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11/22/63 – Stephen King 的新恐怖小說
聖誕 Christ-mas
台灣大選與中國統一
雙非子女的爭論
美國的墮胎爭論
多倫多應建地鐵,抑或輕鐵
美國的阿富汗戰爭-對比越戰
美國政治-奧巴馬履次犯錯
美國的福斯新聞台
福特市長對抗報閥

魁北克人為什麼拋棄魁獨

2014-04-12 17:08:28

魁北克人以大比數選出了親聯邦主義的自由黨當家,將追求獨立美夢的魁人黨驅逐下台,連黨魁都失去了議席。加拿大其他地區的人彼此慶賀,說魁獨夢已死,好久都不要擔心魁北克人再談獨立了。

至於魁北克人為什麼這樣果斷的拋棄魁獨思想,眾說紛云。大家同意的一個說法是,民眾向經濟的現實低頭。的確,每一次魁北克談獨立,受傷的就是經濟。1976年,當魁人黨第一次當選執政,蒙特利爾(滿地可)的國際大公司紛紛撤遷,原本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的蒙特利爾一夜之間將這頭銜拱手讓給了多倫多。以後每一次進行獨立公投,就再在傷口上切一刀。目前蒙特利爾的房價是多倫多的一半,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不要忘記,民族主義遇到了經濟問題,還是要佔上風。否則1980及1995年的獨立公投就不會發生。而1995年更以百分之一的差距幾乎通過。

要解釋,今天魁北克的法國人這樣果斷的避談獨立,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刺激他們獨立的客觀因素。民族主義這東西是很容易了解的,當一個民族受到刺激時,就會憤起反抗。你讓他們舒服了,它就會沉睡。

我歷經過1980年及1995年的公投,兩次都是魁北克法裔居民受到他們認為的挑釁,才會激起民族情緒。加上1976年魁人黨取得政權,都因為多數法裔民族認為受到欺壓,不當他們一回事。而三次都是聯邦自由黨當政。看加拿大歷史,自由黨一向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對付法裔居民。雖然自由黨的票倉是在魁北克,這麼多年來都靠魁省選民才能當政,而且自由黨籍的黨魁幾乎都出身於魁北克,但是他們對付魁北克自己的同胞,卻一直是對立的,不妥協的。1968年上台的杜魯多如此,後來執政多年的克里田(Jean Chretien克里蒂安)也如此。魁北克這樣的情緒在保守黨的梅龍尼執政時,在現在的哈珀執政時,是不會(也沒有)存在的。盡管兩個政黨一致的給予魁北克相當大的經濟援助。所以錢不是真正的因素。

例如杜魯多,他上台後不僅立即與以前的文化界,傳媒界的同僚劃清界線,還讓他們感覺自己屈居人下。過去法裔一直有自卑感,因為法裔普遍的教育程度較低,政府中的職位也較低,因此甘於做二等公民。經過了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沉默革命」之後,逐漸覺醒。因此對於杜魯多這一類發跡於魁北克,到了中央之後卻更不買帳的人就更反感。同樣出身於傳媒的李維克Rene Levesque才會憤而組織支持魁獨的魁人黨。

在杜魯多上任後,就希望建立加拿大憲法,為他自己在歷史留名。於他來說,將憲法由英國收回,自然應當得到魁北克法裔的支持,但是他的態度就讓李維克等人吃不消。當時幫助杜魯多建立加拿大憲章的就是當時司法部長克里田,他們兩個人都出生於魁北克,不折不扣的魁省法裔,(杜魯多是一大半法裔),到最終不歡而散,魁北克就是沒在憲章上簽字。這個爛尾就形成了後來魁北克一再要分家的導火線。

米奇湖協議:

梅龍尼(Brian Mulroney 穆龍尼)也是出生於魁北克,但他是英裔,而且他非常擅長協商斡旋,因為他本身的職業是工會律師,專長協調,不在乎談判時鞠躬哈腰,將不同利益的團體拉攏到一塊。所以他在1984上任之後就希望將杜魯多做不到的事予以完成。結果他就成功的完成了米奇湖協議Meech Lake Accord。了不起的是,他得到當時加拿大十個省,兩個特區首長,甚至兩個反對黨自由黨黨魁(John Turner)及新民主黨黨魁(Ed Broadbent)的簽字。而當時在米奇湖協議上簽字的魁北克省長也是自由黨人寶拉薩(Robert Bourassa)。

米奇湖協議中對魁北克的唯一讓步,就是承認魁北克是一個獨特社會。這一句話是可圈可點。魁北克本來就是與加拿大不同的社會,但這一句話就給足了魁北克面子,讓他們安心,也因此願意簽字。其他如各省可以自己選擇移民,有權參與參議員及最高法院法官的選擇方面,都是理所當然,無可爭議。所以當時分屬五個不同政黨的十個省長,都非常堅定的在協議上簽了字。

但是為了依循民主程序,米奇湖必須經由十個省議會通過。就在這時冒出程咬金。因為杜魯多,克里田一伙人非常不服氣,就藉口這獨特社會出賣加拿大。杜魯多堅持,魁北克不比任何其他省份獨特。又堅持各省無權退出聯邦的經濟項目等等。(當初就是他這種無可退讓的堅持,才讓魁北克人覺得非獨立不可。)反對派一伙還鼓動婦女團體及原住民團體出來反對,說沒有徵詢他們的意見,忽視他們的利益。說什麼「十一個穿西裝的男子」就決定了憲法前途,(當時還沒有女省長)。加上傳媒的煽風點火,反米奇湖協議的聲勢就在全國出現了。雖然最初只是小部份的反對聲音,但都經過媒體的大肆報導。加國傳媒本來就嚴重偏袒自由黨,對於杜魯多更是一面倒的擁護。相反的,加國傳媒對於梅龍尼有難以掩飾,也沒有掩飾的厭惡,鄙視,當然更藉用這議題來打擊米奇湖協議,完全不顧國家利益及前途。

我記得當緬省議會討論米奇湖協議時,就因為一個原住民議員高舉一根羽毛反對,他立即被傳媒吹捧為英雄。不久一些省份改選,選出自由黨執政,也在杜魯多等人煽動下轉向。其中紐芬蘭省新省長是視杜魯多為恩師的Clyde Wells,更立意要打倒米奇湖協議。

就在一片打倒米奇湖協議聲中,梅龍尼的個人聲望直挫,(正合媒體心意),但在一片反對聲中,梅龍尼也提出對米奇湖協議稍做修改的意念,這就引起魁北克人極端不滿。梅龍尼當選執政,主要是靠他在魁北克的支持,贏了當地五十多個議席,這些人支持他,也對米奇湖協議抱有極大期望。現在見到米奇湖失敗,就集體脫離保守黨,在布夏Lucien Bouchard帶領下成立了魁北克政團Bloc Québécois,保守黨一下失去五十多個議席,徹底瓦解。連一些當初支持米奇蝴的自由黨省政府都遭池魚之殃,包括安省的彼德遜政府。杜魯多可以說雖已退出政壇,但是破壞力仍然強大。

布夏的魁人政團在魁北克與魁人黨串連,終於在1994年取得魁北克政權,於是才發動了1995年的魁獨公投。

1995年公投:

加國傳媒非常明白,魁人黨當選後提出獨立公投是因為不滿米奇蝴協議失敗所造成,自由黨也心裡有數,而最初支持獨立的民意高達67%。因此對付1995年魁獨公投對他們成為必贏,否則丟掉魁北克就是自由黨的責任。但是杜魯多及克里田兩人此時在魁北克猶如過街老鼠,根本不敢露面。當時在魁北克最受歡迎的反而是保守黨人,其中脫穎而出的是曾做過梅龍尼內閣部長,當時是進步保守黨黨魁的莊社里Jean Charest。因為他在米奇湖協議鬧得正凶時,提出不少建議。因此當民調一再顯示公投有可能通過時,都是莊社里在撐大局。而那幾日,杜魯多是避不露面,做總理的克里田面如死灰。因為他不僅是當屆總理,更是1982年修憲的司法部長,及反對米奇湖最力的人之一。如果公投通過,他無論怎麼解說都脫不了干係。

最後公投以49.42%對50.58%被否決,差距只有百分之一。

加國傳媒就有這麼壞,當時的保守黨已經被害得四分五裂,只剩下莊社里一個人在撐場面,他們見到莊社里於魁北克有用,居然呼籲他到魁北克去幫自由黨人重振雄風。好像一個全國的保守黨就應當解散,而一個省的自由黨就必須去解救。他們說,保守黨反正已無執政希望,不如去魁北克還有機會做省長。那時幾乎天天都有傳媒藉政客之口做出呼籲,於是莊社里就脫黨,到了魁北克去解救自由黨。(他在2003年終於當上省長。)

所以說,這一次魁北克選擇了支持不獨立的政黨,並不出人意料。因為聯邦的保守黨好好的做事,沒有主動去挑魁獨勢力。不像自由黨,他們只懂得做兩樣事,一是花大筆(別人的)錢賄賂收買人心。好像克里田時期的贊助醜聞,用納稅人的錢大撒在魁北克,換取支持之外,也換取政治捐款;要不就是,為爭一口無聊的氣,刺激別人讓人不舒服。只有自由黨執政,魁獨才會狗急跳牆。

 

(至於魁北克為什麼一直是自由黨勢力,我在加拿大歷史一書中解釋過,都因為第一任政府,保守黨的麥唐納總理,曾將緬尼托巴一名叛變的美堤人Louis Riel處決,而美堤人是法國人與原住民的後裔,因此魁北克人一夜之間都支持自由黨。而今天在魁北克,自由黨只是名稱上用這個名,與聯邦自由黨無甚關係。)

 

Click: 5064
About Us | Privacy Policy | Contact Us | ©2011