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米高梅在1931年推出的黑白片,劇本是根據美國小說家Sinclair Lewis 在1925年出版的同名想說改編。講的是一個醫生致力於對鼠疫(黑死病)的研究的經歷。雖然看似一部傳記性小說,實際上卻完全是虛構。
電影由Ronald Coleman飾演片中的醫生,飾演他妻子的是海倫海斯Helen Hayes,而他在西印度群島認識的女子則由Myrna Loy飾演,他們都是默片時期的紅星,這電影也是進入有聲片後的早期作品,也是pre-code時期電影,但是米高梅仍然將情節大大「淨化」。
這電影由約翰福特John Ford導演,據說他當時酗酒情況嚴重,而米高梅的製片Samuel Goldwyn禁止他在拍攝期間飲酒,女主角海倫海斯說他就刪減情節,企圖快快拍完。刪去很多情節。雖然如此,這電影推出時叫好又叫座,獲得四項金像獎提名:最佳影片(輸給了Grand Hotel 大飯店 ),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布景(美術設計)。
劇情:
一個剛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學生馬丁‧艾羅史密斯想追隨他最崇拜的教授葛利布Dr. Max Gottlieb做研究工作。教授認為他太年輕,但欣賞他的熱誠,鼓勵他繼續修讀相關課程。
他在醫院時認識一個護士李歐娜Leona Tozer,兩人一見鍾情,結婚後他知道研究員的薪水很難養家,就接受妻子建議,到她的原居地南達科他州定居。在那裏他跟岳父家裡借了一千元,在家中開設診所。(下:馬丁成了鄉村醫生。)
一開始做醫生因為沒有經驗,設備亦不足,他對自己感到懷疑,不過當地因為發生牛瘟(Black Leg),很多牛隻死去,而政府的獸醫注射的血清都沒有作用,他就拿回獸醫用的血清在家裡自己研究,之後他對牛隻試驗性的注射不同濃度的血清,結果停止了牛瘟的擴散,沒有新的病例。農人都很還歡迎他,視他為救星,但是原來的獸醫非常生氣,向州長提出申訴。
馬丁日夜研究,忽視了妻子,妻子生產時他也不在家,結果李歐娜流產,醫生還說,她今後都不能再懷孕。她決定今後將照顧子女的工作放在丈夫身上,全心照顧先生一個人。(下:李歐娜流產了,馬丁安慰妻子。)
葛利布聽到他的成就,介紹他到紐約著名的研究室McGurk做高級研究員,有自己的實驗室。
他日夜研究,但是兩年了都沒有見到結果,一天他意外見到自已的一個試管中的血清出現殺菌作用,但他不記得那血清是怎麼來的,而這間研究室的宣傳部卻搶先發了新聞,宣揚他的大發現,他很生氣,去找宣傳部質問,這時葛利布卻對他說,法國巴斯德研究院Pasteur Institute剛剛比他早一步做出同樣的發現,而且還有更詳盡的報告。宣傳部因此向他道歉。
後來他找出了製造這血清的方法,葛利布更認可了他的成就。這時西印度群島爆發鼠疫(黑死病),不少人死了,群醫也是束手無策,葛利布派他到當地,而研究鼠疫的一個瑞典醫生桑德利斯Gustav Sondelius 也已經前往當地。多年前馬丁曾經聽過他演講,當時他就說,中國及印度的船隻將有病菌的老鼠帶到世界各地,如果不研究出對策,好像倫敦半個城市的人口會在幾星期內死光。當時馬丁還跟桑德利斯討論鼠疫的問題。
馬丁出發時,李歐娜堅決跟他一起去,他擺脫不了,警告她那裏不是女人去的地方。到了那哩,因為沒有確診的治療方法,馬丁建議一半人口注射他的血清,一半注射無害的維他命,等待結果,當地的殖民政府的總督大力反對,說這是拿老百姓做實驗。正當他愁眉不展時,一個當地的黑人醫生馬向Oliver Marchand說願意用他的方式,在一個島嶼上進行實驗,於是他跟著這醫生去那個小島加里布Island Carib,這一次他強迫李歐娜留在原地。
他們坐小船到了加里布,那裏比剛剛離開的地方更閉塞,見到巫醫施法,天天都有人死。馬丁開始為病人注射血清,桑德利斯也跟他一起,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不久連桑德利斯也倒下了,當馬丁有時間去看他時,已經回天乏術。桑德利斯死前勸告馬丁,不要怕後果,給每一個人注射血清,否則全村人都會死去。
在這裡,當地的美國莊園主人一家也來注射,莊園主人的女兒喬伊絲Joyce Lanyon,頻頻對馬丁示意(放電)。但此時馬丁擔心妻子的安危,他打電話回去發現李歐娜已經染病,於是他趕回去,李歐娜也已經死了。(下:喬伊絲排隊注射,兩人產生好感。)
馬丁非常難過,他大醉一場,給所有的人注射他的血清,結果打過血清的人全部都生存,他成為這次事件的英雄。回到紐約,同行盛大歡迎他,McGurk更隆重為他舉行酒會。但是他第一個要去見恩師葛利布,但此時葛利布已經非常虛弱,馬丁見到他立即向老師道歉自己沒有做到純粹為研究而研究,而走向醫藥道路,但他說完才發現老師剛剛中風,已經昏迷。
面對這些慶祝酒會,馬丁感到失落,雖然高層通知他,他將獲得升遷作部門主管,年薪加到一萬五千元,但他感到心灰意冷。他的一個年輕同事泰利Terry Wickett搶先表示要離開這裡,開展自己的實驗室,馬丁立即附合,拿了自己顯微鏡準備跟著他離開。這時喬伊絲出現,似乎有意填補他喪妻後的空虛,但是他冷淡地讓她離去,跟著泰利走了,決心走上純研究的道路。
製作與卡司:
看完這電影覺得Helen Hayes說的一定很對,導演丟掉了很多的情節,草草收場。據說海倫海斯一度威脅,如果再刪減情節,她就會去跟製片Samuel Goldwyn 告狀,但導演告訴她「我才是導演,你只是演員。」我不知道這電影怎麼可以獲得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影片的金像獎提名。
部分的改編相信是跟當時環境有關,雖然當時是pre-code,沒有電檢,但是馬丁跟喬依絲的婚外情非常含蓄,只是喬伊絲穿著睡衣出現,畫面就轉黑了。所以即使沒有電檢,米高梅還是有他們一貫的道德標準。據說原著中的馬丁不斷有外遇,電影中完全沒有。如果這故事說的是真實的人物,那麼他花心就可說是事實,但是這樣一部小說,是否有理由將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讓他這樣花心?這與故事有關係嗎?或者是很多讀者沒有這些婚外情,就沒有興趣看下去呢?
作者辛克來路易斯Sinclair Lewis是美國最早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他有許多著作被搬上銀幕,包括:Dodsworth (1936),Elmer Gantry (1960) 等,而他的這一本著作還得到普里茲文學獎,我以前就說過,普里茲獎喜歡頒獎給批評美國的資本主義社會及宗教精神的作家。
當時25歲的梅娜諾伊Myrna Loy在片中飾演喬伊絲,在原著中她跟馬丁結了婚,但因為驕縱成性,兩人婚姻不幸福,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她倒是很佩服導演約翰福特,說他一些細節顯示獨特的技巧,(好像喬伊絲一家人也來注射血清時,最先見到的是在很多隻黑色手臂中,出現一雙白色細長的手臂。如果以今天的標準來說,又是凸顯種族歧視了)
這電影一開頭的畫面倒是典型的約翰福特,一列篷車在高地上列隊經過,畫面優美,這一段原來是不必要的,只是為了交代李歐娜的先人是這樣坐篷車到西部拓荒定居的。與後面的劇情毫無關係,但是在後來的福特的電影,這一類畫面經常出現。此外做為早期的有聲片,這電影在當時很能滿足觀眾的視聽之娛,據說在當時的調查中,這電影多次被觀眾選中為當年最佳影片之一。影評人也非常捧場,讚譽有加。
朗諾考曼Ronald Coleman在這電影中的表現被認為是他最佳的影片之一,但是據說他對這角色很不滿意,他認為米高梅的Goldwyn沒有為他挑選適合的角色。他甚至跟海倫海絲說:「我每天拖著身子到這裡,說我的台詞,一點意思都沒有。」據說他此時跟Goldwyn根本沒有溝通,但是約翰福特就稱讚他,說他演甚麼角色都演來輕鬆,是他見過最好的演員。當然朗諾考曼後來更紅,A Tale of Two Cities 雙城記 (1935),Lost Horizon 消失的地平線(1937)都讓他在影壇登峰造極。
主要演員表:
朗諾考曼Ronald Coleman 飾醫生馬丁Martin Arrowsmith
海倫海絲Helen Hayes 飾妻子李歐娜Leora Arrowsmith
理查班內特Richard Bennett 飾桑德利斯醫生Gustav Sondelius
A. E. Anson 飾葛利布教授Max Gottlieb
Clarence Brooks 飾醫生馬向Oliver Marchand
Alec B. Francis飾Twyford
Claude King 飾Dr. Tubbs
Bert Roach 飾李歐娜父親Bert Tozer
梅娜諾伊Myrna Loy 飾喬伊絲Joyce Lanyon
Russell Hopton 飾泰利Terry Wickett
David Landau 飾官方獸醫
Lumsden Hare 飾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