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October, 1997)﹐加拿大聯邦仲裁人下令加拿大政府付出兩百多萬元的法律賠償﹐給予前任總理梅龍尼(Brian Mulroney)﹐作為他與政府打官司的所有律師費及有關開支。
到此為止﹐梅龍尼與政府的一場官司終算是落了幕。梅龍尼說﹐他的名譽也被洗刷一清。問題是﹐一個被污染了的名譽可以洗得清嗎?
這場官司表面上是梅龍尼控告司法部門及聯邦騎警(RCMP)誹謗﹐事實則是梅龍尼與加拿大傳媒間一場硬仗。輸家雖然是傳媒﹐但是落得灰頭土臉的卻是騎警。傳媒因為控制輿論﹐不論是怎麼輸﹐都不會受到修理。而且真正的幕後實情﹐一般老百姓根本不會清楚。
梅龍尼是在1984-1993年間出任總理。在此之前﹐他是魁北克一名成功律師﹐從未出任公職。1976年競選保守黨黨魁時落敗。當時他就說﹐不如回去當律師﹐賺夠錢再競選﹐以免將來過好日子時落得貪汙嫌疑。那幾年間他果然成為百萬富翁。1984年東山再起﹐首先當選黨魁,然後以極大多數議席兩度獲選總理。
但是加拿大的傳媒對他極端憎惡。原因不止一個﹐其中最主要的是﹐因為加拿大傳媒與美國一樣都是自由主義者。此外他們不喜梅龍尼性格﹐沒有原因解釋﹐就像美國記者喜歡甘迺迪﹑柯林頓﹐但是痛恨尼克森一樣﹐只能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其中一個原因是,聽到有評論員說,梅隆尼是第一個工人家庭出身的總理,(他父親在造紙廠任電機工人),似乎不太看得起他,又說他因此感到 insecure,似乎想討好每一個人。但是這有錯嗎?他們喜歡好像杜魯道 Pierre Trudeau 這樣,不僅出生富裕家庭,還是名校出身,又曾經周遊列國,不太在意別人怎麼想。這些人的勢利眼無與倫比。)
傳媒對梅龍尼除了個人攻訐之外﹐幾乎所有的政策都受攻擊﹐以至無法實現。例如在杜魯道任內﹐建立了全面的社會福利政策﹐放鬆領取各項福利的標準﹐使到受益人及福利金數字節節上升。結果是政府赤字高升﹑債台高築。梅龍尼上台後決心消支減赤。但是第一個提出的建議就受到體無完膚的圍攻。因為過去老人金數目是隨通貨澎脹率每季調整﹐稍為懂數學的都會知道﹐這是幾何級數的增加﹐很快就會成為天文數字﹐難以負荷。梅龍尼的財長建議將調整率減低(並不是不調整﹑不過是將調整率調低些)。在傳媒鼓動下﹐許多老人團體就表示不滿。傳媒的法寶是﹐只要全國有一個人反對﹐就可以將這個人的話做為頭條新聞﹑刊在頭版﹐成為有份量的反對勢力。後來一車車的老人租車到國會前﹐指著總理的鼻子說:「梅龍尼﹐你有沒有良心?」同一個鏡頭每晚在電視上重覆播出。終於使穆龍尼抽回建議。
另一個例子是﹐杜魯道立意要在任內留下政績﹐因此在1982年將加拿大的憲法由英國國會收回。但在收回之同時要完成修憲協議。但是出身於魁北克的杜魯道與主張魁獨的領袖有過節﹐談判間無法取得魁省政府的同意。因此後來簽署的修憲協議是沒有魁省政府的簽字。這是杜魯道執政史上的一個遺憾﹐也是後來魁北克多次又醞釀全民投票﹑爭取獨立的導火線。
因此梅龍尼一上台就致力新的修憲協議﹐要將魁北克拉入憲法中。梅龍尼曾做勞工律師﹐協商談判是他的專長。因此很快取得了全部十個省政府(包括魁北克省)﹑及兩個反對黨的支持。即使這樣﹐還是受到傳媒和民間團體反對。後來終於在輿論壓力(或是助力)下﹐因為兩個省府改選而改變立場﹐因而流產。
在第二任總理任期中﹐他的聲望下滑到谷底﹐使他心灰意冷的辭職。但是選民對他仍然是深惡痛極﹐只要是提到他的名字都是咬牙切齒。而且退出政壇並未使他減少受到攻擊。一名女記者Stevie Cameron(史蒂薇卡麥農)出了一本攻擊梅龍尼的書On The Take: Crime, Corruption and Greed in theMulroney Years﹐就像書名寫的一樣﹐要揭露梅龍尼任內保守黨政府的「罪行及貪汙」。問題是﹐書中寫的各項罪行無一是有証據﹑或是有明確消息來源的事實。相反的﹐所有攻擊都是用形容詞堆砌的漫罵字眼。然而這本書除了受到傳媒及同行一致讚美之外﹐連續兩年多都高居全國暢銷書首位。是加拿大出版業少有的成功出版事例。
在這本書影響下﹐結果是在下一屆大選中﹐保守黨一敗塗地。在近四百席的國會中﹐只剩兩席。選民說﹐他們要給「不誠實的政客」一個教訓。
舉例說﹐在On the Take中﹐有一章是說梅龍尼上台後﹐就改組國營加拿大航空公司董事會﹐然後在一項重大採購決定中﹐以十八億元加幣進購三十四架A320型「空中巴士」﹐取代舊有的波音七二七客機。書中引用「工業消息」來源說﹐加航所以棄波音客機不買﹐是因為梅龍尼的親信﹐一個叫Frank Moores的前任省長﹐是空中巴士的說客之一﹐因此可以收受龐大的回傭。
這本書暗示﹐摩爾斯由空中巴士交易中所得的回傭在兩千萬到七千萬元之間。同時暗示總理辦公室是整個交易的指揮中心。還引用一名官員的話說: 「你不知道我們(加拿大)是一個banana republic?」
讀者不知道的是﹐卡麥農是一個左傾自由派及親自由黨人﹐同時卡麥農的丈夫是自由黨時期入閣的高級幕僚。在穆龍尼上台後﹐因為精減聯邦政府組織而受到裁員﹐因此對穆龍尼懷恨於心。
卡麥農的書出版後﹐對保守黨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但是反對梅龍尼的人仍覺不夠﹐他們還要將他繩之於法。卡麥農在該書再版時說﹐新聞界及首都政壇對「空中巴士」事件最有興趣﹐很多人還提供新的小道消息﹐很快的﹐一個有紋有路的故事就成形了。故事說﹐摩爾斯在瑞士銀行開了兩個戶口。空中巴士協議生效後﹐大筆美金就流入這兩個戶口。最初是一次十萬美金﹐不久數字就高達五百萬美金。而這兩個戶口﹐一個自然是摩爾斯的﹐另一個就是呼之欲出的政府高官。
雖然工業界都肯定﹐空中巴士不論在實用上及性能上﹐都優越於波音客機。卡麥農自己也說: 「即使沒有任何政治干預﹐加航也會選空中巴士。」何況在航機交易上﹐領取回傭的現象十分普遍。但是現在渥太華的新貴就相信穆龍尼在總理任內以權職圖私利﹐肥了私人荷包。
這個故事很快為國營電視台CBC拿去做了專題報道。其實CBC支持自由黨的立場眾所周知﹐加上保守黨總是揚言要精減國營公司,雙方敵意更深。在專題中﹐CBC到德國訪問了唯一的消息來源—一名與案中人物有私人恩怨﹑同時坐過牢的証人Gergio Pelossi﹐然後做出結論說﹐有政府官員在瑞士銀行開戶口收受賄絡。在這項報道之後﹐聯邦警察 RCMP 就正式展開調查。
騎警在九五年九月給瑞士政府去了一封信﹐要求凍結這幾個銀行戶口﹐以便調查。這封由 (克里田政府的) 司法部律師簽署的信中還有一段指名道姓的說梅龍尼總理在任內有貪汙嫌疑: 「由於持續不斷的証據﹐前任總理梅龍尼可能牽涉到一些犯罪行為﹐詐欺了加拿大政府數以百萬元計的錢﹐我們希望貴國….」。不久這封信被人洩露給新聞界(其實就是卡麥農等人) 知道﹐有關梅龍尼被調查的事就出現在新聞中。
梅龍尼過去幾年被新聞界修理苦無對策﹐這時終於找到一個反擊機會。做過律師的他立即知道司法部的作為構成誹謗。因此立即向法院提出告訴﹐說司法部破壞他的名譽﹐並故意透露給新聞界﹐並要求五千萬元賠償。新聞界的反應是驚愣及冷笑。他們說﹐一個做過總理的人﹐怎麼可以要自己的政府(也就是納稅人)賠那麼多錢給他?第二﹐他的名譽值那麼多錢嗎?司法部也反駁說﹐他們從未將任何資料透露給新聞界。甚至反控是梅龍尼自己將消息傳出﹐以嫁禍政府。並說﹐如果要打官司﹐就奉陪到底。
(梅龍尼解釋他索取五千萬元賠償的原因是要對方重視這件事。同時即使得到賠償﹐他也不會收取分文。除了律師費之外﹐全數會捐出做慈善。)
隨後的一個多月﹐每天報紙頭條都是梅龍尼涉嫌貪汙﹑受到調查的新聞。還有整版的特別報道揭發了摩爾斯等與案有關的人士﹐如何在這件交易之後購買產業﹑生活奢侈的消息。
雖然很快的就有很多証據証明原來的傳言十分無稽。好像摩爾斯在瑞士銀行的兩個戶口﹐一個是他太太的﹐而且從未有超過一千法朗的存款。此外﹐司法部向法院提出的許多技術要求﹐也被法院駁回。但是自由黨政府的司法部堅持打官司到底。其間梅龍尼的律師要與司法部長洛克Allan Rock 會面﹐商談是否可以庭外和解。梅龍尼說﹐他只要求騎警及司法部向他道歉﹐官司就可以不用打﹐但也為洛克拒絕。說是「調查期間﹐他不適宜見對方」云云。有人問總理克里田Jean Chretien是否干預。他也說:「一切依法辦理。不會因為對方做過總理而受不同待遇。」
法院決定在九七年一月六日開庭。然而後來的發展都對政府不利﹐政府提出的要求﹐都被法院駁回。例如他們要求禁止梅龍尼的律師在法庭中問一些特定問題等。法官又指責司法部做事草率﹐未經法官批准就逕自向瑞士提出信件等等。其實加國的法官以自由派為多,他們是基於法庭程序對證詞有意見,而非偏袒梅龍尼。期間﹐梅龍尼的律師向三名記者(包括卡麥農)發出傳票﹐要索取他們的証詞。但是卡麥農躲著不接﹐說是梅龍尼迫害她。
終於在開庭前兩天﹐政府的案子全盤瓦解。一名騎警承認是他將消息透露給新聞界。這時政府若還堅持打官司﹐不但會輸得澈底﹐還要負擔更多庭費。於是在開庭前一天﹐司法部向梅龍尼道歉﹐並同意負擔他的律師費。但是在記者會中﹐洛克部長還是堅持不認輸。他說﹐騎警的調查會持續下去﹐而且政府只負擔梅龍尼的律師費約一百萬元﹐其他開支(如公關公司費用等)一律不賠。
一直等到十月﹐聯邦任命的仲裁人終於批准了梅龍尼提出的所有與該案有關的開支﹐包括一百四十萬律師費﹑六十多萬公關費用及翻譯費﹐並下令政府如數賠償。加上政府自己的一百多萬律師費﹐加拿大納稅人為政府此一錯誤總共付出了三百多萬元。
梅龍尼說﹐他的謗譽終於可以說洗脫了。然而梅龍尼的真正對手卻保留全身﹐絲毫未受損。你要一天看十份以上報紙才會發現卡麥農與這事件有關。因為報章雜誌都不提這件事與傳媒間的關係。只有一間對梅龍尼比較親善的電視台播出了律師公司拿著傳票追逐卡麥農﹑而她拒收的尷尬畫面。她的書精裝本售出十多萬本之後﹐平裝本仍高居暢銷榜首。其中與空中巴士有關的幾章亦絲毫未改。
選民對梅龍尼的印象也未改變。原因很簡單﹐在空巴事件剛開始時﹐報紙每天都是頭條及專題。加拿大銷量最大報紙「多倫多星報」在1995年十一月十九日到十二月十六日間﹐有十九天是在頭條版位大字標題刊登這條新聞﹐標題也都套用控詞指梅龍尼涉嫌收賄。此外還有無數全頁專題﹑分析稿及社論。但在仲裁人下令政府賠償梅龍尼所有開支時﹐星報只在內頁刊了兩欄標題的新聞稿。而且還是通訊社發的通稿。沒有分析也沒有社論。難怪事後一些選民會說: 「這個梅龍尼吸血鬼﹐下台了還要再從老百姓身上搾些東西出來。」
主其事的司法部長洛克自己是一些事也沒有。他的錯誤﹑政府的律師費則是由納稅人來付。而總理克里田至今都說要繼續調查下去。唯一落得灰頭土臉的是那名承認透露消息給記者的騎警。司法部將他調到內勤﹐還要他自己付律師費。結果是騎警同僚為他發動賣熱狗籌那一萬多的律師費。(Oct.,1997)
相關文章:梅隆尼蓋棺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