皇宮,尼祿問:他們來做甚麼?比卓尼亞斯說,這是官逼民反的現象,尼祿知道禍闖大了,他要找人做替死鬼,他要皇宮的司令官Tigellinus提格里納斯頂罪,說「因為是你執行命令」,提格里納斯不肯,說他不惜做反。這時尼祿的現任妻子鮑皮亞建議,用基督徒做替死鬼,(她一直想對付莉吉亞,)尼祿說是好主意。比卓妮亞斯說,這樣會讓基督徒誠為殉難者,尼祿不理會。第二天,彼卓尼亞斯簽屬一份維尼修斯交給他的一份請願書,內容就是前面說過的,要求讓Galba上位,取代尼祿。比卓妮亞斯還警告外甥說,鮑皮亞已經建議尼祿,要逮捕他,還要讓基督徒成為這一次大火的替罪羊。已經將成裡城外的基督徒都逮捕了。

維尼修斯聽了,就到堅牢中去尋找莉吉亞,結果他自己跟莉吉亞和她的家人都被關在一起,這時傳來消息,所有基督徒都要被餵獅子,大家都很驚慌,一些信徒更責備彼得,說上帝為什麼背棄他們。這時莉吉亞的父親普羅提亞斯跟母親就鼓勵大家,要勇敢,相信上帝。

同一時間,彼得在羅馬城外前往希臘途中,見到天空出現一道光芒,像是上帝出現,之後他身邊的男孩口中說出了「我在羅馬的人們需要你」,他問過這男孩為甚麼說出那句話,男孩說他從未說話,於是他知道這是上帝的旨意,就回頭向羅馬走去。

當晚,彼卓尼亞斯在家中設宴,說他要釋放所有奴隸,包括尤妮斯。他甚至宣布自己死後會更好,當場要一個家僕用刀割他手腕,尤妮斯見到非常悲傷,說要跟他一起走,也搶過那把刀,割斷自己的手腕的血管,兩人緊緊握住手一起斷氣。彼卓尼亞斯斷氣前宣讀一封給尼祿的信,上面說:我可以原諒你殺死妻子跟母親,原諒你焚燒羅馬城,但是不能原諒你用你的差勁的歌聲孽瀆藝術,讓大家悶到死…(他知道這才最傷尼祿的心) 當尼祿讀到這封信,非常生氣。他沒有為彼卓尼亞斯的死而傷心,反而責怪他在這時候背棄他,說沒有他的許可,是背叛。(下:彼卓尼亞斯與尤妮斯一起赴死。)

 

 

 

 

 

 

 

 

 

彼得到了羅馬,他在廣場大聲斥責尼祿及羅馬人,說「尼祿只是一時的國王,但是主耶穌將是永世的主。」尼祿更生氣,將他收入牢裡。

鮑皮亞這時就鼓動尼祿盡快處決基督徒,第一批基督徒將在廣場上被餵獅子,尼祿,鮑皮亞跟一眾官員坐在觀禮台上觀賞。第一批被囚禁的基督徒被帶到場內,然後士兵由籠子內放出數十隻餓壞的獅子,不一會就將場內數十上百的基督徒咬死,吃掉,尼祿跟群眾還高聲歡呼。維尼修斯跟莉吉亞等人都在監牢內聽到喊叫聲與歡呼聲。之後第二批基督徒又被帶出去,這一次彼得勸導大家要有信心,同時以為耶穌為死而感到受祝福。他的話讓基督徒增加勇氣,他們開始齊聲唱歌”Christ is King”,連獅子攻擊他們時都不怕,這讓尼祿很不高興,開始發脾氣。

這一晚,莉吉亞在監牢中要彼得為她跟維尼修斯舉行婚禮,見到尼祿的兇殘,維尼修斯現在已經完全支持莉吉亞的信仰。之後他們最後一批基督徒也被帶到廣場,他們中還有莉吉亞的父母。彼得跟普勞提亞斯都被釘十字架,彼得是被倒立的盯上十字架,因為說自己不配像耶穌一樣直立的釘在十字架上。

第二天,莉吉亞被綁在一根木柱上,士兵放出一隻公牛,將軍家的大力士尤西斯必須徒手制伏這隻公牛,否則她就會被咬死。而維尼修斯就被帶到尼祿王的觀禮台,要他親眼目睹,這都是鮑皮亞的安排,報復他沒有接受自己的挑逗。結果尤西斯在眾目睽睽下,徒手制伏了公牛,扭斷那隻公牛的頸子,群眾見到尤西斯的成就,開始對他歡呼,並高喊口號,要尼祿釋放莉吉亞跟維尼修斯,尼祿身邊的幾位大臣也做出同樣請求,但是尼祿還是拒絕,這時維尼修斯掙脫綑綁,跳到廣場,將莉吉亞鬆綁,這時他的舊部屬也都幫助他,他在廣場高聲指責是尼祿放火燒了羅馬城,並宣布Galba將軍已經前來羅馬準備取代尼祿,說他將是新的羅馬帝王。群眾開始鼓譟,現在大家相信,焚毀羅馬的是尼祿,而非基督徒。尼祿見狀逃往皇宮裡面,見到鮑皮亞,責怪她要讓基督徒做替罪羊,將她勒死。這時一個一向忠於他但是不得寵的奴隸Acte,交給他一把刀,叫他自盡,以免被民眾殺死。他沒有勇氣自殺,Acte還幫他將刀刺進胸膛,終於死去。

維尼修斯跟莉吉亞現在都自由了,他們一起離開羅馬,回到維尼修斯在西西里的家鄉。在途中,他們見到遍地開花,在彼得聽見上帝聲音的同一個地方,一道光彩在天上出現,並聽見有天使在唱歌,而當時彼得留在這裡的一支手杖,已經攀藤開花,這時一把聲音說:「我是道路,我是真理,我是生命。」

製作與卡司:

這電影原來計畫早幾年就開拍,但是因為預備外景場地都在義大利,而二戰爆發,就拖到戰後才開拍。實景在羅馬以外八英里的Cinecitta Studios,那裏有148英畝地的外景片場。不過服裝,道具都已經在好萊塢事先做好,1948年全部運到羅馬。單服裝就有三萬五千件,這些還包括窗簾,地毯,家具等。

主要外景場地就是那個廣場,叫做Circus of Nero尼祿馬戲團,就是最後將基督徒餵給獅子的地方。此外還有皇宮,舉行祝捷大會的廣場,被焚毀的羅馬城市及街道,莉吉亞居住的將軍的家,這些都要建造。最後在1950年五月開始拍攝。

其中那座羅馬城要一建好就被焚毀,所以整個四條街都是木造的只有外觀(但不能住人)的房子,據說火燒的場面拍了24個晚上,(晚上火燒的效果比較好),而過程中兩千個臨時演員沒有一個出問題。(據紀載,羅馬城真正焚燒時間是四天。)

這片子幾乎創下演員最多紀錄,有台詞的演員就多達二百人,臨時演員數以萬計,幕後工作人員亦上千。為了有效分配工作,安排角色,公司分派幾十位領班人物,每個人統領數百名臨時演員。這樣才不至於拍攝時出現混亂。(這些統領還負責每一個臨記的化妝,服裝,食物,薪酬等。)

好萊塢最著名的訓獸師被請來擔任訓練馬匹及獅子。據說用了120頭獅子,片中最讓觀眾不忍看的就是幾十頭獅子衝向那些基督徒,將他們都吃掉的場面。據說那幾天羅馬天氣非常炎熱,獅子都不肯離開囚籠出到廣場,即使將他們餓了幾個星期,牠們都不受引誘。後來訓獸師建議,將生肉縫在一些(穿著基督徒服裝的)假人內,那些獅子紛紛出籠奔向那些假人,並一口氣將那些假人撕裂,不過據說畫面太殘忍,後來沒有使用。(電影中只見到獅子離去,遍地死屍)。

據說這電影在1949年計畫時是以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為女主角,葛雷葛萊畢克Gregory Peck飾演維尼修斯的角色,後來製作組換人,就都換了。不過伊莉莎白泰勒不在意,拍攝時她剛好在羅馬,還到片場充任臨記,飾演監牢中的一名犯人,(不過很難找到她。)。此外據說米高梅的小生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推了這電影,原因是他認為自己穿上羅馬士兵的服裝會很滑稽。(下:男女主角在片場休息時,一個在打字,一個在打毛線。當時女明星很流行利用閒暇時間織毛線。)

 

 

 

 

 

 

 

 

 

英國演員Peter Ustinov彼得尤斯蒂諾夫飾演尼祿超越了稱職,他賦予這角色一個全新的詮釋,一個含蓄的瘋狂的性格,而當時他還不到29歲。他後來在自傳中說,他是經由導演John Huston試鏡,對方第一次就通過他的試鏡,甚至耳語說他再瘋狂些都無妨。他說,最初導演Mervyn LeRoy還嫌他太年輕,不過拖了一年多才開拍,他說「再拖下去我可能太老」,因為尼祿死時才31歲。

這電影預算用去七百萬元,是截至當時最貴的一部電影,但是因為賣座鼎盛,門票收入高達2,100萬元,賺了大錢。電影的評價亦好,共獲得八項金像獎提名:最佳影片,兩項最佳男配角(飾演尼祿的彼得尤斯蒂諾夫,以及飾演彼卓尼亞斯的Leo Genn),最佳彩色藝術指導(布景),最佳彩色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剪接,最佳配樂,但是一項獎都未得到。不過彼得尤斯蒂諾夫就得到金球獎最佳男配角獎。

主要演員表:

羅伯泰勒 Robert Taylor 飾維尼修斯Marcus Vinicius

黛博拉蔻兒 Deborah Kerr 飾莉吉亞 Lygia

里歐甘 Leo Genn 飾比卓尼亞斯 Petronius

彼得尤斯蒂諾夫 Peter Ustinov 飾 Nero

派翠西亞拉芬 Patricia Laffan 飾尼祿第二任妻子鮑皮亞 Poppaea Sabina

Finlay Currie Saint 飾耶穌門徒彼得 Peter

Abraham Sofaer 飾保羅 Paul

Marina Berti 飾西班牙奴隸尤妮斯 Eunice

Buddy Baer 飾大力士 Ursus

Felix Aylmer 飾莉吉亞的父親普羅提亞斯 Plautius

Nora Swinburne 飾莉吉亞的母親 Pomponia

Ralph Truman飾尼祿皇宮侍衛長Tigellinus

Norman Wooland 飾維尼修斯的副手Nerva

Peter Miles 飾彼得的僕從(男孩) Nazarius

Nicholas Hannen 飾尼祿的教師 Seneca

D. A. Clarke-Smith 飾宮中建築師 Phaon

Rosalie Crutchley 飾尼祿的舊情人 Acte

John Ruddock 飾希臘預言家 Chilo

Pietro Tordi飾羅馬將軍 Galba

Walter Pidgeon 旁述者

Click: 4536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