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二十世紀福斯公司 Twentieth Century Fox 在1951 年推出的黑白/彩色科幻文藝片,說的是一個二十世紀的男人,經由祖先的日記,回到了18 世紀,但不習慣當時的衛生習慣跟文化,又回到現代。這電影的男主角是當年36 歲的泰隆寶華 Tyrone Power,以及22 歲的安布萊 Ann Blyth。其他演員還有:Michael Rennie,Beatrice Campbell。導演是英國籍的 Roy Ward Baker。
前面說黑白/彩色,是因為片中的現代部分都是黑白,而回到過去時,就以彩色拍攝。而片中極大部分是說的18 世紀的事,所以八成以上都是彩色。記憶中另一部以同樣手法拍攝的電影是1939 年的 The Wizard of Oz 綠野仙蹤。
這劇本是根據美國劇作家John L. Balderston 在1926 年推出的劇本Berkeley Square 改編。這劇本先在倫敦演出,又在1928 年在紐約百老匯演出,都很成功。後來福斯公司在1933 年第一次搬上銀幕,沒有改片名,就叫做 Berkeley Square 永恆的愛。這一次改了片名,但在英國上演時的片名是:The House in the Square,此外另外還有一個片名是Man of Two Worlds。每一次改編都因為時代不同,修改了男主角的職業及年代。
跟1933 年那一部對比,這一部的結尾比較光明。很意外網上有很多免費版本,素質都不差。不過彩色部分因為是後來才被找到,沒有經過修改,所以畫面不夠清晰。下面的相片就可以見出與黑白部分的差異。
劇情:
美國人彼得史丹迪許 Peter Standish 是一名核子工程師,目前在倫敦一間高科技的核子實驗室工作。他工作勤奮,經常廢寢忘餐,他的上司 Dr. Ronson 擔心這影響他健康,就勸告彼得的同事羅傑弗塞 Roger Forsyth 帶他多出去走走,參加社交活動。羅傑也承認,他跟彼得除了工作時間幾乎沒有交往。(下:彼得工作勤奮,上司關心他的健康。)
這天下班,羅傑就開車送他回去,這時才知道他住在 Berkeley Square,而且是一棟很大的舊式建築。到了他家,羅傑主動要求進去喝一杯酒。進去後,彼得解釋,這是他祖先留下給他的屋子,所以他才來到英國。羅傑見到牆上一幅畫像很像彼得,彼德解釋這是他的先祖,也叫做彼得。這時羅傑就說,願意邀請他參加他們這社區的活動,說自己的妹妹很想認識他。又建議他跟他們到鄉下去住幾天。這時彼得很嚴肅的說:我要說一件事你可能害怕,我想回去18世紀。我相信18 世紀仍然在這裡,在我們周圍。也許一轉彎就到。他還說:好像北極星的光芒,要五十年才到達我們地球,所以我相信我們可以見到以前的東西。或是見到以前的人。羅傑聽到這裡認為這間房子不好,要他搬走。彼得沒有理會他。
這時外面開始打雷下雨,彼得點燃蠟燭要帶他到樓上去。他們到了樓上,羅傑問他究竟要逃避甚麼,是否目前不開心。他說自己不是在逃避,而要給他看一樣東西。他拿出一頁紙張給他看,原來那是1784 年的一頁紙,是當時的醫生為他的先祖彼得寫的,那是六月12日,說「因為他說自己來自未來,親友建議將他送到精神病院,直到生命終結。」但是彼得說,結果他沒有被送去精神病院,只是失蹤了三天就回來。他後來活到63 歲平安去世。彼得說,他相信當時回去的彼得就是他,所以他現在準備回去到那時候,所以他會離開一段時間。羅傑叫他別再提這事,他完全聽不進去。
彼得說,他的先祖是在 1784 年四月 24 日到倫敦,他就選擇這一天回去。他說當時彼得被安排到倫敦跟他的一個表妹凱特 Kate Pettigrew 結婚。他說依照日記,當天也是雷雨交加,就是今天。
之後他送羅傑下樓,他們出了門見到羅傑上車開走,這時雨已經下得很大。他正要進門,被閃電擊中倒地,之後發現自己從一輛馬車上下來,自己身上的衣服已經變成是18 世紀的服裝。他敲門之後,有女僕開門,及一個美麗的女子屈膝迎接,寒暄後才知對方是表妹凱特。他見到凱特很高興,因為她很美麗,而雙方家庭已經決定他們兩人的婚事。
凱特說母親 Lady Anne 在內廳,就帶他去內廳。在這裡,他對凱特說,很高興兩家人為他們訂了婚約,他現在就屈膝向她求婚。但這時她母親出現,還帶著他的兒子,凱特的弟弟湯姆 Tom。不過這位表弟就不太客氣,認為美國人都是野蠻人,還說美國很快會後悔,回歸英國。
這時凱特的妹妹海倫 Helen 也出現了。彼得見到她頓時為她的美麗呆住了。他迎上前去說,不記得通訊時提過這個妹妹。事實是在他研究過的資料裡,沒有提到海倫這人。(下:海倫跟母親一起出現。)
寒暄後大家提起海倫生日就要到了,還說一個姑媽剛剛送來禮物,彼得隨口說這個他知道,是一條羊毛披肩。大家都意外他怎麼會知道,因為海倫還沒有打開禮物。彼得一時答不出來,支支吾吾說是猜到的。海倫去把禮物盒打開,果然是一條羊毛披肩。這時他佯裝頭痛,說要去休息。他知道必須隱藏他已經知道的事實,以免被看穿。
到了他房間,僕人將他的行李送進房。整理行李時,海倫將他的茶水送進來,他就扯住海倫說話。問她是否真的跟那位 Mr. Throstle 梭斯特訂婚,還問她是否愛他。海倫說這是習俗,婚事由父母決定。而她家自從父親去世,經濟狀況很差,她們都必須聽母親的安排。不過她已經決定終身不嫁。彼得還問她是否怕自己,因為剛剛那披肩的事,凱特就有點害怕,以為他通靈。海倫說她不怕。
第二天湯姆帶他到街上去,還陪他去賭場。之後又去看拳擊賽。他覺得格格不入,還覺得這裡的人粗魯,沒禮貌。比如說街道沒有舖柏油路,到處泥濘。他見到有兒童乞丐,他給錢對方時,立即有幾十個成年人乞丐包圍要錢。說話也出現問題。例如他見面時問對方 How do you do?,對方會說:How do I do what?。還有他分不清英國的 supper 跟 dinner,英國人卻不懂他說的 lunch 午餐是甚麼。當地人也跟美國人交往過,都說他講的話跟美國人都不同。
湯姆他們介紹他認識一個畫家 Joshua Reynolds,說可以給他畫一幅肖像。一見面他就說知道他,也讓人意外。之後他提起知道他的一幅畫The Tragic Muse,這更讓 Reynolds 吃驚。他說這幅畫他剛剛完成素描,而且還沒有取名字,雖然 Tragic Muse 是他的初步設想。聽到這裡Reynolds 很不高興,認為他的靈感都消失了。這讓凱特也很生氣,對他的恐懼心理更嚴重。
還有他每天下午都出去一陣,連湯姆都不知道他去做甚麼,懷疑他有不為人知道另一面。
這天彼得從街上回來,在門前的小公園見到海倫,就拉她在公園的椅子上坐下聊天。這時凱特在窗口見到他們,見他們不僅聊天,彼得還拉住海倫的手。凱特沒有感覺,這時她母親出現,母親以為她會吃醋,但是凱特說她沒有感覺,反而為海倫擔心,擔心她會被「奇怪的」彼得傷害。(下:他在公園跟海倫談天。)
原來彼得對海倫訴心事之外,也對她說:「你們都在懷疑我不知我每天下午做些甚麼,我想帶你去看我做的事。」他就叫了馬車帶海倫到市區一間小店門前下車,到了裡面,原來後面有一間隱蔽的暗室。他進去打開窗,原來這裡是他的簡單實驗室,他先給海倫看一個「電燈」,他將帶來的電線接通,燈就亮了。海倫非常意外。之後他給海倫看一張「相片」。是他偷偷為梭斯特拍的相片。他說這些不是他發明的,而是他帶來的,未來的發明。他整天忙著就是做這類事情。還顯示了一個蒸汽船的模型,說未來的船是沒有帆布的,而是用蒸氣發動。可以走得更快更遠。
他問海倫是否害怕,她說她不是害怕,只是需要更多了解。這時彼得企圖親吻她,她躲開了逃到樓上,一起離去。不過他們出來後,被海倫的未婚夫梭斯特見到了。
過了一天是他們幾家親戚辦的舞會。因為凱特拒絕跟他跳舞,他就整晚跟海倫跳。不過海倫認為不適合,跳了幾隻舞後離去,這時彼得就被很多女子包圍,問長問短談美國的事。因為他衣服光鮮,有禮貌,而且好像更文明。但是幾位男士就在一邊批評他,有的說他說話異於常人,有的形容他怪僻。例如每一天早上要僕人提供他三桶熱水洗澡,而且是全身都洗。因為這裡的人幾星期才洗一次澡。正好這時彼得走過來,他們問他美國人每天都洗澡?他說這不稀奇,羅馬人也是每天都洗澡。
這時梭斯特建議他去見當地最富有極美麗的婦人Duchess of Devonshire,他被帶到這位貴婦面前。他已經讀了許多有關這位伯爵夫人的資料,就跟她聊起來,說了許多恭維的話。伯爵夫人最初聽了很高興,但是越聽越不高興,因為彼得提到她時使用的都是過去式的動詞,好像她已經死去。伯爵夫人當場生氣糾正他,還說:我還沒有死去,你怎麼好像在宣讀我的哀悼詞。帶著隨員起身離去。這讓會場裡的人都對他更避而遠之。
這時梭斯特對他說:「不要以為沒人知道你,我會查清楚你的底細。」彼得對他說:「你不用擔心我,命運注定我會跟凱特結婚,生兩個孩子。」
第二天,當彼得一個人在房間時,海倫來找他。她說聽到昨晚的事,伯爵夫人很生氣,也很害怕。彼得問她是否害怕,她還是說不害怕。之後他去找凱特,要單獨跟她說話。他問凱特為什麼總是躲著他?凱特說她害怕,怕看他的眼睛。彼得叫她不要怕,說:我們一定會結婚,會生兩個孩子。要她不要解除婚約。凱特沒有答應他,反而勸他回美國。(下,凱特一開始就對他就有疑慮,這時更回絕他。)
他很失意,一個人在家門公園坐著。這時海倫來找他,他說,凱特要跟他分手。海倫說:如果她了解就不會害怕。之後她說她想多了解未來世界。要求看他的眼睛,說可以從他的眼睛看到他生活的未來世界。她努力的看,彼得一邊解說,結果她說她看見了他形容的未來世界,人們穿的衣服不同,交通工具也動得更快。但說自己不害怕。
彼得要她去勸凱特,但是海倫說她做不到。她問彼得她自己的命運,彼得說他不知道,因為他從未來的文件中,從未見過她的資料,甚至沒提起她的名字。這時海倫說,不知為什麼,她自從見到他就愛上他,覺得他沒有出現之前已經愛上他,兩人已經在一起幾十年。由此他們感到難分難解,彼得說:你要原諒我,總有一刻我會離開。海倫叫他不要走,他說「這由不得我,因為我現在是在飾演另一個人的角色。」海倫說:「這不是我們的世界,只有這一刻是我們的。但是相信將來我們會在一起,在上帝的時間。」
過一會梭斯特來了,一來就到樓上去見Lady Anne,說他可以證明彼得有精神病,要Lady Anne 放棄女兒跟彼得的婚事。Lady Anne 說她不能放棄這個一年三千英鎊的收入。梭斯特說他經過一星期的偵查,發現了證據。之後就帶湯姆到彼得那間祕密的實驗室去。同行還有當地的行政官跟醫生。他們到了,梭斯特就開了電燈給他們看,還說不小心這電燈就會起火,所以是妖魔鬼怪。還顯示了一個火柴,一劃就起火,這次真的不小心將家具點燃了,大家都害怕了,於是幾個人把那實驗室的東西都砸爛了。
這時彼得又跟海倫到鄉下去騎馬,享受片刻的寧靜。他們回去時已經有兩個警察在等他。當他進去後,見到凱特跟行政官,一個醫官都在。凱特向他們指證了彼得的身分,他們就要將他帶走。那個醫官是有頭銜的鄉紳威廉Sir William Sutherland,彼得認識的,他就要求跟威廉私下談話。他跟威廉解釋,那實驗室的東西都是150 年以後的發明,到時候每一間屋子都有電燈,不用點蠟燭。又說以後會有X 光,可以照到人的骨骼,內臟,知道是否患病。還說會有哥羅芳,讓人昏迷,這樣開刀就不會痛等等。他對威廉說:這些你都應當了解是不是?但是威廉一邊聽,一邊坐下來寫字,之後給他看那張紙,原來就是他後來見到的那張紙,上面是1784 年六月十二日,說這位彼得史丹迪許自認來自未來,建議將他送到精神病院。他見到這張紙知道怎麼說都沒有用了。他說要見海倫,但是其他人都不允許他們相見,凱特還趕他走。他逃離他們自己到樓上去,梭斯特還用十字架對付他。他終於到了海倫的房間,兩人鎖上門做最後的道別。這時海倫給他看一個埃及的「生命之符」,說是長輩送給她的,可以保佑人的安全。她要將這個符放在一個衣櫥裡,希望他在150 年之後會在這裡找到,也許他們到時候可以「在上帝的時間」再見面。她還安慰彼得,他們的經歷是很多情侶都沒有經歷過的,何況他們以後還有機會見面。
這時雷雨大作,彼得說這是他離開的時刻了。他們開了門,彼得被警察帶走。海倫在門邊對他說,她會永遠愛他,以後我們在我們自己的時間見面。當他被帶出門外,雷雨聲更大,這時他發現自己身上穿的服裝又回到二十世紀。
他進到屋子裡,房間如舊,牆上還是先祖彼得的畫像,這時門鈴響起他去開門,意外見到羅傑。他叫羅傑的名字,這讓羅傑感到意外。他說:「這是過去幾個星期你第一次認出我。」他問甚麼回事?羅傑說:「過去七個星期你精神崩潰,語無倫次,還一直喝酒。你說你跟凱特結了婚,還說屋子裡的發明都是邪惡的,全部都要打爛。剛剛最後一天我們都找不到你,現在才見到你。」這時他見到一個女人進來,羅傑說是他的妹妹瑪莎。他驚呆了,因為她跟海倫長得一模一樣。正在吃驚,這時他忽然想起甚麼,跑到樓上的衣櫥,居然找到了那個埃及十字符,如獲至寶。
他下樓去,說要去一個地方,因為他想起海倫提起過一個教堂後的墓地。他到了墓地果然找到海倫的墳墓,墓碑上面寫著她在1784 年十二月就去世了,享年僅22 歲。他見到墓碑上面的字:「我們將永遠在一起,不在我的時間,也不在你的時間,而是在上帝的時間。」這時瑪莎跟羅傑已經來到他身後,於是他跟他們一起離去。(下圖:羅傑跟瑪莎出現在墓地,他們三人一起離去。)
製作與卡司:
這部電影的劇本跟1933 年那一部大致相同,只是結尾比較樂觀光明。好像說他跟海倫又在一起了。此外男主角的職業,也因為時間不同,做了改變。當時是二戰之後,核子戰爭的陰影存在於每一個人心中,所以將他的職業從建築師改成為核子工程師。而很多他「穿幫」的例子也都改做是他的說話方式,以及用語。
這電影的彩色版本一早就遺失了,所以最初在電視上都是黑白片呈現。後來找到了彩色部分,但沒有經過數碼化,所以彩色部分畫面不夠清晰,是很大缺點。
據說這部片子早在1945 年就已經準備開拍,男女主角預定是葛雷葛萊畢克Gregory Peck,以及英國籍的紅髮女星瑪琳奧哈拉Maureen O’Hara,不過這計畫被擱置。直到1950 年才再啟動,這時男女主角人選都換了。男主角似乎毫無疑問的是泰隆寶華Tyrone Power,因為他不僅是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的鎮台之寶,也是好萊塢的最受歡迎的偶像小生。不過女主角人選就換了很多次,最初考慮Carol Reed,珍西蒙斯Jean Simmons,而最後的選擇英國女星Constance Fox 在開拍之前生病,最後一刻才由安布萊Ann Blyth 頂上。通常這情況的選擇都不是很理想,因為她不是那種讓人驚豔的典型,何況飾演凱特的女星Beatrice Campbell 比她一點都不差。所以這樣的劇情在某一程度上難以取信。而且安布萊沒有英國口音,與劇情也不合。
片中其他演員多數都是英國籍,包括飾演彼得在實驗室同事羅傑的Michael Rennie,他身高六尺四吋,最成功的電影是同一年推出的科幻片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這電影他雖然排名第三位,但是戲份不多。
這電影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情節不夠感人,影評跟口碑都普通。在泰隆寶華的電影中較不受重視,不過他的聲音及表達方式有一貫的水準。泰隆寶華在拍完這部片子後就跟福斯公司解約,成為自由演員,因為他喜歡舞台演出甚過電影。
主要演員表:
泰隆寶華Tyrone Power 飾演彼得 Peter Standish
安布萊Ann Blyth 飾演海倫/ 瑪莎 Helen Pettigrew/Martha Forsyth
麥可雷尼Michael Rennie 飾演同事羅傑 Roger Forsyth
丹尼斯普萊斯Dennis Price 飾演湯姆 Tom Pettigrew
碧雅翠絲坎寶Beatrice Campbell 飾演凱特 Kate Pettigrew
Kathleen Byron 飾演舞會貴賓伯爵夫人 Duchess of Devonshire
Raymond Huntley 飾演海倫未婚夫梭斯特 Mr. Throstle
Irene Browne 飾演母親 Lady Anne Pettigrew
Felix Aylmer 飾演醫生威廉 Sir William Sunderland
Ronald Simpson 飾演畫家 Sir Joshua Reynolds
Ronald Adam 飾演核子試驗室上司 Dr. Ronson
Victor Maddern 飾演核子實驗室上司及同事 Geiger Man
Alex McCrindle 飾演舞會賓客之一 James Boswell
Gibb McLaughlin 飾演租實驗室給他的店主Jac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