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甘迺迪傳奇的一生

甘迺迪(肯尼迪)傳目錄及前言
1, 甘迺迪家由愛爾蘭到波士頓
2:由紐約到好萊塢
3, 甘迺迪進軍華府
4, 倫敦大使生涯
5, 年輕魚雷艇英雄
6, 甘家長子英年早逝
7, 約翰甘迺迪踏足政壇
8, 甘迺迪-華府政壇新星
9, Jackie 賈桂琳初試啼聲
10, 甘迺迪參議員在華府
11, 1956 年副總統提名
12, 甘迺迪爭取黨內提名
13, 甘迺迪與黑手黨分享情婦
14 , 甘迺迪獲總統提名
15, 甘迺迪當選總統
16, 甘迺迪遴選內閣
17,白宮春色無邊
18, 豬玀灣事件
19, 賈桂琳星光燦爛
20, 中情局/黑手黨/聯調局
21, 夢露之死
22, 古巴飛彈危機
23, 甘迺迪和南越政變
24, 風雨前的寧靜
25, 達拉斯的槍聲
26, 達拉斯現場
27, 奧斯華生平
28, Jack Ruby為什麼殺死奧斯華
29, 甘迺迪遇害的陰謀論
30 電影 JFK & 奧利佛史東
31, 詹森和 Bobby
32 Jackie 姓了歐納西斯
33 甘家新一代

22, 古巴飛彈危機

甘迺迪在三年總統任期中,內政上公認的乏善可陳,外交上也是前有豬玀灣事件、後有越戰的參與。如果不是其間發生了古巴飛彈危機,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就更可疑。(他的擁護者就無法找理由對他讚譽有加)

豬玀灣事件之後,甘迺迪總統及總檢察長兩兄弟展開了 Operation Mongoose 行動,要推翻卡斯楚政權。而美國中央情報局也在進行企圖暗殺的工作。相信這些都逃不過卡斯楚的注意。因此他在1962年七月二日派國防部長,也是他的弟弟Raul Castro 到莫斯科求援。結果是赫魯雪夫同意在古巴境內裝設中長程核子飛彈基地。

赫魯雪夫此舉,表面上是幫助古巴自衛,實則對蘇聯的利益就更大。因為在當時的美蘇核子競賽中,蘇聯明顯的屈居下風。而且為了核子武器的裝備,用去了蘇聯最大一部份的經濟成長。如果蘇聯能夠在美國旁邊擁有飛彈基地,在美蘇武力對恃上就佔有絕對的優勢。到時候蘇聯在與美國的各項談判上面幾乎可以予取予求。另一方面,自去年的美蘇高峰會之後,他一直認為甘迺迪是一個沒有經驗、沒有膽識的軟弱領袖。他只要將飛彈基地裝好,屆時甘迺迪必不敢冒核子戰爭的危險向他還擊。因此蘇聯積極進行,立即開始將飛彈設施運往古巴。

但是當時在古巴有極大的反卡斯楚勢力,他們很快就知道這回事,並向美國中情局報告。因此中情局在八月中時已經有足夠理由相信蘇聯是在古巴裝設飛彈基地。中情局長麥康John A. McCone 並立即向甘迺迪提出報告。甘迺迪最初沒有反應,在麥康親自求見之後,他才下令以U-2 偵查機到古巴上空偵查。U-2 拍回來的相片經中情局專家分析,確定是蘇聯所裝設的地對空飛彈基地設施,目的是要保護另一個長程飛彈基地。最初甘迺迪兄弟都不相信麥康的分析,認為是故做驚人之語,以提高情報單位地位。因為這些相片看起來像是`一塊堆積木材的空地'。

(下:十月17日美國U2拍回來的相片,首次證實一個中程彈道飛彈基地在興建中。)

 

 

 

 

 

 

 

 

 

 

 

 

 

未來的一個月,U-2 繼續受命拍回來更多的相片,但是都不受到重視。因為甘迺迪親信歐當納等人仍然認為不過是中情局在找藉口進攻古巴。一直到十月十六日清晨,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彭岱 McGeorge Bundy 才手持最新拍回來的相片,前去白宮向總統報告說,他手中的相片証實了蘇聯正在古巴建造八個飛彈發射台。甘迺迪聽後神情大變。他最初的反應是:「我們該怎麼辦?採取什麼行動?」然後他才說:「先不要決定。我們先開會.」

這一天早上,甘迺迪就在白宮內閣廳召集了所有重要部門首長開緊急會議。參加的包括: 麥康、彭岱、總統的弟弟Bobby、國務卿魯斯克、國防部長麥納馬拉、財政部長狄倫Douglas Dillon、聯合首長參謀泰勒將軍、國務次卿包爾George Ball、總統助理索倫森等多人。此外副總統詹森、國務院中主管中南美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馬丁Edmund Martin、國防部副部長Roswell Gilpatric、蘇聯政策顧問湯遜Llewellyn (Tommy) Thompson 和駐聯合國大使史帝文生等多人也經常列席參加。甘迺迪一直認為豬玀灣事件是因為他不能聽取坦白的意見所以失敗。因此這次他不但確定要Bobby 和索倫森都出席,同時他自己從來不表示任何意見,以免大家`察言觀色',依附他的立場說話。

就在會議舉行的第二天,U-2 已經拍到三十多枚射程達一千里的中程飛彈、及射程二千里的中長程飛彈。軍事專家並且指出,這些飛彈在一個星期之內就可以運作。一旦開始運作,在這些飛彈射程範圍之內的八千萬美國人的生命及安全立即受到威脅。

最初大家的反應幾乎是一致的都認為美國應當立即對古巴採取行動,迫使蘇聯將飛彈設施撤出。至於應採取什麼行動,包括空襲及轟炸古巴。因為據情報局的估計,再有十多天,這些飛彈即可使用。此外這也是一舉將卡斯楚政權推翻的最好機會。(下:所謂的EXCOM會議幾乎每天都在舉行,白宮,國防部及安全情報機構的負責人全部都要參加。)

 

 

 

 

 

 

 

 

 

 

但在第一天會議中,麥納馬拉和湯遜等人也提出了在海上封鎖古巴的建議,以阻止蘇聯繼續將飛彈裝置運入古巴。麥納馬拉說,封鎖的好處是,有拖延的效果,使蘇聯有考慮機會。如果對方不讓步,再用兵不遲。結果是幾派意見,沒有結論。甘迺迪為了使大家能充份發揮意見,有時他甚至不出席會議,事後才叫大家將建議呈報給他。由於有Bobby 在場,因此會議情況可以誠實的反應給總統。

這項會議後來被命名為`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委員會',簡稱Ex-Com。隨後就持續每天進行。為了避開新聞界耳目,有時會議是在國務院召開、有時在白宮對面的政府大廈舉行。同時原定的一些酒會、接見儀式等,一個也不取消,以免引起懷疑。例如此時正是國會中期選舉競選時期,甘迺迪經常要四出為民主黨議員競選奔走。他也沒有取消任何安排好的行程。

最初封鎖的建議不被看好。因為一來不能使古巴境內的飛彈設施工程停止,二來封鎖行動也有向蘇聯挑釁的作用,足以引起蘇聯軍事還擊。而且還有可能引起蘇聯封鎖柏林的行動,屆時衝突反而擴大。而襲擊古巴,就只是美國與古巴間的衝突,可以大事化小。由這時起,主戰的一方就被叫做是鷹派,反對襲擊的一派就被叫做鴿派。

但是因為軍方不能保証空襲可以消滅古巴境內的所有飛彈設施,而且以一個超級大國攻擊一個小小島國,也怕在國際上引起不利的輿論攻擊,因此甘迺迪逐漸傾向採取封鎖行動。但是他仍然不明顯表露態度。這使他可以隨時改變立場,同時也不影響其他人意見。

另一方面,麥納馬拉雖然支持封鎖,但他也同意在封鎖的同時,積極備戰。如果到十月二十三日,蘇聯還不讓步,美國就可全面發動攻擊。因此美國三軍即刻積極備戰。所有B-52 轟炸機都裝上了核子彈頭,海軍派出了一百八十艘戰艦到中美洲海域中,更有大批陸軍進駐到佛羅里達海岸一帶備戰。同時駐守德國的美軍及盟軍也都進入備戰狀態中,以防蘇聯在柏林採取行動。甘迺迪並打電話叫Jackie 及孩子們都回到白宮。一旦戰爭發生,可以躲入白宮地下的避難室。古巴飛彈危機進入讀秒階段。

最後甘迺迪計劃在十月二十一日(星期日)晚上,在電視中向美國人民廣播這件事、及宣佈美國的決定。為了維持表面的平靜,星期六他仍在芝加哥競選。但星期六上午,Ex-Com 做下決定採取海上封鎖行動。Bobby 在電話中將決定通知甘迺迪。於是甘迺迪藉口感冒,提早一天回到華府。

當時陪同甘迺迪的白宮發言人沙林傑對甘迺迪說,他看起來很健康,不像有病。總統回答他說:「一些沒錯。回去你就知道我為什麼要趕回去。到時候你可要好好保住你的一條命(grab your balls).」

甘迺迪回到白宮後就到游泳池游泳,然後再召開Ex-Com 會議。這時開會的人數已由原先的十二人增加到十八、九人。這次的會議再度肯定了、空襲古巴不能保証消除所有飛彈設施之後,甘迺迪終於決定採取封鎖。

後來為了要先向國會一些資深議員提出簡報,以免事後受到攻擊,因此總統的電視演說又再延後一天。幾乎所有的議員第一個反應都是要對古巴進行轟炸。在聽過各方面報告後,才接納封鎖的決定。

這時`紐約時報'已經詳細了解到佛羅里達州附近的軍隊集結狀況,並致電國務院的包爾,表示要先一天報道新聞。包爾向甘迺迪報告後,由甘迺迪致電`時報'的雷斯頓James Reston,親自說情。雷斯頓同意等總統的演說之後才登。包爾和安全顧問彭岱後來都慨嘆說,在那個時候,總統和新聞界的關係還十分`文明'。自水門案之後,記者就自以為是調查人員,總統也不再能要求新聞界為國家的利益買帳了。

星期一晚上七時,甘迺迪在電視中以沉重的語調向全國人民宣佈這項危機的存在,以及美國將採取的應變措施。第二天上午十時,古巴封鎖開始。甘迺迪選擇用的字眼是quarantine,而非blockade。原因是這個字不那麼強烈,以免蘇聯有強硬的反應。

 

 

 

 

 

 

 

 

 

封鎖之後,美軍注視蘇聯船隻的反應。如果蘇聯船隻不理會封鎖,繼續向前駛,美國軍艦就會將之包圍、上船搜索。

這時一艘蘇聯潛水艇開始駛向加勒比海,似乎有意和美國硬碰硬。當時甘迺迪和幾個助理一起聊天時,提起他剛看完了Barbara Tuchman 的一本書The Guns of August,認識到第一次大戰的發生,是因為一連串的誤解所造成,他不希望歷史重演。何況現在若發生大戰就是核子戰爭,他要特別小心。因此他接受了英國大使的建議,將封鎖範圍由古巴外海八百海里減到五百浬。以便蘇聯船隻有更多時間作反應。

就在雙方僵持之際,中情局得到消息說,有六艘蘇聯船隻已停止前進,靜止在水面上。後來的消息繼續傳來說,總共有二十艘船隻停在海上不動。其中一艘並開始回航。

於是甘迺迪下令停止對蘇聯船隻做任何阻撓行動,也勿企圖上船搜索。給蘇聯船隻回頭的機會。

但這時一艘蘇聯船隻卻繼續向前行駛。甘迺迪考慮一陣之後,決定不採行動,他說要給赫魯雪夫多些時間。

這時甘迺迪和赫魯雪夫仍在每天通訊。赫魯雪夫最初在信中指責美國的封鎖行為是罔顧國際公法,蘇聯必會報復。但在二十六日(星期五)晚六時,甘迺迪收到赫魯雪夫一封信,措詞就緩和很多。他強調蘇聯要在古巴裝設飛彈基地,是因為美國一直有推翻古巴的企圖,因此古巴必須有自衛的能力。他並說,古巴不會用這些武器攻擊美國。同時他指出,如果美國保証未來不攻擊古巴,蘇聯就會同意撤除及銷毀這些飛彈裝置。

這封信給白宮帶來一絲樂觀氣息。因為同一天下午,蘇聯大使館中一名領事,也是蘇聯特務組織KGB 人員Aleksandr Fomin 主動找ABC 電視台的外交記者John Scali,叫他傳話說,蘇聯同意撤除古巴境內的飛彈設施,條件是美國保証放棄對古巴用武。

但在第二天,十月二十七日(星期六)上午,白宮卻又收到赫魯雪夫一封信,這封信的語氣就比上一封嚴肅得多,立場也強硬許多。信中說:「我們願意撤除在古巴的飛彈設施,但美國必須撤除它在土耳其的飛彈基地。同時蘇聯不會干預土耳其內政、而美國也不應干預古巴內政.」

雖然美國在土耳其的飛彈基地十分陳舊,有如廢物,美國亦有意將之拆除。但是如果在蘇聯威脅之下拆除,就有認輸之意,而且歐洲盟邦也不會同意美國這樣做。因此白宮在收到這第二封信之後不知如何應付。他們推測這第二封信因為語氣較正式,有可能是外交部或政府其他單位發出。顯示克里姆寧宮可能正在進行一場權力鬥爭。

此外,情報局的消息指出,古巴的飛彈基地工程仍在日夜趕工進行中。而聯調局的胡佛也說,蘇聯在華府的大使館正在銷毀文件,似乎在準備一旦戰爭爆發時的撤退。

就在此時,星期六上午,一架美國U-2 偵查機在古巴上空被古巴飛彈擊落,飛行員喪生。本來白宮已經決定,一旦有U-2 機被擊落,美國就會採取軍事報復行動。而且參加Ex-Com 會議的人,多數都贊成在第二天上午就展開攻擊。

這時白宮是一片愁雲慘霧。Ex-Com 的成員都相信這是人類史上最接近核子戰爭的一刻。索倫森說,甘迺迪此時的情緒十分緊張,多次失去控制。特別是當報紙推測美國將難以避免的對古巴進行攻擊時,他好幾次破口大罵。多次在電話中叫囂,並使用難以入耳的粗口。

就在此時,Ex-Com 會議中有人想出一條妙計。就是故意忽視赫魯雪夫的第二封信,而就第一封信回覆。(註一) 這個妙計解決了白宮的困擾。於是甘迺迪在信中表示接納赫魯雪夫的建議,保証不向古巴動武,以換取蘇聯撤除在古巴的飛彈設施。與此同時,甘迺迪又要Bobby親自去見蘇聯駐美大使杜布寧Anatoli Dobrynin,傳達此一訊息。

第二天早上(二十八日、星期日),國務卿魯斯克終於得到蘇聯方面的回音,表示同意撤除在古巴的飛彈設施。這時,籠罩白宮十三天的一片黑雲終於消除。麥納馬拉說,他有整整十二天沒有回家,一直住在五角大廈。其他的政府首長情況也差不多。

這一天下午,甘迺迪終於舒展雙眉對Bobby 說:「這一晚是我該去戲院看戲的時候.」(註二)

 

由於甘迺迪避過了一場核子戰爭,各地讚譽之聲潮湧而來。美國輿論也將他形容成為一個冷靜的、有勇氣的、睿智的領袖。`時代'雜誌說:「沒有一個人不為他的前瞻、決斷、冷靜而佩服不已。.....再一次的,一名外國獨裁者誤解了美國及美國總統的性格.」許多報紙引用國務卿魯斯克的話說:「在美蘇對恃中,赫魯雪夫先眨眼了.」

在這樣多的稱頌聲中,很少人真正檢討美國的得失。在這次事件中,甘迺迪政府被迫承認了卡斯楚政府的合法地位,容許一個公開與自己為敵的政府在美國鄰境向美國挑戰。但是因為一般人對古巴問題的立場各異,因此反應也不同。西歐各國一直不希望因為古巴問題影響美國對西歐的重視。他們根本不關切古巴是否成為共黨在美洲的據點,他們只希望美國將注意力放在西歐,因此主張盡一切能力阻止美古衝突擴大。所以這樣的解決最合歐洲各國心願。在美國,自由主義份子本來就支持卡斯楚政權,因此對甘迺迪所做的承諾更認為是再好不過。事實上是,若不是甘迺迪政府的Operation Mongoose 行動、及中情局的暗殺卡斯楚計劃,古巴不會向蘇聯求援,也不會有這次危機發生。經過這次事件,Operation Mongoose被解散。但是私下,白宮仍然支持中情局的地下活動,同時對古巴進行經濟上的制裁。而蘇聯也認識到,保衛一個位置幾千里外的小國家,要冒極大的危險。因此也不再願意用武力抗衛。只有繼續在經濟上扶助古巴。從此美蘇兩大國就進入了表面上相安無事的冷戰期。

後來的史學家逐漸誇張這次飛彈事件所面對的大戰危機,強調核子大戰迫在眉睫。事實上是,赫魯雪夫無可能、亦無意就這次事件發動核子戰爭。但在核子戰爭的恐怖陰影下,甘迺迪是盡了一切能力避免戰爭爆發,同時使赫魯雪夫先讓步。因此甘迺迪成為這次事件無可否認的贏家。

 

六十年代,民權問題是政治上最熱辣辣的問題。甘迺迪記得,他在競選時一通不痛不癢的電話就為他贏得不知多少選票。但是他也知道,一個不小心,他也會失去很多選票。

對於黑人民權,甘迺迪所知不多。從小生活在新英格蘭一帶,他幾乎沒有機會接觸黑人。連家中的保母、僕傭都是愛爾蘭人、北歐人。頂多用過波多黎各人。只有在棕櫚灘,用過一個黑人車夫。在最初開始角逐黨內提名時,他還對一名黑人棒球員說:「我不認識什麼黑人,介紹幾個給我認識好嗎?」

所幸的是,甘迺迪性格開放,可以接受新觀念。而且他本人沒有傳統的包袱,可以一夜之間接受平等人權的觀念。但是他所屬的民主黨卻有沉重的歷史包袱,這是他不能不注意的。因為在美國內戰時,共和黨的林肯以解放黑奴為號召,擊敗了南方聯盟,因此南方的白人一直支持民主黨。雖然這些白人為民主黨帶來穩定的票源,卻也使民主黨在民權問題上左右為難。因為民主黨一直自認前進、開明,但在民權一事上面,就一直受南方民主黨人的阻滯。

由於這種複雜的背景,甘迺迪處理民權問題時一直十分謹慎。他曾成立一個民權事務小組,為他提出這方面的建議。成員都是激烈的民權份子。其中一名負責人Joseph Rauh 說,他們的目標是要甘迺迪總統在任內通過民權法案。但是他們每次一提出建議,甘迺迪就不高興。他向這些人說:「你們說的我都不會做,也辦不到。我能做的就是任命一些黑人。還有Bobby 可以在司法訴訟方面,幫一下黑人.」

 

在甘迺迪就職後不到五個月,一批黑人民權激進份子及白人支持者,為了試探甘迺迪對提高民權的誠意,決定合組一個巴士車隊南下到種族隔離區,要用行動打破黑白隔離政策。

這二十多黑白青年,分乘兩輛巴士,要到南部幾個黑白衝突最嚴重的州份去試探法律容忍的限度。但是一進阿拉巴馬州時,就受到白人種族主義者的包圍。許多白人還備了棍棒及刀子圍毆車上的人。不少人被打傷,是附近黑人趕來相助才脫險境。一些暴民還放燃燒彈、燒了一輛巴士。當甘迺迪見到報道時,非常憤怒。因為他事先對此事一無所知。他還叫民權顧問來,要他們的`朋友'停止巴士之行,不要惹麻煩。

事實上這次`自由巴士'的計劃曾向司法部登記過,但Bobby 為了保護總統而未通知他。因為此時正值甘迺迪要赴歐洲與赫魯雪夫舉行高峰會之前,他不希望內政上節外生枝。因為共黨國家經常用黑人問題指責美國不民主。

不過甘迺迪兄弟都認識到,若不能阻止`自由巴士',就必須幫助他們。因為無論在憲法上及人情上,都是他們那一邊有道理。因此Bobby 就與南方各州州長及警方聯絡,要他們保障巴士上的人的安全。但是儘管州長作了保証,一些地方的警方還是等白人暴徒毆打黑人之後才到場維持秩序。後來連Bobby 派的司法部特使都被打傷。這時甘迺迪終於同意派出制服民兵維持秩序,才使巴士完成旅程。

                        

真正使甘迺迪開始關切民權運動的是,1963年春阿拉巴馬州伯明罕市的群眾運動。四月起,馬丁路德金恩牧師就在伯明罕發動示威遊行,抗議種族隔離政策。伯明罕市有百分之四十人口是黑人(約十五萬人),但當地白人政府及警方採故意忽視策略,因此一直沒有什麼反響。這樣幾乎一個月都沒有反應。因此金恩開始安排黑人小學生上街示威,以爭取注意。因為黑人學童人數多,容易動員,加上很多中學生也逃學參加,趁機遊蕩一日。因此很快就有兩、三千人的陣容,而且開始衝向警察局及消防隊。於是很快吸引了全國電視及新聞界的注意,紛紛派員採訪。五月三日那天,警方終於動用水喉驅逐群眾。當群眾向警方拋石塊和玻璃瓶時,警方出動警犬鎮壓。其中一隻警犬襲擊一名十五歲少女的相片在全國報紙及電視上多次報道。當人們見到高大的白人警察及警犬追逐一群手無寸鐵的黑人兒童時,立即充滿了正義的憤怒。這些相片在外國報紙上也一再出現,對美國的形像也有影響。

過去在發生這類事件時,總統或是其他閣員可以利用他們的職位,在當地政府及黑人團體之間協商、緩和。但在電視媒介的報道之下,使到總統也無能為力。他必須跟著民意走。在這種局勢下,民權問題上了檯面,無法再拖。

同年六月,兩名黑人學生堅決要入讀阿拉巴馬州立大學。部份白人奮起反抗,表示要包圍大學,不准他們進入。Bobby 要求總統使用行政權力、動用國民軍(National Guard),護送他們入學。結果有一百多穿制服的國民兵圍住他們進入學校大門。另有一千多軍隊在附近待備,以防暴動。事後幸運的沒有意外發生,但全國人民都在電視中看到了、也領受到了這劃時代的一刻。

經過這幾件事件,甘迺迪認為這是推動民權思想的適當時機。他就在當晚在電視中向全國人民廣播:

 

我希望每一個美國人,不論你是在那裡,都會靜下來想一想最近發生的幾件事。.....當美國人被送去越南、或是柏林戰場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問他們是否白人.....。

如果美國人,只因為他的膚色是黑的,就不能在一般的餐館中吃飯、或是不能送他的子女到一般公立學校上學、或是不能投票.....,我們面對的就是一個道德危機,是不能以警察鎮壓可以解決的,也不應當以更多的示威來表達。這是國會採取行動的時機.....。

因此我要要求國會,立法使每一個美國人,都能公平享用每一處公用設施.....。

 

當甘迺迪作這項演說時,他還沒有任何修改民權法的草案。但是他知道民意趨向,了解到民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再拖的問題。所以他雖然不是領導民意的先驅,至少他能認清楚民意走向,把握時機,向選民表達了他的立場。很多人說,他這一著是爭取選票、而非解決問題。不過不能否認的是,這使民權問題又向前走了一步。

金恩牧師計劃在這年八月二十八日在華盛頓紀念碑前舉行數十萬人集會。當時全國百分之六十三的人反對這項遊行,認為這樣爭取民權太過激烈。因此甘迺迪也希望壓制這項集會。幾經協商,黑人領袖都不同意。於是甘迺迪要Bobby 負責監督這項計劃。甚至給予撥款,以防演變成反政府的示威。但表面上他拒絕與這集會有任何關係。他拒絕了給予賀電的要求,也禁止Bobby 致詞。他也拒絕在集會前接見金恩等人一起拍照,因為擔心集會若失敗、或演發暴動,都會對他不利。

結果那天的集會十分成功。有數十萬人參加,而且秩序良好。金恩並發表了他著名的`我有一個夢'的演說。甘迺迪在白宮的電視中看金恩的演說,也知道這是一次成功的集會、一次成功的演說。因此他立即電召金恩等幾個黑人領袖到白宮與他見面,並有攝影記者在場。見面時他和黑人領袖們談及要在國會中提出民權法案,但他仍是很實際的向他們解釋他需要一定的票數,法案才能通過,而這票數將不容易取得。不過黑人領袖對他的願意走出這第一步已經表示領情。(下圖:甘迺迪在白宮召見金恩牧師時,也同時邀請了參與遊行的基督教及猶太教的代表出席。圖中左起第三人是金恩。)

 

 

 

 

 

 

 

 

 

民權是甘迺迪不得不應付的問題,外交就是他一再主動出擊的目標。

六三年六月,他要到歐洲訪問。這時因為Jackie 又懷有身孕,還有兩個月就是預產期,因此他獨自前往。不過到了德國,仍然受到當地居民夾道歡迎。人們高舉美國國旗,歡呼:「甘-迺-迪-」之聲不絕於耳。証明了沒有Jackie,他也一樣受歡迎。當他前去柏林市在柏林圍牆邊演說時,居然有兩百萬西德市民出現,連西德總理艾德諾都吃驚不已。他說:「難道又有一個希特勒出現了?」

甘迺迪在柏林圍牆邊的演說,也使台下的德國市民歡呼不已。他說:

 

這世界上有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存在於自由世界及共產世界間的問題,讓他們來柏林圍牆看一看!

還有很多人說,共產主義是未來的潮流;也讓他們來柏林!

還有那些人說,在歐洲和其他地方,我們可以和共產黨合作的,都讓他們來柏林!

.......

自由是有很多困難、民主也不是完美。但是我們絕不必要建起一座牆來將自己人圍住。.....所有自由的人,不論住在那裡,都是柏林的公民。所以,做為一個自由人,我要驕傲的說一句:『我也是柏林人!』

 

他這最後一句口號是用德文說出的,因此台下群眾歡呼之聲不絕於耳。他很高興的對身邊的艾德諾說:「我要告訴美國那些人,如果在國內不受歡迎,不如到德國來走一趟.」

這樣文采的句子明顯是索倫森的結晶。不過其中有關共產主義的字眼,索倫森就說不是他寫的,而是甘迺迪自己加上去的。而且甘迺迪身邊的撰稿人都不可能寫這樣強烈的反共字句。

 

離開德國,他又要去愛爾蘭一行。這是1947年之後,他第一次回到祖居所在的Dunganstown。見到了很多姓甘迺迪的男女。第二天他又去到New Ross 港口。這就是當年他曾祖父Patrick Kennedy 乘船出發到美國的地方。在愛爾蘭所到之處,都出現愛爾蘭有史以來最多的群眾聚集聽他演說。

這就是甘迺迪與父親不同的地方,也是聰明一等的地方。老Joe 因為受到歧視,一生都在設法掩飾他的愛爾蘭背景。如果有人提及他的愛爾蘭背景,他還會生氣。但是甘迺迪幾乎每次去歐洲都將愛爾蘭列入行程之中。他的做法不但沒有帶給他阻力,反而更令人敬佩。因為一個人若連自己的背景都不能接受,如何能為其他人接受?而且這樣的自卑往往是侵略他人的根源。例如在他就職典禮那天一早,他就獨自到白宮附近的天主教堂去祈禱。很明顯的,不論他是否信仰忠誠,他要告訴世人他是一名天主教徒,因為他知道,那一天他的一舉一動都是記者跟蹤採訪的目標。事實上他從不是好教友。在他爭取初選提名時,他的天主教背景不知為他帶來多少阻力。當時Jackie 就說:「這多不公平,因為他根本不是好教友。如果是Bobby 還有話說.」後來在白宮,那時天主教徒還要在星期五守齋,不能吃葷。甘迺迪常在入夜後,叫鮑爾士Dave Powers 去幫他買香腸回來偷偷吃。

在和英國首相麥米倫會面之後,甘迺迪一行去到義大利。他要國務卿魯斯克為他找一處優美寧靜的別墅過一夜。魯斯克曾是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因此借用了該基金會在Lake Como 湖邊的一座豪華別墅。甘迺迪特別說明,他要在六月三十日晚住一日夜。除了兩名貼身助理鮑爾士和歐當納外,不要任何人在身邊。魯斯克是老派君子,他可能還不了解甘迺迪的這一方面個性,因此很自然的邀約了別墅在當地的主人- 洛克菲勒基金會在當地的董事夫婦招待。甘迺迪獲知後十分不高興,叫著說:「把他們趕出去.」魯斯克趕緊照辦。不久,一名歐洲著名交際花就被安排坐了直昇機到達。(雖然此行甘迺迪是帶了白宮的一對女秘書同行,說是要給他按摩)。第二天魯斯克到別墅來接總統時,甘迺迪滿面笑容的說,他昨晚十分愉快。

麥米倫說,甘迺迪身邊有一大群`忠心耿耿'的隨員,把他照顧的無微不至。而且人數之多也令他意外,連倫敦的旅館都不夠住。隨同甘迺迪的包括他在白宮中的所有愛爾蘭裔助理,他們就是寸步不離的、知道他最多秘密的白宮隨員。此外還有安全人員、醫護人員(包括幫他打針的Max Jacobson 醫生),還有就是各相關部門首長,他們的助理等數百人。他學生時代的好友Lem Billings 也都隨他出國訪問。他的工作是幫總統及家人收購紀念品、買禮物給家人、朋友。但在官式場合,他會隨便給Billings 安裝頭銜。在見西德總理艾德諾時,他介紹他是 `參議員Billings'。另一次,他向人介紹他是`國防部Billings 將軍'。由於他和記者關係好,他幾乎可以為所欲為。

到義大利不可不見教皇,這是他做總統之後第一次見教皇。他明確表示他是以一國元首身份見教皇,兩人地位平等,因此不會向教皇下跪。因為他競選之時就強調,選一名天主教徒當總統不表示是天主教會主政。連陪同他一起訪問的妹妹Eunice 正要屈膝時,也為他一把拉起,阻止了她。這一方面他又十分謹慎。他還要競選連任,不要留給人任何把柄。


(註一)  這個主意最初是由湯遜及彭岱在會中提出,後來由羅拔甘迺迪向甘迺迪總統建議。因此很多人說是Bobby 的建議。

(註二)  甘迺迪此語是借用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的典故。林肯在南北戰爭勝利之後,到戲院看戲慶祝。甘迺迪顯然認為和林肯的南北戰爭一樣,飛彈危機的解決,是他任內最大成就。不幸的是,林肯在戲院中就為人暗殺。這個比喻成為不幸的巧合。

 

本書登記版權,禁止轉載及摘錄。如要引用,請徵得作者同意及註明出處。

本書內相片,除非另外註明,均為麻省波士頓The John F. Kennedy Library所提供,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Click: 4801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