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Paths of Glory 光榮之路

2020-03-07 15:30:34

這是1957年米高梅出品,半獨立製作的黑白戰爭片,講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軍隊中的一件不光彩的、拿士兵做犧牲的事件。男主角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本人也負責一半的製作。因為當時的電影公司都不認為這樣的電影會賺錢,不願意投資。道格拉斯拍這電影也是因為他要宣揚的個人的堅決反戰的立場。

這故事是基於北美作家Humphrey Cobb在1935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事實是這本書出版後不是太暢銷,後來搬上舞台,也不成功,立即腰斬。所以電影公司卻步。書名Paths of Glory來自於英國詩人Thomas Gray在1751年寫的一首詩,裡面有一句大意是:軍隊顯示的力量,戰爭代表的財富和壯麗,說是通向光榮之路,引導的卻是去墳墓。

這電影的導演是後來成名的史丹利庫必瑞克Stanley Kubrick。他這時未滿三十歲。據說庫必瑞克以十萬元跟作者的遺孀買下這書的電影版權,但因為米高梅對戰爭片失去興趣,庫必瑞克找到寇克道格拉斯主演,並以此引他注資拍攝。

這電影揭發了法國在一戰時的一段不光彩事跡,而且有很多不實及誇大之處,一些歐洲國家都禁映。法國直到1974年才解禁。西班牙、瑞士、德國都曾一度禁演。

劇情:

電影開始時是1916年六月,一次大戰正如火如荼。一名法國將軍博拉中將Georges Broulard召見他的手下,地區司令米羅准將Paul Mireau,叫他派自己的分隊進行一項攻佔行動,目標是Anthill。那是德國一個防守嚴密的軍事地區,米羅說,以他們的軍力,這等於是一項自殺行動,關乎到八千士兵的生命。博拉說他知道,但如果佔領成功,就可以扭轉局勢。米羅問,中央是否加派人力及支援,博拉說都沒有。但是他暗示,成功了他將記一大功,前途無量。米羅答應了。

米羅的軍隊目前都在Anthill下面的壕溝內候命,距離敵人只有幾百尺距離,一些士兵明顯的有恐懼心。米羅巡視時,一個士兵嚇得無法說話,他還對那士兵訓話。

之後米羅派了701團的領頭德克斯上校Colonel Dax安排這次進攻。德克斯一聽也極力反對,他說以目前的形勢,等於是以卵擊石,傷了自己,得不到好處。他說有可能犧牲25%的士兵,都無法完成任務,但是米羅說,即使是犧牲50%士兵而獲得成功,都值得一試。德克斯知道軍令如山,被迫同意。

當晚,一個喝多了酒的中尉羅傑Roget,他領導兩個手下進行夜間巡邏。他們在霧中趴著前進,前面槍聲不斷,對面就是德軍,羅傑派上等兵李君Lejeune到前方去探查,另一個下士巴里斯Philippe Paris 說情況危險,但羅傑不理,硬是要李君往前行。過了許久,李君都沒有回來。羅傑就要回去,巴里斯說應當等李君回來,羅傑不耐煩,向前方拋了一個手榴彈就要走。巴里斯很生氣,他爬到前面,在一個土坡下見到李君的屍體。他回去說是羅傑的手榴彈殺死了李君。羅傑警告他不要胡說。他還說:報告是我寫,到時候看上級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

第二天是進攻的日子,所有士兵齊集壕溝內,德克斯一聲令下大家衝鋒,但是前排的士兵很快都遭到德軍的炮火轟擊,還沒到一半就死傷枕藉,第二排士兵見到情況就不肯前進。在後面指揮的米羅見狀非常生氣,就下令砲兵轟炸後方,刺激士兵前進。砲兵聽到命令難以置信,「轟炸自己人?」,拒絕聽命,並要見到書面指示才行動。米羅就說他們叛變,威脅他們是觸犯軍法,砲兵才發砲。

這時德克斯的軍隊被迫繼續前進,但是大家都知道是一場沒有勝算的犧牲打,不久就開始撤退。整個任務就此失敗。(下:壕溝裡,死傷枕藉。)

 

 

 

 

 

 

 

 

事後米羅非常生氣,他去向博拉報告,說士兵膽怯導致任務失敗,他要軍團依照當時的法律,每十人中選一人(那就是一百人)出來接受軍法審訊。德克斯聽到非常生氣,去跟博拉理論,博拉表示同情,但要公事公辦,幫他說項,減到三個團各選出一個人。

前面說到的那個中尉羅傑,他和巴里斯一直有宿怨,又擔心他報告自己前一晚的過失,就選了巴里斯。另外一個團用抽籤的方式,選了一個上等兵阿諾Pierre Arnaud,他說他過去得過兩次英勇獎章,所以很不服氣。另外一個團團長選了上等兵費羅Maurice Ferol,據他跟德克斯說,團長選他是因為他「不容於社會」social undesirable。

軍事法庭當天下午三點鐘就開庭,最初還禁止被告辯護,原本是律師的德克斯幾經爭取,才得到說話機會。他還發現檢控官連書面陳詞都沒有,也沒有法庭紀錄。檢控官只是先後對三個人問話,三個士兵都承認沒有前進,但是檢控官不准他們陳述理由。一小時不到他們就全部被判有罪。罪名是懦夫,膽怯。第二天就要槍決。德克斯在結案陳詞中指責這是一個猴子法庭,是法國一個笑話。(下:三名被告被押解到法庭聽審。左起:費羅,巴里斯,阿諾。)

 

 

 

 

 

 

 

 

這時一個砲兵指揮找到德克斯,跟他說那晚米羅下令他們向自己的士兵開炮,而且寫了書面證詞,德克斯見了立即跑到將軍所在的軍營,原來他們在舉行舞會,德克斯叫了博拉將軍出來,向他展示那篇證詞。博拉看了沒說話,德克斯警告他說,到時新聞界和國會知道了肯定不好看。博拉將文件帶走,沒有再理會德克斯。

三個被判死刑的士兵,在牢房收到最後的晚餐,沒有一個人吃得下。費羅一直在哭,說他不想死。阿諾計畫逃走,但知道外面全是兵,沒有希望。這時軍方派了神父來,他們全都知道沒希望了。阿諾這時去攻打神父,因為用力過猛,撞破了頭,神父叫了醫生來跟他打針。巴里斯請求神父幫他轉一封信給家裡的妻子。他本來不信宗教的,這時在神父勸導下也開始祈禱。

第二天行刑,德克斯知道羅傑跟巴里斯的過節,特地去叫羅傑主持行刑。羅傑非常不願意,因為他挑選巴里斯接受軍法審訊的理由不光彩,但是德克斯下命令他不能違抗。他要指揮整隊的士兵,一共24人,每八個士兵向一個死刑犯開槍,而且羅傑自己負責問每一個死刑犯,是否要戴眼罩。

到了行刑時間,士兵都擺好陣式,並帶出了三名死刑犯。阿諾因為受傷及打了針,是用擔架抬出,連擔架一起豎立在柱子前。費羅繼續在哭泣。羅傑一個個問他們是否要蒙住眼睛,阿諾及費羅都要。他問到巴里斯時,巴里斯說不要,羅傑則輕聲地說了一聲對不起。巴里斯沒反應。(下:在行刑場,三組士兵每一組八人,將面對三名死刑犯發槍。右圖:三名士兵被綁在柱子上,左邊是擔架上的阿諾,中間是蒙了眼的費羅,有邊是巴里斯。)

 

 

 

 

 

 

 

 

 

一聲令下,24個士兵一起對三名死刑犯發射。

行刑之後,米羅跟博拉一起早餐,米羅還很開心,好像完成一項任務。博拉見了就冷眼旁觀。他叫了德克斯進來,叫他坐在一邊,然後說他們知道他下令砲轟自己士兵的事,米羅臉色變了,博拉說,這件事必須公開調查,你可以有機會解釋澄清。米羅非常生氣,他憤然離開,還指責博拉是拿自己做替罪羔羊。這時博拉就通知德克斯,他可以升任米羅的准將職務。德克斯聽了非常生氣,他指責軍方這種態度是用士兵做籌碼。他甚至怒罵博拉,說不希罕。(下:博拉邀請德克斯到早餐桌上,左邊的米羅知道東窗事發。)

 

 

 

 

 

 

 

離開博拉,德克斯經過一間酒吧,見到自己的士兵都在裡面飲酒作樂。酒吧老闆還帶領一個俘虜的德國女子,強迫她唱歌。那女子最初開始哭,之後她開始唱一首德國歌The Faithful Hussar,部分士兵知道歌詞,就跟著唱,那女子露出笑容。這時有人前來通知德克斯,叫他通知士兵明天一早要出發到前線,德克斯不想打攪士兵的興致,他等到士兵唱完才進去通知他們。

製作與卡司:

前面說過這是一部根據反戰的小說改編的反戰的電影,事實上這原著是誇大了軍方的惡劣事蹟。其中說米羅下令砲轟自己的士兵就是捏造的,當時只是發生了一些士兵被己方砲火誤中friendly fire的意外事件,絕對不是(也不可能)有意攻擊。此外當時幾個軍官知道勝算機會不是很大,但也不是不可能。而書中及電影中就說成是完全不可能,要士兵去送死。此外書中還藉德克斯的口說:愛國主義是壞蛋的最後避難所(藉口)。所以也是一本反對愛國精神的作品。

其他多數要點則是事實。那次失敗的進攻導致四名士兵受到軍法處置,被判死刑。當時的理由是要為軍人設立標竿,作為警惕。據稱最初導演庫必瑞克(為了票房原因) 希望改成完滿的結局,這些士兵最後遭到免死,但是主角Kirk Douglas反對,認為與事實不符,也達不到對士兵的同情,及反戰宣傳目的。於是保留了這黑色結局。

後來二十年後,法國政府為四名士兵平反,恢復他們的榮譽。

原著小說是以三個士兵做主角,詳細描述了他們在這場戰役前後的背景及表現,但是電影改作是德克斯做主角,就因為演員的緣故,否則Douglas就不可能主演。

做過軍人的都知道,在軍中,對上級的命令必須服從,不可以違抗,這是軍隊文化,也有其理由。但後來很多電影以反戰為主題,有意的描述很多上級的命令極端不合理,有許多士兵做了逃兵。甚至說所有逃兵都是因為這理由叛逃,就不是事實。

這電影在德國慕尼黑一帶拍攝,導演庫必瑞克在當地租用一個五千平方公尺的農場,改裝作戰場,挖了數百呎長的戰壕,動用了數以百計的臨時演員(六百名德國警察),所以片中的法國士兵其實都是德國人飾演,主要因為這樣的主題,不可能在法國拍攝,或是找到法國人參與。

庫必瑞克同時使用六個攝影機,由不同角度拍攝士兵的進攻場面,有相當水準。此外電影平直的敘述士兵被充當炮灰,事後又受譴責的事件,很能讓觀眾感動。雖然電影賣座只是一般,收入將近一百萬美元,大約打平預算,不過因為影評人都支持,還算是打破了灰色戰爭電影不賺錢的觀念,有其一定觀眾,也奠定導演庫必瑞克在這行業的地位。

其中飾演士兵費羅的演員是Timothy Carey,他在片中有些精神不穩定,但在片場的表現更糟糕。不僅與其他人難以合作,甚至假扮自己被綁架,導致拍攝停頓。後來他被開除,片中他的一些鏡頭是用替身拍攝的。「演員融入角色」這是極端的例子。

片中唯一女演員是德國籍的女星Christiane Harlan,她的歌唱了一半,就讓士兵跟她合唱,這也是導演有意的推崇德國人,壓低法國人。雖然一戰(和二戰一樣),法國是盟軍的一方,德國是敵對的一方。後來Harlan和導演庫必瑞克結婚,他們的婚姻持續到庫必瑞克去世為止。

導演庫必瑞克和男主角道格拉斯都是反戰的自由派,而另一個男主角,飾演博克的Adolphe Menjou亞道夫曼周就是保守派,立場完全不一樣。拍攝過程他們也有衝突,庫必瑞克經常要曼周多次重覆,曼周曾經為此責難庫必瑞克。而道格拉斯就站在導演那一邊。

這電影在歐洲非常引起爭議,除了法國禁演,德國都不敢及時推出,擔心影響兩國感情。西班牙的佛朗哥元帥更是反感,這電影在西班牙直到1986年才上映,甚至遲過法國十多年。瑞士也禁演直到1970年。美國的戲院雖然放映,但軍方場所就一律禁演。

主要演員表:

寇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 飾德克斯上校Colonel Dax

Ralph Meeker飾下士巴里斯(處死士兵之一) Corporal Philippe Paris

亞道夫曼周Adolphe Menjou飾博拉中將Major General Georges Broulard

George Macready飾米羅准將Brigadier General Paul Mireau

Wayne Morris飾羅傑中尉Lieutenant Roget

Richard Anderson 飾米羅的助理Major Saint-Auban

Joe Turkel飾上等兵阿諾(處死士兵之一) Private Pierre Arnaud

Christiane Harlan 飾德國歌手

Jerry Hausner 飾酒吧老闆

Peter Capell 飾軍事法庭主席

Emile Meyer 飾神父Father Dupree

Bert Freed 飾Staff Sergeant Boulander

Kem Dibbs 飾上等兵李君Private Lejeune

Timothy Carey 飾上等兵費羅(處死士兵之一) Private Maurice Ferol

Click: 2911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