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歷史及教科書都說﹐第一個踏足加拿大的歐洲人是義大利的約翰卡波特John Cabot (下圖)。他在1497年五月二十日由英國商港布里斯托Bristol出發。六月二十四日(聖徒施洗者若望的日子)﹐首次見到陸地﹐於是他將這一個地方叫做St. John’s。後來﹐這一片土地被叫做 New Found Land。表示是「新發現的土地」。(就是今天的紐芬蘭省Newfoundland)。
說Cabot是第一個踏足加拿大的西方人並不正確。相傳早在第九世紀之前(紀元874年)﹐北歐海盜就曾乘坐木船到達冰島﹐在當地建屋居住。不久﹐紀元980年時﹐一個海盜 Eric the Red 領導手下在格林蘭定居﹐成立社區﹐養了牛羊家畜﹐甚至還有教堂。這島上沒有樹木﹐但是夏天時一片翠綠草地﹐因此取名Greenland。另一說是﹐他為了爭取新移民﹐才取這名字誤導他人。
西元一千年時﹐Eric 的兒子 Leif Ericsson 於航行前往格林蘭途中﹐偏離航道誤駛到一個海岸﹐當地都是岩石(可能是拉布拉多島)﹐無法居住﹐因此繼續向南行駛。但與他父親一樣﹐他卻為之取名Markland (Forestland之意)。最後到了一個生滿樹木的地方﹐又有很多海灣﹑及白色沙灘。(有可能是紐芬蘭﹑或是現今 Nova Scotia北面的Cape Breton)。然後繼續向東北行﹐兩天後終於上岸。這裡的草叢長及腰部﹐河流及湖泊中充滿了鱒魚trout及鮭魚salmon。當地天氣宜人﹐他們所到之處都有美麗的樹木﹑花草。他們還發現當地有許多藤類植物﹐上面有小小的漿果。這些北方人沒見過葡萄﹐但是一名土耳其的水手就說這是葡萄﹐其他人信以為真﹐因此他們將這地方叫做 Vinland 註一*。他們在此建了兩間屋子﹐並過了一個冬天。
後來就有更多北歐人由格林蘭前來居住。並循同一航線﹐到了巴芬島 Baffin Island﹑及其他北美東部海岸地區﹐設下村落。1007年時﹐還有一個領袖帶了一百六十人前來﹐設立永久殖民區。他們建了村落﹐並開始與當時北美洲的原住民交易﹐用他們的牛奶﹑衣服來交換原住民的皮毛。後來不知為什麼雙方發生衝突﹐還曾經交戰﹐因此在住了三年之後﹐終於放棄在Vinland的基地﹐回到格林蘭。後來偶爾有海盜再來這裡﹐但都沒有久留。
幸運的是﹐這些北歐人一直將他們航行及探險的經歷向冰島的親人用口或是筆轉述。所以這些經歷都有十分詳盡的記載資料。連第一個 (也是當時唯一的一個) 在Vineland出生的白人嬰兒都有記載﹐他叫 Snorri。並敘述他們與土著交戰時的殘忍過程﹐是使他們放棄繼續居住的理由。幾百年後﹐還有人將這些傳說記載出版﹐叫做Icelandic Sagas。
西元十五世紀﹐歐洲人興起了向東方航行的狂熱。原因有幾方面。最主要是要尋找一條通向東方(中國及印度)的水路﹐以供應香料﹑茶葉及中國絲綢的來源。因為唐代時中國人已經會造紙﹑用蠶絲做布。到宋代時﹐更有綾羅紬紗等不同布料。至於紙張﹑瓷器及漆器亦都比歐洲要進步。因此中國產品在歐洲非常受歡迎。但當時歐洲人要往中國﹐必須經過地中海﹐到達土耳其﹐經小亞細亞及絲路﹐費時長達兩﹑三年﹐是一條漫長艱辛的旅程﹐經常有人在途中病死或遇害。而且途中要經過十幾個國家﹐不論是經過水道﹑或是陸地﹐都會受到騷擾﹑並且要向地主國付出相當的重稅。
當時﹐西方人已經有了地球是圓型的概念﹐因此認為如果向西方前進﹐也可以到達東方。同時也有了羅盤﹑四分儀﹑及星盤(天文觀測儀)的裝備。再加上此時葡萄牙製造出一種三桅帆船。這種帆船比當時傳統的狹長的帆船要寬﹐更穩固。此外可帶更多貨物﹐船員也有較大活動空間。而且擋風力強﹐適合做長途旅程。於是爭相行向東方的航程就開始了。特別是1432年﹐葡萄牙發現了大西洋上的亞述爾群島 Azores﹐成為遠行中途站。歐洲各國就相信﹐亞洲必定是觸手可及。從此海上的競爭就更激烈。
葡萄牙當時有較好的航行經驗及設備﹐但是他們堅持沿著非洲海岸向南尋找通向東方之路﹐義大利人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下圖) 就尋求西班牙王室資助﹐要向西行。哥倫布自幼就熱衷航海。另一方面﹐他也是受到馬可波羅的影響。馬可波羅是威尼斯人﹐元世祖時(十三世紀)隨叔父到中國住了十七年。頗受世祖禮遇﹐官至樞密副使。1298年回到威尼斯後﹐他將自己在中國的經歷告訴一個朋友﹐記載成為手寫的「東方見聞錄」。但是流傳不廣﹐所知的人不多。一百多年後﹐活版印刷術開始普及﹐馬可波羅的書再度面市﹐立即引起廣泛興趣。據「東方見聞錄」記載﹐在歐洲之外﹐東方還有一個文明富裕的國家。中國的富庶﹐不論是手工業的發達﹑產品之精良﹐都遠超過當時的歐洲:磚建的屋宇﹑屋頂四周有彩色磁磚。中國人房子裡有絲做的屏風。還有美麗細緻的瓷器﹑人們穿著鮮豔的衣履﹑女人有長長的﹑塗了顏色的指甲….還有中國的音樂﹑轎子等等﹑都引歐洲人的好奇。他們要找到一條便捷的通路﹐好去大量購買絲綢﹑買瓷器﹑買香料﹐做生意。因此很多像哥倫布一樣喜好航海的的年青人﹐就對尋找通往中國的海上通道躍躍欲試。(下圖傳說是哥倫布畫像。)註二※
哥倫布向各國爭取支持者﹐爭取多年都沒人願意資助。原因是當時一個航海委員會向政府提出報告﹐其中估計亞洲距離當時的歐洲大陸有一萬里路﹐以當時的船隻要航行三年時間。而當時沒有一艘船有這樣的容量積存三年食物及水﹐可以航行三年而不靠岸補給。而且以當時的科學知識﹐一般人無法了解到了地球的另一面﹐人及船如何站立而不會掉到天上。因為牛頓的地心引力說還不存在。此外﹐最大的恐懼在於未知數。因為沒有一個人知道﹐在大片海洋的另一方是什麼。如果遇到的是凶狠的動物或是敵人又如何﹖因此他在爭取六年之後﹐才在1492年獲西班牙女王依莎貝拉資助﹐率領三艘船向大西洋出發。西班牙王還給他三封信﹐包括一封寫給中國皇帝「大汗」的公文﹐做為見面時呈交。
哥倫布航行了快兩個月﹐才遇見第一個島嶼﹐他為之取名聖薩爾瓦多San Salvador (「救世主」之意﹐目前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他認為這可能是日本南方的島嶼。他見到島上深棕色皮膚的土人﹐就以為是印度人﹐因此叫他們 Indians。他說他們「男女都赤裸﹐沒有文化﹐但是十分慷慨﹐他們有什麼都會分給你。若不是親眼見到都不會相信。」
然後他去到當地人叫 Colba 的古巴﹐以及海地與聖多明尼加所在的島嶼。他將之命名為Hispaniola (西班牙島)。所到之處都是不穿衣服的土著﹐與馬可波羅書中所說的中國文明社會絕不相似。但是土著對他說﹐內陸有更大的城市﹐領袖地位非常高﹐而且人們穿金戴銀﹐因此他更認為馬可波羅的中國就在內陸。但是因為他們三條船壞了一條﹑加上部下有叛變之嫌﹐因此決定啟程回國。他留下四十七人做為移民。在出發六個月後回到西班牙﹐西班牙舉國歡騰﹐認為是找到了一條通往東方的水路﹐以及黃金遍地的領土。哥倫布也成為當時歐洲最著名的英雄。
哥倫布很容易就說服依莎貝拉提供更多資金﹑資助他在第二年(1493)再度前往東方﹐以便在西班牙島設立殖民區。這一次的船隊有十七條船之多﹐帶了一千五百名想尋找黃金的歐洲移民。但是使他失望的是﹐他找不到馬可波羅書中記述的繁華的廣州﹐也沒有找到金礦。只見到零碎的金塊﹐及更多的未開化島嶼﹐島上也只有沒有文化的土人。這一次他到了牙買加﹑波多黎各﹑處女群島﹐並再到古巴及海地。其間決定在Monte Cristi東的一個半島建立社區﹐建造房屋﹑馬路﹐種了農作﹐準備長住。但是許多殖民因為黃金夢破碎﹐又不願過辛苦日子﹐吵著要回國。他將一個弟弟留下來監督新社區﹐自己在1496年春返航回國。
哥倫布這一次回去﹐就沒有像上一次一樣的盛大歡迎場面。而且因為他和其他領導人私自帶回了一千多名土著﹐想做為奴隸販賣﹐而旅程中不適﹐死了好幾百人﹐也都觸怒依莎貝拉。
不過哥倫布堅持認為自己是到了印度﹑而古巴是中國的一個半島。這個錯誤一直延續到今天。所以北美原住民對Indians這個名稱十分反感。西方人還將加勒比海一帶﹑最初被哥倫布發現的地方叫西印度群島﹐叫當地土著為西印度人﹐以別於亞洲的(東)印度人。(不過﹐我們中國聰明的前輩就沒有將北美原住民照譯為印度人﹐而巧妙的譯做印地安人﹐免除了此一錯誤。)
後來哥倫布又在1498及1502年兩度向這個新世界航行。繼續「發現」一些新領土。(千里達﹑哥斯達黎加﹑委內瑞拉)。不過聲勢已經沒有以前壯觀。雖然他為西班牙王國首先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創造了海上霸權。但是因為領導不當﹐船員叛變﹐他和幾個兄弟都被判入獄﹐最後雖有王室開脫﹐仍然是抑鬱以終。(下面是哥倫布當年四次前往新大陸的往返路線圖,可以見到他走遍了今天的加勒比海島一帶。圖片取自wikipedia)
哥倫布在第二次由「新世界」返回西班牙﹑受到王室冷落之同時﹐葡萄牙及英國卻因為哥倫布的成功航行﹐而要與之競爭。其中英國亨利七世就資助義大利水手卡波特由布里斯托港出發。他選擇的是一條偏北的航道﹐因而「發現」了加拿大。
卡波特原名Giovanni (義大利文的Johnny) Caboto﹐和哥倫布一樣﹐也是熱內亞人。相信他和哥倫布還是兒時玩伴。他也詳讀過馬可波羅的遊記﹐因此相信哥倫布根本沒有到達東方。最多是到了亞洲以外的一些島嶼。他說服英國布里斯托的一些商人資助他前往東方﹐並得到英國亨利七世的支持及專利許可。並分配給他十多名英國囚犯做為奴隸。英王並將他的名字改做英國式的John Cabot。當時的英國在航海方面遠落西班牙及葡萄牙之後。但在聽說哥倫布的新發現後﹐也希望在趕往東方航道的競爭上分一杯羹﹐因此同意支持卡波特。在1497年五月﹐卡波特及三個兒子就乘著一艘叫Matthew的三桅帆船出發。
Matthew是一艘不算大的船﹐長僅六十尺﹐可載五十噸貨物及二十人。但速度極快。不過因為氣候是逆風﹐航行五十四天後(六月二十四日)﹐才見到陸地。(今天在紐芬蘭的 Bonavista 小漁港,還有一艘 Matthew 的複製品,供人參觀,下圖)
卡波特雖然寫有航海日誌﹐但是後來遺失﹐因此對他們一行最初見到的陸地爭議不止。有關卡波特的紐芬蘭之行﹐最多的資料還是由一個英國商業情報販子所記述的。原來當時各國都在爭相尋找前往東方的水路﹐許多情報販子就在搜羅這方面資料。當卡波特回到英國後﹐一名叫John Day的英國商人就寫了一封信給在西班牙的哥倫布﹐詳細的將他在布里斯托所聽聞的都報告給哥倫布。註三※這封信中述說﹐卡波特在這塊叫「紐芬蘭」的地方﹐只停留一處就離去了。
他只在一處停泊﹐距他初次見到的陸地不遠。他們在該處豎立一個十字架﹑一個聖父的旗幟及一個英王旗幟。他們見到許多高大樹木﹐就是做船桅的那種樹。還有很多較小的樹﹐及很多青草。在那個地方﹐有一條小徑﹐通向內陸。他們還發現一個剛有人生過火的營地。還有些家畜糞便﹐及一個修剪過的木棍﹐上面還塗了色彩。因此証明有人在這裡住過。但因為他們人不多﹐就未敢上去探就。只取了些淡水﹐就上船了。….在船上﹐他們見到有兩個影子在追逐﹐分不清是人還是動物。….他們又見到似乎有村莊﹐及樹林。後來他們花了一個月時間沿岸探測地形﹐沒有再上岸。….
這封信很長﹐但是沒有說明卡波特究竟在什麼地方停泊。一般認為如果他是由英國直接駛向北美洲﹐最可能的靠岸地點是紐芬蘭東北角的 Bonavista。目前在Bonavista還有他的紀念石碑及雕像。但是被他命名的港口St. John’s就在Bonavista以南。註四♀
(下圖是我在紐芬蘭的 Cape Bonavista 見到的卡波特銅像,寂寞的企立在海岸邊。全文見: 紐芬蘭環島之旅 Newfoundland & Labrador)
卡波特回到英國後﹐接受英雄式的歡迎。他向英王說﹐他相信他是到了亞洲的邊緣。亨利七世賞給他十英鎊現金及豐厚退休俸﹐獎賞他為英國發現了新的土地。1502年﹐這裡正式被稱為Newfounded Island。後來逐漸定名為 Newfoundland。
卡波特相信﹐馬可波羅日記中記載的日本國就在這紐芬蘭南面。因此他計劃第二年多帶船隻再去尋找這通往中國的水路。亨利七世這次資助他五條船﹐而且有許多商人和他一起同行。他們在五月初出發﹐但是這次他就沒有回來。五條船中的一條在出發後很快就回航﹐其他的全部不知下落。和哥倫布一樣﹐卡波特生時完全無法想像他的發現在歷史上的地位。
不過卡波特在第一次回去後帶回英國的傳說﹐就振奮了歐洲人。他說﹐這紐芬蘭海岸魚群極豐。特別是鱈魚codfish及鯨魚。而鱈魚之多﹐到了可以在水面行走的地步。只要放下盆到水中﹐就可以撈起滿盆的魚。這魚產豐富的海岸被叫做The Grand Banks﹐從此西班牙﹑英國﹑法國及葡萄牙的漁民就爭相前來這新大陸捕魚。未來的五十多年﹐每年夏天都有數約一千艘的漁船在這一帶捕魚。(下圖是紐芬蘭西南端的巴斯克港Port aux Basques,有可能就是當年歐洲人前來大批捕魚的地方。)
卡波特的一個兒子Sebastian 在1508年出發到新大陸﹐沒有找到他父親﹐但是向更北海道航行﹐尋找通往亞洲的水道。他可能到了赫德遜灣Hudson Bay﹐但他以為是到了太平洋。
亨利八世在1509年登基後﹐企圖在St. John’s 建立移民社區﹐做為英國漁民基地。但是一個冬天過後﹐一個人都不剩。當時漁民認為是天譴。一直到1528年﹐亨利八世再試一次。結果還是沒有一個人活過這裡的嚴冬。
* 目前沒有人知道Vineland所在。有可能是在紐芬蘭一直到美國東北的一帶任何地方。諾斯人當時有記載當地冬天白天的確實長短﹐應當可以計算出經緯度。但可惜我們已經失去諾斯人計算白日的換算表。過去有人在美國麻省﹑羅德島都傳出發掘出早期諾斯人留下來的遺跡﹐包括磨坊﹑岩石上的文字。1960年代﹐有人在紐芬蘭北面L’Anse aux Meadows發掘出一個維京海盜的遺址﹐找到房屋﹑船屋﹑鐵匠﹑及火爐的餘跡﹐似乎証實諾斯人的Vineland在此。
※其實中國在明朝時亦積極向海外拓展﹐其中最著名是鄭和下西洋的七次遠洋航行。他自明成組永樂三年起(1405)﹐到明宣宗宣德七年的二十七年間﹐一共出使七次。最初是到南洋一帶﹐最遠到達印度洋西岸﹑非洲東部等地。他的船隊最多時一次百餘艘﹐士兵隨員多達三萬人。最少也有四﹑五十艘陣容。原因一方面為了組織國際聯盟﹐對付蒙古帖木兒帝國。另一方面也為發展國際貿易。用國產錦繡﹑磁﹑漆等物﹐換取南洋香料植物。因此相信也帶了許多中國織錦到中東及南歐等地。最近幾年,更有西方及中國學者宣稱,鄭和比哥倫布更早到達北美洲,並稱有遺物可以證明。但是至今,主流學者對此一說仍然存疑。
※這封信在1956年才在西班牙被發現﹐現存西班牙歷史博物館。
♀也有人認為卡波特落腳的地方是現今Nova Scotia北面的的 Cape Breton島。至今當地也有一座卡波特的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