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

電影 Primary Colors 風起雲湧
電影 Bee Movie 蜜蜂總動員
電影 Pleasantville - 批判五十年代
電影 由 J. Edgar 談胡佛的一生
電影 Titanic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號)
電影 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 雙虎屠龍
電影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
電影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34街的奇蹟
電影 Imitation of Life 春風秋雨
電影 Pinky 萍姬淚

電影 55 Days at Peking 北京55日

2020-11-06 17:20:00

這是製片人Samuel Bronston在1963年推出,以中國滿清末年義和團拳匪之亂為背景的電影,講的是在當時的北京,滿清政府支持的義和團包圍外國使館區達55日,其間幾位外國外交官及軍官的應對。明顯故事中大部分細節是虛構,只有整個故事背景是真實的。

這電影所有重要演員都是英美等國籍,所以飾演滿清官員的也都是英美演員,其中慈禧太后由英國的Flora Robson飾演,支持義和團的端親王是由澳洲的芭蕾舞星Robert Helpmann飾演 (The Red Shoes 紅菱艷 演員之一),榮祿王也是由英國的Leo Genn飾演。主要也因為所有對白都是英語,只有街上的人說過幾句中文,(幸好至少是國語,很少唐人街的廣東話。)

電影的主要演員是查爾登希斯頓Charlton Heston,他飾演一個美國軍官;大衛尼文David Niven,飾演英國外交官;艾娃嘉娜Ava Gardner,飾演一個俄羅斯伯爵夫人。劇本為了給幾個主要演員有多點戲,明顯加了很多沒有必要的細節,特別是艾娃嘉娜的角色。而導演Nicholas Ray 尼古拉斯雷在拍攝期間生病,最後階段由其他導演接棒。

 

 

 

 

 

 

 

電影在西班牙拍攝,因為拍攝期間中國仍然未開放,加上正值文化大革命,沒有外國人可以去到北京,所以北京市的街景,特別是很多紫禁城的內景外景都是在Las Matas搭的布景。當時用了數千名臨時演員,其中一千五百人是中國人,而當時西班牙只有大約三百名華人,所以從歐洲各地徵集,多數是來自倫敦,羅馬,馬賽,里斯本等地。

劇情:

電影背景是1900年的夏天,中國遭遇長期乾旱及飢荒,民不聊生。一億多人吃不飽飯。而在北京的外國使館區,像是一個與世隔絕的繁華商業區,這裡住著大約一千名來自十一個西方及日本的外國人,他們佔據不同角落,每天早上奏國歌,升旗,吃喝都與他們自己的國家一樣。

很多中國人認為外國勢力是讓中國貧困,物資缺乏的一個因素,逐漸產生仇外心理。這種心理下組織了義和團,口號是扶清滅洋,宗旨是驅逐外國人,包括傳教士。期間有不少外國傳教士遇害。(下:電影的布景全是搭建,城牆,護城河一應俱全。後面遠處還有紫禁城,天壇。)

 

 

 

 

 

 

 

 

 

 

在朝廷,大臣榮祿請見慈禧太后,陳述義和團的舉動將會引起國際間強烈反應,他主張用武力鎮壓,但是端親王就站在相反立場,認為借用義和團的力量,可以幫助滿清朝廷打倒西方惡勢力。慈禧明顯比較接受端親王的意見。

這情況下,美國的路易斯少校Matt Lewis前來北京接掌當地的防衛工作。由於鐵路不通,最後的幾十里路他們是用步行的。快到目的地時,他們見到一座巨大的水車,一群義和團將一個英國傳教士綁在水車上不停地轉動,路易斯見到於心不忍,他喊話說要用20 元交換那個英國人,對方開價40元,但是當他前去時,對方說那人已死,但仍然要錢,同時要對他動手,這時路易斯的手下開槍打死那個人,更引發雙方衝突。

他們來到旅館,這時一個俄羅斯伯爵夫人娜塔莎Natasha Ivanoff坐在大廳,她此時因為傳出醜聞,正遭到俄羅斯官員驅逐。據說她和一個中國軍官交往,導致丈夫自殺,俄羅斯在當地的代辦,也是她的小叔(丈夫的哥哥)沙吉Sergie Ivanoff取消了她的簽證,要她立即回國,見她不聽,甚至通知旅館將她的行李都搬出來。

路易斯到達時,聽說旅館已經沒有房間,唯一的房間屬於一個即將遷出的旅客。他見到娜塔莎一個人坐在大廳,就去跟她喝酒。當他聽說娜塔莎就是那個被驅逐的旅客,就叫旅館將她的行李搬回去,他們就住在同一間套房。

當地使館區的英國代表亞瑟羅伯森Sir Arthur Robertson是外交使節團的老大,他在這天開酒會,所有使節及重要代表都到了,路易斯也帶著娜塔莎到場,娜塔莎戴著她著名的綠寶石項鍊。一個著清裝打扮梳辮子的中國樂隊演奏西方樂曲,穿著西式禮服的賓客跳著Two Steps,之後賓客之一端親王跟羅伯森建議表演中國武術,羅伯森答應後對方居然帶進好幾個義和團的團員,他們脫去外衣表演刀槍不入,並要路易斯用刀戳他的肚子,結果對方被他戳倒,場面氣氛一度進入緊張.(下,他們在英國使館的酒會,端親王帶了義和團的人表演,中間兩人是路易斯跟娜塔莎,左邊兩人是羅伯森夫婦.)

 

 

 

 

 

 

 

 

路易斯跟娜塔莎沒有跳舞,但是他們散步到附近一間寺廟,在那裏自己跳華爾滋。

第二天,路易斯在旅館窗口見到外面群眾喧囂,他望出去見到有暴徒包圍一輛轎子,然後將裡面的外國人捉出來打倒在地,不久就將他打死,他證實那人是德國大使,他知道情況將會迅速惡化,他去見羅伯森,兩人決定立即去見太后。到了紫禁城,雖然地上擺著墊子,但是他們沒有下跪。他們抗議暴民殺死了外國大使,而他今早才接受任命到任新職,說這是不能容忍。但是慈禧說,中國18個省有13個被外國人佔領,對中國人也是不能忍受,她更叫他們兩人到窗口去看看,正好有十幾個中國人要被砍頭,他們正好見到砍頭的畫面,這明顯是要給他們一個警告。之後慈喜下令所有外國人在24小時內離去,羅伯森問她此言是否意味要跟所有國家斷交?慈喜冷冷地說,是為了他們的安全。他們走出紫禁城就被大批敵意的中國人包圍,喊打喊殺,這時幸好一批美國士兵前來解救。

當晚羅伯森召集各國使節討論去留,結果有九票表示要離去,美國沒有表態,只有英國堅決留下來,雖然一名中國籍的軍官說,他們只有四百士兵,所在範圍也只有兩英里直徑,很難做長期的違抗,加上如果有救兵,最近的港口也有70里距離,遠水未必能救近火。但是羅伯森堅持,最後大家決定留下來對抗。

之後外國使館區積極備戰,堆沙包,儲糧食。但很快就有一把把小刀丟到使館範圍內。是義和團對他們的警告。(下:使館區積極備戰。)

 

 

 

 

 

 

 

這時娜塔莎去找他的中國線人,一間藥房的老先生,那位老先生說義和團今天下午五點鐘會進攻,他勸她離去,並說已經安排好一個「穿綠色農民衣服」男人會在某一個街角等她。

下午五點鐘大批義和團的人向使館區進攻,街上一片混亂,娜塔莎坐小馬車穿過市區去見她的聯絡人,途中被路易斯見到,企圖阻止她,但她堅持要離開。她到了指定的街角,見到那個綠衣服男人,但是中間槍聲,廝殺聲不斷,兩人打了招呼卻都無法移動,後來那男人抽空跑向他時,卻中了子彈,結果死在她面前。她走不了了。

在使館區,大批義和團用繩梯爬上使館的城牆,聯軍的士兵難以阻擋,這時使館區的一個神父搬出了他的自製大砲,這土製大砲驅逐了不少義和團,但聯軍士兵也似了很多。士兵開始抱怨,為什麼要死守,有甚麼用?值得嗎?

使館區的天主教醫院中抬來不少傷兵,這時娜塔莎回來了,她見到傷兵決定幫忙,醫生叫她換上護士制服,開始幫忙。死者之一是一個隊長安迪Andy Marshall,他也戰死了,但他一直收養了一個12歲的中國孤兒Teresa泰莉莎,這時路易斯就負起了通知泰莉莎這不幸的消息。他極不情願地去擔任這責任,泰莉莎接受這噩耗之後問他,他是否承擔安迪的承諾,帶她去美國,他說遲些再跟她談這問題。

在紫禁城,端親王報告這次進攻很成功,並且已經破壞了通往北京的鐵路,阻止聯軍的支援路線。大臣榮祿則建議謹慎,忍耐,說一旦聯軍開到大清的軍隊無法應付。慈禧太后就責備他軟弱,叫他預備戰爭。

外面的子彈越來越兇猛,連羅伯森的小兒子都中彈,羅伯森夫人悲痛欲絕,開始懷疑丈夫留守的決定。

就在他們對前景感到無望時,義和團讓一個聯軍的信差近來,那人說,聯軍的2,200士兵在剛地步時就遇到中國軍隊,雙方激戰後聯軍失敗,死傷一成,現在無法前來。聽到這惡訊,大家更失望了。照時連羅伯森都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認為自己讓這樣多人死傷,責任無可推卸,但是他認為站在原則的立場上,這決定沒有錯。也許某些原則在中國行不通。

這時端親王來求見,並下最後通牒,要他們無條件投降,並交出所有軍火。端親王離去後,武官來報告情況,說他們已經死了一百人,也就是四分之一士兵,軍火方面只剩下一半,此外糧食跟藥物都快沒了。而且見到外面,義和團也開始用大砲進攻。

羅伯森跟路易斯商量對策時,羅伯森建議去炸毀對方的軍火庫,路易斯說沒有足夠的人力進行,羅伯森就說有地下道,他建議從地下溝渠進行,找來北京市地下溝渠的地圖,當晚他們兩人就帶領十多名士兵,都打扮成義和團潛出使館區,到了軍火庫,制伏了幾名守衛,進入軍火庫,除了偷了一些軍火,將其他都用引線爆炸。這時慈禧太后還在宮廷舉行慶祝會,聽到爆炸才知道大事不妙。

­而在使館區的醫院,出現嚴重藥物缺乏,沒有麻醉劑,沒有嗎啡,甚至沒有碘酒,娜塔莎見到這情形,她私自離開使館區去找她的線人。她最先要求藥物,嗎啡,對方都說沒有。她掏出自己唯一值錢的綠寶石項鍊給對方,要對方給她足夠的嗎啡,以及一車的水果,給孤兒院的孩子補充營養。

當娜塔莎和車夫帶著一車的食物跟藥物回去時,在使館區外遭到襲擊,兩人都中槍,娜塔莎被緊急送到醫院救治,不過那些藥物就解決了醫院暫時的匱乏。

羅伯森建議下,路易斯帶著三個士兵漏夜出城去求救兵,但是他們剛出城就遭到襲擊,兩個士兵當場炸死,另一個重傷,他只有背著那個傷兵逃回使館區。一路逃避周圍的清兵及義和團,逃回使館區時,那個傷兵也死了。小女孩泰莉莎放了野花在他的床旁歡迎他,但是他累得一句話都沒說就睡了。

第二天他聽到娜塔莎去世的消息,但是戰火不停,無暇作出反應。義和團的攻擊不停稍懈,這一晚甚至使用一種奇怪的新式武器,他們推來一個很高的,像是水車一樣的建築,到了使館區城牆外就從裡面發射出燃燒彈一樣的砲彈,攻進圍牆裡面。他們注視了一會,叫來神父,神父說他可以對付,就又用土製方法做了一個大砲,嘗試到第二次,擊垮了對方的大砲。對方迅速逃走。

第二天,羅伯森跟路易斯聊天,說他們已經堅持了55天,未來前景一些不明朗,說著就見到大批義和團及清兵湧向使館區,人數比以前更多,簡直是人海戰術,他們又積極備戰。但這些群眾即將衝入圍牆時,突然全部四散奔逃,他們正在納悶就聽見軍隊的樂聲,一隊又一隊的士兵向使館區開到,每一隊都演奏自己的軍樂:英國,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奧匈帝國,俄羅斯,日本…而在紫禁城,慈禧太后就已經化裝成平民,準備逃亡,口裡說著: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滿清完了。

最後,路易斯接到命令要調往別處,他在騎馬告別時見到泰莉莎站在人群中望著他,路易斯對她示意讓她上馬,終於帶著她一起走了。

製作與卡司:

做為中國人看這電影可能五味雜陳,如果隨著劇情走,你會為英美聯軍加油,但是難免想到那些敵對的勇士及士兵是自己國民。但是對於慈禧,應當都有一股恨意,是她奠定了中國二十世紀的悲慘命運,是她鋪了路讓日本人有機會入侵中國。如果不是她專斷自負,中國不會變得那樣弱,給外國可趁之機,也給後來共產黨作亂的機會。

這電影最為人詬病的也是脫離史實太遠,至少在中國人而言,八國聯軍應當都不是這樣善良。雖然我承認基督教及天主教是基本上以仁慈和善為出發點。電影中有幾個人物及事件應當是真實的,其中羅伯森就是以當時的英國使節Sir Claude MacDonald為藍本寫的,美國的路易斯少校也是根據當時的美國軍官John Twiggs Myers做藍本,他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當時負責使館區的作戰計畫。而且當時使館區確實有一位法國神父Pierre Marie Alphonse Favier,至於他是否會做大砲,就無法查證。

製片人Samuel Bronston進入六十年代致力於拍攝「大片」,1961年的 King of Kings 萬王之王,及同一年的 El Cid,他也一直想拍一部有關義和團的故事,據說在好萊塢影城,有好幾位製片都對這段故事有興趣,後來一位編劇Philip Yordan的太太在書店見到一本書Fifty-five Days in Peking向他推薦,他也認為這故事的角度很好,可以表達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在遇到危機時可以合作。最初查爾登希斯頓對這計畫不熱衷,但他對於跟導演Nicholas Ray合作就表示有興趣,於是同意。製作人最初希望由Katharine Hepburn飾演慈禧太后,最初她也答應,但後來被Flora Robson取代,明顯她不是第一選擇。(下:Flora Robson 飾演的慈禧太后。)

 

 

 

 

 

 

 

艾娃嘉娜拍這電影時41歲,她此時的狀況明顯很差,化妝也遮不住她的蒼老。這都是長期飲酒抽菸熬夜的後果。而她在拍片期間狀況更差,她經常遲到,不記得台詞,無故發脾氣。據說她整天在化妝間喝酒,她的很多背部鏡頭都是替身代替。編劇一度建議將她的角色刪減,(讓她中途死去),當拍到那一段時,她又努力記台詞,在希斯頓建議下,將部分她的台詞改了,都由她的對手(Paul Lukas飾演的醫生)說出來,度過難關。

事實是,我經常指出,艾娃嘉娜的演技經常對劇情沒有影響,而她的美麗(在圈內人廣為人知),但在銀幕上比不上很多女明星,只是一個神話。她跟男主角希斯頓私下彼此仇視也在片場顯示出來。

這電影的劇本改寫(重寫)三次,但開拍時還是沒有一個完整劇本。拍片途中,導演尼古拉斯雷 Nicholas Ray心臟病發,兩度換人接下去,Guy Green拍了一部分又換上Andrew Marton,Andrew Marton對以前拍好的部分不滿意,他說以前拍的都是動作,對白及劇情都很敷衍。他建議修改,自己重新寫了開頭,及新的結尾,被製片否決,於是他邀請另一位大牌導演John Ford約翰福特到片場給意見及指導。後來希斯頓在他的紀錄本子裡寫:「這次經驗給我一個教訓,以後絕對不再接一部沒有一個完整劇本的電影」。

影評人對這電影最主要的批評是與史實不符,過分注重兒女私情,及煽情的細節,因此欠缺深度。明顯編劇的人沒有對這一段歷史的背後原因有真正的興趣,因此也不會讓一般觀眾有興趣去追究。而幾個主角人物也只是在銀幕上出現說故事,沒有顯示出深刻的性格。

不過電影的布景,畫面都很吸引人,很多大場面拍得很有氣勢。電影攝影也很好,很多地方是眼睛吃冰淇淋,不像很多以前的以中國為背景的電影,描寫的都是貧苦的農村,地窮人窮,毫無風景。

片頭及片尾的水彩畫非常動人,原來是著名水彩畫家曾景文Dong Kingman的作品,他是美國出生的香港人後代,他的畫雖然輕輕幾筆但是意味無窮。他也為 Flower Drum Song 花鼓歌 (1961),The Sand Pebbles 聖保羅砲艇 (1966)等電影做過美術設計,他的數百幅作品目前都在好萊塢的金像獎藝術館中收藏。(下:曾景文為本片畫的插圖。)

 

 

 

 

 

 

 

 

 

有人批評這電影含有那個時代對於種族問題不夠敏感的問題,不過我認為編劇已經盡了力。例如當路易斯帶領士兵剛剛進城時,士兵東張西望,對女人也表示垂涎,他就警告手下:「不要以為他們不說英文,就低人一等,這是一個文明古國,…還有,學一點中文絕對有幫助,現在教你們,「是」的說法是shi,「不是」的說法bu-shi…」我覺得這一段很有趣。

這是一部大製作,耗資一千萬元拍攝,但賣座差強人意,北美收入一千萬元,只有從錄影帶收入賺了五百萬元。這電影只獲得兩項奧斯卡提名:最佳原創音樂(主題曲So Little Time),及最佳配樂(Dimitri Tiomkin),但均未獲獎。

主要演員表:

查爾登希斯頓Charlton Heston飾美國軍官路易斯少校Matt Lewis

艾娃嘉娜Ava Gardner飾娜塔莎Baroness Natasha Ivanoff

大衛尼文David Nevin 飾英國外交官羅伯森Arthur Robertson

佛蘿拉羅布森Flora Robson 飾慈禧太后

約翰愛爾蘭John Ireland 飾美國大兵Sgt. Harry

里歐甘 Leo Genn 飾榮祿大臣

Harry Andrews 飾神父 de Beam

Robert Helpmann 飾端親王

Kurt Kasznar 飾俄羅斯使節沙吉 Baron Sergei Ivanoff

保羅盧卡斯 Paul Lukas 飾醫生 Dr. Steinfeldt

依丹十三Juzo Itami 飾中國軍官Col. Goro Shiba

Lynne Sue Moon 飾Teresa (她在 To Sir,with Love 中也有露面)

Elizabeth Sellars飾羅伯森的太太Lady Sarah Robertson

Jerome Thor飾隊長安迪Capt. Andy Mayshall

Burt Kwok 飾華人老人

袁小田Yuen Siu Tien飾酒會武術表演者

Click: 5044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