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travel]

哥斯達黎加熱帶雨林之旅 Costa Rica
加拉巴哥群島-地球最後一片淨土 Galapagos
坐火車橫貫加拿大 Across Canada on VIA
雷灣風情-加國風貌
美國峽谷之旅 Bryce and Zion Canyons
加拿大的珍寶-Cape Breton
亞馬遜河飄流記 The Amazons
賞楓首選;亞加華峽谷–Fall Colors at Agawa Canyon
魁北克-北美洲最浪漫的城市 Quebec City
Bruce Trail - Hiker的天堂

加拿大歷史圖片故事(一)

2016-01-16 21:29:55

當我的「加拿大歷史1498-1898」出版時,聽到一個建議是,圖片不夠。不過一本印製的書籍,除非是圖畫集,通常很少篇幅是圖片。而且那時候,書中所提到的地方我自己都很少去過。

過去幾年旅行多了,走的地方也多了,發現很多地方是在書中提過的,是與加拿大歷史有關的地方。去的時候就有一種特別的感動,現在願意與大家分享。

不過這裡只是配合相片的簡約記述,而非完全的歷史記載。等於是圖片說明,完整的歷史還是要看正本。

在加拿大歷史書的第一章,我說到最早踏足北美洲的是北歐人,其中一個海盜Eric the Red在西元980年航行時經過冰島,到了格陵蘭Greenland就住下來,我們都知道這地方全年都相當冷,甚至位於樹林帶以北,不生樹木的,但是他們卻把這的方叫做Greenland 綠地,這個謎團至今都令人難以理解。(下:Greenland)

 

 

 

 

 

 

 

 

 

 

我在2016年夏天去過格陵蘭,即使是夏天,都見到到處都是冰山,港口外也都是冰山,有人推測,這群海盜是為了爭取(欺騙)其他人來移民居住,所以取了這名字。這群海盜在這裡住下之後還成立社區,養了牛羊家畜,甚至蓋了教堂。今天這裡有房舍,在我去過的西西缪Sisimiut和伊魯塞Ilulissat算是比較大的城鎮,各有一間超市,也有教堂。但是這裡已經沒有北歐人的遺址,不知道他們當年在哪裡落的腳。(如果說到方向,他們應當在東岸靠近冰島的位置落腳,但我們去的地方都在西岸。))(下圖左為Sisimiut,右為Ilulissat。)

 

 

 

 

 

 

 

 

 

後來,紀元一千年,Eric的兒子Leif Erikson在航行前往格陵蘭去找父親途中,偏離航道,往南行到一個地方,據他們當時的口述,說這地方草叢高及腰部,河流及湖泊中充滿了鱒魚及鮭魚,還有生滿漿果的藤類植物,他們就住下來了。當時他們團隊裡面有一個土耳其水手說這藤類植物是葡萄,於是他們將這的方取名字叫做Vinland。後來我們都知道,葡萄是不會在這樣北邊的地方生長。明顯又是一個錯誤。(下圖:前往Vinland一路都有標誌。)

 

 

 

 

 

 

 

 

 

據說他們在這裡住了三年。後來經過歷史學家在1960年鑑定,這地方是在現今紐芬蘭省最北端,一個叫做L’Anse aux Meadows的地方,考古學家並在這裡挖掘出一些當時的遺物。現在這個的方已經被畫作觀光地方,並且在原址建了一個模仿當年北歐諾斯人Norse的住屋,讓人參觀。同時還有一個小小博物館。

 

 

 

 

 

 

 

 

我是在今年(2018)七月前往,這地方非常偏遠,距離他最近的城鎮是聖安東尼St. Anthony,聖安東尼相信是紐芬蘭省最北最偏遠的一個角落,人口只2,500人。最主要工業就是觀光,以觀看鯨魚及冰山吸引遊客,距離省都會St. John’s都有一千公里。

後來可能因為環境不錯,諾斯人前來的人增加,最多時有兩百人。並且帶了一些歐洲的用具,跟當地原住民交易,換取皮毛,獵物一類的東西。

 

 

 

 

 

 

 

 

 

我們知道,除了北歐諾斯人之外,第一個踏足加拿大的歐洲人,是原籍義大利的卡波特John Cabot(Giovanni Caboto),他是在英國王室亨利七世支持下,於1497年登陸。他是為了避開哥倫布於1492年先在加勒比一代登陸,故意走較為偏北的航線,據說他到達了現今的紐芬蘭一個地方。那是六月24日,是施洗者約翰的聖日,因此取名聖約翰斯St. John’s。卡波特回到英國後,受到英雄式歡迎,英國王室認為他為英國發現新的地盤,因此把這個地方叫做Newfoundland(紐芬蘭) 新發現的地方。(下圖:現今St. John’s海港的入口。)

 

 

 

 

 

 

 

 

但是後來的人懷疑他登陸的地方是聖約翰斯。而他當時的航海紀錄遺失了,因此也沒有經緯度的描述。後來有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認為,卡波特登陸的地方可能是在稍北一些的地方,就是今日的Bonavista,其實這個字就是義大利文的O Buon Vista,意思就是Oh, Happy Sight多麼令人開心的景色。(下:今天的Bonavista)

 

 

 

 

 

 

 

 

 

我也剛去過這裡,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海灣,過去曾經是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及英國漁民捕魚地方,也經常發起戰爭。現在則是以參觀鯨魚為主的觀光勝地,我在的時候,就見到很多捕鯨船,也見到鯨魚,更多的則是岩石邊有很多當地的特殊鳥類puffin,你可以走到很近,他們都不飛走。

 

 

 

 

 

 

 

 

現在除了觀光,Bonavista也是重要的歷史遺跡National Historic Site,一座卡波特的雕像就豎立在海邊,俯望大片海洋。每一次站在這樣的地方,望著眼前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花草,都會感動,因為這也曾是當年古人在此見到的同樣景物。此外,卡波特個人的人生非常悲慘,他在第二年第二次再出發到這個新大陸時,五艘船中有四條下落不明,卡波特也從此失蹤。

 

 

 

 

 

 

 

 

 

但是卡波特第一次來加拿大時乘坐的船Matthew號,是一艘三桅帆船,長60尺。今天就有一艘完全一樣的三桅帆船,裝置在Bonavista的一個博物館哩,連木料都用的與當年一樣。參觀的人甚至可以上船,體會到當時船員的辛苦。當時這艘船裝載了50噸貨物,以及12個船員。想想真是擠迫。我見到只有兩個船艙,其他人都睡在甲板嗎?

 

 

 

 

 

 

 

 

 

 

2章:

其實促成歐洲人紛紛前往新大陸的動力,是要尋找前往中國以及東方的另一條航線。他們在到達美洲大陸後,一直試著由水路向西走,都沒找到一條河流是東西方向的,(後來發現的麥哲倫海峽是通往太平洋,但位置太偏南,距離歐洲太遠了。)後來他們就想到只有再向北方尋找。

1534年,法國的法蘭西一世請了一位法國航海家卡提耶Jacques Cartier (見圖),任務是在北方尋找一條通往東方的水路,以及幫法國佔領地盤。

 

 

 

 

 

 

 

 

 

為了尋找河口,卡提耶先是到了紐芬蘭北岸,(可能也經過了Bonavista),然後就進入一個大海灣,這時已經有大批西班牙漁民在此捕魚,每年夏天,在紐芬蘭南面的巴斯克港Basque聚集。他們所以選擇這裡,因為難得的有一片平地,可以建房屋,可以曬魚。不像紐芬蘭其他地方,多數的海邊都是巨大岩石,以及峭壁,難以靠岸。(下圖:今日的巴斯克港Channel Port aux Basques)。

 

 

 

 

 

 

經過巴斯克港,以及今日愛德華王子島北面,到達Gaspe。由於要為法國佔領地盤,他們在這裡樹立起一個巨大十字架。下面就是我在2020年七月到過的Gaspe,在這裡的港口,就豎立了一座巨大的花崗岩十字架,紀念當年Cartier在這裡豎立的十字架。

 

 

 

 

 

 

 

 

 

當然,這個地點未必是當年卡提耶樹立十字架的地點,因為當時這裡一片荒涼,卡提耶之後也未再提起這地點,所以實際地點無法考證。目前這個巨大十字架在Gaspe最熱鬧的一座大橋邊,對面還有一個商場,以及麥家漢堡店,一點都不寂寞。

 

 

 

 

 

 

 

 

 

據說卡提耶當時在這裡他們見到很多「土人」,有些非常兇惡,要攻擊他們。但多數非常友善,要交換東西。相信他們都是米克美族人Micmac,因為這些土著見過不少西班牙漁民,知道歐洲人有很多有用的東西可以交換,所以學會了交易。(這些東西包括斧頭,魚鉤,鍋子,針線,都是他們沒有的。)

但這一次卡提耶沒有再往前走。因為要趕在冬天之前回去。第二年1535年他帶了更多人再出發,這一次他們再度到達同一個海灣,而因為這一天八月十日是聖徒Lawrence勞倫斯的聖日,因此將這個海灣取名做聖勞倫斯灣Baie Saint-Laurent (英文Bay of St. Lawrence),這條河也因此叫做聖勞倫斯河。

 

現在我們知道,這一條大河向南將五大湖都連接起來,所以不是通往中國的河。但是當時卡提耶等人是不知道。他們向南進入大河,見到很多土著,有的自動帶路,有的威嚇阻止他們前行。但從土著那裏他們知道,這條河會越來越窄,而且會由鹹水變成淡水。在淡水與鹹水交會處,就是大批鯨魚出現的地方。卡提耶紀載,他從來沒有見過那樣多鯨魚。當時原住民還說有白鯨,而且肉很好吃。

這地方就是現在的塔多塞Tadoussac,也就是一條河流Saquenay 沙奎內河的入口處。卡提耶在這裡問土著,這裡叫甚麼的方,他們回答說「加拿大」,意思是「我們的村莊」,從此法國人就叫這裡加拿大。(下:沙奎內河的入口,右圖是沙奎內河向內走,風景秀麗,今年六月的G7會議就在這裡召開。)

 

 

 

 

 

 

 

 

 

 

卡提耶之後,法國有五十多年沒有派人再到新大陸,但塔多塞這一代就成為漁民前來捕魚的熱門地點之一。1599年法王亨利四世將十年專利權給了一個商人Pierre Chauvin,他就帶了大批人馬,開了四條船到塔多賽,成立了一個移民社區,專做皮毛生意。與當地的印地安人建立了長久的貿易關係。在未來的三十年間,每年都有五百艘船聚集,成為當時一個熱鬧商港。(下圖:今日的塔多塞,仍然是一個安靜的小港口。)

 

 

 

 

 

 

 

 

 

塔多塞一直到今天都是觀賞鯨魚的地方,我曾經去過兩次,因為從魁北克市Quebec City去開車只要三小時。今天仍然有鯨魚,甚至有白鯨,但明顯沒有卡提耶當時見到的那樣多。因為這裡現在有公路,還沿路都有村莊,天然動物自然少了。(見:聖勞倫斯河口看鯨魚)

 

 

 

 

 

 

 

 

 

 

 

 

 

 

 

 

卡提耶繼續向南行,終於到達河流變窄的地方,由幾十里的寬度,變成只有3,200英尺。當時原住民的語言,變窄就叫做是Quebec,因此這裡被叫做魁北克。(下圖:由魁北克城眺望聖勞倫斯河。河的對面是Levis市。)

 

 

 

 

 

 

 

 

 

河流變窄後,他們換小船繼續南行,大約兩個星期(十月二號)到達一個較大的村落,當時叫做Hochelaga赫奇拉加,村子裡有上千居民,都出來歡迎他們。他見到村民還種有農作物,而這村莊建立在一個山坡上,他就將這裡命名為Monte Real (法文的皇家山,英文就是Mount Royal),這就是Mont-real蒙特利爾(滿地可)這個字的由來。下圖是後人所畫的1535年十月,卡提耶第一次到赫奇拉加,當地原住民出來歡迎他。

 

 

 

 

 

 

 

 

 

目前這個山坡地叫做Outremont Peak,有一座號稱加拿大最大的教堂Saint Joseph’s Oratory of Mount Royal,也可以俯望蒙特利爾市區,相信每一個到蒙特利爾的遊客都會去參觀。(下:我有一次乘坐小型飛機到蒙特利爾,在飛機上拍到Mount Royal,還可以見到山坡上的綠色圓頂大教堂。上方遠處是聖勞倫斯河。)

 

 

 

 

 

 

 

不過卡提耶為了趕在冬天之前回國,他們只在這裡停留幾天就離去了。(下:空中俯望蒙特利爾,聖勞倫斯河在這裡很窄,也很多小島。)

 

 

 

 

 

 

 

 

 

3章:

卡提耶回去後,法國多年都沒有再派人來。直到1603年再有法國商人前來,其中有一名30歲的船員香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 (見圖),擅長於繪畫地圖。他前一年到過聖勞倫斯河,見過卡提耶建的城堡遺址,這一次他們再來,事隔六十年,見到塔多賽已經成為熱鬧的交易市場,他再沿著大河南行,但是這一次他們到赫奇拉加(也就是Mont-real)時,原來繁盛的村莊已經不見。可見當時的土著一方面經常遷徙,一方面因為疾病與戰爭,人口變動很大。

 

 

 

 

 

 

 

 

香普蘭由Montreal蒙特利爾再向南行,經過一個地方河流非常湍急,因此他取名La Chine Rapids,(現在的Lachine),這個La Chine就是指的中國,可見當時他們念念不忘的就是尋找中國。另外他見到一個非常美麗的湖泊,湖上有島嶼,又有很多美麗的樹木,就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Lake Champlain。(下圖:Lachine湍急的河流。)

 

 

 

 

 

 

 

 

 

1608年,香普蘭在魁北克城定居,建立了社區,包括房舍及城堡。 (下左圖:今日的魁北克成,到處都有城門。)今天在魁北克市的Place Royale小廣場,據說就是香普蘭第一次建立社區的地方,現在在這個方場就有一幅巨大壁畫,畫的就是紀念四百年前香普蘭建立社區的事蹟。下圖前面第一個穿綠色上衣(白色翻領)的人就是香普蘭。

 

 

 

 

 

 

 

 

 

 

但香普蘭一直念念不忘要找到通往東方的大河,花了幾年時間才說服一些休倫族人Hurons帶他向內陸走。他們在1615年七月出發,經過Lake Nipissing,French River,終於見到「大海」,他非常開心,以為見到新大陸的彼岸,海的對面就是中國。但是他俯身飲了海裡的水,才發現是淡水,知道又是一個湖泊。他非常失望,將之取名為淡水海。

這就是今天的喬治灣Georgian Bay。(下圖:喬治灣)。右圖是我在喬治灣乘坐由遊輪時,見到一個出口,導遊說這裡就是通向休倫湖的峽灣。

 

 

 

 

 

 

 

 

 

 

在魁北克,處處都有香普蘭的雕像。特別是在魁北克市區碼頭附近的一座巨大雕像,遠近都見得到。

 

 

 

 

 

 

 

 

 

 

 

4章:

香普蘭Samuel de Champlain在魁北克建立殖民地的另一個目標是要向土著傳教。隨他而來的是大批耶穌會教士,他並在1635年成立了第一間神學院,吸引法裔居民加入教會。他們見到喬治灣的休倫族是以農業為生,因此有較長久的住所,也比較有文化,就在喬治灣的Huronia建立教會,叫做Sainte-Marie-Among-the-Hurons。1939年時,已經有11位神父在這裡駐守傳教,一方面要使土著更文明。他們以此為基地,向四面八方不同的土著部落傳教,治病:包括休倫人,阿岡昆,依羅夸,渥太華等等。

這些神父以及修女的生活非常艱苦,除了因為居住環境,冬天無法保暖,甚至跟隨土著吃生食。原住民情緒變化很大。一時對他們很友善,一時就會翻臉,有些部落會以為神父是來收他們的靈魂,經常攻打他們。很多神父因此遇害。

 

 

 

 

 

 

 

 

其中一名神父Jean de Brebeuf是最早到達新法蘭西(加拿大)的神父之一,為了幫助土著更文明,他教他們耕種,學習他們的語言,與他們一起生活,希望與他們打成一片。他自己會好幾種土著的語言,他還叫其他神父幫各部落編寫字典,保留土著的文化及語言。

不過這教區只存在十年,因為經常受到莫哈克人Mohawk及依羅誇人攻打。1649年多名神父被依羅夸綁架虐待致死,其中Jean de Brebeuf受的虐待最厲害。當依羅夸人虐待他時,他還祈禱,那些依羅夸人更為生氣。他們割去他的嘴唇,用熱水淋他的頭部,之後在他還未氣絕時撥開他胸膛,喝他的血,認為這樣就可以和他一樣勇敢。

那一次有六名神父及兩名助手遇害,耶穌會知道教會無法再生存下去,決定撤退,並將這教會全部焚毀,以免受到依羅夸破壞。

這地區就是今天喬治灣南面,Midland一帶地區。這裡自1920年起就成為歷史遺跡,並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博物館。今天你到Midland就可以見到重建的耶穌會的教區房舍。你可以想像到他們當時住的房舍,教堂,儲藏室,非常簡陋,在這樣的房舍過加拿大的冬天,可想而知是多麼辛苦。

 

 

 

 

 

 

 

 

 

之後Brebeuf和另一名神父Gabriel Lalemant 都被羅馬天主教會封聖。我還在那間教堂見到神父Jean de Brebeuf的墓地 (下圖)。詢問之下據說是假的墳墓。而他們的屍骨曾經被一名教士收集了,現在葬在喬治灣Christian Island島上的一座教堂裡。

 

 

 

 

 

 

 

 

 

Midland附近的還有一座殉教教堂Martyr’s Shrine,就是紀念Jean de Brebeuf和Gabriel Lalemant的,這座教堂遠近馳名,非常受教徒尊敬,我去的時候見到好多教徒遠道而來。裡面經常坐得滿滿的。

 

 

 

 

 

 

 

 

事實是,這只不過是在加拿大九座紀念他們的聖堂之一。此外在蒙特利爾,三河鎮,都有Brebeuf的雕像。我在喬治灣坐遊輪時,也見到一個小島是以Jean de Brebeuf命名,而住在渥太華的人可能都知道,在渥太華河對岸的Gatineau,有一個Brebeuf Park,很適合散步和騎單車,這裡就有一座Jean de Brebeuf 的雕像。他一手拿槳,一手拿著十字架。象徵他的生活和土著融為一體。

 

 

 

 

 

 

 

 

 

 

 

他真的很令人尊敬。這就是真正的基督精神。但是我擔心現在加拿大也因為政治正確,正在大幅度的改寫歷史。不知道這位聖人將來的地位會怎樣。

香普蘭和原住民的關係可以說算好的,唯有跟依羅夸的關係緊張,事實是,依羅夸也經常攻擊其他部落的原住民,所以其他部落的土著都要求香普蘭協助他們,一起對抗依羅夸。在這一方面,休倫族最感激香普蘭。所以休倫族人與他關係也最好。今天在安省Midland附近的Penetanguishene,也就是休倫族當年的大本營,就可以見到下面這座雕像,紀念他和休倫族之間的感情。

香普蘭與土著的協議幫助他與多個部落有好的關係,但也加深了與依羅夸族之間的仇恨,所以腥風血雨,仇殺不斷。

 

 

 

 

 

 

 

 

 

5章:

我在加拿大歷史書中說過,水獺Beaver是加拿大開拓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若不是因為水獺皮值錢,就沒有繼續向西面開發的動力。而為了水獺皮成立的赫德遜海灣公司Hudson’s Bay 除了比加拿大立國還早一百年,也在加拿大西部開拓方面占重要地位。(參見:河狸Beaver-加拿大國寶)

最初是法國人先到聖勞倫斯河一帶,將流域一代的水獺皮送回法國市場,但當時兩名法國皮毛商Pierre-Esprit Radisson和他的姐夫Medard Chouart des Groseilliers 在1654-1659年間,走向內地,跟當地的印地安人合作,蒐集了大批水獺皮,每一次都多達30艘的獨木舟那麼多。最後他們再向內陸走,去到蘇必略湖,這一次帶回了300艘獨木舟的水獺皮。這一次他們還發現,由一些河流可以通向北面的Hudson Bay,如果沿著河流全部都集中起來,由赫德遜海灣集中運回歐洲,就節省很多時間及人力。

但是他們將這一大批皮毛送到魁北克時,當地的法國殖民官員卻指控他們未經許可去到內地,還將他們的皮毛都沒收了,Groseilliers憤憤不平的跑到法國去告狀,沒想到法國政府站在魁北克總督那一邊,將他逮捕。他在被釋放後,氣憤的前往英國,結果得到英王查理是二世的支持,決定採取他們的策略,在Hudson Bay成立皮毛公司,收集中部地區的皮毛,集中運往英國。這就是1670年成立的赫德遜海灣公司。

這件事證明,法國殖民地區的官僚作風,給了英國人一個機會由北面深入腹地。不僅如此,英國人一絲不苟的作風,也是法國無法比的。自從赫德遜公司成立的第一日起,公司的帳簿就存在,每一單交易都有明確記載。這些文件今天都存放在緬尼托巴省的博物館Manitoba Museum中的HBC Collection。

說到英國人做生意的有系統。因為當時土著沒有金錢觀念﹐海灣公司就以水獺皮做為計算單位。例如槍是最貴﹐約值十二張水獺皮﹑切菜刀及鑿冰刀是二或四張皮毛,羊毛毯是三至七張皮毛。說到羊毛毯,海灣公司成立後,英國總公司就按照加拿大原住民的需要,製作特殊產品,而不是將歐洲的商品有甚麼拿甚麼,到新大陸來交換。舉例說,他們專門為新大陸原住民製作一種白色羊毛毯,就成為好多世紀的最受歡迎商品。

這種白色羊毛毯最早是1668年就推出了,1779年才由英國Yorkshire一間公司大批製作,而且加上紅,藍,綠,黃幾種顏色的線條。一開始原住民就很喜歡這種毛毯,一來保暖,二來沾水後很容易變乾。而且當時原住民還不懂染色,這些鮮豔的顏色很為他們喜歡。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幾乎都成為他們的制服。我在八十九十年代到原住民村落參觀他們的Powwow時,還常見到他們披上這種毯子。

直到今天,加拿大海灣公司The Bay 還在出售這種羊毛毯,而且以這幾種顏色作為公司的標誌。

 

 

 

 

 

 

 

 

 

 

今天在加拿大,處處都可以見到Hudson’s Bay百貨公司,最多時480間。但最初,這只是在加拿大最北的一間皮毛交易所。而因為這公司的存在,所有聖勞倫斯河以西的土著都熱心的與皮毛商合作,獵取水獺,然後集中送到赫德遜海灣。因為這樣,加拿大人的腳步才一步步走向西部的蠻荒之地。

過去各地都有赫德遜海灣公司的貿易站,只是很簡陋的房舍,用來讓印地安人將皮毛送到這裡,集中處裡。後來北面的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也加入。據說最北的貿易站位於北極圈的Devon Island,我在2016年前往北極時,曾到Devon Island,只因為時間關係錯過了到這間貿易站,非常可惜。下面是網上見到的相片。(下右圖是一間由Metis美堤人開設的皮毛站,美堤人是當年法裔皮毛商人與原住民生的後代。他們是目前加拿大中部主要的原住民族裔。)

 

 

 

 

 

 

 

 

當我寫加拿大歷史時,很多描述當時的皮毛商,為了爭取更多的水獺皮,一步步走向西部。當時沒有公路,都是靠河流,因此這開發的路線都是經過河流,而河流會中斷,或是遇到瀑布,他們就必須下來,抬著獨木舟步行,還要將貨物都馱在肩上步行,在法文叫做portage。在長的步行距離達到十幾應裡。而他們平均要馱負的貨物達到九十磅,其中的艱苦可以想見。

當時一條必經的河流是由蒙特利爾出發,經過French River,Lake Nipissing,到喬治灣,再到蘇必略湖,當時在蘇必略湖的雷灣Thunder Bay就是一個集運站,被稱之為大站Grand Portage。(下面是雷灣的複製的當年的貿易站,經常有遊客參觀)

 

 

 

 

 

 

 

 

 

 

目前在雷灣,還有一個皮毛商的博物館,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當年皮毛商馱負的貨物的典型包裝,每一個方形包裹是30磅,每一個皮毛商步行時要馱負至少兩個包裹,最多的馱負三個,就是九十磅。(下面是雷灣的貿易站,地上的白色包裹,就是當時運送貨物的典型包裝方式,每一個30英磅重。途中穿古裝及印第安服飾的,都是工作人員。)

 

 

 

 

 

 

 

 

 

說起皮毛商旅行,沒有獨木舟是不行的。而獨木舟是原住民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這種用華樹皮製作的獨木舟很輕,可以在淺水河流中運行自如。而遇到河流中段時,也很容易可以駕在頭頂運送。當時在歐洲流行的平底船就絕對沒有這個駕馭自如,或是輕便。

我曾經參加用獨木舟方式旅行,中間也因為河流中斷要步行。雖然我們的旅行方式要簡單得多,也舒適得多,但就體會到駕馭獨木舟是比較方便。而我們有人幫忙搬運大部分行李,也不用運貨,三餐也有人煮飯,不像當時的人,每一天划行16-18小時,風雨無阻,三餐都要自己準備,那辛苦無可比擬。(下:現代人背負獨木舟及行李。)

 

 

 

 

 

 

 

 

 

 

但是辛苦也有酬勞,他們當時見到的風景也是無可比擬,我們只能想像。

相關文章:

加拿大歷史圖片故事(二)

Click: 7387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