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安妮少女日記

2019-12-13 21:48:07

這部1959年的黑白片是基於一名13歲少女的日記所改編的劇本,Anne Frank 是二戰時與家人藏匿在荷蘭一間辦公室樓上兩年多的猶太家庭少女,後來不幸他們都被納粹警察發現逮捕,而遭遇不幸。他們家唯一的生還者是她的父親。

安妮少女日記可能是二戰後最廣為流傳的一本「書」,讓最多人對於二戰前後猶太人遭受的迫害有相當的了解和感情。(另外一本是法國作家Alphonse Daudet 寫的The Last Class「最後一課」記述法國在納粹佔領下,學生最後一次上法文課。)這本書是1947年由安妮的父親發表,他是他們一家僅餘的生還者。安妮以及她的母親,姊姊都喪生於集中營。(下面是2012年英國Waterstones出版公司再版這本書時的封面。)

 

 

 

 

 

 

安妮是一個文筆很好的女孩,她寫完了一本日記本,另外還用十多本筆記本繼續寫了一年多的日記。電影的女主角是蜜莉柏金斯Millie Perkins,當時不滿21歲的她成功飾演這角色,讓人認為她就是安妮。她原來是時裝及雜誌模特兒,這電影的導演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見到她的雜誌封面認為她適合,經過試鏡後選擇她飾演安妮。所以這是她的第一部電影,可惜她星運不濟,之後一直沒有像樣的角色給她,也沒有一部代表作。後來她在電視,以及八十年代以後的電影中飾演母親之類的角色,一直不再有發揮。

 

劇情:

電影開始時,二戰結束,一位老先生和其他的戰後餘生者,坐卡車到達阿姆斯特丹一間工廠前面,他下車後進入這間工廠,上樓梯到上面廢棄的像倉庫一樣的房間。這位老先生Otto Frank奧圖法蘭克見到一條圍巾和一雙女孩的手套,忍不住哭起來。這時一對男女出現,他們就是二戰時收容他們的人,凱勒先生Mr. Kraler,和他的女助手Miep Gies,他們說,從這些房間還發現一些信件和一本日記,老人見到這本日記忍不住更傷心,他坐下來翻開這日記本。

這是法蘭克小女兒安妮寫的一本日記。日記開始於三年前,1942年七月九日,法蘭克一家四口,奧圖及妻子伊迪絲Edith,大女兒瑪歌Margot,及13歲的小女兒安妮,躲到這間香料工廠的樓上。當時因為在歐洲被德國佔領地區迫害猶太人的風聲越來越緊,他們無處可逃,於是這間工廠的一位高級職員凱勒,和他的女助手Mief Gies好心讓他們到工廠樓上廢棄的倉庫及房間躲避。

他們的房間都在三樓,是由二樓的一個假的書櫃後面的暗門通往三樓樓梯。然後再上一層是堆放雜物的閣樓。

當時跟他們一同躲在這裡的還有一對范丹夫婦Van Daans,和他們的兒子彼得Peter,一共七個人。凱勒說,他是因為看不慣納粹的做法,基於人類同情心及正義感這樣做。其實他們也是冒生命危險,因為當時納粹對於收藏猶太人的人也當作猶太人一樣的罪行處置。

凱勒一開始就警告他們,白天當職員及工人上班時,他們不可以發出任何聲音,甚至不能用水龍頭,煮飯,上廁所,因為沖廁所的水聲都會讓樓下的人知道。所以每天由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他們都必須一聲不出,也只能穿襪子走路。(下:躲避的第一天,他們聆聽凱勒先生的指示。左起:瑪歌,彼得,安妮的母親,安妮以及父親,范丹太太,前面的是范丹先生。)

 

 

 

 

 

 

 

 

 

因為安妮的日記,內容都是以她的角度敘述。她說,那一天他們偷偷到達這間工廠,因為不能帶行李,所以每個人都在身上穿了最多的衣服,一層層,以供未來不知多少時日的所需。

第一天,他們七個人坐在床上,椅子上,一聲不出,直到工人下班後,凱勒帶食物上來給他們。當時因為食物也有配給,所以凱勒可以給他們的食物不多,他們必須限量食用。凱勒也帶給法蘭克他要求的一些書和文具,包括安妮想要的一本日記本,於是她開始寫日記。

安妮記載姊姊瑪歌非常安靜,母親說的話她完全遵從。而那個比她大幾歲的彼得更是安靜,整天一個人跟他的貓Moushie躲在閣樓倉庫的房間。她說閒得無聊,她第一天就讀完了狄更斯的「雙城記」。

兩個月後的九月23日,安妮記載范丹夫妻吵架,說他們經常為一些小事吵,這一天是范丹將牛奶灑到太太的寶貝貂皮大衣上,范丹太太說他是故意的。安妮睜大眼看他們,范丹太太問她看甚麼?她說從未見過大人吵架,范丹就說他們不過是在「討論」。

不過安妮就經常和母親反臉,頂撞母親。她將彼此的爭論,引用到戰爭,說「都是你們大人犯的錯,但是卻不容許我們孩子說話」。不過多數時間,父親奧圖幫兩個女兒補習功課。

過了幾天,凱勒先生拿了一個收音機上來給他們,這收音機是藏在一本很厚的書本裏面,將書頁挖空藏在裡面。彼得將收音機接上線,有音樂有新聞,他們終於跟外面的世界有聯繫了。

到了冬天,窗外下雪,他們不敢在窗口露面,只能打開少許窗簾偷看。或是由彼得在頂樓的天窗望一眼。因為有了收音機,在大家心情好的時候,會跟著收音機的音樂跳舞。

一天晚上,他們突然聽見樓下有聲響,大家非常緊張,立刻停止手邊的事安靜下來。他們先是聽到有人開門,上樓到二樓,他們很怕這人會再上到三樓。但是那人明顯停在二樓,之後有敲打聲,大家屏息以待。不久那個人下樓走了。他們懷疑這人是來偷東西。第二天凱勒證實,工廠的保險櫃被人敲開,有錢被偷了。

一天,外面的爆炸聲隆隆,警報和警車的喇叭響個不停,到了晚上,凱勒又帶了一個人上來,說他是一個猶太牙醫杜塞爾Albert Dussell,因為無處可去,也想收容他。范丹就說,大家的糧食已經很不夠,多一個人大家更不夠吃。但是其他人不反對,就接受了。

這個牙醫是個光頭中年人,他一來就帶來不好的消息,說外面每天都在捉猶太人,每一天有幾百個猶太人失蹤。納粹警察會一間間屋子去找人,有時孩子放學回家父母就不見了,過幾天,孩子也被帶走。安妮問到她的同學,杜塞爾說他們也不見了。大家接著聊天,都說自己家庭幾代人都在荷蘭出生,當正自己是荷蘭人,沒想到今天被政府當作外國人逮捕。大家都為未來感到悲觀。

這晚安妮作夢,夢到自己的同學被送到集中營,街上警察又將捉到的人,集體射殺,嚇到驚叫起來。別人也被她嚇怕,阻止她尖叫。之後她要父親陪她,這讓她母親很不高興。她和母親的衝突也更尖銳。

這年十月,盟軍登陸非洲的好消息傳來,但是歐洲戰事仍然緊張,德軍仍然毫不鬆懈。阿姆斯特丹也每天都有空襲,轟炸聲不絕於耳。(下:他們從破裂的窗口看周圍的轟炸現場。)

 

 

 

 

 

 

 

 

因為房間不夠,杜塞爾被分配與瑪歌,安妮姊妹一間房,安妮發現越來越難與杜塞爾相處。一天她發現杜塞爾偷看她的日記,更對著杜塞爾發脾氣。

十一月,英國首相邱吉爾發表那著名的Mansion House 演說,他們知道盟軍越益逼近,但是阿姆斯特丹的空襲,爆炸聲更為頻繁。他們躲藏的房子也被炸了,附近一片火光,連日連夜。他們無處逃走,只有捲縮在房間裡。

十二月七日,是猶太人的Hanukkah (光明節),他們點了傳統的蠟燭,讀經,唱歌。安妮自己做了小小的禮物分給每一個人,因為物資有限,這些禮物非常原始,比如說,把每天用剩的洗髮精收集了裝在一起,或是自己捲的兩根香菸(給范丹),給彼得的刮鬍刀,給杜塞爾的是兩個小小的耳塞,讓他聽不到轟炸聲。給父親的是自己織的圍巾。她給母親的是一封信,上面寫「十個小時聽妳的話,幫妳服務」,母親說是她收到的最好禮物。

過幾天,他們又在晚上聽到有人開門,偷偷進來的聲響。這一次他們已經有經驗,不發出任何聲響,但是彼得的貓卻叫了一聲,樓下的人就跑了。杜塞爾說,他們被發現了,那些人一定會回來,他要法蘭克下去查看,他們幾個人下樓時,卻幾乎被外面的警察見到。結果警察進到辦公室內,大大搜查了一番,幸好又聽到貓叫聲,以為是貓就離去了。

經過這事件,杜塞爾要彼得將他的貓拋棄,何況這隻貓也要吃,讓他們食物更不夠。彼得跟安妮都強烈反對,法蘭克為息事寧人,領頭唱Hanukkah的歌。

過了1944年的新年,安妮突然發現自己長大了,她發現自己的生理變化,同時她和彼得之間也開始有了友誼。她會上頂樓在天窗看外面的雪景,彼得不再排拒她,開始跟她聊天。但是這天,他們也發現那隻貓跑了。(下:她與彼得漸生情愫。)

 

 

 

 

 

 

 

 

新年後的一天,凱勒和Miep Gies帶來一個禮物,原來是他們自己做的蛋糕。大家已經一年多沒有吃過點心,更不要說蛋糕。這蛋糕是凱勒他們用幾個月的糧券積存起來的。不過連切蛋糕大家都有爭執。杜塞爾說,如果讓范丹太太切,她會偏心自己的丈夫,給他切的大塊些。後來決定由安妮的母親切。

范丹過去一直給錢讓凱勒幫他買香菸,但他的錢用光了,就想賣掉妻子的貂皮大衣,但妻子死都不肯,說那是他父親給她的禮物。但范丹說,目前這環境,貂皮大衣毫無用處,結果在吵了一架之後,拿去賣了。

到了四月,收音機傳來的消息是,盟軍的腳步越來越近,但是他們在窗口見到的,卻是更多猶太人被押解送去集中營。他們的心情越來越灰。安妮唯一的「逃避」是到閣樓,去跟彼得聊天。在這裡她可以述說自己的願望,夢想。她說自己要做一個作家,或是記者。她甚至說,即使自己死了,還可以靠文字繼續活下去。

安妮也開始愛打扮了,會穿上姐姐的鞋子,洋裝到閣樓去,這引起彼得母親(范丹太太)說閒話,說「我們那時候的女人是等男人邀請的」。

春天到了,外面春暖花開,他們在裡面愁雲慘霧。一天安妮的母親發現范丹在偷吃東西,原來是偷吃一塊麵包,她大發脾氣,要趕范丹夫婦出去。杜塞爾立即附合。彼得說,如果他父母離去,他也一起走。正在大家鬧得不可開交,收音機說盟軍已經在諾曼第登陸,大家注意力移轉,並且對自己剛剛說話的過份道歉。安妮就夢想秋天開學時可以回學校上課。

七月時,凱勒好幾天沒有出現,他們的食物供應也斷了,後來才知道他因為胃潰瘍住醫院。這期間樓下再有人在夜裡偷東西,一天,聽到樓上有人,就急忙偷了一個打字機走了。

八月四號星期五,凱勒又有三天沒出現,但是晚上工人下班後樓下電話一直響,杜塞爾非常緊張,他說有可能是凱勒打來通知他們甚麼,他要法蘭克下去聽電話,法蘭克沒有下去,他說要自己下去,他們拉住他…這時電話鈴停了。但是隨即聽到大批警察敲門聲,這一次警察闖門而入,並到二樓敲爛書櫃後的暗門,進入他們藏匿的地方。原來是那天偷打字機的人出去講了話,讓警察起了疑心。警察告訴他們只給幾分鐘時間拿自己的東西,然後跟警察一起離去。

電影回到1945年,奧圖見到女兒的日記後,告訴凱勒和Miep Gies,他們被捕後,男人和女人都被分開,他說他後來從別人那裏知道,妻子和大女兒瑪歌都在集中營遇害,還有范丹夫婦,杜塞爾都死於集中營,但一直希望安妮還活著,但是直到昨天才在鹿特丹從一個女人那裏知道,安妮在Bergen-Belsen的集中營遇害,他的希望完全幻滅了。他打開安妮的日記,見到這句話:不管怎樣,我仍然相信多數人的心是善良的。

製作與卡司:

電影與實際情況有少許不同,首先,安妮的日記是由她十三歲生日開始寫,那是在他們開始躲藏前的一個月。最後,安妮據說是死於傷寒,而不是毒氣。而且是在盟軍解放歐洲前一個月,這是更令人唏噓的事實。不過她和她姐姐瑪歌是與其他三千六百多婦女,被用貨車由Auschwitz集中營,運到Bergen-Belsen集中營的人之一,後來她們都死於毒氣室。但因為集中營環境惡劣,又濕又髒又冷,安妮在此之前已經染病死去。

這劇本最初於1955年在紐約百老匯演出,電影是用舞台劇的劇本改編。改編為電影後,原有舞台上的演員有三人留任,包括飾演Otto Frank的Joseph Schildkraut,以及飾演范丹先生,法蘭克太太(安妮母親)的演員。

據說Otto Frank曾經寫信給女星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柯德麗夏萍),要求她考慮飾演安妮,不過那時將近三十歲的赫本回信說,她認為自己年紀太大,雖然感到榮幸,但是推掉了。她甚至很謙虛的說,她欠缺飾演安妮內心戲的技能。

前面說過,這是女主角蜜莉柏金斯Millie Perkins的第一部電影,其實也是飾演她姐姐瑪歌Margot的Diane Baker黛安貝克的第一部電影,她與蜜莉柏金斯同年,這年也是21歲,她在這電影中完全沒有表現,幾乎沒有台詞,但是她的星運好得多,後來一直有電影,電視拍,同時一直演戲到2013年。她們兩人目前都仍然健在(81歲)。

巧合的是,飾演彼得的Richard Beymer李察卑麥當時也是21歲,他過了一年主演了West Side Story (西城故事),讓他成為當時最紅的年輕小生,後來演出過不少電影及電視。這電影真正的明星,是飾演范丹太太的雪莉溫德斯Shelley Winters,雖然她也很少做主角,但是做第二女主角她就非常成功,她在1951年的A Place in the Sun 郎心如鐵中,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在1965年的A Patch of Blue再生緣中,就獲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此外在她從影的最初三十年期間,她每年都有三五部電影推出,而且都是A級大片,這就是因為她不在乎做主角,只在乎有好戲演。

這電影幾乎全在片廠中拍攝。導演George Stevens的製作公司在片廠中建造了一個與那間工廠幾乎一模一樣的三層樓建築,底下兩層是工廠及辦公室,三樓及閣樓是倉庫及儲藏間,改作為四間臥室。只有建築的外面及街道,是到阿姆斯特丹現場拍的。

這電影獲得1960年奧斯卡獎八項金像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飾演范丹太太的Shelley Winters),最佳男配角(飾演杜塞爾牙醫的Ed Wynn),最佳黑白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黑白片),及最佳配樂。結果獲獎三項:最佳女配角雪莉溫德斯Shelley Winters,最佳服裝設計及最佳藝術指導。

這電影雖然獲得業界人士一致好評,而且盡量維持原著內容,但賣座差強人意,有可能因為大家都知道結局是悲劇而排拒。

主要演員表:

蜜莉柏金斯Millie Perkins飾安妮Anne Frank

Joseph Schildkraut 飾奧圖法蘭克Otto Frank (舞台上飾同一角色)

雪莉溫德絲Shelley Winters 飾范丹太太Mrs. Van Daan

李察卑麥Richard Beymer 飾彼得Peter Van Daan

Gusti Huber 飾安妮母親Edith Frank (舞台上飾同一角色)

Lou Jacobi 飾范丹先生Hans Van Daan (舞台上飾同一角色)

黛安貝克Diane Baker 飾姐姐瑪歌Margot Frank

Douglas Spencer飾凱勒Kraler

Dodie Heath 飾女職員Miep Gies

Ed Wynn飾牙醫杜塞爾Albert Dussell

Click: 4371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