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甘迺迪傳奇的一生

甘迺迪(肯尼迪)傳目錄及前言
1, 甘迺迪家由愛爾蘭到波士頓
2:由紐約到好萊塢
3, 甘迺迪進軍華府
4, 倫敦大使生涯
5, 年輕魚雷艇英雄
6, 甘家長子英年早逝
7, 約翰甘迺迪踏足政壇
8, 甘迺迪-華府政壇新星
9, Jackie 賈桂琳初試啼聲
10, 甘迺迪參議員在華府
11, 1956 年副總統提名
12, 甘迺迪爭取黨內提名
13, 甘迺迪與黑手黨分享情婦
14 , 甘迺迪獲總統提名
15, 甘迺迪當選總統
16, 甘迺迪遴選內閣
17,白宮春色無邊
18, 豬玀灣事件
19, 賈桂琳星光燦爛
20, 中情局/黑手黨/聯調局
21, 夢露之死
22, 古巴飛彈危機
23, 甘迺迪和南越政變
24, 風雨前的寧靜
25, 達拉斯的槍聲
26, 達拉斯現場
27, 奧斯華生平
28, Jack Ruby為什麼殺死奧斯華
29, 甘迺迪遇害的陰謀論
30 電影 JFK & 奧利佛史東
31, 詹森和 Bobby
32 Jackie 姓了歐納西斯
33 甘家新一代

23, 甘迺迪和南越政變

甘迺迪就任總統時,國際局勢的緊張焦點在柏林及西歐。至於東南亞,美國注意的也是寮國而非越南。甘迺迪就職之前,曾與卸任總統艾森豪會面,長談外交局勢。艾森豪當時就使用大部份時間解說他對寮國局勢的看法。他強調東南亞的`骨牌理論':如果寮國陷入共黨手中,鄰國的越南、泰國將一一失去。

因此甘迺迪就職之前,就要三軍聯合首長參謀提出報告,就如何阻止北越支持的共黨繼續向寮國境內移進提出建議。

豬玀灣事件後不久,由河內及莫斯科支持的`戰鬥寮'(Pathot Lao)就違反了較早時簽訂的一項停火協議,在寮國北部佔領了一個重要據點。甘迺迪的反應是,立即派出第七艦隊到泰國附近,並用直昇機載運大批海軍陸戰隊員到泰寮邊境。但是甘迺迪無意為寮國發動戰爭,他的軍事行動不過是威嚇作用。有見大部份寮國鄉村都已為戰鬥寮佔領,甘迺迪不再堅持支持一個`自由的寮國'。美國此時的目標也不過是一個`中立的寮國'。於是,戰鬥寮在蘇聯授意下,也同意支持一個由傅瑪Souvanna Phouma 領導的`中立'政府。

但是未參加簽署停火協議的北越政權,就繼續保留了近萬軍隊在寮國境內,並繼續以武力支持戰鬥寮在寮國境內的擴充活動。因此甘迺迪批准了一項中情局(CIA)的秘密行動計劃,在當地召募數萬當地人民,及泰國志願軍,進行反共活動。

越南過去是法國殖民地,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越南人民開始滋生反殖民主義情緒。由胡志明領導的反殖民戰爭,普遍獲得越南人民支持。但後來胡志明逐漸露出共黨本質,並在1944年正式成立`越盟',聲稱除了要脫離法國殖民統治之外,還要`解放'整個越南。這時很多越南人開始覺悟,並另行支持其他反殖民運動。其中一名領導人是南越的吳廷琰。二次大戰時,吳廷琰因為不願在日本統治下任職,曾自我放逐到美國。

二次大戰後,法國本身元氣大傷,屢屢喪失在海外的殖民地。在越南的戰事也節節失利。1954年在奠邊府一場戰爭慘敗之後,各國在日內瓦簽訂協議,將越南分成南北兩部份。北部由胡志明領導的越盟佔有,南部就在英、美、法等國同意下由吳廷琰回國主政。

吳廷琰是虔誠天主教徒。他在美國時,住在紐澤西的一座修道院中,進修神學。他與美國的天主教會保持密切關係,並尋求天主教會的協助以求復國。1951年,他還在當時的紅衣主教Spellman 陪同下,到Hyannis Port 甘家拜訪。甘迺迪大使並且是吳廷琰在美國的贊助人之一。約翰甘迺迪在任國會議員時,並且兩度在其父親建議下前赴越南訪問考察。當時他就見到共黨利用越南人的反殖民情緒,策動民族主義,做為共黨擴充的基礎。甘迺迪回國後還在參議院中成立`美國越南之友'組織,並多次就越南局勢發表演說。他一再重申的主題是:「越南是代表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基石,是抵擋共黨紅潮的水閘,牽一髮而動全鈞。.....他是我們的兄弟,我們不能背棄他們、忽視他們的需要.....」(下:吳廷琰於1957年訪問美國時,受到官方熱烈歡迎。來源:wikipedia)

 

 

 

 

 

 

 

 

 

 

吳廷琰回國執政之後,受到南越人民熱烈的支持和擁護。他曾依照日內瓦協議在1955年舉行大選,以高票當選總統。在內政上,他進行大幅度的改革措施。清除了西貢的妓院、賭場,同時掃除吸毒及鴉片煙窟等罪惡場所。加上美援,南越的經濟快速起飛,人民生活水準也大幅提升。不過吳廷琰也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希望擺脫人們加諸於他身上的`美國傀儡'的招牌。而且他也記得過去在越南民族主義戰爭中,美國是與法國同一陣線。

另一方面,北越胡志明政府在五十年代支持越共成立了`全國解放陣線',宣稱要將南越自美國手中解放。並正式展開對南越的滲透、統戰工作。北越從不使用`越共'一詞,以免引人反感。他們用的是`人民解放陣線'的名稱。因此`民解'游擊隊就經由`胡志明小徑'向南越大量滲透,進行顛覆行動。在莫斯科及中共支持之下,他們有組織的在鄉村中、城市中設下據點,爭取民眾。和其他共黨組織一樣,越共使用的手段包括利誘及威嚇。例如先是散發米糧、藥品給農人,爭取支持。不順從者就使用綁架方式威嚇使其屈服。在一年之內,越共一共殺害了一千四百多名農村地方官員,如村長、農林官員之類。到1960年時,已有一萬多農人加入越共組織。

共黨使用的游擊戰術,也不是南越的正統軍隊、或是西方軍隊所熟悉的。記者作家懷特Theodore White 在由越南發回來的報道就說:「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這些共產黨似乎可以找到一些老百姓為他們的主義去赴死.」好像甘迺迪在南太平洋見到的日本戰士:「他們都不怕死,願意為一個主義犧牲.」自由世界的人求生都來不及,只求保命,不會主動去找戰場。

相對的,吳廷琰政府聲望日低。主要是因為在越共的宣傳攻勢下,他動則得咎,逐漸與西方國家發生磨擦。其次,美國的新聞界普遍的左傾,對於越共存有幻想,對於南越吳氏兄弟極不友善,多數報導是負面的。此外,吳廷琰又過份倚重自己的弟弟吳廷瑈。而吳廷柔與吳廷琰不同,他沒有高操的氣節,有的是權力和私慾。他和妻子陳春雨很快就成為南越人民憎惡的對象。不久,南越的反政府聲音就逐漸升高。

在艾森豪政府後期,美國堅信越南是抵擋共黨南侵的重要據點。因此前後共用了十億以上的美元援助吳廷琰政府。同時因為日內瓦協議禁止外國派兵到越南,支持任何一方,因此美國只派了數百名軍事顧問到南越作技術指導。

 

甘迺迪上台後不久,1961年五月初,他就派副總統詹森(約翰遜)到越南考察,目的是為表達他對吳廷琰的支持。詹森攜帶有甘迺迪的一封親筆信函,保証美國將「與閣下進行一系列的,軍事、政治及經濟的合作,.....以擴充現有的反游擊計劃.....」。並暗示美國將支持南越擴大軍事力量。

詹森在五月九日出發,同行的還有甘迺迪的小妹珍Jean Smith 及夫婿Steve Smith。這是甘家的慣例,他們要弟妹們都有機會見識一番。途中詹森並前去台北及泰國,向兩個政府表達了美國捍衛東南亞的決心。(下:詹森會見吳廷琰。)

 

 

 

 

 

 

 

 

 

 

詹森回國之後,對吳廷琰政府做了頗為正面的報告。但他也承認,吳廷琰與群眾脫節,並受人包圍。美國若要取得勝利,必須快速採取行動。

結束了維也納高峰會之後,甘迺迪曾在覆吳廷琰總統的一封信中說,美國將盡一切能力協助南越建軍。包括在兩年內支付一億五千萬美金,協助南越增加兵源至二十七萬人。

九月份,越共佔領了一個省會,並將省長殺死。南越戰事十分不利。十月時,甘迺迪派三軍聯合首長參謀泰勒將軍(Maxwell Taylor),及國務院白宮助理羅斯陶(Walt Rostow) 到越南親自考察及提出報告。由甘迺迪選派的人選可以看出,他已經將越南問題軍事化。他們行前,甘迺迪並對他們說:「今年之內我已經輸了兩次(指豬玀灣事件、及寮國撤軍),我不希望輸第三次.」

果如預料,泰勒將軍回來後就建議美國協助南越建軍。鑒於日內瓦協定的限制,美國不可直接派軍。因此泰勒建議以協助控制湄公河水患為名,派八千美軍前去興建水壩。但消息外洩,為華盛頓郵報刊出,還寫了社論抨擊。因此未能採行。(這就是本書第19章中提及的消息外洩事件。)

泰勒及羅斯陶提出的是一份詳盡的報告。基本精神是認為美國應當加強對南越的支持。同時指出,南越局勢雖然緊張,但不是全無希望。並建議美國增加軍事顧問,以協助吳廷琰政府全面改革,爭取民心。此外他建議,為加強南越人民信心,美國應派軍隊做補給和運輸工作。

這個報告立即得到甘迺迪及國防部長麥納馬拉的接納。不久,美國部隊就開始派駐越南,幫助南越建軍。由1961年尾,美國的軍事顧問開始湧入越南。到1962年尾時,已增加到一萬六千多人。他們的工作不再只限於幫助訓練南越軍隊。因為他們在受到攻擊時也可還擊的命令之下,等於正式加入作戰行列。

美軍的到達,給南越軍隊帶來新的鼓舞。1962年,越共的進展很小。而吳廷琰兄弟推行的`海燕村'計劃,幫助農人有自衛能力,也暫時有效的阻止了越共在農村的滲透。軍方甚至樂觀的估計:反共戰爭一年之內可以勝利。連越共都說:「1962年是吳廷琰的一年」。

轉捩點是,越南佛教徒開始採取反政府行動。吳廷琰本人雖是虔誠天主教徒,但他的政府並沒有迫害佛教徒的情事。但在越共的挑撥和煽動之下,佛教徒開始嫉妒天主教會可以由政府申請撥款建學校及教堂。1963年起,佛教徒就開始示威抗議,爭取更多政治權力。五月八日,佛教徒紀念佛祖誕辰時,被禁升起佛祖旗幟,於是佛教徒在順化廣播電台廣場集合抗議。警方下令解散無效,因此消防隊用水龍頭及催淚彈驅逐人群,亦均無效。結果在吳廷瑈命令下,出動軍隊鎮壓,造成九名佛教徒死傷。佛教徒說是軍隊鎮壓時造成死傷,但吳廷柔則說是共產黨的手榴彈傷人。

隨後佛教徒僧侶開始引火自焚。最初是一名僧侶在身上澆滿汽油,然後點火引燃。之後更多僧侶這樣做。恐怖的相片在全球的報紙及電視中出現。吳廷瑈說這些人是受共黨利用。但是吳廷瑈夫人卻說:「下次再有這樣的和尚燒烤大會(BBQ),我就鼓掌.」她立即成了越南的Marie Antoinette,連反共的人都對她反感。這時吳廷瑈進一步決定要給佛教徒一點教訓。八月二十一日,他派出警察及軍隊襲擊佛教寺廟,摧毀了幾間著名的寺廟寶塔之外,並逮捕了上千佛教徒,予以監禁、拷打。這就是`寶塔之夜'。

自由世界對這次的宗教鎮壓行動,反應強烈。美國的新聞界更是大加韃伐。過去美國的新聞界已一再抨擊西貢政府,這時更是不遺餘力的攻擊。其中尤以`紐約時報'及`合眾國際社'的記者為甚。他們連續一篇篇的報導包括:吳氏兄弟貪污腐敗濫權、南越軍隊沒有軍紀、沒有戰鬥意志、缺乏戰略等等。吳廷琰的答覆是將他們驅逐出境。這使其他的美國記者聯成一氣,和美國軍方及吳廷琰政府唱反調。

這時,來自西貢的報告開始出現悲觀之鳴。國務院官員更強烈主張撤換吳廷琰才會有希望。這時前紐約州長哈里曼Averell Harriman已經進入國務院﹐並成為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哈里曼過去曾角逐民主黨內總統提名不成,曾經由席勒辛格等人推薦希望出任國務卿,未為甘迺迪接納。這時在國務院雖是第三把交椅,卻看出可以在越南事務上施展。他和白宮顧問席勒辛格、及駐印度大使John Kenneth Galbraith (左傾自由主義經濟學者)等形成一個小圈子。並積極爭取到羅拔甘迺迪的支持。因此他可以不經過國務卿、直接向甘迺迪提出報告。他此時就堅決主張撤換吳廷琰。甘迺迪的反應是,吳廷琰縱有千般不是,卻是美國唯一選擇。當時駐越大使諾定Fredereick Nolting 也堅決支持吳廷琰。因此哈里曼及Galbraith 等人又主張更換大使。

甘迺迪在壓力之下,同意調回諾定。但他接納國務卿魯斯克的建議,由共和黨的洛奇出任新任大使。洛奇(Henry Cabot Lodge Jr.)就是甘迺迪在1952年競選參議員時擊敗的麻省前任參議員。他也是1960年與尼克森搭擋競選總統時的副總統人選,第二次敗在甘迺迪及詹森手下。有人說,甘迺迪此時挑選洛奇出任駐越大使是因為這是一個難差事,他要一個共和黨人出任,到時出了什麼差錯,可以逃避共和黨在國會的攻擊。也有人說,是因為洛奇強烈的反對吳氏兄弟。選擇他做大使就是要他去將吳廷琰推翻。(下:吳廷琰接見洛奇大使。刊登於當時美國生活雜誌LIFE上。)

 

 

 

 

 

 

 

 

 

 

 

除哈里曼之外,國務院另一個助理國務卿何斯曼Roger Halisman 也是他們派系的人。是由羅拔甘迺迪推薦的人選,取代魯斯克的心腹麥吉George McGhee。這樣做,他們等於將國務卿魯斯克Dean Rusk架空。這時在國務院越南事務小組中幾乎都是他們左派的人。他們此時的立場是,越南的衝突不過是一場內戰,與國際反共戰爭,或是所謂`骨牌’理論無關。

何斯曼有恃Bobby 及哈里曼等人的支持,根本不聽國務院政策主管羅斯陶的指揮。會議中還經常頂撞國防部將領。魯斯克心中雖然不滿,卻鑒於對方人多勢眾,忍住不說。倒是一向在會議中不太說話的副總統詹森,有一次就忍不住當場指責他說:「上帝,你能不能住嘴,讓將軍說完再打岔.」

這時,哈里曼領頭的一組人就是堅決要撤換吳廷琰的一派。而魯斯克就與國防部與軍方的立場一致,支持南越政府,對抗共黨擴充。據說甘迺迪對雙方都採取鼓勵態度,使兩方都認為得到總統支持。

在未召回諾定大使之前,國務院以及白宮中的幕僚人員都表示不應再容忍吳廷琰兄弟執政。但是甘迺迪卻不能作下決定。他和相關人員不知開了多少會議,都不能決定。到八月二十日洛奇啟程就任時,他還不能對洛奇表示他未來的任務是什麼。

到此時為止,甘迺迪已養成習慣,就是不在會議中表示任何意見。因此無人知道他的立場,不會跟隨他的立場轉向。但也同時顯示出他缺乏決斷。因此幾乎所有的會議都沒有定論。而一直要等到最後一刻、無可再拖時,才做下決定。

八月二十四日是星期六,也就是`寶塔之夜'之後第三天,哈里曼及何斯曼,連同總統助理Michael Forrestal 趁國務卿魯斯克出城、國防部長麥納馬拉等人都不在時,草擬了一份給洛奇的電文。內容是說,美國不會干預越南內政,但是如果南越軍人發動軍事政變,美國會考量局勢、承認新政府。言下之意是鼓動南越軍人政變。

這兩人所以敢這樣做,顯然是看死了他們的上司國務卿魯斯克是好好先生,而其他幾個巨頭都不在京城:麥納馬拉去懷俄明爬山、魯斯克到別州去看球賽、白宮安全顧問彭岱和中情局的麥康都在放假。(但哈里曼後來說是因為他看出甘迺迪要撤換魯斯克,所以他才敢這樣做。這証實了另一個人所說的,哈里曼最會搞權術)。

這兩個人將電文起好後,先在電話中唸給他們認為最支持政變的中情局副局長Dick Helms 和副國防部長Roswell Gilpatric 等,他們一聽都贊成。他們又向三軍聯合參謀泰勒將軍報告說,其他部門已經批准,因此泰勒也批准了。於是他們才打長途電話找魯斯克和麥納馬拉,說電文已獲其他部門通過,因此他們也都批准。(魯斯克說,如果麥納馬拉同意,我沒問題。而麥納馬拉也說的是一樣的話。顯示他們都在揣摩別人態度)。這時他們就按程序要總統助理Forrester 打長途電話到麻省Hyannis Port 給甘迺迪,並指出「這是其他人都已經贊同的主意」。甘迺迪說:「如果魯斯克和麥納馬拉都說沒問題,我也沒問題.」甘迺迪還加了一句:「你認為這是好主意嗎?」似乎他還是沒有拿定主意。

事後,很多人說不是這回事。Gilpatric 和泰勒將軍都說,他們的感覺是,這電文已經送出,他們的批准是事後的補行公事。否則他們不會批准。麥納馬拉及麥康都說,如果他們在華府,了解實況,一定不會批准這樣的電文。魯斯克也說,他還以為甘迺迪已將電文送出了。總之大家都給哈里曼及何斯曼玩弄了。

有人說,當甘迺迪弄清這件事時,十分生氣。他還想反悔。他說:「聽著,洛奇還沒採取行動。..... 我們有三個選擇,一是就照這電文辦;一是趕快停止這fxxxing 的事;要不就是聽洛奇的修正意見.」但最後他並沒有採取行動。只不過向洛奇強調,一旦政變發生,一定要設法營救吳廷琰。

不過這事也有蹊蹺處。一項如此重大的決策,真的會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通過了?會不會又是底下人誓死保護總統名聲的說詞?決定當然是總統自己做的。但是鼓動別國軍人政變、推翻自己的元首,還是一個美國友邦的元首,無論如何不是美國政府應當做的事。所以,絕對不能讓甘迺迪承擔這樣的責任。甚至連Bobby 都巧得沒有參與。(據說他是因為參與籌劃馬丁路德金恩牧師的集會,忙到沒有參與。)兩名助理國務卿就真的可以一手遮天?若是真的,他們怎會不被開除?何況電文發出後,大把時間可以撤回,但沒有修正行動(只有泰勒將軍及諾定兩人主張撤消電文)。所以最可能的是,決定是總統做的,但偽稱是大家都不在場,這樣連國務卿、國防部長都洗脫了。由於哈里曼、何斯曼等人是最堅決主張撤換吳氏兄弟的,就由他們來承擔這個責任。

 

但是電文發出後,許久沒有動靜。因為南越那班軍人不敢動。原因是吳廷琰在位頗久、聲望又高,無人敢動。到九月尾時仍無動靜。甘迺迪乃又派了麥納馬拉、和泰勒將軍到南越去觀察情勢。行前對他們說,如果他們改變立場,甘迺迪也會改變立場,取消支持政變。結果麥納馬拉說,他一見吳廷琰,吳氏就展開了他一個人的長篇獨白(這是吳廷琰的老毛病),不准他插嘴。這使他反感,並使他認為吳氏根本沒有改革的意圖。於是兩人都主張維持原意。

十一月一日(星期五)上午,南越總統官邸通知洛奇大使說,吳廷琰要和他做私人會談。吳的態度很友善。他對洛奇說:

 

請你告訴甘迺迪總統,我是美國的好盟友,我也是坦白人。我情願現在什麼都先說清楚,好過事後什麼都輸了,再埋怨。.....你去告訴甘迺迪總統,他的建議我都很仔細的考慮過,也希望都能做到。不過這些都需要時間。

 

然而就在這天中午十一點半,南越將軍楊文明在南越軍官俱樂部宣佈政變。立即有持槍軍警走入將槍指向在座的軍官將領們、不久軍隊又包圍國防部、警察總部、機場和電台。多數的電話線也被切斷。

當天下午四點半,吳廷琰打電話給洛奇,問美國的態度如何。洛奇詐作不知。但吳氏由電話中可以聽出,美國是與政變領袖有連絡的。因為洛奇說:「我見到報告,說只要你辭職,他們會保証你和你兄弟安全離開.」吳廷琰說他不知此事,然後說:「我要設法維持秩序.」就掛斷了電話。

當晚,吳氏兄弟在華人友人幫助下,逃至堤岸一間教堂。他在這裡致電楊文明,說要投降。於是政變將軍開了車前來將吳氏兄弟押解上車。原來洛奇受甘迺迪指示,一定要將領們維護吳廷琰兄弟安全。但是在吳氏被押之後,一些有野心的次級軍官卻將他們兩人殺死,還用刺刀在吳廷瑈身上亂刺。消息傳到白宮,甘迺迪正在和所有幕僚召開緊急會議。魯斯克、麥納馬拉、Bobby 等人都在座。當甘迺迪讀完洛奇拍來的電文之後,臉都白了,立即站起身離去。

政變之後,洛奇寫回來的報告說,南越人們十分高興,很多人跑到街上慶祝。好像說這是一件正確的決策。但是甘迺迪心情不同。政變一直不是他的本意,他是在壓力之下才同意的。加上吳廷琰也是天主教徒,還是他父親的朋友。更糟的是,如果事情傳出去,一個美國總統支持他國軍人政變,還殺害了他們的總統,對他的聲譽有怎樣的影響。

那個週末,甘迺迪一家人在他們新建好的響尾蛇山渡假屋中請客時,談起南越的政變。一名女客說:「他們不過獨裁者罷了.」甘迺迪立即正色回答說:「不能這樣說。他們也為自己的國家盡了力。他為他的國家戰鬥了二十年,不應當有這樣的下場.」

 

吳氏兄弟遇害之後不到三星期,甘迺迪本人就在達拉斯遇害身亡。甘迺迪身邊的策士後來果然將政變責任嫁禍在共和黨人洛奇身上。席勒辛格(Arthur Schlesinger)在他於1965年所寫的甘迺迪傳`一千個日子'中,還記載哈里曼及何斯曼兩人私擬電文的事。但他在1978年寫的紀念羅拔甘迺迪的傳記中,就借用Bobby 的口將責任推在洛奇身上。他說,Bobby 在1965年說:「那時候,我們的越南政策其實是洛奇一個人的所作所為。.....總統那時候發給他的信函,從來都沒有得到答覆。.....我的看法是,洛奇對(白宮的)指示從來不理會。因為他要政變,.....那時根本不可能(有其他作為).」他還說,甘迺迪已經準備十一月就召回洛奇,因為`他不聽話'。

因為不到一個月後甘迺迪自己就遇刺,因此史學家只歌頌他任內的政績﹑而不再提甘迺迪政府與南越政變間的關係。因為不論怎麼說,他都脫不了干係,這都應當是他任內一大汙點。

 

本書登記版權,禁止轉載及摘錄。如要引用,請徵得作者同意及註明出處。

本書內相片,除非另外註明,均為麻省波士頓The John F. Kennedy Library所提供,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Click: 3728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