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1961年的彩色電影,是華納公司與英國聯合出品。故事改編自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小說,這是他寫的僅有的兩篇小說之一。
田納西威廉斯的劇本被搬上舞台及銀幕的不可勝數,其中不少是著名的電影,例如:The Glass Menagerie (玻璃動物園/1950),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街車 (1951),Baby Doll (1956),Cat on a Hot Tin Roof 朱門巧婦 (1958),Suddenly, Last Summer 夏日癡魂 (1959)等,多數我都覺得難以接受,而這一部「羅馬之春」算是比較溫和的。
田納西威廉斯的人生很不愉快,所以寫出來的劇本都很灰暗。他的父親是個酒鬼,而且暴力;他自己身體虛弱多病,因此很多活動無法參加,無法融入正常社交;家人中他唯一親近的姊姊有精神病(狂想症),一生都住在精神病院;他母親軟弱但又有控制慾,他們相處不來;他自己酗酒,嚴重毒癮,憂鬱症,以及有許多不同的同性戀性伴侶,等等,他將這些失序的人都放在他的小說劇本裡。我覺得這一類的故事應當作為社會案例來研究,而不是作為文化藝術來推廣。
但是進入六十年代,這一類作品都被當作是大眾藝術,廣受吹捧,威廉斯本人獲獎無數,他的戲劇及電影也獲獎無數。
羅馬之春是說一個住在羅馬的有錢的美國女人,在丈夫突然去世之後,忍受不了寂寞,開始召妓。據說威廉斯是以他38歲時在羅馬的一段時間,與一個義大利男孩teenager之間的事作為藍本寫的。那個男孩Rafaello明顯是貪圖他的錢及名利與他交往,不過他有錢所以不在乎,後來很多年他都資助這男孩的生活。
電影由著名影星費雯麗Vivien Leigh主演,這時距離她拍攝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22年,她已經48歲。男主角是當時24歲的華倫比提,這只是他第二部電影,(第一部是同一年推出的Splendor in the Grass 天涯何處無芳草。)
劇情:
女主人翁凱倫史東Karen Stone是美國一個剛剛退休的著名的舞台明星,她嫁了一個富有的美國商人,他們前往義大利度假途中,丈夫心臟病發死亡。凱倫決定在羅馬定居。並且租了一座豪華公寓。
在這裡,她在社交圈中認識了一個自稱是伯爵夫人的鴇母Contessa Magda Terribili-Gonzales,這人見她寂寞,就說可以介紹義大利青年給她,說這些男人可以陪伴她,解除寂寞。伯爵夫人選中的男人叫做保羅Paolo,是個高級應召牛郎。他樣子俊秀,收費頗高,但生意不是垂手可得,目前經濟非常困窘。對於知名的史東夫人,他志在必得,但是又不能隨傳隨到,所以雖然口袋只剩一百多里拉,他還是要等史東夫人真正需要他時,才假裝偶遇。
而史東夫人方面,也要顧慮自己的名聲,不想被人知道自己需要召妓。最後在保羅的安排下,兩人偶遇,(凱倫在公園騎馬迷路,保羅適時出現指點),保羅約她晚餐。保羅是借了幾千里拉作投資,約她在高級餐館晚餐。這裡有樂師演奏,還點了紅酒。但是凱倫在這裡遇見一個美國朋友梅葛Meg,這人一向多是非,使得凱倫很不自在。
過幾天,凱倫在家裡開派對,她故意約了一些年輕人來,希望看看保羅在年輕女人面前如何表現。她要知道保羅是否真的對自己有興趣,還是貪圖她的名氣與金錢。保羅似乎知道她的意圖,非常克制。雖然他跟一個年輕美國演員Barbara Bingham搭訕,但只是適可而止,凱倫對他有了信心。
這時凱倫發現,一個可疑的年輕男子經常跟蹤她。這個人樣子不錯,但是衣衫襤褸,有些落魄。他不僅在街上跟蹤凱倫,而且經常守在凱倫的樓下,她只要打開窗,就見到他。
這個對比,使得她對保羅更有信心,他們開始交往。但是凱倫當他是男伴,保羅也不好開口跟她要錢。當伯爵夫人跟保羅收費時(他們說好五五分帳),保羅說他一毛錢也沒收到,伯爵夫人就指責他動了真感情,又指責他想獨吞。
伯爵夫人動了氣,她在史東夫人面前痛罵保羅,說他是個騙子。之後在凱倫家裡,保羅果然向她開口,說一個朋友投資一千萬里拉,結果被騙,需要幫助。凱倫當場揭穿他,並且說她寧願孤獨,也不願意被騙。保羅討了個沒趣,但是他跟進凱倫到臥房,對她溫存說:我們不一樣,我們彼此相愛。於是凱倫接納了他。
第二天,凱倫心情大好,她去換了個髮型,並且告訴梅葛自己得了絕症,要終止兩人的來往。之後她帶保羅去做西裝,給他買手錶,但是還是沒有給他現金。
回家時,她又發現那個跟蹤男子寸步不離。
這一天凱倫跟保羅在餐館吃飯,巧遇伯爵夫人,伯爵夫人忍不住了,跟她要錢,而且獅子大開口要一千美元,凱倫只答應給她五百元,明天給她。但是這晚上有人通知小報,有記者就來拍了照,將凱倫跟保羅的相片登上了報紙。
另一邊保羅就在理髮時,炫耀他的新西裝,手錶,理髮師都去跟伯爵夫人說了。伯爵夫人就跟保羅打電話,說有人見到那份報紙的相片,看上他,幫他找到新的戶頭,約他見面,又說好五五分帳。
這一天保羅在凱倫家時,他也見到了那個跟蹤男子。他似乎很了解這類男人,他說:你們這種女人經常在床上被人割喉殺死,也許三四年後,你也是這下場。凱倫回說,我需要的不過是三四年。
保羅因為收不到現金,在凱倫面前開始不耐煩。他故意與其他年輕女人調情,惹她生氣。而伯爵夫人也幫他安排了那個美國女明星Barbara和他在凱倫家見面,他們故意在凱倫面前打情罵俏,保羅甚至諷刺她年紀大:我們羅馬有三千年歷史,你幾歲?五十歲?凱倫忍不住了,將他們都趕出去,回房痛哭。
凱倫想到梅葛,打電話發現她已經回美國了。她整天在街上遊蕩,沒有目標。回到家裡將保羅的相片都扔了。最後她見到那個守候在她家樓下的男人,她將自己的房門鑰匙丟下去給他。想起自己說過的話:我需要的不過是三四年。
製作與卡司:
這就是我說的灰暗的文學,灰暗的作品。田納西威廉斯自己就有這樣自我毀滅的性格。他一生跟很多比他年輕幾十歲的男人在一起,他是運氣好,因為他手頭大方,給那些人錢,而他也有寫作的才氣,有那麼多錢給他用,於是用這一類文學麻痺讀者,觀眾。如果有讀者真的跟他的樣板學習,下場一定很慘。
史東夫人真的需要走這條路嗎?她有丈夫留給他的幾千萬美金夠她花,她自己又有幾十年堆積的名氣,她不需要這樣的選擇。但是電影拍出來就好像很浪漫,引導一種風氣。看那電影海報,及宣傳照就知道,
因為同性戀的關係,田納西威廉斯一生都為年齡感到自覺。他寫這本書的時候38歲,剛剛和一個羅馬少年結束戀情關係。由於他都是和比自己小一大截的少年在一起,他或許就有書中所寫「我只需要三四年」換取短暫快樂的心情,等待玉石俱毀。即使明知自己是被騙。
如果威廉斯不是同性戀,他應當不會有這種灰暗想法,因為一個男人和比自己小20-30歲的女人在一起,不會成為悲劇。只有同性戀者,及女人,當他們和比自己小一截的人在一起時,才是悲劇。
這電影在2003年重拍為電視劇,據說更要糟糕。電影強調史東夫人因為嫁了大她20歲的丈夫,多年沒有性生活,所以丈夫死後「性覺醒」,大量的床戲。這是我不喜歡近代電影的原因,一些不含蓄,沒有詩意。太多close-up,太大的聲音,剝奪觀眾任何的想像力。
主要演職員表:
導演:Jose Quintero
費雯麗Vivien Leigh 飾史東夫人Karen Stone
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飾保羅Paolo di Leo
Lotte Lenya 飾鴇母Contessa
Coral Browne 飾梅葛Meg
Jill St. John 飾影星芭芭拉Barbara Bingham
Jeremy Spenser 飾跟蹤者
Harold Kasket 飾裁縫
Paul Stassino 飾理髮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