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探討美國黑白通婚的電影,1967年由哥倫比亞公司發行,導演史丹利克蘭瑪Stanley Kramer。他喜歡拍攝探討政治議題的電影,包括:The Defiant Ones (1958),On the Beach (1959),Inherit the Wind(1960),紐崙堡大審Judgment at Nuremberg(1961)等。
電影的主要演員包括:史賓賽崔西 Spencer Tracy,西尼波堤耶Sidney Poitier (薛尼波特) ,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及她的姪女兒Katharine Houghton。由於在這電影拍攝期間,在美國仍有17個州禁止黑白通婚,所以很具爭議性。但是電影推出後卻廣受歡迎。事實是,在電影拍完後兩星期,美國最高法院裁決當時很多州存在的「反異族通婚法」違憲。
這電影也是 Tracy 和 Hepburn 兩人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他們一共合作了九部電影。1900年出生的崔西拍完這電影兩個星期就過世。這電影是在美國民權運動方興未艾時拍攝,所以片中很多探討種族主義的句子,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很有意味。
這電影獲得十項金像獎提名,獲獎兩項:最佳女主角(凱薩琳赫本),及最佳原創故事及改編劇本 (William Rose)。此外在 2017 年,也就是這電影推出 50 年之後,因為文化、歷史及藝術價值,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收存了一個拷貝。
劇情:
23歲的喬安納Joanna Drayton (小名喬伊Joey) 出生於舊金山一個富有家庭,父親是一份自由派報紙的發行人,母親擁有一間畫廊。這天她帶領剛剛認識十天的男朋友回家,要向父母報告他們即將結婚。
她是在夏威夷度假時認識37歲的熱帶醫學研究專家約翰普倫提斯John Wade Prentice的,約翰的研究廣受世界醫學界重視。他結過婚,但是八年前妻子及兒子在一次火車意外中喪生。
約翰是黑人,他認為喬伊應當先跟父母說清楚這個事實,但是喬伊說,她的父母都是非常開明的人,從小的教育就是教她接受不同的事物及見解,以及各族裔都平等,叫他不要擔心。她甚至說:我的父親一生都在為自由主義奮鬥。
到了她家,只有母親克莉絲汀Christina在家,當她見到女兒帶回來的黑人男朋友(未婚夫),她楞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基於一向的開明立場,她沒有說話(反對),但是在他們家工作了22年的黑人女僕媞莉Tillie就對他表現明顯的反感,當她遞茶給他時,幾乎用丟的。她還說:我最看不慣一些黑人騙子(跟白人結婚)以證明自己高人一等。(下:喬伊將約翰介紹給父母。)
父親麥特德里登Matt Drayton本來約好人打高爾夫球,回家時心情很好。見到女兒帶黑人朋友回家,以為是普通朋友,直到太太跟他說明他們計畫結婚,他才如五雷轟頂坐下來。他到書房去打電話,取消高爾夫球,然後打電話到報社,要他們查明這個約翰普倫提斯的背景。克莉絲汀叫他不要去查,但是他說:我從來沒有夢想到這樣的事會發生,女兒會跟一個negro結婚,一次也沒有。他還說「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絕對不會批准。」
結果電話回來,這個約翰普倫提斯不僅是醫生,還是受尊重的醫學專家,他的發現可以為非洲每年幾百萬人的疾病找到預防及治療方法。
這時約翰自己到書房,說要跟麥特談,他說:「有件事我想先說清楚,除非你們兩位完全同意,我們不會結婚。」麥特問他是否女兒的意思,他說是他一個人的意思。但是麥特更為不滿,他認為這是對方給他的最後通牒,他更無法接受。
這時約翰的父親由洛杉磯打電話來,說要乘搭飛機前來舊金山見兒子一面,喬伊在一邊聽見就開口要他們也來晚餐。約翰要攔阻也來不及。對方聽不出喬伊是白人,也欣然同意了。當喬伊去通知Tillie要多加兩塊牛排時,Tillie更不高興了,她說:爭取民權是一回事,這是另一回事。(下:女僕明擺著對約翰看不上眼。)
約翰也是因為知道父親的一貫立場,所以遲遲沒有同父親說,自己的對象是白人女子。喬伊要他盡快說清楚,他卻說到適當時機他會說。
那個被麥特取消高爾夫球賽的神父Mike Ryan這時來到他們家拜訪,希望知道發生甚麼事。他是這家庭長期的密友,當他從克莉絲汀口中知道事實時,知道會讓麥特困擾,答應盡力幫忙說話,克莉絲汀也邀約他晚上六點半出席晚餐。
這時麥特心情煩躁,他要妻子跟他一起開車出去吃冰淇淋。一路百般挑剔,連他慣常要吃的冰淇淋看起來都不對路。一路上他對妻子訴說他的擔心,因為黑白通婚的夫妻,將來會面對社會上難以預計的挑戰,他認為他們沒有考慮清楚。克莉絲汀就已經被女兒的開心及樂觀感染,認為女兒和約翰在一起是真正的開心,她已經認可了女兒的婚事,但卻被麥特斥責是過分輕率。
喬伊最初的計畫是,一個星期後到瑞士去與約翰見面,在那裏結婚。但是在兩個朋友的建議下,她決定今晚同約翰一起到紐約去(出席會議),然後再一起到瑞士出席WHO (世界衛生組織) 的會議。她的決定對雙方的家長都構成更大的壓力。
到了時間,約翰和喬伊到機場去接他的父母,約翰的父母普倫提斯一見到喬伊就錯楞得說不出話。一路上在汽車也沒多說話。普倫提斯只是說,他做郵差三十年,揹著郵包步行十萬里路,不是要生下一個兒子違背自己的意願做盲目的決定。(下:兩人在機場首次面對約翰的父母。)
到了喬伊的家裡,兩對夫婦除了寒暄話語似乎沒有其他的話好說。情況尷尬下,克莉絲汀拖著普倫提斯太太到陽台去私下聊,兩個母親因為疼愛兒女,對於兒女的選擇都比較容易接受。但是麥特和普倫提斯先生兩人就意見一致,認為年輕人不顧長遠的考慮,太過輕率。而且只給父母幾個小時的時間考慮,是不顧大體。
四個人回到客廳,普倫提斯太太提醒麥特,男人很容易忘記自己年輕時的感覺,當年他們結婚也是基於一時的激情,事後也沒有後悔。約翰就指責他父親:「你的問題是,你當自己是黑人colored man,我當自己是一個人a man。」他並且要父親停止管他的事。他說「過去八年我已經心如止水,直到我遇見喬伊。這是一個機會我不會放棄。」
最後在神父的勸諭,及經過他個人的思考後,麥特召集大家坐在一起,包括那個女傭Tillie。他說:盡管大家都認為他冥頑不化,但是事實上美國有一億人會不贊同他們的婚姻,他們面對的將是一股反對洪流…這股洪流可能每一天都會出現,讓你們生活不好受,盡管你認為那些人是愚蠢的,可以不理會,而且你們彼此相愛,你們的困難只不過是色素的…我現在認為,不管外面那些渾蛋怎麼想,你們將犯的最大錯誤是為了那些人的想法而不結婚。(下:麥特召集大家宣布最後的決定。)
在座各人都感到滿意,大家一起到飯廳吃飯。麥特也引領那個仍然猶豫的普倫提斯到飯廳。
內容探討:
這電影推出後雖然大為賣座,也被推崇為民權運動的一支生力軍。但是電影也受到批評,包括自由主義分子的批評。首先,約翰普倫提斯這角色根本是一個完美的典型,他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他性格完美,而且Sidney Poitier更是一個英俊瀟灑的男人,電影的意思似乎是說,只有完美的黑人才配與白人結婚?
而且更有人批評約翰是一個「白人」,因為他沒有黑人口音,行為舉止也像一個上等白人。
其次,電影中一直都是以麥特為「話事人」,其他人的意見到最後都不算數,要等他說了算。而他又是一個白人男人。
不過這電影也顯示出一個事實,在當時,黑人反對黑白通婚的事實非常明顯。電影中,普倫提斯夫婦反對兒子的婚事的立場,就不輸給麥特夫婦。而那個黑人女僕Tillie就更是張牙舞爪的反對。她批評約翰是騙子,是要欺騙白人女子以「上位」,她說:你欺騙喬伊小姐和她的家人,你瞞得了他們,但是瞞不了我。你是那種花言巧語的smart-ass niggers,利用(現在的)黑人民權主義那一套troublemaking nonsense.…你聽見嗎?boy。如果你在這個家庭破壞,到時候你就知道(我這個) black power是甚麼意思。…
還有一次她說:我看不貴我自己族裔中有人自以為高人一等。
電影中對於當時社會上的黑白族裔現實通話,也有確實描述。其中麥特對妻子說:我問他,以他的年齡(37歲),怎麼會有這樣的成就。他說「他運氣一直很好,因為每一個他遇到的人都不想被人說種族歧視,因此都給他最好機會。」這樣的話在今天,很多自由主義者都不肯說的。
這世界在前進,每一天世人的想法都不同。就像約翰對他父親說的一番話:你和你們那一代lousy的人,只相信你們那一套。只有等到你們那一輩人都躺下了,死去了,你們給我們的包袱才會消失。你知道,你必須get off my back。
這電影中對於黑人使用的字眼是:colored people,negro,甚至有黑人自己稱呼的nigger。這些字在今天使用都被視作罪大惡極。而且電影中沒有一次是使用black people黑人,在當時更沒有African Americans這個字眼。證明了過去五十多年,美國在這一面的進展歷程。
最後,這電影的白人夫婦是美國最自由主義的城市中,一對最自由主義的富有夫婦,他們的被驕縱的女兒愛上的是黑人中絕無僅有的條件好的男子,他們都要經過內心的百般掙扎,才能勉強同意女兒的婚事。這不是證明黑白通婚(在當時)的可行性,而是黑白通婚的不可行性。你用這個例子要說服黑白通婚,被指責是有些勉為其難。
當然再多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考驗,美國黑人在職業上,學業上又邁進了一個階段,類似的黑白通婚越來越平常。而且黑人族裔經過通婚或是混血生育,目前的黑人已經不是一兩個世紀前的黑人。電影中形容的障礙也會逐漸消失。
製作與卡司:
電影男主角是當時67歲的Spencer Tracy,他當時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導演只安排他只在早上拍片三小時,不過電影拍完後兩星期他就去世了。而且在電影拍攝前,沒有一間保險公司要為他保險,後來是導演克蘭瑪Stanley Kramer,以及女主角Katharine Hepburn用自己的片酬做擔保,才能開拍。他們也預備了,如果拍片中途Tracy死去,他們就必須換角。薛尼波尼耶Sidney Portier說,他們當時每天都提心吊膽,認為電影很有可能無法完成。
但是崔西仍然以最佳狀態完成電影,比如說在電影最後長達七八分鐘的一大篇告白,就是編劇為他安排的。他也一口氣拍完。這是好萊塢大家都知道的現象,史賓賽崔西記稿子的能力無人出其右,只有他可以一口氣說這麼長的對白,其他演員從來不會被安排這樣長的一篇對白。
凱薩琳赫本跟史賓賽崔西合作了九部電影,他們的戀情也維持了25年時間,雖然信仰天主教的崔西一直沒有跟妻子離婚。為了崔西的病,赫本甚至停止拍片五年,全心全意照顧他。據說赫本一直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她說不願意看以免勾起傷心回憶。這電影中她一直像是眼中含淚,不是為了女兒的事心煩,而是為著崔西的身體,看得出像似就要永別的夫妻。(下:崔西與赫本的最後一次合作。)
電影中飾演喬伊的Katharine Houghton是女主角凱薩琳和本的姪女兒,她是因為姑媽的大力推薦得到這個角色,在這之後她的星運沒有發展,只在幾部失敗的電影中飾演小角色。不過倒是以五十歲之齡飾演女傭的Isabel Sanford卻因此片星運大發,之後她開始接片,在1971-1975年,於受歡迎電視劇集All in the Family中以鄰居身分出現,然後在1975-1985的十年間,更主演以黑人為主角的電視劇The Jeffersons,成為美國最受歡迎劇集。並獲得多項Emmy Awards。
這電影為哥倫比亞公司賺了大錢$5,670萬美元。而且獲得十項金像獎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史賓賽崔西),最佳男配角(飾演神父的Cecil Kellaway),最佳女配角(飾演普倫提斯太太的Beth Richards),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接,最佳原創配樂等。結果獲得兩項:最佳女主角(凱薩琳赫本),及最佳原創劇本。當年金像獎獲獎最多的電影是In the Heat of the Night惡夜追緝令,也是由Sidney Poitier主演的探討黑白族裔問題的電影,該片獲得七項提名,獲獎五項,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Rod Steiger),及最佳改編劇本等。
主要演員表:
史賓賽崔西Spencer Tracy 飾麥特德里登Matt Drayton
西尼波堤耶Sidney Poitier 飾約翰普倫提斯John Prentice
凱薩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飾母親克莉絲汀Christina Drayton
凱薩琳荷頓Katharine Houghton 飾喬伊Joanna “Joey” Drayton
Cecil Kellaway飾神父Monsignor Ryan
Beth Richards 飾普倫提斯太太Mrs. Prentice
Roy E. Glenn Sr. 飾普倫提斯Mr. Prentice
Isabel Sanford飾女傭Tillie
Virginia Christine飾畫廊女職員Hilary St. Geo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