竽芊是近來常見的花圃及花盆盆栽植物,俗名Taro,其實就是芋頭同一家的植物。其他俗名還有Eddoe,Gabi,Abi等。有時葉子巨大的,還被叫作是Elephant Ear象耳,不過有些蔓綠絨Philodendron也被叫做象耳(見:蔓綠絨Philodendron),別搞混了。
竽芊是地下塊莖植物,平常我們吃的芋頭,也就是這植物的根部。而目前園藝店裡出售的竽芊,一般指的是有美麗葉子的植物,以葉子取勝。就像觀賞草一樣,專門為了葉子而種。這葉子最大的有兩呎以上,而顏色就更多不勝數。由淺綠色到深紫色都有,而葉紋也非常多變化。很多都是近年來出現的,明顯是園藝界有心推出的新品種。
芋頭是可以吃,也好吃的植物,有時葉子也可以吃,但不能生吃,因為其中含有草酸鈣,生吃是有毒的,只有煮過之後,或浸水一日之後才能吃。
竽芊是熱帶植物,適合8-10區種植,因此在寒帶是一年生,秋季要收回室內。而芋頭需要每年至少200天的生長期,地下莖才能成熟,因此在寒帶很難有芋頭的收穫。此外多數園藝店出售的是觀賞用的竽芊,也不可能生產芋頭。如果目的是要收成芋頭,就必須購買食用種edible的地下莖來種。
因為竽芊也可以是水栽植物,因此也適合水中養植,特別是水池中種植。種法同種蓮花方式一樣。
種植:
種植竽芊需要豐富養分的土壤,最好是多添加有機土如堆肥土,及動物糞土manure。如果是種塊莖,最好知道上下之分,不要倒過來種。如果不確定,就尖端向下,甚至平放來種都沒關係。
種塊莖的深度,至少要8-10吋深,或是與其他塊莖植物一樣,至少是塊莖直徑的三倍深就可以。
在較熱地區,最好選有些蔭的地方,但在寒帶,就越多陽光地點越好。竽芊是少有的不怕多澆水的植物,但是土壤的排水要好,以免土中有積水。(下右圖是我在巴哈馬拍的,可以見到基部有像芋頭一樣的部位,似乎已經可以收穫了。)
芋頭及竽芊都很需肥,特別是氮肥,因此種之後可以施高氮肥,如30-10-10,沒有高氮肥也可以使用平均肥,如10-10-10。,因為竽芊也需要磷肥及鉀肥,所以三個數字平均的肥料都適用。
施肥可以大約一個月一次。施肥時最好將肥料放在土面,不要澆在葉子上。
同時也不能缺水,不下雨時必須澆水,總之不能讓土乾了。盆栽時更要注意,土面一乾就要澆水。
如果一定要配合土壤酸鹼度,芋頭喜歡稍偏酸的土壤,因此也可以使用稍偏酸性的肥料,但就不能過分。
如果是在熱帶栽植,冬天可以留在地理,這時要保留葉子,直到葉子乾枯才剪去,以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給地下塊莖,供明年之用。剪葉子時,可以剪到地面,連莖剪去。
冬天時如果怕天氣太冷,可以在土面覆上2-3吋的新土,最好是堆肥土、或是混好的三合一土壤Triple Mix。
如果是在寒帶,要收存明年再移植到花圃,就可以在秋天時收進房裡,或車庫,收藏的方法,參見:夏季花的塊莖保存。
冬季尾及初春時,可以將地下莖掘出分株,這是繁殖的方式之一,也可以促成新的植株更健壯。分株要用乾淨(消過毒)的刀,將芋頭切割分開。每一塊上必須有一個芽眼,這才是將來發芽的部位。種時有芽的部位要向上。因為將來葉子很大,因此每一株之間要相隔3-6尺的距離。
另一個繁殖方式是,掘出基部的新芽另植。當新芽大約五吋以上時就可以繁殖了。
其他:
因為竽芊喜歡潮溼及熱天氣,因此最好多用覆土mulch,以免惹蟲。覆土可以用任何乾淨土壤,樹皮屑,也可以用商店出售的mulch。
竽芊很少開花,即使開花也不會結種。
如果你住的地方較寒冷,每年生長季不到200日,但想要收成芋頭,只能在溫室種植。
芋頭成熟後無需立即收成,因為收成後不耐久存,最多可以儲存一個月。留在地裡不會壞。
竽芊的葉子能吃,不要怕剪葉子收成,收成之後,新的葉子會繼續生出來。
下面是現在很受歡迎的近乎黑色的品種Black Magic。
(歡迎詢問園藝相關問題,一星期內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