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小貼士[tips]

樹木過冬 Winterizing Evergreen
增濕機Humidifier
怎麼幫植物開花?
室內播種
夏天開花塊莖花
春天的草坪維護
春天花圃維護
玫瑰系列-怎麼種露根玫瑰
玫瑰的修剪 Rose Pruning
土壤的酸鹼度Soil pH

常綠樹為什麼變枯

2014-08-11 01:40:14

常綠樹evergreens變枯有很多原因,最常見的是冬傷,嚴厲冬天造成的後果。其他的包括外傷,那就是被小動物傷害,被剪草機割傷,撒了太多肥料,或是撒了太多除雜草劑等等。這一類很容易就可以防範。而較嚴重的,就是病毒的侵害。

另外,一些常綠樹經常出現內部針葉變褐色,很易就掉落,主要因為內部沒有陽光,就會出現這類新陳代謝的現象。除非掉落的部份非常多,也不需要擔心。

這現象經常出現在Juniper柏樹,Yew紫杉,及Cedar 扁柏等植物。有些松樹Pine也會有此現象。只有雲杉spruce之類較少見。

 

 

 

 

 

 

 

 

先說冬傷:

經過一個特別長又特別冷的冬天,街邊的常綠樹Evergreens很多都露出棕褐色的枝,有些更局部枯黃。很明顯是冬季的凍傷。

如果枯黃部份不多,不用擔心,這也是大自然新陳代謝的一個過程。同時是一個警告,提醒你以後要如何預防。

在較冷的地方,或是經歷特別冷的冬天,枯的部位會很多,特別是朝北的方向。而造成針葉枯黃的原因就包括:風吹,過份的陽光照射,針葉缺水,及路鹽的侵害。而剛種的樹,包括剛種幾年的樹最易受傷害。所以常綠樹在最初種下去的頭三年,最好到了冬天都用麻布包裹。此外不要將常綠樹種在沒有阻擋,卻有北風吹的位置。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缺水,很多人以為,冬天遍地都是白雪,常綠樹為什麼會缺水,其實在北美的北方,冬天是很乾燥的。而因為地面凍結,根部無法吸收到水份,使到葉子枯乾。一個預防方式是,到了八月中之後就減水,讓植物習慣,這樣到了冬天它就不至於因缺水而變枯。此外在入冬前好好澆一次水,之後覆上一層覆土mulch,也有幫助。(澆水時要深澆,讓地下的根部吸收到,而不是只澆表面。)

而且入冬時(下雪前)土壤不要太濕,也可以避免植物根部被結冰的土壤凍傷,所以鋪上一層覆土就有幫助。而且絕對不要在入秋後施肥,(八月中起就停肥),以免生出嫩枝葉,很易凍傷。

另一個預防方式就是在種樹時就要做到的,要挖盡量大的洞,及放上盡量多的新土,這樣植物根部有較大的生長空間,即使表土冰凍了,下面的根部仍然有吸水的機會。(我在 如何種樹 中就提過挖大洞的許多好處。)

有人會在入冬時在針葉上噴保濕產品,就是一般叫做wilt proof的產品。這也可以幫助樹葉保濕。但畢竟這是治標,如果預防措施做足,就不是絕對必要。(wilt proof之類產品對於室內聖誕樹的幫助較大,對於戶外植物因為客觀因素更重要,反而幫助不是太大。)

而避免給冷風吹,也減少植物針葉變枯乾的機會。同時陽光方面,不僅太陽光很多時很猛,甚至淺色牆壁的反光,都是一個因素。

最後,要防路鹽,唯有將樹種在距馬路較遠的地方,同時到了春天時,好好用水沖一下樹的全身。

冬傷的修剪:

見到有變黃變枯的樹葉,最好是搖晃樹木,讓他們自動落下。如果是生蟲或是生黴菌,更要清理乾淨,以免傳染。

變枯的部份可以在春天時修剪。只要剪去枯褐部份就好,因為已經變枯部份不會再變成綠色。也趁機將樹型修整。

局部葉子變枯黃,不表示植株沒得救。可以試著用指甲掐去一點樹皮,裡面如果是青色及有汁液,都還是活的。但如果全是枯乾的,就可能已經枯死。另外如果有新芽,也表示樹還在生長,就不要放棄。

肥料因素:

其他造成樹葉變黃的原因,還有營養不良。其中以柏樹juniper比較易得。因為柏樹對於偏酸性的土比較執著,而酸性土中就缺少一些礦物元素。這包括:鎂magnesium,硫sulfur,鉀potassium,氮nitrogen等。缺硫時樹葉經常會由上方變黃,缺乏其他幾種元素就會使下半部的葉子先變黃。此外缺鐵,錳manganese等元素也會造成針葉(樹葉)變黃。但這些元素在酸性土壤中就不會缺乏。所以在為植物選擇肥料時,可以依照其所需,加以選擇。比如說常見的肥料補充劑之一Magnesium sulfate,就同時添加了鎂硫及鐵,因為硫有加強鐵的作用。(以前介紹肥料時,曾說過一般肥料三大元素是氮磷鉀,其他元素就要自行另加增補。)

 

 

 

 

 

 

 

 

 

 

 

 

蟲害及病變:

常綠樹也會因為蟲害或病變出現局部枯黃,很多時是因為環境不利,而出現或是嚴重。舉例說,如果一個地區的松樹pine普遍出現枯黃,有可能是因為環境不利,(太乾熱,太寒冷,缺水等因素導致生病。)通常這樣的因素會導致同一條街,甚至同一個區的同一種樹都出現病變。

如果是生黴菌,首先清理生病的葉子,要拋棄乾淨,不要留在地面或是丟到堆肥箱。之後使用任何一種消毒劑fungicide,這些園藝店都有得賣。(我介紹過的Neew, oil,或是硫磺sulfur噴劑如 Lime Sulfur,copper spray等都有效。)

松樹變枯黃:

要辨認這些病變的種類不是很容易,因為不同植物往往有不同的病變。舉例說,松樹Pine很易得一種由松樹線虫pinewood nematode傳染的枯萎病pine wilt disease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除了白松樹white pine之外,幾乎所有松樹都會得,包括:最易感染的Scotch pine,其他如Austrian pine,Jack pine,Mugo pine,Red pines也會得。這種病由樹的上方開始由灰綠色轉棕褐色,逐漸蔓延到下部,可以讓一棵松樹幾周內死去,而這種線虫非常細小,肉眼幾乎看不見。而十年以上的老樹反而比較容易染上。

要知道有沒有線虫,可以鋸一小段樹枝,浸入水中看有沒有蟲子浮出。(因為蟲子分散,可以由樹上不同部位多剪幾段試試。)

柏樹Juniper變枯黃

如果Juniper在沒有環境理由下變黃,有可能也是極小的線蟲作怪,不過就是較常見的根部線虫root nematode,它們會導致根部脹大,失去吸水作用,因此無論澆多少水,針葉都會變枯。目前沒有治理辦法,唯有種時挖較大的洞,填放多些有機土(堆肥土)及泥苔土peat moss,讓植物根部生的健康,有較多空間伸展。

柏樹也會因其他原因變枯黃,比如說生螨蟲spider mites。這也是小如針眼的蟲,但一出現破壞性也很強,可以將針葉的汁液都吸光。導致樹葉局部變黃。如果不及時補救,很快會蔓延到全株。導致螨蟲的原因多數因為環境太乾燥,因此不時向樹木及樹葉噴水是一個預防方法。更好是噴混有肥皂水(洗碗液dish wash liquid最好)的清水。而在發現有螨蟲後,也可以用清水大力噴灑,以消除螨虫。如果嚴重,可以使用一般的殺蟲劑(insecticide soap)。

柏樹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不喜多澆水,否則很易造成生霉菌及爛根。爛根後除了葉子枯萎,變黃,然後停止生長,最終死亡。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柏樹得了這一類的霉菌,(剝開樹皮,裡面顏色變了,變成深褐色,灰色或是紅色),最好是停水,讓根部乾一陣。同時若要預防,最好不要多給柏樹澆水,而最重要是維持排水良好。(有些霉菌可以施藥,例如Fosetyl-al ,有些是無法治的。)

 

 

 

 

 

 

 

 

 

 

下面是我在今年(2016)年見到的現象,很多常綠樹特別是柏樹,都有內部葉子泛黃現象。如果是內部局部泛黃,而不是新生的(尖端的)葉子變黃,就不是大問題。這現象和植物一般變黃現象原因一樣,都是環境的壓力使然。例如天氣太熱,嚴重缺水,驟熱驟冷,都可能出現。而且通常都發生在夏末或是秋天,在園藝界,這叫做cedar flagging,通常不用理會,枯黃部份會自然掉落。

 

 

 

 

 

 

 

 

 

 

 

 

 

 

銹病Rust

銹病是很多植物都會得的,而常綠樹中包括柏樹Juniper及各種Fir,松樹Pine及Hemlock,扁柏Cedar,杉樹Yew及Cypress,甚至雲杉Spruce都有機會得。

銹病的癥狀就是葉子開始出現局部的橘黃色,用手輕觸會出現像粉一樣的孢子,很易由風傳播。嚴重的會在樹上出現橘黃色像瘤一樣的東西(見下圖,分別是spruce及juniper生的瘤)。銹病會經由空中傳播,不過就只限於一種樹傳一種樹,但通常不會由常綠樹傳播給所有其他常綠樹。

 

 

 

 

但銹病也會尋求一棵其他闊葉樹做寄生植物,奇怪的是,扁柏銹病會找下面幾種植物做寄生植物:蘋果,山楂hawthorn,萬壽梅quince,(所以扁柏的銹病分別叫做cedar-apple rust,cedar-hawthorn rust等名稱。)而松樹銹病就會找紅加侖果currants,gooseberry等做寄生植物。也有些會找杜鵑花,繡球花做寄生植物,總之每一種常綠樹的銹病的寄生植物都不相同。有時寄生植物會距原來生病的樹最遠達到五公里。

被傳染做寄生植物的植物,就會出現葉子變黃,掉落,樹枝變枯,果實及花的減產等後果。

發現銹病之後,最好在還未長瘤之前就將生病的枝都剪去,如果病況嚴重,就整株都拔除。同時要將病枝都密封拋棄,以免傳染。對於銹病目前是沒有有效的藥劑。

不過多數常綠樹的針葉枯黃,都是因為最前面說的環境造成。很容易就可以對症下藥,予以改善。而最重要的預防原則,都在於種樹時按規矩做足,同時平時注意光照,排水,通風幾大原則,必然會減少生病機會。

 

相關文章:樹木過冬 Winterizing Evergreen

(歡迎詢問園藝相關問題,一周內作答。)

Click: 43315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